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詳解為什麼赤壁之戰會有東南風?

2020-12-04 地緣看世界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48回]

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周更新

第48回 赤壁之戰(下)

現下的赤壁戰場的強弱對比,有如八年前的的官渡戰場。從曹操的角度來說,好消息是如今兵力絕對佔優的是自己;壞消息則是戰場變到水面之後,野戰優勢就轉移到對手身上了。在這種情況下,聯軍這邊會追求速戰,而曹操這邊則會傾向於持久戰,用以本傷人的方法耗死對手。對於後者來說,更為不利的是天時在曹操這邊,臣下的意見本來就不一致,時間拖得稍微長一點,江東要比曹操的後方更容易生亂。

為求速戰,周瑜這邊想出來的辦法,是大家都知道的「火攻」。火攻的方案是由黃蓋提出,並親自實施的。這個計劃的難點有二:一是如何讓曹操相信;二是風向問題。黃蓋寫給曹操的信中,表示自己深受孫氏厚恩(本不應該降),但縱觀天下大勢,江東六郡實在是無法抵禦中原大軍,而且東吳的將官都是這個看法。只有周瑜、魯肅不理解這個大勢(非要抵抗)。現在歸順朝廷是很實際的想法,自己是東吳的先鋒會見機行事,很快就會前來效命。

對於黃蓋,曹操就這樣輕信了嗎?其實是有很大懷疑的。讓曹操相信的並不是演義中所設定的苦肉計。歷史中並沒有這一出,馬上就要決戰了,黃蓋還要親自領軍衝殺,傷筋動骨一百天,真要是挨上一百脊杖,連床都下不去,又怎麼去執行任務。讓曹操打消疑慮的原因,首先是這封信寫得九真一假。除了黃蓋想投降這點以外,其他的都是客觀事實。曹操自然也通過其它渠道,了解到東吳之臣除了周瑜、魯肅是堅定主戰派以外,大多數是覺得不能與自己抗衡,甚至會如官渡之戰時的袁紹一樣,已經收到了不少江東來信。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臨陣變節並不意外。

其次曹操還對送信之人細細盤查黃蓋所說的情況。文字可以造假,當面詢問的話,大多數人的微表情是騙不了人的,更何況曹操閱人無數。演義中周瑜是指派會稽人闞澤做黃蓋的信使。闞澤確有其人,是東吳著名學者,以博學多聞而著稱於世,亦在東吳為官,但卻並沒有參與過作戰。而實際操作的話,並不需要派個這樣的人物去演戲,只需不告訴送信之人假降的真相便可。送信之人不用撒謊,曹操便是再狡詐也是看不出來的。

在相信黃蓋投降的誠意後,曹操當即向使者表示,(這樣盤問你)的確是擔心其中有詐,但如果黃蓋真的守信,我給他的封賞肯定會超過之前和之後所有歸順的人。這個承諾可以說是相當給力了。也看得出曹操心知赤壁之戰如果取勝,自己一統江山的大業將再無大礙。

反過來再看聯軍這邊,見曹操這邊相信人,便著手準備決戰之事。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曹操的大軍是七月從許昌出發,九月進抵新野,十月佔領江陵。火燒烏林的時間則是在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或者十二月。不管具體在哪個月都是冬季,這個時段東亞地區盛行的是西北季風,東南季風還要等幾個月天暖了才會來。最終已做好火攻準備的周瑜還是等到了一股東風。

當然這股東風自然不是諸葛亮設壇借來的。不光借東風是沒有的事,諸葛亮也沒有用草船借過箭。羅貫中的靈感,是從孫權後來在濡須口之戰中,被動「借」箭得來的。換句話說,無論「舌戰群儒」還是「草船借箭」,都是小說家移花接木,從周瑜、孫權的事跡中嫁接而來。現在的問題是,不管這些傳奇之事是誰做的,想要火攻,東風的問題總是要解決的。沒有合適的風向,放起火來只會引火燒身。那麼有沒有可能於十冬天臘月,在赤壁戰場來一場東風呢?答案是可以的。

