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放射檢查 你有認識誤區嗎

2020-12-06 中國科學技術館

1

關於醫療檢查,不論是常規體檢還是求醫診療,人們常常對放射檢查存在恐懼心理,因而抱有「能不做就不做」的迴避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擔心輻射問題。對此,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辦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嚴福華教授有話說——

普通X射線輻射量不大

人們通常認為,所有的放射檢查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一些人即使生病也堅持不接受拍片檢查。其實,這種認識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常規拍攝一張胸部正位X片時,肺部所接受到的X射線照射劑量僅為0.12mSv(毫希伏),約為造成人體損傷的單次最大接受劑量的1/20000,而人體每年在自然界也會接受到1mSv~2mSv的X射線輻射。可見,一次普通的X射線攝片檢查對人體並不構成危害,無需過分擔心。

CT確實對細胞有生物效應

當然,認為放射線完全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傷的「大無畏」態度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在常規的放射檢查中,CT也算是一種X射線檢查。CT圖像清晰、成像速度快、適用範圍廣、設備普及率高,目前還是有其他檢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防病、治病中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檢查次數多、輻射劑量大時,CT的確會對人體內細胞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

而且,多層螺旋CT(MSCT)目前也正大量進入臨床,這是一種改良型的CT設備,它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圖像,逐步取代單層CT。清晰的圖像和病變的良好顯示無疑更加劇了臨床對放射診斷的依賴,導致CT的過量使用有上升的趨勢。MSCT掃描時間縮短,但掃描層面越來越薄,達到一定解析度所需的射線劑量必然有所增加。現在全國已有64層或以上的螺旋CT逾250臺,隨著MSCT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如不控制受檢者的劑量,CT輻射劑量勢必成為其應用的制約條件。所以,放射科工作人員都有降低患者所受CT輻射劑量的義務和責任。

低劑量CT仍屬安全範圍

雖然CT的輻射危害不容忽視,但患者也不必過於擔心,目前國內正規醫療機構的常規CT檢查所使用的劑量仍然非常小,均在國家標準的控制範圍內,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損害。而且,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學的不斷發展,在保證診斷效果的基礎上,公眾接受的輻射劑量已比過去減少了1/2。

另據相關調查顯示,若一名吸菸者從50歲起每年進行1次胸部CT檢查,到75歲時因輻射引起肺癌的可能僅為0.85%;單次CT掃描引起肺癌的風險約為0.056%;50~70歲的人若連續4年進行肺癌CT篩查,以多排CT為例,因輻射引起肺癌的風險僅為0.011%。所以,患者還是應該遵循專科醫生的建議,儘量配合放射線的檢查,以幫助醫生更全面、精確、直觀地判斷病情作出合理的診斷。

MRI檢查之前先「備課」

與CT一樣,核磁共振成像(MRI)目前也已成為醫院中越來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不過它使用的是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在整個檢查過程中並沒有使用X射線,因而不會產生任何輻射。因此,患者無需對這項檢查存在顧慮。但在行核磁共振前,應該先了解相關事項,以便更好地配合醫生,提高檢查效率。具體應該注意下面5點——

1.高分貝:核磁共振檢查會產生很大的噪音,音量高達82~118分貝,故建議檢查者戴上耳塞。

2.長時間:該檢查的標準程序只需15分鐘左右,但也有可能被拉長到1小時,患者務必耐心配合醫生完成完整檢測。

3.黑空間: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在行核磁共振檢查時,可以嘗試在進入機器前就閉上眼睛,以免加重心理恐懼,影響檢測結果。

4.強磁場:檢查過程中,強大的磁場會吸附所有金屬物件,所以務必摘掉身上所有飾品,女性患者不要化妝,因為有些化妝品中也含有金屬,可能會造成偽影,影響檢測結果。另外,有金屬植入物,或是安置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不能進行相關檢查,一定要在檢查前告知醫生自身情況,以免引發意外風險。

5.多溝通:除了上述4點,有文身的患者還應在檢查前知會醫生,因為在檢查過程中,文身中的顏料會被加熱,導致皮膚受到刺激甚至被灼傷。另外一些有特殊情況、特殊醫療經歷的患者也應把自己的既往史、相關病史提前告訴醫生,以幫助醫生判斷是否適合該項檢查。

做過檢查後,備孕要「暫停」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從各種媒體上看到,有一些女性在懷孕時由於不知情接受了放射檢查而造成胎兒畸形、流產、死胎等,甚至孕婦因妊娠放射檢查增加了小兒10年後癌症發生風險的傳聞也屢見不鮮。那麼,這種情況下,胎兒是否真的會受到嚴重傷害?

