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下一步怎麼建、往哪建?

2021-01-20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科技創新是當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尤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是提升產業鏈水平的關鍵抓手。

在推動重大科學研究、夯實原始創新能力方面,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此前科技部、財政部下發的《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定位準確、目標清晰、布局合理、引領發展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

而根據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達5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即將重組,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聚焦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有36年歷史。在改革開放初期,應用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發展。而基礎研究相對薄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基礎研究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

為了有效提高我國基礎研究水平,探索適合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的體制機制,1984年,由原國家計委牽頭,會同原國家科委、教委和中科院等部門共同組織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在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根據科技部發布的2016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目前可以公開查詢到的最新國重實驗室統計數據,下稱「2016國重報告」),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試點國家實驗室共主持和承擔各類在研課題42747項,比2015年增長6.3%。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試點國家實驗室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10項(含參與完成)。

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的進展和成果已經在材料科學、雷射聚變、核物理與核醫學、實驗室天體物理等多個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

該實驗室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中科院「超強雷射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主體承擔單元,實驗室也是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張江國家實驗室建設的主要承擔單位之一。

據介紹,該實驗室主要面向超強超短雷射和強場雷射物理前沿科學涉及的領域開展攻關。

例如,首批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項目「新一代超強超短雷射綜合實驗裝置」研製中,首次觀察到基於雷射加速的自由電子雷射輻射非線性放大效應,並在雷射尾波場電子加速、中紅外新波段超強超短雷射、雷射驅動高次諧波產生等研究中取得了國際領先水平成果;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組織開展面向先進半導體集成電路製備的極紫外光刻光源關鍵技術研究,為未來我國開展極紫外光刻光源及整機研發奠定技術基礎等。

而在重點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相關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也已經有了實際應用。

依託上海交大與北京大學建立的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部分進展和成果不僅可以應用於北鬥系統,也涉及通信、電力、金融等領域。

據介紹,該實驗室共有新型光網絡研究、新型光傳輸研究、光電子器件研究、光傳感和信號處理研究等方向。以實驗室時間頻率傳遞研究方向為例,主要可應用於時間頻率體系、衛星導航、下一代移動通信、雷達等具體場景。

「北鬥系統的核心是時間頻率系統,利用光纖來傳遞時間頻率系統,把北鬥各個站點連接起來,讓它們時間頻率一致,這樣可以支撐更高精度的導航定位。」實驗室老師舉例解釋道。他還表示,下一代移動通信比如5G的時間同步精度要求也很高,而以前的傳統精度都達不到需求,未來6G以及馬斯克所推行的星鏈,因為信號頻率和帶寬越來越高,對時間頻率要求的精度也會更高。

下一步聚焦哪些方面?

目前,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組工作也正在推進。

5月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介紹,正在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圍繞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突破,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使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基礎研究的梯次布局。

此前的3月18日,科技部副部長黃衛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就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相關工作進行了溝通交流。黃衛指出,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有36年歷史,需要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方向布局進行梳理、調整,也應在一些重要學科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現有單個實驗室的人員規模普遍偏小,緊密結合國家需求的工作、協同創新工作需要加強,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方面,將結合區域發展、行業發展需要,通過產學研結合等形式,新建一批具有規模優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計劃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準確、目標清晰、布局合理、引領發展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在部分重要學科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支撐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實驗室經優化調整和新建,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其中,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300個左右,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270個左右,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70個左右。

可以發現,今年以來,一些圍繞生物醫藥的實驗室相繼落地。

比如今年2月,「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批准,這也是全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月28日,省部共建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重慶醫科大學正式揭牌。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一位從事科技工作多年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結合國際背景和我國科技發展的進程來看,國家重點實驗室尤其要關注重點領域的自我供給能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基礎研究能力的體現,如果不大力投入,科研水平是上不來的」。

他進一步解釋,國家重點實驗室雖然有既行的管理辦法,並定期組織嚴格評估,但是這套標準和運行機制實行的時間已經較長,可能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科學研究的要求。「比如評價的客觀指標有限,投入的資金也有限,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激發內生動力。」

另外,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也被業界寄予更高的期望。

「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層面,企業的參與度並不高,接下來也應該向更多的企業傾斜。」上述專家表示,企業的研發是結合市場的需求導向,而沒有實驗室很難獲得原創性成果。目前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多少還是與社會有些脫節,所以可以鼓勵像阿里、華為這樣的大型民營企業參與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中。

