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在太空行走中會聽見什麼聲音?

2020-12-06 天文在線

提問:太空人在太空散步時都會聽見什麼聲音?

答案: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時會聽見什麼聲音?大多數聽見的聲音是流動的空氣和水通過你的衣服產生的脈動和輻射。這並不會非常煩人,但太空並不是像電影裡描述的那樣是一個除了自己呼吸聲音就一片寂靜的孤寂空間。

圖解:在太空中——十一月六號:在NASA分發的這份照片中,NASA航天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於2015年11月6日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散步執行任務。(圖源NASA,Getty Images)

另外,由於你戴著耳機,所以你能有規律地聽見你的太空人同事和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的人們傳來的聲音。

今天的科技

然而,這些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所以你不能聽見外部的聲音。當你驅動一個螺栓或者用工具敲打一件設施的時候,你聽不見任何東西。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當你把太空人同事放進氣閘去執行艙外活動然後關上艙口時,一開始你可以聽見叮噹聲因為他們的金屬工具輕輕地撞上了其他的設施——扶手或者是小氣閘的外殼。然後,當你去降下氣閘時它通過太空艙的窗口看上去沒什麼區別,但卻聽不見叮噹聲了。你可以看見他們的設備像以前一樣撞上其他東西,但是沒有聲音。

在艙外活動的執行過程中,你可以一直聽見太空散步的太空人們的撞擊與叮噹聲,當你的太空人同事們在你的模組外面平移時。它聽起來像閣樓上拖著鏈子的幽靈。當然沒有恐怖的鬼哭狼嚎了!

另一件事,史蒂芬·科爾伯特(Stephen Colbert)和我已經證實,在太空裡的確沒人能聽見你尖叫。

航天員是經歷過人類航天訓練,以作為一個太空飛行器的機組成員去指揮、駕駛或服役的人。儘管太空人這個術語一般指專業的太空旅行者們,但其也可以指任何經歷過太空旅行的人,包括科學家、政治家、記者和旅行家們。

直到2002年,航天員都是專門被政府、軍隊或民間太空代理投資和訓練的。隨著2004年私人基金SpaceShipOne的亞軌道飛行的建立,一類新的航天員出現了:商業航天員。

定義

人類太空飛行的標準很多樣,只要太空行走的環境是大氣變得稀薄的地方——稀薄到地心引力而不是氣動力對於飛行器的重力影響顯著。國際航空聯合會(FAI)的《宇航運動守則》只承認在100公裡(62英裡)高度超過卡曼線的飛行。在美國,專業的、軍事的、以及商業的航天員航空高度超過80km就會被獎勵航天員翼。

自2016年11月17日起,已經有來自36個國家的552人到達了至少100km的海拔高度,其中549人到達了低地球軌道以及更高。這其中24人超過低地球軌道,到達了月球軌道、月球表面,甚至環月一周。這24人中的3人吉姆·洛弗爾(Jim Lovell)、約翰·楊(John Young)和尤金·塞爾南( Eugene Cernan),進行了兩次航空飛行。

