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解析:近場天線測試系統解決大型暗室測試難題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實例解析:近場天線測試系統解決大型暗室測試難題

EMSCAN公司 發表於 2013-09-02 17:01:01

  前言

  受限於實施基站天線遠場測試時間和成本,許多移動運營商不能如願測試天線。因為搭建遠場需要極遠距離,所以不適宜直接在全電波暗室測試遠場。很難找到室外測試基地,並且使用室外基地受天氣因素所限。這就要求有特定房間能夠運用特定技術測試大型天線。另外,許多基站天線經過機械調整會改變陣列模式,這就需要一種擁有多個設置的測試方法。基於上述困難,在全電波暗室進行測試每天至少要花費1800到2000美元,每次測試需要3到4天。如果測試表明設計要改良,移動運營商很可能要進行額外的測試,除非他們在全電波暗室測試前進行了預測試。預定全電波暗室測試長達兩或三個月,所以僅預定這項測試就使項目發布延遲了相當多時間。

  為克服這些困難,一家大型移動運營商的工程師們採用了EMSCAN RFX2天線模型測試系統。桌面掃描儀生成天線測試數據,把結果映射到遠場模型上。這種情況下,測試組在700MHz和1950MHz的環境下進行測試。由於陣列尺寸超過了掃描儀可掃描的範圍,測試組不能通過一次來測試天線。為解決這個難題,他們進行了四次掃描,每40cm掃描一次,形成總共160cm*40cm的掃描面積。

  測試設置

  注意圖1中天線陣懸浮於RFX2掃描儀上方最大可支撐距離115mm處來使掃描儀和在測天線之間影響最小化。在測天線陣重20kg,長150cm,寬30cm,厚15cm。下圖1中第一個測試位置RFX2接近天線陣頂部。覆蓋掃描儀的吸收材料也有助於最小化人工移動掃描儀40cm向下一段位置時的影響。如此移動掃描儀對應於掃描儀的掃描範圍。測試期間,當工程師們手動掃描儀到下一段位置時,他們藉助於網絡分析儀監控天線的S11。吸收材料正如所期望那樣發揮效用,當掃描儀移動時回波損耗幾乎無變化。第一個掃描儀測完第一段之後,掃描儀向左移動40cm由第二個掃描儀進行測試,無其他變化。每次掃描耗時不到2秒,測試組直到四個掃描儀完成掃描之後才把掃描儀移動到接下來的測試位置。每個隨後的測試與之前掃描面積重疊形成一個校準點把四個掃描儀準確的連成一線。整個測試及後續處理時間需要約30分鐘。

  

  圖1:測試設置

  700MHz時結果

  使用後續處理技術,測試組把四個圖像合為一體。這樣四個測試位置之間形成相位連續性。儘管在這個研究實例中相位改變是手動實現的,但因為硬體研發中的一個小小變化相位連續性是自動的。圖2為700MHz時採用非常近場測試的電磁場(H-field)合併結果。下圖中每個圖分別列有Hx振幅,Hy振幅,Hx相位和Hy相位。每幅圖的右邊通過連接器對應天線的末端。

  

  圖2:700MHz電磁場(H-Field)

  運用後期的處理技術把700MHz時的近場測試結果處理轉化為遠場結果,接著運用定製化的、擁有專利程序將其轉換成遠場結果,同時,消除測試陣列中可預測的耦合效應。

  

  圖3:700MHZ輻射圖VS產品說明書中數據

  1950MHz時結果

  下圖所示1950MHz時結果與第4頁700MHz時結果相同。圖4中每幅圖分別列有Hx振幅,Hy振幅,Hx相位和Hy相位。

  

  圖4: 1950MHZ時電磁場(H-Field)

  運用同樣後期的處理技術和定製程序把1950MHz時的近場測試結果處理轉化為遠場結果(如下圖5)。我們注意到這兩個波長結果圖與700MHz時波長結果圖有相似之處,但1950MHz的波長光速更窄,水平方向不像700MHz波長結果圖所顯示的那麼全方位。

  

  圖5:1950MHZ輻射圖VS產品說明書中數據

  註:Φ=0°是垂直截面,Φ=90°是水平截面

  結論:近場天線測試的優勢

  所有移動服務運營商都面臨測試大型基站天線的問題。測試這種天線需要配有特殊性能極大且昂貴的全電波暗室。對於這些運營商來說,RFX2天線特性測試系統解決了在大型暗室測試的難題,即高的讓人望而卻步費用及耗時的測試過程。