根據2016國重報告,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科院,其中教育部佔51.6%,中國科學院所屬部門佔30.7%,其他部門和地方佔17.7%。從地域來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北京市79個,上海市32個,江蘇 省20個,湖北省18個,陝西省13個。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除了清華、北大等特別高校,一般重點大學有且僅有一到兩個重點實驗室。對於雙非院校,僅有少數幾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以來,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部門積極協商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改革、重建工作。中國科學院方面,中科院主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約30.8%,主管國家研究中心佔比58%。
  • 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重組|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2、科技部與重慶市共建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入榜理由近日,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重慶市依託重慶醫科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重慶交通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
  • 科技部: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科技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一是圍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在藥物、疫苗、檢測試劑等領域取得一批務實管用成果,有力支撐全國疫情防控。
  • 建研院國家重點建築實驗室考察,原來大興機場是這樣做出來的!
    ASRI 2020 冬令營第五天下午為大家組織了一場去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安全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考察參觀活動。建研科技在國家標準,課題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學術組織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為眾多地標性建築提供技術支撐。
  • 中核建劃入中核 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1月31日,國資委網站信息顯示,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或「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建」或「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怎麼建?院士大咖來支招
    近日,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重慶交通大學召開,院士、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找「點子」、指「路子」。鄭皆連、杜彥良兩位院士及業內多位專家獲聘擔任該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 解碼全會②丨四川將建天府實驗室,聚焦這些優勢領域!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攝影 郝飛12月3日,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劉東在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分組討論會上透露,四川將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學、先進核能、電子信息等優勢領域加快組建天府實驗室,建好國家實驗室四川基地,爭創國家實驗室。
  • 邁向2060碳中和:中國建研院未來建築實驗室在京落成
    邁向2060碳中和:中國建研院未來建築實驗室在京落成 2020-10-23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不建?怎麼建?何時建?湖南規劃的這幾條高鐵有說法了!
    最近有關湖南的高鐵消息比較多,除了在建高鐵情況,規劃中的如廣清永高鐵、呼南高鐵襄常段、渝湘高鐵等高速鐵路線路,國家或省級層面都表明了態度。很多這些規劃中的高鐵項目,說了很多年,但到底有無建設必要性?怎麼建?何時建?如今至少有了這樣的說法!
  • 韶關建「211」高校,助力航運產業轉型,原身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所以韶關現下也將教育重視起來了,韶關建「211」高校,助力航運產業轉型,原身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將在當地引進的「211」高校就是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這所新建高校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加速當地航運產業的轉型還有發展,助力當地航運得到更好的發展。
  • 張江實驗室正式揭牌 建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國家實驗室
    在揭牌儀式上,白春禮指出,建設張江實驗室,是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重大決策的切實舉措,是院市雙方站在國家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指出,建設張江實驗室,目標就是要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 鵬城實驗室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籤署合作協議
    央廣網深圳10月15日消息(記者鄭柱子)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實驗室之一,鵬城實驗室自今年3月正式落戶深圳以來,首批五個科研項目已具備開展試驗條件。日前,鵬城實驗室與6家高校共建單位以及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開發創新平臺籤署了合作共建協議。
  • 把實驗室建在山體滑坡現場
    有這樣一群科學家,他們把實驗室建在泥石流的源頭、堰塞湖的壩上、滑坡體的腳下……他們就是中國的山地災害研究者。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山地所」)所長文安邦研究員說:「中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地災害頻發。
  • 這所一流大學,要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P3實驗室
    9月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雙聘院士金寧一受邀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家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方案、P3實驗室建設方案及「十四五」重大科研項目申報等工作進行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湧教授,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和教師代表參加。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排名,西安武漢南京瀋陽蘭州牛
    國家實驗室是由國家直接投資數億建立(如建在華中科大校內的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投資4.8億),全國目前國家實驗室總共只有9個(包括北京正負離子對撞基地、華中科大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在內),國家實驗室代表國家最高水平,是按國際一流標準建立的,規模非常大,基本包括本學科領域所有研究方向,而且人員配備上要求面向國內外招聘最優秀的研究人員,
  • 合肥將建脈衝功率雷射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華網安徽頻道訊:據安徽日報報導,12月3日,「脈衝功率雷射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合肥通過專家論證。      建設「脈衝功率雷射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落實省部會商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圍繞合肥國家創新型試點市建設,充分發揮安徽省科技資源優勢
  • 把實驗室建進工廠,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在2020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擬授獎名單中,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團隊的《高溫多變量複雜生產體系節能減排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應用研究》名列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了這個項目,於宏兵自籌科研經費200多萬元,把實驗室建到天津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特鋼)裡面,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和轉化。通過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4年內企業實現新增收入60億元。
  • 多喜愛:浙建集團重組上市事宜獲證監會通過
    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 11月29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64次併購重組委工作會議,對多喜愛(002761)重大資產置換及換股吸收合併浙建集團暨關聯交易事項進行審核,根據會議審核結果,此次重組事項獲無條件通過。這意味著浙建集團上市夙願將得以實現,這也是多喜愛第二次申請對該事項審議。
  • 武漢等多地申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3地已獲批
    原標題:創新型國家建設體系基本成型  多地爭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創新跑出「加速度」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獲悉,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體系基本成型。  在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基礎科研能力是決定科技創新能「走多遠」的關鍵。國家實驗室建設主要瞄準的就是重大基礎科研問題。
  • 粵新增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 進一步完善廣東特色實驗室體系
    近日,由南方醫科大學、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分別申報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器官衰竭防治重點實驗室、華南應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科技部評審並獲準建設。截止目前,全省共建有2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完善了廣東特色實驗室體系。  器官衰竭防治重點實驗室以器官功能障礙的易感和環境危險因素、器官功能障礙的共性發病機制和器官間對話的分子基礎、器官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和風險評估、器官保護和器官替代治療、建設有關器官功能障礙的疾病資料庫與數據處理中心為研究方向,針對當前器官衰竭發病和防治的主要關鍵問題和前沿領域展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