某雷達天線方向圖自動測試系統的軟硬體原理詳解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天線是雷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線方向圖的測試在雷達性能測試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早期人們採用手動法進行方向圖測量,數據的錄取、方向圖的繪製以及參數的計算都是手工方式,操作複雜,工作量大,耗時長,精度低。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天線方向圖自動測試逐漸取代了手動測量,實現了信號錄取、數據處理以及方向圖繪製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測量速度和精度。本文介紹了一種雷達天線方向圖的自動化測量系統,分析了軟硬體結構及原理。

1 方向圖自動測試原理及實驗配置

根據天線的互易性原理,將被測天線作為接收天線,固定的輻射天線作為發射天線,由發射天線發射電磁波,轉動被測天線進行接收,測出被測範圍內不同角度處的信號電平,便可得到被測天線的方向圖[1]。

方向圖的自動測量與手動測量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利用電子和計算機技術,實現了數據採集、處理和方向圖繪製的自動化。圖1是某雷達天線方向圖自動測試的實驗配置。

方向圖的自動測量屬於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天線連續轉動,並接收信號源通過喇叭天線發射的微波信號。接收信號送天線幅度信號採集電路,經變換放大及 A/D轉換後送

給微機。天線轉動的同時,天線角度信號錄取裝置將天線位置轉換成角度數位訊號送給微機。這樣就可以得到測量範圍內每一位置的幅度信號電平,根據這組數據,微機就可以進行數據處理並由輸出裝置輸出計算結果。

2 硬體電路設計

系統硬體包括微機控制部分、天線幅度信號錄取裝置、天線角度信號錄取裝置和繪圖儀。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

2.1 微機控制電路

微機控制電路採用51系列單片機,由CPU、程序存儲器、外部數據存儲器和地址解碼器等組成[2]。

2.2 天線幅度信號錄取裝置

幅度信號錄取裝置由測量放大器、採樣/保持電路s/H和A/D轉換電路組成。

天線接收的微波信號送至測量放大器,對微波信號進行高頻檢波,輸出調製方波信號,然後進行放大、檢波、濾波等處理,輸出一個幅度滿足要求、波形較好的直流信號。該信號經採樣S/H後送到A/D,A/D在單片機控制下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並存入外部數據存儲器,從而完成幅度信號的錄取。

測量放大器是該系統的信號變換放大電路,有較高的靈敏度、大的動態範圍、穩定的工作特性和快的響應速度。

S/H的選取原則是:如果在A/D轉換期間輸入信號電平的變化小於1個LSB,可以不加S/H;否則,必須加S/H。下式是不加S/H時信號變化率應滿足的關係:

式中:關係式為信號變化率的絕對值;Vm為A/D的滿度電壓;n為A/D的位數;T為A/D的轉換時間。

A/D晶片採用AD574,其參數為:Vm=10 V,n=12,T=25μs,代入式(1)得關係式。雷達波束的最大變化率不小於10 V/(。),天線轉速一般不小於2 r/min,信號電壓變化率不小於:10 ×(2 × 360/60)=120 V/s,超過極限值97.7 V/s,所以必須加S/H。

AD574具有量化誤差小(2.44 mV)、動態範圍大(72 dB)、轉換速度高(25μs)等優點。


        2.3 天線角度信號錄取裝置

天線角度信號的錄取由單片機控制軸角編碼器完成。軸角編碼器直接從天線傳動機構的同步接收機三相繞組和激勵繞組上取信號,輸出12位角度數位訊號。與一般角度編碼器相比,它採用跟蹤型閉環迴路,具有跟蹤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其原理見圖3。

同步機上三相繞組的電壓經三相/二相變壓器得到兩相電壓V1和V2:

式中:υm為電壓幅值;ω為同步機繞組電壓的角頻率;θ為天線轉過的角度。

V1和V2在正餘弦乘法器中分別與cosφ和sinφ相乘(cos φ和sinφ是正餘弦函數發生器產生的,φ為計數器的數字量),然後在誤差放大器中進行相減、放大得:

