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中學和大學為何要重視數學建模教育

2020-11-21 復旦大學

題圖/視覺中國

最近在全國制訂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時,一位專家對數學的作用概括了三句話: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傳統的數學教育往往從基本的概念或定義出發,以簡練的方式合乎邏輯地推演出所要求的結論。這固然可以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按部就班地學到儘可能多的內容,並體會到一種絲絲入扣、天衣無縫的美感。但是,過分強調這一點,就可能使學生誤以為數學這樣的完美無缺、無懈可擊是與生俱來、天經地義的,反而使思想處於一種僵化狀態,在生動活潑的現實世界面前手足無措、一籌莫展,甚至使學生感到學了很多據說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數學知識以後,卻不會應用或無法應用,甚至還覺得毫無用處。

從今年開始,數學建模的實踐和活動也已首次列入全國高級中學的教學計劃。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數和形兩個側面,數學就是撇開了事物其他方面的狀態和屬性,單純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與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是各門科學的重要基礎,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堅實支柱,現在,大學本科數學類的專業已經成了一個最熱門的專業。

但是,要顯示數學強大的生命力,需要將實際問題化為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後對這個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計算,最後將所求解答回歸實際,看能否有效地回答問題,如果不能,再從頭調整,直到基本滿意為止。這個過程,特別是其中第一步,就是數學建模,即為所考察的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

數學建模是聯繫數學與應用的重要橋梁。數學建模對培養創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數學模型」和「數學建模」這兩個名詞出現得比較晚,在我國興起並被廣泛使用,不過是近三十多年的事,但數學模型的建立或數學建模,古已有之。

公元前三世紀歐幾裡得所著的《幾何原本》是公認的數學經典。他用嚴格演繹的方法,利用古希臘時代積累的眾多幾何知識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一座宏偉的幾何大廈,為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構建了一個數學模型。這個模型十分有效,在各方面都有成功的應用,並且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一整套幾何學、以及以演繹推理為核心的數學研究方法,至今都發揮著巨大作用。

此外,克卜勒根據第谷的大量天文觀測數據總結出的行星運動三大規律,後來牛頓利用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萬有引力公式,從牛頓力學的原理出發,給出了嚴格的證明,同樣是數學建模取得輝煌成功的例子。一些重要的力學、物理學的基本微分方程,如經典力學中的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電動力學中的麥斯韋爾方程、流體力學中的歐拉方程與納維-斯託克斯方程,以及量子力學中的薛丁格方程等,都是抓住學科本質的數學模型,並成為相關學科的核心內容和基本理論框架。

1998年菲爾茲獎得主、英國數學家高爾斯(T.Gowers)認為:數學所研究的並非真正的現實世界,而只是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即所研究的那部分現實世界的一種虛構和簡化的版本。

按高爾斯的說法,數學研究的是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作為數學研究對象的數學模型本質上來自現實世界,並要接受現實世界無情而公正的檢驗。

仔細思考,整數,實數,以及歐氏幾何,線性空間,群論,微積分,集合論,乃至混沌,分形等等,有哪一個不是某一方面的數學模型呢?!整個數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不斷建立數學模型並對其研究逐步深化的歷史。

從事數學建模,好比構建一座房屋,一旦房屋初具規模,就成了一個數學模型。以後數學家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對建築進行內部整理與裝修。不論應用數學還是純粹數學,都是在數學建模基礎上加以發揮和深化。

同時,數學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要真正使學生走近數學、學好數學並熱愛數學,數學的教學不能和其他科學以及整個外部世界隔離開來,關起門來只在數學內部的概念、方法和理論中兜圈子。這樣做不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我們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知識創造過程,否則素質教育就是一句空話

長期以來,數學課程往往自成體系,處於自我封閉狀態,一直沒有有效的方式,將數學學習與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以致學生在學了許多據說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數學知識以後,卻不會應用或無法應用,有些甚至還覺得毫無用處。

數學建模以及數學實驗等課程,為數學與外部世界的聯繫在教學過程中打開了通道,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成功的嘗試,也是對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貢獻。

不僅如此,任何科學,包括數學科學在內,在本質上都是革命的,是不斷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的,可是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與這種創新、發展的實際進程卻不免背道而馳。