一般而言,對於1個月以內的胎兒,放射所用造影藥物的影響力屬於「全」或「無」的兩極效應,即一旦胎兒受到影響,母親一定會流產;反之,則不會有任何反應。因此,建議做過胸透、CT、鉬靶等X光射線類檢查的備孕女性,待3~6個月後再懷孕,以降低胎兒畸形的風險。

值得提醒的是,同位素檢查也屬於放射檢查的一種,加上每種同位素檢查時放射線的劑量和排出人體的時間不同,有備孕計劃的女性也應將自身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並遵照醫囑選擇同位素檢測,以及遵醫囑進行備孕。

不僅女性在備孕期間不適合拍X光片,X射線對男性精子質量也會產生影響,可能會導致精子畸形率的增高。所以,倘若夫妻任意一方曾接觸X光射線,都應延後3~6個月再備孕,切莫忽視男方的身體因素。

頻繁體檢、機器依賴要「戒除」

幾年前,美國醫學界曾發出過呼聲,稱「過度檢驗和醫療,是美國醫學最嚴重的危機」。而事實上,我國目前也存在這樣的現象。近幾年隨著我國環境汙染、食品安全、高壓力等問題日益凸顯,導致病患及亞健康人口數量持續上升,醫療服務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漸漸成為「剛性需求」。一些年輕人開始頻繁地前往體檢中心做「全身掃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及早發現疾病的早期徵兆;一些患者甚至還會主動要求做不必要的放射檢查項目。

希望及早發現疾病徵兆、早期確診及介入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樣的做法卻並不算科學。許多疾病確實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而發現早期徵兆,但每一種儀器設備都有其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單純而頻繁地依賴先進的機器查出所有疾病是不可能的,而且,過度依賴放射檢查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抗輻射食物可提高耐受性

雖然CT可能存在輻射風險,但就目前臨床醫學的發展而言,它仍然是絕對必要且不可替代的醫學手段。為了提高自身機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及B族維生素的食物來抗輻射,比如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帶、西紅柿、大蒜、綠茶等,都是抗輻射的佳品。另外,還應注意牛奶、蛋、豆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在膳食中的供應比例。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