式中:k為誤差放大器的放大倍數。

該信號經相敏檢波後輸出誤差信號θ-φ,再經積分器積分後控制壓控振蕩器使θ-φ趨於0,此時可逆計數器輸出代表角度θ的數字量。

該軸角編碼器可輸出12位角度數位訊號,具有很高的角度分辨力。從粗同步機上取信號時,最小可分辨角度為:6 000/212=1.46密位。為進一步提高分辨力,從精同步機上取信號,由於粗、精轉速比為1:20,最小可分辨角可達到1.46/20=0.073密位。

採集間隔越小,測量精度越高,但最小採集間隔受天線轉動速度、A/D轉換時間和必要的數據處理時間的限制。本系統採用等角度間隔採集,採集間隔為23×0.073=0.58密位。

3 軟體設計

3.1 軟體構成及執行流程

系統的軟體由信號採集、數據處理和方向圖參數計算及繪圖3部分組成。

信號採集程序包括幅度信號錄取程序和角度信號錄取程序,也就是A/D和軸角編碼器的啟動和數據輸出程序。採集的天線幅度信號存入外部數據存儲器;由於繪製方向圖和參數計算只需角度的變化量,不需要角度的絕對值,因此,角度數位訊號不必像天線幅度信號一樣存放在存儲器中,而是用存儲器地址的後幾位來代表角度信號,即存放某一位置幅度信號的地址,就包含了該位置的角度信息。這樣處理既節省了存儲空問,又使數據處理大大簡化。

測量開始後,單片機根據軸角編碼器輸出的角度信號判斷天線轉過的角度是否為△α(相鄰兩數據點的角度間隔),如果還沒有轉過△a,等待;如果已轉過 △a,CPU發出"啟動"A/D的指令,並將A/D轉換結果存入外部數據存儲器。這樣,在單片機控制下,天線每轉動△a錄取一次天線幅度信號。錄取結束後,進行數據校準、濾波處理和參數計算,最後繪製方向圖,列印方向圖參數。

天線方向圖參數包括主瓣寬度、副瓣電平和交叉點電平。由於天線幅度信號採用對數值,因此乘除法運算變成了加減法運算,使編程簡化。求解3個參數的關鍵是求出主瓣最大值點、第1副瓣最大值點和交叉點,找到這些點後再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即可求出參數值。下面介紹數據處理程序中的測量放大器校正程序和消" 毛刺"程序。
3.2 測量放大器校正程序

測量放大器是該系統最主要的誤差源,是一個近似的對數放大器,為了得到與輸人信號對數成正比的輸出電壓,需對其進行校準。

本系統測量放大器的校正法是:用實驗方法測出整分貝點校準值對應的測量放大器輸出電壓值,製成電壓-分貝表存人程序存儲器,編制查表程序可得到與整分貝點校正值對應的輸出電壓值,非整分貝點的校正值由線性插值法求出。計算公式為:

式中:i=1,2,…Y為整分貝校正值;X為對應Y的輸出電壓值;y為位於yi-1與Yi之間的非整分貝校正值;x為對應y的輸出電壓值。

電壓-分貝表可通過下面的實驗獲得。實驗配置如圖5所示。

實驗步驟如下:

a)按圖5連接電路,打開電源,使儀器正常工作。

b)將精密衰減器調至0 dB,調整信號源"衰減"旋鈕,使A/D輸出接近滿量程。

c)增大精密衰減器的衰減量,每變化1 dB讀一次A/D輸出值,直到輸出為0。

d)以分貝值為地址(末幾位),在EPROM中固化相對應的A/D輸出值。

圖6是由繪圖儀繪製的測量放大器的校準曲線。實驗表明,經校準後,測量放大器產生的誤差大大降低,但仍大於0.25 dB,信號較小時誤差接近0.5 dB。誤差產生的原因是校準時精密衰減器本身有0.1 dB的誤差,尤其是校準時的環境(溫、溼度等)與測量時不同造成的校準誤差影響更大。因此,實際中一般製作多個分貝-電壓表,應用於不同的實驗環境。

