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中科院教授:基礎技術研究投入太少

2020-12-01 數小碼知事


其實現在很多的時候,之所以發展的慢,就是因為敢於說真話,敢於說不好聽的話的人少了,所以問題才暴露的慢,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就是這個道理,正是因為不好聽,其實這樣才更加容易發現咱們存在的問題。

在11月30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中科院大學副院長、教授劉雲發表了自己的演講,其認為目前國內情況在科技領域是大而不強,雖然說國內的研發投入佔到了世界總量的第二,但是研發強度和創新型強國之間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比例佔得太低了。



另外從人才數量方面來看,雖然說科研人員數量也是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並沒有改善高端人才的缺乏問題,雖然目前從創新能力上來說也是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實際上原始創新能力並不足,其實也就是在關鍵的核心技術方面還是「受制於人」、「卡脖子」問題非常突出。

在這次的演講中,劉雲教授還特意列舉了35項目前仍然被「卡脖子」的技術,其中光刻機、晶片、核心算法等等都是在列。這更加的證明了劉雲教授所說的的確是非常有道理,咱們基礎研究的投入不足,所以造成的原始創新能力薄弱。



而且從基礎研究的投入來看,我們就知道問題其實還是出在地方和普通的企業身上,目前來看基礎研究的投入其中95%都是來自於中央財政,而地方財政的支持則是比較少,此外企業們對於基礎研究的投入更是極少,佔比連1%都不到,在企業中90%的資金都是投入新產品的開發和技術改造上面。



造成如此原因其實也並不怪企業和地方,主要是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回報周期太長了,對於任何的企業來說,都是有著不小的風險,所以這是很多的公司都不願意去做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周期短的產品更受歡迎。



當然這些事情其實也是急不來的,只能說希望能夠進一步的優化資源配置,能儘量將基礎研究發展起來,加強咱們的原始創新能力,培養更多的高端科技人才,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咱們的半導體行業。

相關焦點

  • 晶片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中科院這句話很關鍵!
    不只是光刻機,國內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此前不少網友表示華為被卡脖子,多半是因為沒有光刻機,畢竟全球高端光刻機都是被荷蘭ASML所壟斷,但是令人想不到的事,除了光刻機、晶片,將近有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
  • 中科院教授再度發聲!中國科研布局雖大但不強,落後技術超35項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科院院士再度發聲!中國科研領域布局雖大但不強,落後的技術超35項。,僅次於美國達到了1.57萬億,隨後逐年遞增,到了2019年在研發經費上的支出達到了2.17億,佔據全球科研投入總額的2.19%,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在世界智慧財產權評估中,我國的創新指數直接飆升到了第14的位置。
  • 「中科院解決卡脖子問題」靠不靠譜?
    卡脖子問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應該依靠企業來解決,而中科院主要是搞基礎科學研究,將卡脖子清單變成自己的科研任務清單並不「靠譜」,有明顯「越界」之嫌。這個觀點看似有理有據,實則不太能經得起推敲。因為支撐這一觀點的理論已經滯後於創新實踐,論據粗略而有失偏頗。為什麼說理論支撐已經落後於創新實踐呢?
  •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曾推出系列文章報導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35項「卡脖子」技術,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現摘錄如下。iCLIP技術難,猶如萬千人海中找一個人,要從幾十億個鹼基對找到一個或幾個確定的結合點,精確度可想而知。國外研究團隊已在此領域展開「技術競賽」,研究論文以幾個月為周期輪番上演。國內實驗室卻極少有成熟經驗。
  • 盤點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總覽
    iCLIP技術難,猶如萬千人海中找一個人,要從幾十億個鹼基對找到一個或幾個確定的結合點,精確度可想而知。國外研究團隊已在此領域展開「技術競賽」,研究論文以幾個月為周期輪番上演。國內實驗室卻極少有成熟經驗。
  • 中科院院長: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白春禮表示,未來十年中科院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白春禮表示,未來十年中科院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
  • 中科院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原標題: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科學院善於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嗎?| 郭朝暉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最近,科學院的領導表態,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技術清單變成科學院的任務清單。原因很簡單: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 殷瑞鈺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經擔任工程管理學部主任委員。從十多年前開始,殷院士就反覆強調:科學、技術、工程和產業的不同。
  • 任正非率隊訪問中科院:探討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發展
    9月19日,中科院官網發布消息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一行來訪中國科學院。任正非與中科院的專家學者們舉行了座談交流會,就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隨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與任正非一行舉行了工作會談。
  • 清華教授魏少軍:需要攻克3個關鍵技術
    ,多少令人不解,而這一次他指出攻克3個關鍵技術,國產晶片有望跨過5nm。架構的創新、器件結構的選擇、異質器件系統集成等都是很關鍵。有困難,也有轉機,而國內也在積極應對。而中科院相關團隊也表示"不管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實很多網友對"8英寸石墨烯晶圓"還是有很多看法,一種是說這是我們的"彎道超車",是一個革新。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代表:持續投入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關鍵核心技術怎樣攻關?科技如何支撐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可預期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又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燃眉之急」「心腹之患」: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也看原始創新「總體上看,在信息通信、高端裝備、工業基礎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產業,我國存在明顯的短板。」白春禮說,這些短板是我們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 中國目前亟需補齊基礎研究投入不足這塊短板
    在11月30日2020呢中國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中科院大學副院長、教授劉雲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在科技領域是「大而不強」,雖然中國研發投入總量世界第二,但研發強度與創新型強國之間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比例更低。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最近,晶片「卡脖子」成了熱門話題,連中科院都搶先表態,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學院的任務清單,並引來相關爭議和討論,中國第一所「晶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也在呼聲中成立……  但歸根到底,我們在晶片領域怎麼就被卡了脖子?晶片涉及從設計到應用一條相當長的鏈條,在各個環節上,究竟在哪個環節「卡脖子」?
  • 35項技術獲「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
    14位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49位「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和35項技術成果獲表彰。共35項技術獲「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其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4、基礎研究成果一等獎8項、基礎研究成果二等獎8項。
  • 院士領銜,聚焦"卡脖子"技術難題,這個重量級科學中心在天津揭牌成立!
    中心首席科學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周其林教授擔任。,注重新物質創造的結構化、精準化、精細化、功能化、模塊化和智能化,建立物質創造新理論和新方法,創造多層次功能新物質,實現小分子到功能材料的多尺度物質精準創造,聚焦生物醫藥、糧食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 為什麼說科學院解決不了「卡脖子」的技術問題?
    原因很簡單: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1/ 脖子「卡」在哪?科學研究主要針對技術出現的初期,而國外能夠卡我們脖子的,都是發展了幾十年的成熟技術。我國做不了這些技術,不是不懂得原理,而是在「持續改進」階段掉隊了。改進階段是一點點的進步積累起來的,每一點進步可能都沒有多少理論水平,但能對系統進行改善。
  • 為何我國是化工大國,卻有那麼多被卡脖子的技術?
    但他們可能有所不知,目前國內化工產業中一批被卡脖子的技術,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們攻下來的。比如——光刻膠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因為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高級晶片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德國科學家施陶丁格因發明了相襯顯微鏡解決了光刻膠的生產難題,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新華社記者薛晨攝)  「我們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的這番話受到廣泛關注。  就在一天之前,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晶片斷供讓人們再度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切膚之痛。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