自2016年11月17日起,在美國的定義下,558人被認定到達了太空,在海拔80km以上。在8位達到80km高度的X-15飛行員中,只有1人到達了100km。太空旅行者已經花費了超過41790人工作日在太空中,包括超過100太空人工作日進行太空散步。至2016年,累計在太空時間最長的人是根納迪·帕達爾(Gennady Padalka),他在太空裡度過了879天。佩吉·惠特森(Peggy A. Whitson)則是在太空中時間最長的女人,共有377天。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forbes-·__·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果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時徹底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目前人類已經有過數百次的太空行走,甚至在1984年就完成了首次無繩連接太空行走,均沒有發生過意外,所以太空行走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在電影《地心引力》中,講述了太空人遭受隕石雨撞擊,然後徹底脫離宇宙飛船,在經歷重重困難後得救的故事,在實際當中,一旦太空人徹底脫離宇宙飛船後,是十分危險的。
  • 人們在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文章說明了人在太空中不能聽到聲音,並說明了聲音物理學和在太空中不能聽見聲音的原因,解釋了太空人在太空中聽到聲音的原因。它們使得人們心中一直對「太空中不能聽見聲音」這個物理事實有著極大的誤解。畢竟我們可不止一次「親耳」聽見「千年隼號」或者「企業家號」在太空中穿梭時發出的尖嘯之聲。這個場景已經成為一代經典,以至於人們往往會吃驚地發現實際上飛船在太空中工作的情況與他們想像的完全不同。
  • 在太空行走時,如果太空人不小心掉落工具會發生什麼?
    如果要讓一個人活著進入太空,那麼需要把他包裹在一個加壓的太空衣中,這樣他們才能呼吸,身體才不會膨脹。如果在太空行走時丟了一個錘子,那麼它的速度將超過每小時28000公裡繞地球飛行,就像一顆地球衛星一樣。
  • 你能在太空裡聽見聲音嗎?
    我和幾個朋友正在討論太空的問題。他們認為,太空沒有聲音,因為太空沒有空氣。比如,如果有人跟你說話,你聽不到他們在說什麼。我發現這兩種說法都難以令人信服。我認為在太空,一定有空氣;即使沒有空氣,也會有聲音,因為像無線電波和光波就可以在太空中傳播。你能把這個爭論說明白嗎?
  • 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太空人去世了-虎嗅網
    1965年,他在上升2號宇宙飛船 外進行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用一條18英尺的繫繩綁在飛船上,在太空裡漂浮了12分鐘,飄出飛船5.3出倉往事列昂諾夫出倉行走的那一年,正是美蘇太空競賽的高峰。 人類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探尋地球生命與探尋太空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們是誰?美國航天員阿爾弗雷德·沃爾登曾在太空中表示:如今我們才明白過來,自己為什麼會在這兒:並不是為了仔細觀察月球。而是為了回過頭去,眺望我們居住的行星地球。
  • 如果太空人不小心飄進太空,會發生什麼?
    如果太空人登上太空之後一直停留在艙內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實際上他們很可能會需要完成一些太空行走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太空人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失重,如果他們不小心飄進太空了會發生什麼呢?在這一次航天任務當中,他總共在太空中呆了大約24分鐘,其中有整整12分鐘認識嫖賭的,有幾次離開飛船的距離還達到了5米。隨著航天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太空人行走不再是為了耀武揚威,爭一口氣了,一般來說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出艙太空行走都是任務的。
  • 太空人頭盔進水:今年第一次太空行走中途叫停
    太空人KOPRA報告說自己的頭盔裡被水泡了,而且水是冰冷的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消息,今年第一次太空行走被緊急叫停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太空人差點無法回倉
    16時59分,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  在此,我們特地選編了43年前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幾次著名的太空行走的稿件,以饗讀者。  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完成了人類太空史上的壯舉太空行走,成為太空行走第一人。
  • 美國太空行走太空人 報告太空衣頭盔漏水
    原標題:美國太空行走太空人 報告太空衣頭盔漏水  新華社電 兩名美國太空人25日走出國際空間站,實施一周內的第二次太空行走。當天的太空作業一切順利,但太空人特裡·弗茨返回空間站後卻發現頭盔出現少量水滴,美國太空衣的安全性問題又一次浮出水面。
  • 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正在太空中行走更換電池,而這將會創造歷史
    太空人太空行走為國際空間站更換電池,這將會創造歷史。太空行走總是辛苦的,更不必說是非常危險的了。一連幾個小時,這兩位太空人不得不從國際空間站的這一頭到那一頭「挪動」一堆冰箱大小的電池。西安電池的目的地是P6電子組件,但是由於距離太遠空間站的機械臂無法觸到,這意味著太空人必須從機械臂的託盤中取得電池然後一路搬運過去再返回。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將為更換電池進行太空行走