傳統的數學教育往往從基本的概念或定義出發,以簡練的方式合乎邏輯地推演出所要求的結論。這固然可以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按部就班地學到儘可能多的內容,並體會到一種絲絲入扣、天衣無縫的美感。但是,過分強調這一點,就可能使學生誤以為數學這樣的完美無缺、無懈可擊是與生俱來、天經地義的,反而使思想處於一種僵化狀態,在生動活潑的現實世界面前手足無措、一籌莫展。

其實,現在看來美不勝收的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包括函數、微積分、集合論等等,在一開始往往是混亂粗糙、難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議的,但由於蘊含著創造性的思想,卻又最富有生命力和發展前途,經過許多乃至幾代數學家的努力,有時甚至經過長期的激烈爭論,才逐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局勢趨於明朗,最終出現了現在為大家公認、甚至寫進教科書裡的系統理論。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及素質,固然要灌輸給他們以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要使他們了解數學的創造過程。

這不僅要有機地結合數學內容的講授,介紹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發展歷史,更要創造一種環境,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介入數學的發現或創造過程;否則,培養創新精神,加強素質教育,不免是一句空話。

今年開始數學建模首次列入全國高中教學計劃。總之,要讓學生親口嘗嘗梨子的味道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主動採取措施,鼓勵並推動學生解決一些理論或實際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固定的求解方法,沒有指定的參考書,沒有規定的數學工具,甚至也沒有成型的數學問題;主要靠學生獨立思考、反覆鑽研並相互切磋,去形成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有關的結論,並判斷結論的對錯與優劣。

總之,要讓學生親口嘗一嘗梨子的滋味,親身體驗一下數學的創造過程,取得在課堂裡和書本上無法代替的寶貴經驗和切身感受。毫無疑問,數學建模課程的教學以及數學建模競賽的開展,可以在這方面為學生提供一個有益的平臺,是值得引起充分重視的。

應該特別指出,通過數學建模將一個看來與數學無關的現實問題歸結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並利用數學方法成功地予以解決,這是重要的能力與素質。這種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對一個合格的數學工作者、特別是應用數學工作者來說,對不少將來要走向各行各業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十分值得重視、應該著重加以培養的。

但現在的大學生,由於在中學裡受的多半是拼命刷題的訓練,而大學的其他數學課程也大都單純著眼於知識的傳播和理論上的完美,這是他們過去從未經歷過的一種訓練,他們在這方面的培養實際上極為欠缺,因而特別值得引起重視。這種培養和訓練,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而是實實在在的雪中送炭。

這樣,數學建模不僅是數學走向應用的必經之路,而且是啟迪數學心靈的必勝之途。這樣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考察三位一體,必將有力地促進創新型優秀人才的培養,得到學生的認真參與和歡迎,也是對素質教育的重要貢獻。

數學建模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無疑值得我們大家高度重視。正因為這樣,從今年開始,數學建模的實踐和活動也已首次列入全國高級中學的教學計劃。

最近在全國制訂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時,一位專家對數學的作用概括了三句話: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對此稍加說明!希望廣大同學能很好地體會這三句話,並且努力地實踐這三個方面的要求。

生活中的數學1

為了嚴禁在高鐵列車上吸菸,可以看到鐵路公安的如下提示:「車內吸菸違法,處罰煙火報警,導致緊急停車,危及行車安全。對違法吸菸者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案例》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予以拘留」。

這個告示大家自然是明白的。但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以上」是「>」而不是「≥」,以下是「<」而不是「≤」。如果真正咬文嚼字,就不能罰500元,只能罰501元;也不能罰2000元,只能罰1999元,這就十分麻煩了。在數學上說,這涉及到開區間與閉區間的區別,實在是含糊不得的。這個告示的文字如果能改動一下,那就更好了。

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多有所見。在升等升級或評獎的很多場合,總有一個評審委員會來投票決定結果。如果委員會有12人,而規定「得票超過其總人數的2/3者當選」,若1人得8票,能當選嗎?如果要此人當選,應將規定改為「得票大於、等於總人數的2/3者當選」。大家將來如果有機會主持投票選舉,一定要注意。這樣做,絕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堅持數學的嚴格性,避免造成工作上的麻煩,這就是數學帶來的好處。

