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2020-12-04 中國科技網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

-

科技榜單

-

1、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

入榜理由

近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科學島」上的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力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東方超環」是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該裝置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也是中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

2、中國銀聯網際網路支付安全調查報告

入榜理由

中國銀聯2日發布《2019移動網際網路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稱,中國行動支付用戶使用頻次繼續上升,日均使用逾3次。根據中國銀聯風險安全專家分析,2019年中國行動支付平均使用頻次與消費金額雙增長;行動支付已成為普惠金融重要載體,退休人員、家庭主婦、農民、工人等群體,在公共繳費、超商便利、菜場生鮮等場景中,使用行動支付方式消費佔比過半。

3、人工智慧企業第四範式完成C+輪融資

入榜理由

4月2日,國內人工智慧企業第四範式宣布,公司近期已完成C+輪融資,C輪總計融資金額達2.3億美元,投後估值約20億美元。本輪融資中,引入新戰略股東包括思科、中信銀行、聯想。松禾資本、基石資本以財務投資方加入。據公開信息顯示,第四範式此前曾獲得來自紅杉資本、創新工場投資,是第一家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國有銀行投資的創業公司。

4、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平臺上線

入榜理由

4月2日,首個北京中英文雙語中醫藥服務平臺,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將權威發布北京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康復、護理全周期方案,依靠網際網路融合技術,實現線上實時互動、遠程問診等服務,讓世界共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北京經驗。

5、華大「火眼」實驗室落地阿聯和汶萊

入榜理由

2日從全球知名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集團獲悉,目前已有兩間海外「火眼」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分別在阿聯和汶萊啟用,為當地抗擊疫情提供科學保障。據悉,由阿布達比科技公司G42集團和華大集團在阿聯共建的「火眼」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於當地時間3月29日啟用,這是全球首個國際合作「火眼」實驗室,這是首個在中國以外運行的具備數萬人級別新冠病毒核酸日檢測(RT—PCR)能力的「火眼」實驗室。

6、中國2018年R&D經費總量居世界第二

入榜理由

中國科學技術部2日通過官網發布最新完成的2018年中國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和人員發展分析顯示,2018年,中國R&D經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R&D經費總量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

7、廣州佛山將探索設立廣佛科技合作專區

入榜理由

近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佛山市科學技術局關於推進廣佛科技創新合作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印發。《方案》指出,探索設立廣佛科技合作專區,支持先行先試政策在這裡落地實施,並爭取國家和省給予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的相關優惠政策輻射至此。《方案》旨在積極探索同城化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將廣佛建設成為全國同城化發展的示範區、粵港澳合作核心樞紐、國家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高地。

8、商湯與LG子公司合作

入榜理由

4月2日,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宣布與韓國LG 子公司LG CNS達成合作,共同推動計算機視覺算法等AI技術在韓國應用及落地。根據合作協議,商湯科技的AI技術將與LG CNS的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相結合,打造「人臉識別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為LG CNS的170個國內外站點提供服務,提高智能化的人員出入體驗和管理效果。

9、無人駕駛插秧機作業亮相南昌

入榜理由

4月1日下午,江西南昌「網際網路+農機作業」展示現場,無人駕駛插秧機在稻田裡進行插秧作業演示,整個作業現場獨具科技感和現代化。據介紹,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通過北鬥導航系統結合智能軟體路徑規劃實現全程作業自動化,省去一名機手,直接節省人工成本。此外,不受機手體力限制,智能工作時間長,效率高,增產高效。

10、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入榜理由

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據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實時監控顯示,相比人工觀測,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明顯增強。觀測頻次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數據量較人工觀測約增加10倍,彌補了原有人工觀測數據的不足。

來源: 中國科技網

編輯:範琪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1/4) "← →"翻頁
  • 【科技眼】贊!「人造太陽」實現一億度運行,中國大科學裝置重大突破
    小時候的夢想,長大了要種太陽,我國的「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2日報導,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今天發布消息,我國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微軟推血漿機器人陪聊|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科技榜單-1、羅湖人工智慧大數據物管平臺上線←入榜理由科學家首次在水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觀察到這一效應——這也是首個支持廣義相對論的證據。」
  • 中國建成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科技榜單-1、「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入榜理由>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人造太陽」達1億度以上運行,使用「核聚變能」還有多遠?
    中國現在「人造太陽」達到1億度以上運行,這意味著我國核聚變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什麼樣的裝置能耐如此高溫?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什麼差距?此前,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2018年11月12日發布消息,我國「人造太陽」項目獲得重大突破,首次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不過,按照現在的研究進展,人類實現聚變能的商業化應用至少還要等到2035年以後。
  • 中國「人造太陽」能達1億度以上運行,距利用核聚變能還多遠?
    中國現在「人造太陽」達到1億度以上運行,這意味著我國核聚變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什麼樣的裝置能耐如此高溫?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什麼差距?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4月公布的消息,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將於今年建成,HL-2M是在我國首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大型託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基礎上新研製的又一大型託卡馬克裝置,其科研目標是探索可控核聚變研究,實現「人造太陽」的人類終極能源追求。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年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備受全球各界矚目。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1L海水=300L汽油,我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人總是要從悲傷中走出來才能成長,向前看,這不清明假期剛過上班第一天,中國的科技圈開啟了新的輝煌「人造太陽」信息有新的進展了,央視新聞推送了一條名為: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的文章。
  • 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Evelyn Zhang • 2018-11-12 18:06:52 來源:前瞻網
  • 紫金山天文臺發現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科技榜單-1、蘋果總市值跌破1萬億美元←入榜理由伴隨著美股下跌,蘋果公司市值周一收於1萬億美元以下,其長期競爭對手微軟成為市值萬億美元公司中僅存的一家美國公司。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1億度持續運行20秒的世界紀錄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在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的情況下,成功維持高溫等離子體20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是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研究獲得的。
  • 韓「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1億度下持續運行20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中,成功讓等離子體在超過1億攝氏度高溫下連續運行了20秒!比2019年的時間(8秒)延長了2倍以上,創下新世界紀錄。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科技改變生活,但是生活中的人們也關心科技最新成果。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 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重組|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科技榜單-1、美「星鏈」計劃第六批60顆衛星成功發射←入榜理由9、中國科大實現超快原型存儲器←入榜理由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李曉光團隊近日研究實現了具有亞納秒信息寫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儲器,可用於構建存算一體人工神經網絡。
  • 蘋果將追蹤定位iPhone搶奪者 | 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2020年6月4日科技熱度TOP10榜單。-科技榜單-1、蘋果將追蹤定位iPhone搶奪者入榜理由:短短幾天,美國各州多家蘋果官方零售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砸,不少搶奪者衝進蘋果店,不管是桌上的展示品還是待售的商品,搶了就往外跑。
  • 1億5千萬度!太炫酷!中國科研團隊向「人造太陽」邁出一步!
    我們現在把10兆瓦的電站改造成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發電系統,這個發電系統的效率能比現在提高百分之十幾,每年提高效率就能多出一個多億度的電。中國的「人造太陽」:將來的反應溫度能夠達到1億5千萬度,是太陽溫度的7倍!
  • 人類首次直接觀察到行星誕生過程|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科技榜單-1、2020阿里雲峰會舉行←入榜理由2020阿里雲線上峰會將於本月9日開幕,將發布視覺智能開放平臺、新一代雲原生數據倉庫及數據湖、全球首個資料庫自動駕駛雲平臺DAS等產品,以及與運營商相關的核心系統上雲、5G合作等,涉及數字政府、智慧交通、未來教育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