3.3 消除"毛刺"程序

由於電磁環境日趨複雜、惡劣,測試現場存在很多電磁幹擾。出現最頻繁的是脈衝幹擾,在繪出的方向圖中表現為一個個小"毛刺"。這些毛刺給數據處理帶來很大麻煩,如果不予消除,可能引起測量誤差增大、參數計算出錯等現象。例如出現在主瓣上的"毛刺"會被誤判為副瓣,從而導致副瓣電平的計算出錯。

常用的消除"毛刺"方法有限幅濾波法、求算術平均值法、中值濾波法和一階滯後濾波法等。通過實驗驗證,限幅濾波法對測量中出現的"毛刺"的濾波效果最好。限幅濾波法是把兩次相鄰的採樣值相減,求出增量絕對值,然後與兩次採樣允許的最大差值△Y進行比較,如果不大於△Y,則認為本次數據有效,保留該數據;否則,取上點的數值作為本次數據。即

式中:

K=1,2,…;X為採集數據;Y為濾波數據。

△Y的選取至關重要,過大和過小其濾波效果都不理想,需通過反覆實驗獲得。

4 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某雷達天線方向圖自動測試系統的軟硬體原理。用該系統進行實地測量,不計架設和通電準備時間,從信號錄取、數據處理到最後繪製方向圖、列印計算結果,整個測試過程不超過1.5 min。該系統具有精度高、測量速度高、性能穩定、價格低廉和適應環境能力強等特點,既適用於實驗室的測量,又適合在野外工作現場對天線進行在線測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站天線自動測試系統架構方案
    ,主要的測試指標為:方向圖和天線的無源互調電平值,以及天線各埠駐波比和隔離度等參數。>內置不同基站天線的理想設計數據,可以提供理想基站天線的方向圖,為實際設計和生產測試提供依據和指導。2、快速測量基站天線的方向圖,模擬遠場測試遠場測試往往需要好幾個小時,在大規模生成的時期,它是制約生產效率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不能滿足每一根天線都進行遠場測試,導致產品質量得不到報紙。而本 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只需要不到1分鐘的時間便可以速測量基站天線的方向圖,模擬遠場測試,從而可以達到全檢的目標。
  • 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技術研究
    相控陣天線較之傳統天線具有無機械運動、陣元數量多、快速切換、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因而相控陣天線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受到各軍事強國的重視。相控陣天線的電性能參數主要包括:有效輻射功率、天線方向圖、電壓駐波比、增益和諧波雜散。其中,諧波雜散即諧波與亂真輻射發射測試是檢驗相控陣天線陣面性能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參數測試。
  • 毫米波雷達結構_毫米波雷達結構原理圖詳解 - CSDN
    自動駕駛的感知系統是由多個傳感器的輸入組成, 每個傳感器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 我們使用雷達來補償其他傳感器的缺點. 雷達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可以直接測量徑向速度, 儘管雷射, 攝像頭等其他傳感器需要通過求導來計算速度, 雷達卻可以直接確定速度, 這也有助於區分靜止物體和運動物體. 另一個優點是雷達很少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可以在複雜光照, 雨雪等條件下全天候工作.
  • 一種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
    摘要:介紹了一種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該系統採用高精度譜分析法測量外彈道彈丸速度曲線,並利用最小二乘法擬合方法推出彈丸的初速。分析了測速誤差、精度與測點數、外推步長的關係。該系統將毫米波技術成功應用於火炮或槍枝的內、外彈道參數的測試。
  • 天線中的戰鬥機,龍勃透鏡天線詳解