西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轉換是從總體來說的。受地形、水體、海拔等因素影響,一些特定地區會有自己的異於常理的小氣候。典型的就是呈垂直變化狀態的高原氣候,你甚至有可能在一天時間裡,在很小的地理區間中經歷四季。具體到赤壁地區的風向來說,牽扯到一個氣象概念——湖陸風。在與大湖相鄰地區,由於白天太陽照射和夜間冷卻的溫差問題,會造成一種現象:白天風從湖面向陸地方向吹,晚上風向湖面方向吹,被稱之為「出湖風」和「進湖風」。湖面越大、晴天連續的時間越多(日照時間越長),湖陸風現象就越明顯。

說到湖,烏林背後所依靠的可是中央之國面積最大的湖澤——「雲夢澤」。現在雲夢澤原址雖已看不到這個大澤的原貌,但殘存湖體中最大的一塊,位於烏林之西的「洪湖」,在面積上仍然能位列中國第七大淡水湖。久居江澤之人,對湖陸風現象會很熟悉。從這個角度說,不僅曹操沒有意識到會偶有東南風現象,同為北人的諸葛亮估計也不知道。最起碼在真實歷史中,他沒辦法利用這一現象,來裝神弄鬼糊弄東吳之人。問題接下來遂演化成不是等待一場東風,而是等待連續幾個大晴天。不管到底在等什麼,這個日子都不是確定的。所以黃蓋在信中只是說自己「效命在近」,並沒有言明是哪一天。

曹操的代表作除了徵高幹時寫的《苦寒行》、徵烏桓回師時寫的《觀滄海》以外,還有一首《短歌行》。相比剛才說的那兩首,這首短歌行的創作時間並不明確。從整首詩所表達的情懷,尤其是最後幾句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來看。很有可能是作於曹操剛自領丞相,揮師南取荊州之時。蘇軾據此在《前赤壁賦》中想像出了曹操在赤壁戰場「橫賦詩」的畫面,演義亦以此進行了藝術加工。

倘若這首短歌行,果真是在赤壁對峙時做的,那麼「月明星稀」之語倒是可以證明當時天氣情況良好。不管曹操是不是真的在赤壁作詩,冬季少雨,睛天總歸是不難等的。當然,真要有東南風起,還需當天本來無風,否則強烈的西北季風將壓倒吹向雲夢澤的進湖風。最終周瑜和黃蓋還是等到了這個機會。而在此之前,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準備充當火船的是數十艘蒙衝大船,每艘船都堆滿了乾草、乾柴,並浸灌油脂。以紅布覆蓋,前面插上旌旗龍蟠。如此醒目的裝束,應是與曹操約定的投降信號。大船之後再系以輕舟,待點火之後用來撤離船上人員。為了迷惑對手,黃蓋一開始並沒有揚帆疾航,而是走了一半之後再升帆。同時命令船上的士兵齊聲大喊「降焉」(來投降啦!)。造成一種臨陣脫逃的假象。

由於認出這是降船,曹營中見幾十艘蒙衝鬥艦向自己營中駛來,並不懷疑有它,反而爭先恐後的出來觀看。藉助風勢,黃蓋的船隊很快迫近到距曹軍營寨只有二裡地的江面。這個時候,黃蓋再下令一齊將大船點燃,同時撤入小舟、砍斷纜繩。曹操那邊再反應過來,已經是來不及了。幾十艘火船撞入曹軍水軍營寨,不僅很快引發了連片的火情,更在東南風的助力下,延燒至岸上的連營。

現在問題又來了,曹操這些船到底有沒有被龐統獻計拴在一起。可以明確的說,沒有。龐統作為襄陽人士,並沒有如演義中那樣避禍江東,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他是在赤壁之戰後,被時任南郡太守的周瑜徵辟為功曹的。既然龐統沒有對赤壁之戰作出貢獻,這裡也就暫時不對他的事展開了。關於這位鳳雛先生身上的謎團,等到赤壁之戰後再行解讀。