  關於RFX2天線測試系統

  桌面掃描儀使天線具備了不需要暗室的屬性。RFX2不到2秒生成遠場天線圖案、雙側測試、EIRP和TRP。獲得的近場結果包括幅度、極性和相位傳遞,幾乎可以使人們瞬時洞察天線的根本性能。這套系統也支持天線設計分析人員支控制天線遠場輻射問題。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EMC測試_電波暗室的性能指標及測試
    EMC測試電波暗室的性能指標1)歸一化場地衰減(NSA)測試:電波暗室在牆面和天花板的鐵氧體及角錐吸波材料安裝完畢後,應該進行場地性能的測試。NSA是評價電波暗室性能的核心指標,它的結果直接決定了電波暗室是否可以用於進行30~1000MHz的輻射騷擾測試。NSA測試有離散頻率法和掃頻法兩種方法。掃頻法利用一個帶跟蹤源、具有最大值保持功能的頻譜分析儀進行掃頻測試,可大大節省測試時間。2)80MHz~1GHz場均勻性(FU)測試使用電波暗室進行輻射抗擾度測試時,要確保受試設備周圍產生均勻的場。
  • 常見的手機天線測試方法
    在暗室內做天線、雷達等無線通訊產品和電子產品測試可以免受雜波幹擾,提高被測設備的測試精度和效率。隨著電子技術的日益發展,微波暗室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應用。 微波暗室就是用吸波材料來製造一個封閉空間,這樣就可在暗室內製造出一個純淨的電磁環境。微波暗室材料可以是一切吸波材料,主要材料是聚氨酯吸波海綿SA(高頻使用),另外測試電子產品電磁兼容性時,由於頻率過低也會採用鐵氧體吸波材料。
  • 天線測試方法介紹
    近場對近場似乎還沒有正式的定義,它取決於應用本身和天線。通常,近場是指從天線開始到1個波長(λ)的距離。波長單位為米,公式如下:λ= 300/fMHz因此,從天線到近場的距離計算方法如下:λ/2π = 0.159λ圖3標出了輻射出的正弦波和近場、遠場。
  • [天線基礎]微波暗室中天線近遠場測試介紹(分享收藏)
    rfeda1998 About Feature 微波仿真論壇,以微波仿真交流為主,同時兼顧微波射頻,微波通信,微波技術,數值計算,天線
  • 讀懂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案
    文中分析了5G基站天線一體化OTA測試的必要性,介紹了遠場、緊縮場、多探頭近場、單探頭近場等不同的OTA測試方案,通過實際測試對各個測試方案的優缺點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當前5G基站天線OTA測試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 天線近場測量技術探討
    比較而言,天線近場測量技術應用更為廣泛,其對設備要求低,不需要造價昂貴的暗室環境,也不需要遠場測量下,對射頻系統的較高的要求。傳統的遠場測量由於受地面反射波的影響,難以達到這麼高的測量精度。另外,遠場測量還受周圍電磁幹擾、氣候條件、有限測試距離、環境汙染和物體的雜亂反射等因素的影響,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衛星天線的測量要求。
  •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文中分析了5G基站天線一體化OTA測試的必要性,介紹了遠場、緊縮場、多探頭近場、單探頭近場等不同的OTA測試方案,通過實際測試對各個測試方案的優缺點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當前5G基站天線OTA測試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1、引言 5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滿足人們對於高速、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等快速增長的移動通信業務的需求。
  • 天線產生電磁場的原理解析
    近場 對近場似乎還沒有正式的定義,它取決於應用本身和天線。通常,近場是指從天線開始到1個波長(λ)的距離。波長單位為米,公式如下: λ= 300/fMHz 因此,從天線到近場的距離計算方法如下: λ/2π = 0.159λ 圖3標出了輻射出的正弦波和近場、遠場。近場通常分為兩個區域,反應區和輻射區。
  • 環旭電子5G毫米波實驗室落成 推進5G天線模塊測試服務
    其中,天線量測暗室可支持探針式毫米波天線近、遠場量測;小型緊縮場暗室則可支持主動式3D天線場型測量及波束成形(Beam forming)、波束跟蹤量測(Beam tracking)等。天線量測暗室在天線整合封裝方面,頻段越高,天線越小。
  • 基站天線自動測試系統架構方案
    一、概述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536.htm天線自動測試系統是一種用於天線生產過程中對產品進行主要性能測量的綜合型測試系統
  • GPS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因此,對GPS無線接收系統的有源天線進行測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藉助藍牙(Bluetooth)空口提出一種響應迅速、準確性高,且成本低的GPS有源天線測量(OTA)方案。整機輻射性能的測試在手機射頻性能測試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這種輻射性能測試反映了手機的最終發射和接收的能力。