    龍勃透鏡比較特殊,它是一個完整球形的透鏡,如下圖所示:它可以將入射的特定波長的電磁波匯聚,匯聚到球面上的某一個點。同樣的,它也可以將電磁波沿著原方向反射回去。大家會發現,電磁波(光線)在球體中發生了「拐彎」的現象。是的,如果球體是均勻的同類介質,裡面的電磁波(光線)是不可能「拐彎」的。龍勃透鏡模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球體從外到內材料的介電常數是梯度變化的。看不懂?別慌!
  • 自動駕駛「三駕馬車」之毫米波雷達,原理其實蠻簡單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雷射雷達很貴,攝像頭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達卻是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ADAS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從科普角度為讀者介紹毫米波雷達。24GHz是最早被劃分出來作為民用的頻段,也是汽車最早就一直使用的頻段雷達。77GHz的波長是3.9mm,是真正意義上的毫米波。由於天線尺寸隨著載波頻率上升而變小,所以77GHz波段的毫米波雷達系統尺寸也會比24GHz更緊湊。77GHz毫米波雷達正逐步取代24GHz,成為汽車領域主流的傳感器。
  • 薩德系統中威脅最大的其實是相控陣雷達,詳解其工作原理及構成
    薩德反導系統,也叫THAAD,即末端高空防禦飛彈,是美國陸軍研發的一款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的末端防禦系統。3rjednc薩德的組成和工作原理薩德系統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①雷達,②火控系統,③發射車,④攔截器。
  • 透鏡天線的分類、特點及龍伯球透鏡天線原理
    透鏡天線的分類透鏡天線可分為減速透鏡天線和加速透鏡天線兩種。減速透鏡天線的設計如下圖。減速透鏡天線示意圖圖中的會聚透鏡減速透鏡採用低損耗、高頻率的材料製作而成,其特點是內裡厚,邊緣薄。從電磁輻射源釋放的的電磁波透過透鏡時受到壓制。
  • 單脈衝二次監視雷達天線波瓣測量方案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508.htm0 引 言   二次雷達系統在民航空管 領域的重要性勿需置疑,但由於該系統的複雜程度,決定了對其設備各級單元及系統整體性能的測試,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優缺點介紹
    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   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主要由高頻頭、預處理系統、終端系統和紅外啟動器等組成,其原理結構如圖1混頻器為非線性元件,其輸出有多種和差頻率,如fd,f0±fd,2f0±fd,…,等,經前置放大器選頻得都卜勒信號(頻率為fd),再經長電纜(長50~100m)送至預處理系統的主放大器,主放大器附有自動增益控制與手動增益控制電路。手動增益用來調整放大器的總增益,自動增益控制用來增加放大器的動態範圍。   內彈道測試一般不使用自動增益控制。
  • 大話「雷達教程」之雷達原理
    上面這樣的體驗與感受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經歷,而雷達所使用的的電磁波與聲波的原理非常相似。朝著不同的方向喊叫,可以判斷物體的大致方向。如果知道了空氣中的聲速,則可以估計物體的距離。在某些情況下,雷達系統可以測量這些物體的方向,高度,距離和速度。由於用於雷達的電磁波的頻率不受黑暗環境的影響,並可以穿透霧和雲層,使得這一設備能夠找出特定環境下人的肉眼難以看到的飛機,輪船等其他障礙物等。隨著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雷達能夠從回波信號中提取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前面提到的這些功能一直都是雷達系統最基本和重要的功能之一。
  • 嵌入式智能矢量天線調諧系統(上)