其實演義中的連環計在技術上就有漏洞。如果僅僅是認定船隻連接在一起,就可以躲避風浪,大可用纜繩相接,事急時用刀斬斷纜繩即可,完全沒必要鐵環連鎖。要知道船隻都是要隨時出航的,且都為木質,便是沒有對手前來火攻,亦有失火的可能性。基於常識也不會把所有的船隻都連在一起。實際上千餘艘船隻停泊在一起,便是沒有連接在一起,倉促之間亦是很難分散避險的。

想像下,在一個停滿車的停車場(駕駛員還都在車裡),突遇火警大家都往外衝,會是何等混亂的場面就很好理解當時的場面了。更何況起火點還不是一個而是數十個。需要注意的是,東吳這邊的記錄是把曹操的船都燒了;曹操這邊後來則說,自己是撤軍時主動把船燒了的。兩邊都沒有完全說實話。周瑜這邊肯定放了火,不過起火點再多肯定也不能把所有船都燒完,總有能跑到外江的。慌亂之下,並不能指望這些戰船有什麼戰鬥力,能跑出戰場保全自己就不錯。後來曹操北歸時再把剩下的船自己一把燒了,以免為孫權和劉備所用。

這邊曹軍被大火燒亂了陣腳,燒死落水者不計其數,緊接著還要迎接孫劉聯軍的攻擊。一船當先的還是剛放過火的黃蓋,緊隨其後的則是同樣跟隨孫堅起家的驍將韓當。亂軍中黃蓋不幸中箭落水,雖被韓當的軍士救上船來,卻因是在夜中沒有認出黃蓋來,只把他安置在了廁所的椅子上。天寒地凍渾身溼透又中了箭傷,如果不及時醫治,黃蓋大概率是活不到戰後請功。關鍵時候是黃蓋撐著一口氣,大呼韓當之名。後者聽出是黃蓋的聲音方才得救。見此情景韓當淚流滿面,親自幫其換衣救治,方把這位首功之臣的命保了下來。

對手失去了水軍屏護,孫劉聯軍很快便登陸江北,殺到對岸的烏林大營。見大勢已去,曹操唯有向江陵方向退兵。曹操退兵所選擇的這條道路,即是大名鼎鼎的「華容道」。華容道的意思是「前往華容縣的道路」。由此必須先確定一下華容縣的位置。東漢的華容縣不是現在位於湖南境內的華容縣,而是位於湖北省潛江市龍灣鎮。春秋時期,楚靈王曾在此築離宮「章華臺」,並留下「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

楚王之所以在此築離宮,是因為這個位置處於雲夢澤北。在這裡構築一個高臺,不僅可以欣賞大澤美景,更方便在雲夢澤遊獵。兩漢依章華臺舊址建制的華容縣,西北與現名荊州的江陵城直線距離為50公裡,與烏林的距離為90餘公裡,三點之間的連線幾乎呈現為一條直線。換句話說曹操走華容道退往江陵,是選擇了一條距離最短的線路。

然而距離最短並不意味著最好走。雲夢澤西起江陵,東至夏口;北與華容、安陸相近,南與長江相接,整個江漢平原南部都在它的影響範圍內。雖然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湖澤,內部並不都為水面所覆蓋,但那些似水非陸的沼澤之地,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地理障礙。如果成陸狀況良好,那麼不僅可以興修固定的官道,還可以獲得大量的耕地;如果索性就是個正常的湖泊,曹操也不一定要走長江水道,而是可以東西向橫穿雲夢澤,直接兵臨夏口城下。

除了雲夢澤以外,長江南岸在這一帶同樣的湖澤遍布。在這種地理環境下,長江水道幾乎成為大規模調運兵馬的唯一選擇。曹操在戰前也是用江陵的荊州船隻,將兵馬運抵烏林。雖然長江水道在此是向南走了個折線,看起來比華容道要繞遠,但依靠船隻順江而下,無論在速度還是運力上都要遠強於華容道。而烏林及其以東的長江北岸地區成陸情況較好,早在西漢就已經建制有州陵縣,則可以幫助曹操在雲夢澤東南邊緣,屯駐大軍。

