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
-
科技榜單
-
1、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
←
入榜理由
近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科學島」上的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力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東方超環」是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該裝置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也是中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
2、中國銀聯網際網路支付安全調查報告
←
入榜理由
中國銀聯2日發布《2019移動網際網路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稱,中國行動支付用戶使用頻次繼續上升,日均使用逾3次。根據中國銀聯風險安全專家分析,2019年中國行動支付平均使用頻次與消費金額雙增長;行動支付已成為普惠金融重要載體,退休人員、家庭主婦、農民、工人等群體,在公共繳費、超商便利、菜場生鮮等場景中,使用行動支付方式消費佔比過半。
3、人工智慧企業第四範式完成C+輪融資
←
入榜理由
4月2日,國內人工智慧企業第四範式宣布,公司近期已完成C+輪融資,C輪總計融資金額達2.3億美元,投後估值約20億美元。本輪融資中,引入新戰略股東包括思科、中信銀行、聯想。松禾資本、基石資本以財務投資方加入。據公開信息顯示,第四範式此前曾獲得來自紅杉資本、創新工場投資,是第一家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國有銀行投資的創業公司。
4、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平臺上線
←
入榜理由
4月2日,首個北京中英文雙語中醫藥服務平臺,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將權威發布北京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康復、護理全周期方案,依靠網際網路融合技術,實現線上實時互動、遠程問診等服務,讓世界共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北京經驗。
5、華大「火眼」實驗室落地阿聯和汶萊
←
入榜理由
2日從全球知名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集團獲悉,目前已有兩間海外「火眼」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分別在阿聯和汶萊啟用,為當地抗擊疫情提供科學保障。據悉,由阿布達比科技公司G42集團和華大集團在阿聯共建的「火眼」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於當地時間3月29日啟用,這是全球首個國際合作「火眼」實驗室,這是首個在中國以外運行的具備數萬人級別新冠病毒核酸日檢測(RT—PCR)能力的「火眼」實驗室。
6、中國2018年R&D經費總量居世界第二
←
入榜理由
中國科學技術部2日通過官網發布最新完成的2018年中國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和人員發展分析顯示,2018年,中國R&D經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R&D經費總量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
7、廣州佛山將探索設立廣佛科技合作專區
←
入榜理由
近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佛山市科學技術局關於推進廣佛科技創新合作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印發。《方案》指出,探索設立廣佛科技合作專區,支持先行先試政策在這裡落地實施,並爭取國家和省給予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的相關優惠政策輻射至此。《方案》旨在積極探索同城化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將廣佛建設成為全國同城化發展的示範區、粵港澳合作核心樞紐、國家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高地。
8、商湯與LG子公司合作
←
入榜理由
4月2日,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宣布與韓國LG 子公司LG CNS達成合作,共同推動計算機視覺算法等AI技術在韓國應用及落地。根據合作協議,商湯科技的AI技術將與LG CNS的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相結合,打造「人臉識別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為LG CNS的170個國內外站點提供服務,提高智能化的人員出入體驗和管理效果。
9、無人駕駛插秧機作業亮相南昌
←
入榜理由
4月1日下午,江西南昌「網際網路+農機作業」展示現場,無人駕駛插秧機在稻田裡進行插秧作業演示,整個作業現場獨具科技感和現代化。據介紹,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通過北鬥導航系統結合智能軟體路徑規劃實現全程作業自動化,省去一名機手,直接節省人工成本。此外,不受機手體力限制,智能工作時間長,效率高,增產高效。
10、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
入榜理由
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據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實時監控顯示,相比人工觀測,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明顯增強。觀測頻次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數據量較人工觀測約增加10倍,彌補了原有人工觀測數據的不足。
來源: 中國科技網
編輯:範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