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
-
科技榜單
-
1、美「星鏈」計劃第六批60顆衛星成功發射
←
入榜理由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18日用一枚「獵鷹9」火箭將「星鏈」計劃第六批60顆衛星送入太空,繼續搭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但火箭第一級未能按計劃回收。據該公司官網介紹,美國東部時間18日8時16分,搭載60顆衛星的「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說,在火箭上升過程中,火箭9個引擎中的1個提前熄火,但沒有影響運送衛星至太空。接下來會對熄火原因進行調查。
2、科技部與重慶市共建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
入榜理由
近日,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重慶市依託重慶醫科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重慶交通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目前,重慶市有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重慶市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10個。
3、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重組
←
入榜理由
中國科學院官網19日發布消息稱,中科院院長白春禮18日下午會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黃衛一行,就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相關工作進行溝通交流。據悉,黃衛高度肯定中科院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優異成績。他指出,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有36年歷史,需要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方向布局進行梳理、調整,也應在一些重要學科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白春禮對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表示高度肯定和贊同,並對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提出建議。
4、玉兔二號工作天數和行駛裡程實現雙400
←
入榜理由
19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經歷14天的月夜後,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復工」,分別於3月18日23時38分和7時30分自主喚醒,進入第16月晝工作期。
19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經歷14天的月夜後,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復工」,分別於3月18日23時38分和7時30分自主喚醒,進入第16月晝工作期。
5、數學頂級獎項阿貝爾獎授予美、以科學家
←
入榜理由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3月18日宣布,將數學領域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2020年度阿貝爾獎授予以色列數學家希勒爾·弗斯滕伯格(Hillel Furstenberg)和俄羅斯-美國數學家格雷戈裡·馬古利斯(Gregory Margulis),以表彰他們「在群論、數論和組合學中開創性地使用概率和動力學方法」。
由於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挪威科學與文學院打算推遲通常於6月在奧斯陸舉行的頒獎典禮。學院決定,在2021年的頒獎典禮上為2020年和2021年的獲獎者一同頒獎。
6、工信部鼓勵工業企業升級工業網際網路內網
←
入榜理由
3月20日,工信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旨在落實中央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統籌發展與安全,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通知提出了「五個加快」「一個加大」的發展要求,共20條舉措。
7、哈佛團隊調高黑洞照片解析度
←
入榜理由
去年4月,一張「高糊」的黑洞照片橫空出世,給大家留下了一個紅色甜甜圈的印象。將近一年之後,3月18日,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發表了關於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最新細節模擬。照片上看似只有一個光環,其實是由無數子光環嵌套而成的,這也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領導該項研究的麥可詹森(Michael Johnson)也是首張黑洞照片攝影師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成員。他解釋道,這是因為,光在到達望遠鏡之前,已經繞著黑洞轉了很多圈,形成難以計數的光子軌道。隨著軌道數增加,越來越靠近黑洞陰影的邊緣,光環的寬度就呈指數級地變窄,最終微弱得可忽略不計。
8、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飛行暫定5月中下旬
←
入榜理由
當地時間3月18日,有國外媒體收到了美國宇航局(NASA)和SpaceX聯合發布的發布會邀請。該邀請函上表示,雙方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船發射時間為「不早於5月中下旬」。在向媒體發出的邀請中,NASA表示「正在積極監測新冠病毒發展」,並將「在可能的情況下傳達可能影響任務計劃或媒體訪問的任何更新」。此外,NASA還表示,會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以保護兩位太空人的健康,此外還制定了標準的隔離程序,以防止他們在飛行前生病。
9、中國科大實現超快原型存儲器
←
入榜理由
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李曉光團隊近日研究實現了具有亞納秒信息寫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儲器,可用於構建存算一體人工神經網絡。該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據悉,李曉光團隊一直致力於鐵性隧道結信息存儲原型器件研究,在磁電耦合、超快、多阻態、低功耗、非易失信息存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10、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系統擴展至1億個神經元
←
入榜理由
3月19日,英特爾宣布其最強大的最新神經擬態研究系統PohoikiSprings已準備就緒,將提供1億個神經元的計算能力。英特爾將向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社區(INRC)的成員提供這一基於雲的系統,以擴展其神經擬態工作來解決更大規模且更複雜的問題。據悉,PohoikiSprings是一個數據中心機架式系統,是英特爾迄今為止開發的最大規模的神經擬態計算系統。它將768塊Loihi神經擬態研究晶片集成在5臺標準伺服器大小的機箱中。
來源: 中國科技網
編輯:範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