水軍被燒,曹操肯定是不能再走水路回江陵了,只能選擇橫穿雲夢澤的陸路交通線。事實上如果不是正值冬季,曹操連這條後路都不會。華容道並不是一條常規道路,而是一條在枯水期勉強可以通行的小路。史書記載,穿越雲夢澤前往華容的道路泥濘不堪,曹操命令那些疲弱的步兵負柴草填築低洼之處,以供他和精銳騎兵通過。人還沒來得及讓開,騎兵便急不可待的縱馬通過,以至很多負責通路的士兵和柴草都被踐踏入淤泥之中,成為華容道的一部分。畫面怎一個慘字了得。

華容道之所以聞名於世,並不在於它有多麼難走,而在於演義中,諸葛亮安排關羽在此截殺曹操,由此上演一出「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感人劇目。真實歷史中並沒有出現這一幕,劉備的軍隊是和吳軍一起行動,在黃蓋火燒曹軍戰船後再殺至江北的。並沒有預先到曹操背後去安排趙雲、張飛和關羽,三次攔截曹操。

當然,在這裡還是可以探討這一計劃的可行性。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說,這一計劃還真的有可行性。剛才我們說了,由江陵至夏口的話,走長江水道實際是向南繞了一個大圈,而雲澤內部在夏季的時候,是有一條水道可以江北另闢蹊徑連通江陵與夏口的,這條水道就是「夏水」。夏水的西端在江陵城東南與長江相連,與長江水道略成平行之勢,東端則在湖北省仙桃市東北接入漢水下遊。

如果是在夏季豐水期,來自江陵的水軍可以通過夏水橫穿雲夢澤,直接進入漢水下遊,然後向夏口發起攻擊。要是這樣的話,聯軍就必須分兵兩路防守,或者在夏口集中兵力對抗曹操。無論怎麼做,都會面臨兩面受敵的境地。問題是想做到這點,就得等到東南季風帶來充沛的降水,這幾個月的時間曹操是萬萬不想等的。除非身在鄴城之時,曹操就已經對荊州的地理情況了如指掌,那樣的話索性等到次年開春之後再起兵南徵。

曹操等不了那麼久,亦無從獲得如此詳細的地理信息。由此又引出一個問題,既然可以透過漢水直取夏口,那麼已經控制襄陽的曹操,為什麼沒有利用在漢水的上水優勢這樣做呢?曹操沒這樣做不是因為他沒有設想過,而是因為他做不到。關羽走的時候,已經把荊州軍駐紮於襄樊的漢水水軍都帶走了。曹操所能倚仗的這部分荊州水軍,只能是駐紮於江陵的長江水師。雖然後者才是主力,但卻沒有辦法轉運到漢水上遊去威脅夏口。

分兵從章陵郡南下同樣是一種選擇,這裡有一條溳水連通漢水下遊。當日黃祖的兒子章陵太守黃射,就是由這條線路而下,前往西塞協助劉勳抵禦孫策。然而作為從南陽郡分置出來的新郡,一則章陵郡並不是水戰戰場,所保有的船隻不會太多,充其量只夠用來運輸本地駐軍;二則在赤壁之戰前,孫權已經和黃祖進行了一場大戰。章陵郡在建制之初的任務,是幫助劉表防禦駐於南陽的袁術。在袁術的威脅解決後,戰略方向又調整為了協防江夏,所以才會安排黃射去做章陵太守。由於黃射在後來的歷史中再無出現,一般認為,黃射已在黃祖被攻殺的這場戰役中一併殞命。而章陵和江夏的船隻,在那場戰役後應大都落入東吳之手。

不管怎麼說,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的冬季,都沒有可能選擇從襄陽或者章陵分兵去取夏口,只能在長江水道上與孫劉聯軍硬碰硬。除非他願意緩圖之,一邊整合荊州內部,一邊在漢水、溳水上遊建造戰船。待來年夏季漲水,再由溳水、漢水、夏水、江水四路並進發動決戰。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又在荊州進行的如此順利,誰又能抵禦得住一戰定天下的誘惑。

