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到放射檢查,首先腦海出現的就是:
在醫療放射檢查中,真的有那麼危險麼,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下放射檢查中輻射的安全問題。
1.輻射的分類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包括宇宙射線、X線射線和自放性物質的輻射,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熱輻射、無線電波和微波,一般所指可引起傷害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
2.輻射無處不在
說到電離輻射,大家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會接受天然本底輻射的照射,天然本底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髮出的射線,這是永恆存在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受到的非自然電離輻射主要是醫源性的。
3.電離輻射的影響
不同電離輻射劑量對人體的影響不同,短時間的輻射劑量低於100msv,對人體沒有危害,高於4000msv,對人體是致命的。
對於日常工作中不常接受輻射的人來說。來自天然本底輻射的平均年有效劑量約為2msv。我們坐10小時飛機,相當於接受0.03msv輻射,一天抽一包煙,一年下來受到的劑量在0.5-1msv。
下述是各身體部位一般X線檢查的輻射劑量表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對於兒童和生育期的婦女尤其孕婦而言,應該儘量避免放射檢查,在病情需要必須進行檢查時,一定要做好防護。
關於放射線對胚胎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其一是胎齡,根據統計學數據表明,12-15周之前接受輻射可引起胎兒畸形,大於15周胚胎受影響概率減低,但仍可引起發育遲緩等問題。其二是接受輻射的劑量,胚胎接受5拉德以上輻射量則可能致畸。所以孕婦,尤其是有懷孕計劃及孕前三個月女性如非必要,建議規避做放射相關檢查。如果在不知懷孕情況下做了放射檢查,後期按要求定時檢查,如果檢查都沒有問題,這個孩子可以考慮要的,但跟孕媽及家屬溝通時,要讓其明白「可能沒有問題」,和「一定沒有問題」的區別。
有輻射的醫學檢查與治療,不是核災,無需過度反應。應該基於健康考慮,利弊權衡,在專業醫師的建議下接受。
雲南省婦幼保健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