    常用的匹配網絡有L型(圖1-1 A)、π型(圖1-1 B)、T 型(圖1-1 C),在短波電臺中多用T 型匹配網絡進行自動匹配,自動匹配系統(稱之為自動天調系統Auto-Turner)使用的方式是試探算法,即首先短波發射機輸出小功率(1W 或更低),由步進電機帶動(圖1.C)C1、C2、L2 進行不停的試探,同時記錄下試探時VSWR 數值,最後根據記錄的數值得到C1、C2、L2 的最佳取值使天線的反射功率最小
  •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參考傳統基站測試方式,很容易提出把有源天線系統拆分成無源天線陣列和RRU兩部分分別進行天線輻射性能測試和射頻傳導測試的方案。事實上,根據實驗室測試經驗,「無源天線陣列+功分網絡+信號源」所測得的波束賦形方向圖與5G基站有源天線一體化OTA(Over the Air,空口輻射)測試的結果並不一致。「RRU+耦合板」的射頻性能傳導測試結果與一體化OTA測得的射頻輻射指標也存在差別。
  • biss0001雷達感應電路圖 淺談biss0001原理
    biss0001雷達感應電路圖 淺談biss0001原理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14 10:39:28   本文主要是關於biss0001的相關介紹,
  • 科普:先進合成孔徑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系統組成
    ASAR是一種全天候全天時高解析度的雷達成像系統。與ERS SAR相比,它具有擴展的觀測能力,三種新的工作模式和改進的性能。雷達天線波束照射面向衛星的地面。由於衛星的運動,目標單元被波束照亮一段時間,稱為「積分時間」。回波地面處理時,積分時間內接受的複雜回波信號會相干積累。這種處理過程等效於一個長天線(稱為「合成孔徑」)照射目標。合成的孔徑大小等於衛星在積分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 從構造和原理到應用,毫米波雷達為何還未被雷射雷達取代?
    而現在雷達成為了車主擺脫油門的助手——自適應巡航的主傳感器,以及併線的保護神——盲點監測和併線輔助用傳感器,還偶爾扮演避免追尾事故的最後一道防線——自動緊急制動用傳感器。z7tednc二、構造和原理目前車載雷達的頻率主要分為24GHz頻段和77GHz頻段,其中77GHz頻段代表著未來的趨勢:這是國際電信聯盟專門劃分給車用雷達的頻段。
  • 汽車雷達傳感器的種類和應用
    圖7 FMCW工作原理 下面以三角波調頻連續波為例來簡單介紹雷達的測距/測速原理。 天線向外發出一系列連續調頻毫米波,頻率隨時間按調製電壓的規律變化,發射與接收信號如圖8所示。   毫米波雷達原理仿真和實現框圖 NO.4 汽車毫米波一般是基於頻率調製的連續波(FMCW)。W1905 SystemVue 雷達庫可用於汽車雷達系統的原型機的系統仿真和測試驗證。
  • 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概述
    在無線通信系統仿真軟體中,能夠通過導入發射、接收天線的三維方向圖以及其相對位置,結合典型信道模型(如WINNER),對通信系統的天線及信道進行建模,從而仿真系統指標。如下圖為系統仿真軟體SystemVue中的WINNER II信道模型,其支持導入仿真或測試的多天線方向圖,並能夠設置發射、接收天線陣列的二維相對位置。
  • 加速度計自動測試系統
    所以,本加速度計自動測試系統由精密分度裝置、變溫箱、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和水平位置與基礎振動監測系統組成。  精密分度裝置包括精密軸系、傳動機構(驅動電機及其控制部分和手動角度調節機構)、角位置測量裝置和加速度計安裝夾具。其作用是控制並測量加速度計輸入軸與重力加速度方向的夾角。  變溫箱包括變溫箱體、測溫元件、溫度控制器。
  • 《雷達原理與系統》第六章 目標距離的測量
    所謂最小可測距離, 是指雷達能測量的最近目標的距離。脈衝雷達收發共用天線, 在發射脈衝寬度τ時間內, 接收機和天線饋線系統間是「斷開」的, 不能正常接收目標回波, 發射脈衝過去後天線收發開關恢復到接收狀態, 也需要一段時間t0, 在這段時間內, 由於不能正常接收回波信號, 雷達是很難進行測距的。 因此, 可以獲得雷達的最小可測距離為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