  • 通信產品EMC測試系統解決方案
    CS測試:在通常情況下,被幹擾設備的尺寸要比幹擾頻率的波長短得多,而設備的引線(包括電源線、通信線和接口電纜等)的長度則可能與幹擾頻率的幾個波長相當,這樣,這些引線就可以通過傳導方式(最終以射頻電壓和電流所形成的近場電磁騷擾在設備內部)對設備產生幹擾。此項測試目的即評價電氣和電子設備對由射頻場感應所引起的傳導騷擾的抗擾度。
  • 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技術研究
    結果表明: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在雷達天線有效輻射功率測定,解析度帶寬設置等方面,比基於微波暗室的測量方法,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據報導,美國雷聲公司近日對即將安裝在「伯克III」驅逐艦「傑克盧卡斯」號上的SPY6(V)1型相控陣雷達完成了微波暗室內的近場測試,驗證了多個工作頻率下,天線掃描到不同角度,不同工作模式下(如窄波瓣/寬波瓣、低副瓣、和差波束、多波束等)的天線方向圖、駐波、有效輻射功率,以判斷其性能是否達標。基於微波暗室的相控陣天線球面遠場測試系統如圖1所示。
  • EPP吸波材料應用於0TA測試 5G終端毫米波不再難測
    ,並需要通過符合5G NR標準的解決方案來進行測試與測量。從測試角度來看,鑑於5G設備中的RF架構和所使用的更高的頻段,以往射頻試驗室通過同軸電纜進行的測試將由OTA(空中接口)測試方式取替,因為設備中將不再有任何物理連接器。除了天線測試之外,所有其它射頻系統性能參數和無線資源參數也需要採用OTA測試,且測試對象不僅是天線,而是升級到整個設備、整個系統。
  • 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然而,在片天線測試屬於天線測試測量領域較為小眾的領域,目前市場能夠提供的系統方案還不夠成熟,無法對在片天線進行準確,高效的性能評估,主要的問題和測試挑戰如下。測試效率與系統內的轉臺或天線搖臂的轉動速度,掃描策略,與數據採集速度等因素有關。不同系統間的測試速度差距非常大。下圖是一個典型的多軸天線測量搖臂結合部分探針臺組成的在片天線測試環境[2]。圖中的天線搖臂至少存在三個掃描維度,包括水平角、俯仰角與極化方向角。
  • 電波暗室是什麼?有哪些分類和用途?
    但在實際應用中,雖然可以獲得良好的地面傳導率,但是開闊場的面積卻是有限的,因此可能造成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之間的相位差。在發射測試中,開闊場的使用和半電波暗室相同。但在實際的工程設計過程中,往往以吸收材料的性能作為暗室性能的關鍵決定因素。 1)交叉極化度:由於暗室結構的不嚴格對稱、吸收材料對各種極化波吸收的不一致性以及暗室測試系統等因素使電波在暗室傳播過程中產生極化不純的現象。如果待測試天線與發射天線的極化面正交和平行時,所測試場強之比小於-25dB,就認為交叉極化度滿足要求。
  • 屏蔽室和電波暗室究竟有何區別?
    EMC設計與EMC測試是相輔相成的。EMC設計的好壞是要通過EMC測試來衡量的。只有在產品的EMC設計和研製的全過程中,進行EMC的相容性預測和評估,才能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電磁幹擾,並採取必要的抑制和防護措施,從而確保系統的電磁兼容性。否則,當產品定型或系統建成後再發現不兼容的問題,則需在人力、物力上花很大的代價去修改設計或採用補救的措施。然而,往往難以徹底的解決問題,而給系統的使用帶來許多麻煩。
  •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靈敏度的測試方法及解決方案
    關於標籤測試的物理設置,有雙天線和單天線兩種主要方法。為了最大性能,EPCglobal、ISO倡導了雙天線法。這個方法採用一對左右圓極化天線,一發一收,達到最大收發隔離,使得測試系統可以用高功率發射,高靈敏度接收,從而應對更差靈敏度的標籤。為了方便起見,也有用環行器將雙天線合併為收發雙工的單天線配置,由於天線反射特性,總體系統性能低於雙天線配置。
  • 5G毫米波頻譜劃分 毫米波終端技術測試方案分析
    下圖3是LTE OTA測試系統的示意圖,未來毫米波終端OTA測試的方案預計會參考LTE OTA測試的系統,但由於毫米波工作頻率和主動天線陣技術等應用,未來毫米波OTA測試在技術上將進行一些改進。 OTA測試作為毫米波終端測試的必選方案,將面臨以下挑戰: 1)毫米波新型吸波材料。
  • 泰克示波器應用|輕鬆解決DDR內存系統測試難題
    泰克示波器應用|輕鬆解決DDR內存系統測試難題2020年11月26日 16:13DDR應用現狀:隨著近十年以來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AI技術的風起雲湧,人們對容量更高、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物理尺寸更小的嵌入式和計算機存儲器的需求不斷提高,DDR SDRAM也不斷地響應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升級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