夏水只有在豐水季才可通航大船,河道卻是存在的,即便在冬季也有可能通行小船。倘若諸葛亮真有神機妙算,倒是可以命關羽溯自夏口出發,帶著小股精銳部隊溯夏水而上,於華容道坐等烏林敗兵一頭撞上來,幫助這位義薄雲天的關二爺還了欠曹操的人情。

歷史不容假設,上述假設的意義在於通過對赤壁周邊地區地理、地緣政治結構的解讀,理解戰爭雙方為什麼選擇了赤壁作為決戰戰場。畢竟你要是光看史書和地圖,總歸會疑惑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曹操,為什麼要選擇在一個點上與對手死磕。而這也正是地緣研究的價值所在。以後如果哪位導演再新拍三國,倒是可以把這個地理知識補充進去,幫諸葛亮把計劃做得更完美。

大敗於赤壁之後,曹操如果再留在荊州與孫劉聯軍周旋,後方的情況可就有些微妙了。回想一下當日同樣佔絕對優勢的袁紹,在大敗之後河北是如何人心浮動的,曹操就算再想復仇也是不能留在荊州了。回到江陵後的曹操很快便北歸許都,荊州這邊則留下曹仁等將駐守。

- END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沒有一個看出火攻計來的?
    赤壁之戰就此展開。那麼,為什麼曹操這麼多謀士都沒有看出火攻?或者說是提前預設一些措施應對有可能到來的火攻,畢竟那時的船隻都是用木材造就?火攻,本是一件極難達成的一項戰法。需要合適的時機,也需要適宜的天氣,更需要對方營地設施及物資等大量且密集在一起,還需要非常多且集中的火源才能讓對方無法短時間內撲救等等。
  • 赤壁之戰在黃州?
    一場公益學習會引發的思考專家論證:赤壁之戰在黃州?「江漢之間,稱作『赤壁』的有五處,即漢川赤壁草市、漢陽臨嶂山、武昌赤磯山、蒲圻石頭口和黃州赤鼻山。當年大戰究竟是在哪一個赤壁?」11月14日上午,在「赤壁之戰與黃州」公益學習會上,我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琳祥的發問,引發了現場聽眾的思考。
  • 2015中考地理複習資料之鋒面氣旋
    中考地理試題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同學們在中考複習時很容易遺漏部分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的複習,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總結了中考地理試題常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溫帶氣旋是出現在中高緯度地區中心氣壓低於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質的近似橢圓型的斜壓性空氣渦旋,是影響大範圍天氣變化的重要天氣系統之一。
  • 2018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鋒面氣旋
    東南風愈刮愈猛,火借風力,風助火威,曹軍水寨全部著火。「連環戰船」一時又拆不開,火不但沒法撲滅,而且越燒越盛,一直燒到江岸上。只見烈焰騰空,火光燭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軍營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戰,東風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詩人杜牧有兩句名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初中自然地理知識點歸納:鋒面氣旋
    十一月的一個夜晚,果然颳起了東南風,而且風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將黃蓋,帶領一支火攻船隊,直駛曹軍水寨,假裝去投降。船上裝滿了飽浸油類的蘆葦和乾柴,外邊圍著布幔加以偽裝,船頭上插著旗幟。駛在最前頭的是十艘衝鋒戰船。這十艘船行至江心,黃蓋命令各船張起帆來,船隊前進得更快,逐漸看得見曹軍水寨了。這時候,黃蓋命令士兵齊聲喊道:「黃蓋來降!」
  • 專家揭秘:血吸蟲病是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東吳諸葛瑾等文臣稱赤壁之戰的勝利是「揚國威德,華夏是震」,周瑜周公瑾更是名聲大噪。後世的文人墨客也是不吝筆墨,紛紛讚譽。李白贊道:「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胡曾寫道:「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文/梧哥說歷史赤壁之戰的經過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先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然後是黃蓋苦肉計詐降,再是諸葛亮借得東風,最後周瑜在三江口縱火,由於曹軍的戰船用鐵索首尾相連,以致大火蔓延,頃刻間,所有戰船灰飛煙滅。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樣例
    原標題:【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樣例 熱力環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較難理解的考點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熱力環流知識詳解 1.基本知識