    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幾乎很少離開他們的太空艙,只是偶爾會穿上他們的太空服冒險外出。但在本月,太空人們將完成5次太空行走,並執行各項任務。然而沒有太多時間讓太空人去驚嘆眼前的美景,先不說危險,太空行走本就是一項艱苦的任務。兩位太空人要持續工作幾小時,慢慢「蠕動」著,帶著冰箱大小的電池組往返於空間站另一邊的工作檯。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最近一次太空行走中更換了老化的電池
    近日,兩名太空人更換了關鍵的太陽能陣列電池,標誌著電池活化項目即將完成,該項目將使空間站的動力持續到2024年。兩名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和鮑勃·貝恩肯於周四完成了太空行走。更換老化電池的太空行走持續了6個小時,比預期提前30分鐘結束。當返回氣閘時,太空人們注意到一些可能是固定Quest氣閘艙門的插銷的潛在問題。二人拍下照片,供任務控制部門日後分析。 加拿大太空人Josh Kutryk在詹森航天中心現場向空間站轉達了地麵團隊的消息,計劃在休斯敦共同考慮更換最後的電池組。
  • 太空人太空行走頭盔進水沒過雙眼會怎樣?
    25日,一名美國太空人在完成6個多小時的太空行走任務後發現自己的宇航頭盔裡有積水,引發了人們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衣缺陷的關注。據悉,該太空人名叫特裡·維爾特斯。維爾特斯返回探索號氣閘艙進行重新加壓後,歐洲空間站太空人薩曼莎·克裡斯託福裡蒂告訴位於美國休斯敦的NASA指揮中心稱:「維爾特斯宇航頭盔裡的水積於頭盔前部,水位已高於眼睛,積水直徑約3英寸。如今維爾特斯沒有緊急危險。」NASA電視臺播放了維爾特斯的現場直播畫面,畫面中維爾特斯正在頭盔中微笑,還吹起層層漣漪,隨後他在克裡斯託福裡蒂的幫助下摘下了頭盔。
  • 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相當於在真空環境中漂浮,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相當於在真空環境中漂浮,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2020-11-22
  • 俄羅斯太空人太空行走期間釋放微衛星(圖)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8月20日,俄羅斯太空人根納季·帕達爾卡和尤裡·馬連琴科在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行走,期間,成功發射了Spherical微衛星。這是國際太空站太空人在2012年實施的第二次太空行走。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人兩次太空行走丟了兩顆螺釘
    中新網9月14日電 美國宇航局/NASA13日披露,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太空人13日進行第二次天空時又把一顆螺釘丟在了太空中。
  • 獨家專訪美國前太空人:我是這樣進入太空的
    STS-109任務小組當時執行了5次太空行走,用時35小時55分,是有史以來太空行走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執行任務期間,馬斯米諾進行了兩次太空行走,總共用時14小時46分。 在2009年,馬西米諾隨NASA的STS-125任務小組搭乘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再次進入太空,當時該任務小組完成了對哈勃望遠鏡的最後一次維修,馬斯米諾還成為了第一位在太空使用推特的太空人。
  • 兩位NASA太空人完成6小時太空行走,卻意外在太空丟了一面鏡子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五,兩名NASA太空人進行了大約6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主要目的是為了升級國際空間站的動力系統。不過這次太空行走出現了一個小意外。這次太空行走的視頻截圖一名太空人一不小心在數百萬件圍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中增加了一件:他剛從國際空間站離開沒多久,袖子上的一面小鏡子就掉了
  • 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世界首名太空行走太空人病逝
    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在執行太空任務時進行了離艙12分鐘的太空行走,使得他成為世界上首名進行太空行走的太空人。太空是一個無氧、沒有氣壓、極端低溫、有致命的電磁和粒子輻射的環境。航天員太空行走,意味著要從飛船內近似於地面的大氣環境進入太空的高真空、強輻射環境,也意味著航天員要離開飛船,獨自在失重的太空中「行走」。 人類從飛船直接進入太空後,通常面臨著四類威脅:失壓、缺氧、輻射和巨大溫差。
  • 兩位NASA太空人完成6小時太空行走,卻意外在太空丟了一面鏡子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五,兩名NASA太空人進行了大約6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主要目的是為了升級國際空間站的動力系統。不過這次太空行走出現了一個小意外。這次太空行走的視頻截圖一名太空人一不小心在數百萬件圍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中增加了一件:他剛從國際空間站離開沒多久,袖子上的一面小鏡子就掉了。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說這面鏡子很快就飄走了,美國航天局NASA稱,丟失的物品對太空行走或者空間站都沒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