相關焦點

  • 關於監委的三個認識誤區,你也犯過嗎?
    在對於監委的認識上,存在著很多的誤區。比如說以下的這三個方面,可能是比較普遍存在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監委究竟是一個什麼單位?下面的這些認識誤區,你都犯過嗎?誤區一:監委是政府工作部門。很多人的思維還在停留在過去,認為監委是政府的工作部門,不過是在原來監察局的名稱上改過來的。
  • 正確認識放射檢查_專題_新聞頻道_雲南網
    只要一提到放射檢查,首先腦海出現的就是:在醫療放射檢查中,真的有那麼危險麼,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下放射檢查中輻射的安全問題。下述是各身體部位一般X線檢查的輻射劑量表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對於兒童和生育期的婦女尤其孕婦而言,應該儘量避免放射檢查,在病情需要必須進行檢查時,一定要做好防護。關於放射線對胚胎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其一是胎齡,根據統計學數據表明,12-15周之前接受輻射可引起胎兒畸形,大於15周胚胎受影響概率減低,但仍可引起發育遲緩等問題。
  • 甲狀腺結節常見的誤區有哪些?黃國常主任:這5個誤區,一般人不知道!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甲狀腺疾病存在諸多認識誤區。有些專家說大多數的結節為良性,只要定期隨訪即可,無需治療。以至於患者朋友們未能及時引起重視,最終惡化。以下內容帶你走出甲狀腺誤區。
  • 關於唐篩,90%的準媽媽都曾有過這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原標題:關於唐篩,90%的準媽媽都曾有過這幾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點擊上方 「半米產科」訂閱哦! 什麼是唐篩?什麼時候做唐篩?怎麼做唐篩?唐篩對寶寶有害嗎?
  • 關於白內障治療的這些誤區,你中招了嗎?
    關於其病機,古代漢醫學叢書《證治準繩》認為是「肝腎俱虛而得」。「白內障」這一病名最早則見於唐朝由文獻輯錄而成的綜合性醫書《外臺秘要》,其中還記載了「金針撥障術」。時至今日,白內障手術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這種疾病如此常見,現在醫療水平又高,患者的積極診療率卻不高。我們在臨床上發現,患者對白內障這種疾病的顧慮多,認識誤區也多。在這裡,以幾種典型情況為例稍作解答。
  • 放射檢查的知識點,你都pick到了嗎?
    比如CT目前就有能譜CT,它能進行物質分離和能量診斷,這是比較先進的;而對磁共振來說,每年都能有一些新的軟體能反應病變的不同特性;對於核醫學來說,最新的主要是PET-CT,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就是利用不同組織器官包括病理組織器官含有核素的物質的代謝不同,因此反應器官和組織器官功能不同。做放射科檢查前能吃東西喝水嗎?
  • 環保部回應南京丟失放射源事件:將開展專項檢查
    環保部回應南京丟失放射源事件:將開展專項檢查 2014-05-15 13:42:39為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環保部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一次以高風險放射源為重點的緊急專項檢查。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環境保護廳(局)要在2014年7月1日前,按照《關於γ射線探傷裝置的輻射安全要求》(環發〔2007〕8號)和《γ射線探傷場所監督檢查技術程序》(環核輻函〔2012〕17號),針對行政區內的γ射線探傷單位,認真開展輻射安全專項檢查。
  • 關於鑽石螢光的四大誤區,你都了解嗎?
    但是絕大多數人可能都忽略了鑽石螢光的問題,關於鑽石螢光,常見的四大誤區一定要避免。誤區一:鑽石螢光存在等級劃分首先大家要了解,螢光是「鑽石在受到波長短於可見光的光波照射下發出可見光」的一種現象。在國際上,也有關於螢光等級的劃分,五個級別分別是VERY STRONG(極強螢光)、STRONG(強螢光)、MEDIUM(中螢光)、FAINT(微螢光)、NONE(無螢光)。但實際上,只有螢光強度為中、強或極強,GIA才會在鑑定證書中註明。螢光並非是一項必要的分級,而是一種鑽石特有的識別特徵,所以關於螢光等級的說法需要重新認識。
  • 為愛,不畏艾 關於愛滋病的這些誤區你都知道嗎?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為正確認識愛滋病,了解愛滋病防治相關知識,提高對愛滋病的自我防護意識,近日,新華網山東頻道邀請到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康殿民為大家講解關於愛滋病的幾大誤區。
  • 環保部發文緊急檢查全國高風險放射源
    新京報訊 (記者 金煜)環保部近日發布文件,直指南京放射源丟失事件,稱其非法僱傭無資質人員開展伽馬射線探傷作業
  • 關於便便的誤區,你犯了沒?
    獸醫小明今天就來詳細和大家說一下關於狗粑粑的那些事。關於便便的誤區,你犯了嗎?其實關於狗粑粑這個話題是很值得討論的,如今養狗的群體越來越壯大,也導致了不少不文明遛犬的行為出現,而這些也源自於一些鏟屎官對於便便認知的誤解,獸醫小明就要和各位講述一下關於狗粑粑的誤區,看看你犯了沒?
  • 孕前檢查到底有沒有必要?這三個備孕誤區,還有很多寶媽在犯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產檢作用非凡,絕大多數寶媽都知曉其重要性,但是孕前的身體檢查,卻常常被忽視。意外懷孕、沒時間檢查,總是有很多外在因素,阻斷了寶媽們去做孕檢的路。孕前檢查到底有沒有必要做?婚檢都已經做完了,為啥還要做孕檢呢?這三個孕檢誤區,還有很多寶媽在犯。
  •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管理工作的通知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管理工作的通知 衛辦監督發〔2009〕4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和《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加強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管理工作,切實保護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的重要性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是職業健康監護的重要內容,是診斷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備條件之一
  • 這些關於太陽能集熱器的誤區,你知道嗎?
    但是今天小編不講太陽能熱水器,而是說一說我們在生活中對太陽能的一些誤區,所以快來看看這些誤區你中了幾個?首先,太陽能集熱器只能用來提供熱水。這就是剛才我們說的,一提到太陽能集熱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來供熱水,其實太陽能不止能用來提供熱水,而且在冬天的時候還能給房間供暖。
  • 放射源!你在寧夏還好嗎?
    5月7日,南京丟失放射源銥-192一枚。當地立刻出動環保、公安、衛生等多部門人員,採取人海戰術和車輪戰,經過3天的全力搜尋,最終將這個放射源安全回收。放射性事故總讓人產生莫名的恐慌。那麼,寧夏是否有這類物質,它的使用和監管現狀究竟如何呢?連日來,新消息報記者深入放射源使用、管理領域和監管部門,了解了相關情況。
  • 專家:每年放射檢查最好不超過1次 兒童應儘量避免
    東方網12月3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拍個X光片」或「去做CT檢查」,這是就診中經常碰到的,但放射檢查到底對身體有無危害,恐怕很多人難以回答。昨天,記者從市衛生監督所獲悉,本市醫療機構放射工作場防護基本合格,市民大可放心。不過,醫學專家提醒,射線過量,確實可能導致機體損傷,如非必要,每年放射檢查最好不超過1次。
  • 磁共振有副作用嗎?教你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
    原標題:磁共振有副作用嗎?教你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有副作用嗎?磁共振檢查雖然是大多數人體檢項目中常見的一項,但是如果是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還是應該要儘量避免。接下來,就來教你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快來一起看看吧。
  • 垃圾分類中的誤區,你有中過招嗎?
    垃圾分類中的誤區,你有中過招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動當中來但是,你扔出去的垃圾分對了嗎
  • 天氣涼涼,這些防寒誤區你中招了嗎?
    天氣涼涼,這些防寒誤區你中招了嗎?但防寒保暖並非只是裹成「粽子」那麼簡單,關於防寒的這些誤區你都知道嗎?正確防寒保暖該怎樣做?一起看看吧!誤區一:穿得太多人們為了防寒,往往裡三層外三層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其實過冬要選擇輕而保暖材質的衣物即可,不需要層層衣物包裹防寒。
  • 生酮飲食真的會膽固醇升高嗎?你應該知道的5個生酮飲食認識誤區
    生酮飲食真的會增加膽固醇,而且很難去堅持嗎?現在是時候弄清其中的真相了。任何一種流行的飲食趨勢都要接受來自營養學專家和瘋狂追捧者之間的激烈爭辯,我們在這裡嘗試著分析一下生酮飲食所存在的認識誤區以及對生酮飲食的常見誤解。這樣讓能夠讓我們更為客觀和全面的認識生酮飲食,便於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情況來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