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11 月 ,中國航油華北公司召開軟體評審會,對自主開發的《航空噴氣燃料密度修正及換算》軟體進行專家評審。評審專家組由華北公司質量、計量方面的專家共 10 人組成,並特邀航油公司安全技術監督部李峰工程師出席會議。專家組聽取了軟體開發團隊的匯報,並以黑盒測試法對軟體的功能進行了現場測試,結果喜人。
2011年11月,中國航油華北公司召開軟體評審會,對自主開發的《航空噴氣燃料密度修正及換算》軟體進行專家評審。評審專家組由華北公司質量、計量方面的專家共10人組成,並特邀航油公司安全技術監督部李峰工程師出席會議。專家組聽取了軟體開發團隊的匯報,並以黑盒測試法對軟體的功能進行了現場測試,結果喜人。
《航空噴氣燃料密度修正及換算》是由北京安全運行管理部第二加油站調度趙鵬飛利用業餘時間,自主研發的實用軟體。主要功能是對視密度、視溫度根據相應密度計、溫度計修正值進行密度計刻線修正、溫度計刻線修正以及密度計溫度修正,最終計算出實際密度和實際溫度,同時換算出20℃標準密度。將複雜的四步換算,簡化為一步完成。此軟體的開發利用,大大提高了密度數據的準確性,經測算,每年可為公司挽回幾十萬元的損失,同時大大減輕了一線員工的工作壓力。
領導重視親自掛帥 四步計算一步搞定
中國航油華北公司在《航空噴氣燃料密度修正及換算》的研發與應用過程中,經歷無數次複雜、簡單的對撞融合,最終將複雜的程序化繁為簡,用辛勤的付出,換來了巨大的回報。軟體研發得到了北京安全運行管理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北京安全運營管理部2總經理鄭傑親自掛帥,作為掌舵人,對軟體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技術方面、管理方面等等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了預見性指導,使得軟體開發完成能夠在短短的2個月時間內實現。
密度測量是航油公司重要的作業項目之一,在質量管理和計量管理中,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密度數據的準確性,對經濟和質量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公式複雜,計算步驟多,使得不少機場用於計量交接的密度數據均未做修正。經測算,未做修正導致的密度誤差在萬分之一左右。但是對於一個年加油量幾十萬噸的機場而言,每年損失卻高達數十萬元。
即使是計量專業人士,在沒有工具輔助的情況下進行密度修正及換算,也是一個很頭疼的事。而對於不少供應站的加油人員兼職計量操作的,則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解決這一難題,華北公司自主開發了密度修正與換算軟體。使用該軟體,系統自動根據使用的密度計、溫度計檢定修正值,對視溫度、視密度進行修正,計算出實際溫度、實際密度,同時可自動換算為20℃標準密度。使從前需要四步才能完成的修正及換算,簡化為只需要輸入兩個數字。降低了由於計算誤差導致的損失和工作量。
相互協作研發軟體 過程複雜結果簡單
該軟體主創人是北京安全運行管理部第二航空加油調度員趙鵬飛。他是個80後,安靜沉穩,舉止得體,樂意於悶在屋子裡搞鑽研。他曾經開發了一套專包機調度信息管理程序,獲得了上級公司領導獎勵。這次開發的軟體,是在他開發並且已經在第二加油站使用一年多的密度修正軟體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本次升級的主要內容是,對於前一版軟體的修正公式的細節進行了修改完善,同時增加了20℃標準密度轉換、數據檔案存儲、以及查詢導出功能。
這一修改從使用操作上看簡單,但實際編程過程卻非常複雜。例如,為了轉換為20℃標準密度,需要將《石油產品密度換算表》(GB/T1885-1998)中,航空噴氣燃料密度0.775—0.830之間,溫度範圍在-20℃至40℃之間的6000多個標準密度數據,一一手工輸入到資料庫中。而且,由於公開發行的《石油產品密度換算表》只提供-18℃至開始的標準密度數據,因此,從-20℃到-18℃之間的數據,只能通過石油密度計算器一個個推導計算出來,再輸入到程序中。可以說是「繁雜留給我們,簡單奉獻給你」。
第二航空加油計量室主任崔雪梅,是軟體編寫過程中的保駕護航人。一是提供理論支持。憑藉多年積累起來的計量工作經驗、知識,老崔是小趙當仁不讓的理論顧問。二是數據驗證支持。軟體程序是否準確可用,必須讓實際數據說話。為此,崔雪梅帶領手下,提取歷年保存的100條歷史密度數據,涵蓋密度範圍0.775—0.830之間,溫度範圍在-20℃至40℃,使用手工計算法、密度計算器法、軟體法三方對比驗證,以驗證軟體程序數據的準確性。
中國航油華北公司安技部在此次軟體開發過程中,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發現之旅:首先是發現問題,密度修正及換算,一直是困擾分公司、供應站的巨大難題,造成公司每年幾十萬元的損失;其次是發現人才,深藏「民間」的軟體高手趙鵬飛以及計量專家崔雪梅;最後發現財富,就是在第二加油站使用一年多的密度修正軟體。從發現問題,到尋找出路、解決問題,安全技術部發揮了管理及技術支持雙重職能,成本零投入,效益高產出,使這一場攻堅戰充滿挑戰和驚喜。
開展軟體專家評審 高度讚賞寄予厚望
在本次軟體評審會上,專家組在詳細閱讀了系統的各種文檔材料的基礎上,同項目組成員進行了座談,經測試檢查,專家組一致認為,系統實現了設定的目標,功能完備,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實現了密度修正換算領域的創新:一是系統人機互動界面友好、便捷;二是系統實現航空噴氣燃料密度的自動修正及轉換,大大減輕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三是確保了密度數據的準確性,避免了計量交接的巨大損失,提升了公司的社會形象;
會上專家也提出了對軟體登陸授權、15℃標準密度換算等內容進行後續完善,同時建議將此軟體作為合理化建議項目,上報航油公司,進一步推廣使用。
當一個哲人被問及,小我的力量如何能改變社會和宇宙時,他回答說:「滔滔的恆河之水是由無數的小水滴匯聚而成。所有改變人類的重大運動都是從某個小我開始的。」是的,不要菲薄小我的力量,從自身做起,只要踏實去做,就有實現的一天。華北公司安全技術部門和基層一線生產單位就是把這句話放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實踐,他們用行動印證了複雜與簡單的不平凡運算,用行動展現了創新的無窮力量,用行動履行了中國航油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