生活中的數學2

在高速公路上,常有電子屏幕顯示前面的路況,供駕駛人員參考。好多城市的高速路上,提醒前方某一路口出現堵車,往往是「××路口車流量大」。然而,這是不是一個確切而準確的堵車提示呢?車流量應該是單位時間(每小時)內行駛過的車輛數,車流量大,說明通過這個路口的車輛數多,怎麼能說是「堵車」呢?如果這條道上一輛車都沒有,其車流量為零,那這是堵車還是暢通呢?因此,單獨用車流量的大小來刻畫堵車,並不正確。

生活中的數學3

拐點,是微積分中的一個概念,說的是函數y=f(x)的一階導數的極值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拐點這個詞。股市中的「拐點」,其實是股市價格的轉折點。股票的價格有漲有落,股民關心股票價格的發展趨勢,股票的價格由降到升(或相反)的點就稱為拐點,這與微積分中的拐點不同。新冠病毒防控的拐點則是每天的增量開始減少的點,這時所說的拐點,和微積分中的拐點概念就是一致的。這說明,同一個名詞,在生活中用於不同的場合,其意義可以是不同的。我們學數學的,要會得分清其間的差別,才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相關焦點

  • 數學建模——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
    那麼作為初中教師的我們,又該如何讓學生們直觀且清楚的看到他們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到底是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呢?這就得依靠我們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數學建模。所謂數學建模,實際上就是利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
  • 知名數學教育界大咖齊聚重慶八中 探討教育與數學發展的新路徑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大學二級教授楊虎圍繞《中學數學文化教育與數學建模思維訓練》作了主題報告,八中教師劉夢靈、嚴傲對此感悟深刻。楊虎教授還對中學階段培養數學興趣展開具體講解,認為有三條渠道:開展中學生數學文化教育,開展數學建模活動,以及老師、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性。針對中學生數學文化教育,楊虎教授推薦了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主編的《數學文化小叢書》,並向大家展示了其中的兩個案例。一是摸牌,運用排列組合知識可以計算出現各種遊程數量的概率,以此分析摸牌結果是否真實。
  • 這個國家不出數學大師,卻以數學教育享譽全球!
    其實,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是數學系學霸出身!(數學系的春天在這裡!)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李顯龍師從著名數學大師Béla Bollobás,據聞,數學大師Béla Bollobás認為李顯龍的數學水平是「現象級」的,可遇不可求!為此還專門找過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建議其讓李顯龍專心做數學。
  •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子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取得佳績
    2020年第二十九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於9月10-13日順利舉行。在數學學院教師指導下,我院共有35位同學在本次競賽中獲獎,為學院和學校爭得了榮譽!其中2位同學所在的2支隊伍獲得國家二等獎,21位同學所在的12支隊伍獲得北京賽區一等獎,12位同學所在的8支隊伍獲得北京賽區二等獎。
  • 南通中學著名校友李大潛院士回母校開設專題講座
    我校1953屆校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再回母校,開設了一場別開生面、氣氛熱烈的數學教育專題講座。我校數學學科全體教師聆聽了講座。李大潛院士從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重要性出發,闡釋了為什麼要學好數學,講述了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培養和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
  • 李大潛院士: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大潛為課程撰寫了1.1萬字的課程導言—《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 李大潛在導言中指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數和形這兩個側面,數學就是撇開了事物其他方面的狀態和屬性,單純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與數量關係的科學。它有著豐富多彩的內涵,也有著極為廣泛且重要的應用。
  • 2020年高考江蘇數學(理科)試卷評析:重視基礎、關注核心素養
    試題意在檢測數學學科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發展水平,貫徹了高考評價體系核心理念。第二部分:試卷特點分析1、重視基礎,引導「中學教學」2020年江蘇高考數學(理科)試卷,注重各個模塊的基礎知識考查,強調基礎知識在高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引導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夯實學生基礎,加強基礎知識訓練。
  • 陳建功:二十世紀的數學教育
    數學教育因此大加改良,將日常生活有關係的部分增多,又將高深的部分平易化,重視直視的幾何和函數的概念。巴黎大學的數學教授 E. 波雷爾(8),依照這個趣旨,編了一套出色的教科書;算術、代數、幾何、三角,都在 1903 年出版。波雷爾報告法國中學生用了波雷爾的教科書,興味大增,成績極優。這一套教科書有德文和日文的譯本。
  • 華東交通大學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連續9年江西省領跑!
    近日在2020年「華為杯」第十七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研究生再創佳績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3項超全省獲獎總數的1/3位居江西高校第1、全國行業高校第2總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36名同時我校也是今年江西唯一獲評全國優秀組織獎的單位從2012年至今,我校研究生在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獎數已在省內連續9年領跑,並連續5年獲評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優秀組織獎;從2010年至今,連續11年獲評江西省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優秀組織獎。
  • 華裔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教育如果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