  • 澳大利亞大陸年降水量分布為什麼呈半環狀?
    原創盧達晨中學地理問答澳大利亞大陸年降水量分布為什麼呈半環狀?答:澳大利亞大陸年降水量分布由北、東、南三面向內陸減少,呈半環狀。主要影響因素如下:1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比較低平,缺少高大山脈。西澳大利亞寒流(有觀點認為這裡是暖流)所經沿岸地區不易產生降水。3大氣環流:1月,大陸北部為低氣壓區,南副熱帶高壓帶斷裂,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分別形成高壓中心。大陸南半部盛行東南風和南風。東海岸盛行來自太平洋的偏東風,掠過暖流洋面增溫增溼,登陸後受地形抬升作用,有較多降水。
  • 三國群英傳8二周目怎麼打 快速解鎖二周目打法詳解
    三國群英傳8二周目怎麼打 快速解鎖二周目打法詳解 來源:網絡 作者: 時間:2021-01-15 分享到: 三國群英傳8中二周目可以解鎖很多新功能,那麼該怎麼快速解鎖二周目呢
  • 2019中考地理教學過程複習指導方法
    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中國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長江」一節時,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用電腦、大屏幕播放光碟,先讓學生欣賞歌曲《長江之歌》,要求會唱的同學跟著一起唱,師生共同用優美的歌詞唱出對祖國的愛,對長江的愛,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又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融於教學的目的。
  • 賈詡勸阻曹操打赤壁之戰,這是餿主意嗎?曹操聽後會統一天下嗎
    事實上在當時的魏國就有幾位能力不遜色於諸葛亮的謀士,司馬懿、郭嘉以及賈詡。 按照後人給予他們的綽號(臥龍諸葛亮、冢虎司馬懿、鬼才郭嘉、毒士賈詡)來看,這幾人的能力至少相差不遠,從他們的戰績上也能窺得一二。司馬懿自不用說,雖然司馬懿不受曹操待見,但卻靠抱著曹丕大腿一路發展自己的勢力,最後為子孫篡魏打下了堅實基礎。
  • 風力、風向的判斷和表示方法是什麼 諸葛亮為什麼要借東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故意打黃蓋使苦肉計,又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
  • 西沙群島在哪個省 地理位置詳解
    西沙群島在哪個省 地理位置詳解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距海南島東南方180多海裡處  西沙群島分布在5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有8座環礁,1座臺礁,1座暗礁海灘,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裡,海岸線長518公裡。
  • 揭秘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終結局如何?
    蔣幹兩次前往江東大營企圖勸降周瑜,順便打探東吳的消息,結果第一次是被周瑜組織的一場群英會騙了,蔣幹想說的,一句話也被沒說出來,就被騙到周瑜的臥室裡去了,在周瑜的大帳中偷走了一封信
  • 地理小知識:緯度差不多,為什麼東北比西歐冷?
    我國冬季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為什麼呢?因為影響氣溫的因素有很多,緯度只是其中一項。緯度影響太陽直射高度和晝長,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緯度越低,溫度越高。所以冬季我國南方比北方溫度高,有很大原因是受到緯度因素的影響。除了緯度之外,影響東北和西歐冬季氣溫的還有其他幾個因素:海陸分布、洋流、風。海陸分布海洋和陸地比熱容不同,海洋升溫慢降溫慢,陸地升溫快降溫快。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解析
    熱力環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較難理解的考點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熱力環流知識詳解   1.基本知識   〖概念〗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
  • 為什麼說氣壓帶有熱力成因和動力成因之分?
    為什麼說氣壓帶有熱力成因和動力成因之分?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赤道低氣壓帶是由於赤道地區地表接受太陽輻射多同樣是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是由於中緯西風帶的風(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與極地東風帶的風(北半球為東北風,南半球為東南風)輻合抬升而形成的,此為動力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