    教育不分國界,但是教育方法分,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人們對教育也逐漸重視起來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教育也有了質的變化,人們的受教育程度都已經很普及了,但是遠遠還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地步。丘成桐在一次講座中曾這樣批評了現在的教育方式。
  • 北京化工大學學子在2020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斬獲國際大獎!
    2020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交叉學科競賽(MCM/ICM)成績於4月28日揭曉,北京化工大學派出的18支參賽隊伍(54人)從數萬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有史以來突破性的成績。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一項國際性競賽項目,堪稱各類數學建模競賽之鼻祖。
  • 數學家共聚北師港浸大,智能時代數學教育新趨勢
    後疫情時代,教育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影響中小學數學教育?12月19日—20日,由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UIC)、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智能時代的中小學數學教育變革研討會」在珠海舉行。
  • 首批「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中學名單:黃岡中學等入選
    2020年1月8日,「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籤約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田剛院士、北大數學學院院長陳大嶽教授、副院長史宇光教授、北京大學科研部海外項目辦公室主任範少鋒、二十三所中學的相關負責人和數學學院部分教師代表出席儀式。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文匯報·文匯APP報導  11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院正式成立。在國際上,建設教育學院、發展教育學科、開展教師教育是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標準配置。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通過設置碩士項目和為高年級本科生提供輔修項目,培養專家型和領袖型教師;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設有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和資格認證的碩士項目,為紐約都會區基礎教育輸送了大量優質師資。德國僅設有6所師範類高校,綜合性大學承擔了教師教育第一階段的重要使命,是教師教育的主力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第十七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佳績
    近日,「華為杯」第十七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評獎結果揭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46支參賽隊伍有20支獲得全國三等獎及以上獎項,獲獎率達43.5%,其中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二等獎9項,全國三等獎10項,各等次獲獎率均高於全國平均獲獎率。
  • 中國為何沒有人得菲爾茲獎?看看人家韓國,多麼重視數學教育
    而我國在經過兩代人努力之後,這樣的教育條件才形成基礎。有數學大師級人物從國外留學歸來,將所學帶回祖國,然後傳承給下一代。 在此之前,許多數學神童不能留在國內,原因就是國內沒有真正的教育條件,因為好的數學教育都在國外,他們只能前往國外學習,然後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 那麼現在我們國家的數學教學條件是不是已經非常好了呢?
  • 溫州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在數學家之鄉邂逅未來卓越教師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是溫州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溫州師範學院創辦的數學教育專業。1988年溫州師範學院恢復數學教育本科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應用數學碩士研究生,2007年開始招收數學課程教學論碩士研究生,2015年開始招收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18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 景泰縣第二中學教師李懷忠榮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景泰縣第二中學教師李懷忠榮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每日甘肅網1月8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記者蘇黎明)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第十三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活動暨中學數學教育論壇於日前在重慶舉行。全國共有26人獲獎,其中一等獎4人,二等獎22人,我省有兩名數學教師獲此殊榮,我市景泰縣第二中學李懷忠老師獲二等獎。據了解,」蘇步青數學教育獎」創立於1991年,該獎項經教育部批准,是為紀念蘇步青先生對我國數學教育事業的貢獻,激勵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繼承、發揚蘇步青先生的崇高精神,提高數學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而設立的第一個獎勵從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獎項。
  • 中學數學要重視基礎還是技巧?一旦搞錯將滿盤皆輸(深度思考)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不斷強調說,中、高考會強調通性通法、弱化特殊技巧,這無疑加深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困惑:學習數學到底是應該重視數學基礎的學習,還是解題技巧的學習?按照數學的思維,我們先說明一下什麼是數學基礎,什麼是數學技巧。在本文中,數學基礎包含對數學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的理解,也包含熟練掌握常見的數學運算和對常見問題一般性解法的了解。
  • 美國大學為何重視人文教育:為人的一生塑造完整人格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它的課程有專門的「領域知識」(subject knowledge),由專業老師來傳授。例如,數學是數學課的領域知識,必須由數學教授授課,對修這門課的英文專業學生(通識課)和數學專業學生(專業課)的專門知識要求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