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會開具不同種類的影像檢查。影像檢查都有哪些?它們的原理都是啥?都需要注意哪些?會不會有輻射?中國醫大一院放射科專家劉屹教授為您權威解讀。
影像診斷的方法有什麼?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影像診斷包括傳統的放射線X平片、CT、磁共振,超聲和核醫學。每種檢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和成像方法都不同,因此它對疾病的反應都是反應了疾病不同的特性。對某種疾病來說,並不一定說某種檢查方法最先進,而是說用不同的檢查方法能更好地反應疾病的特性,寫出診斷。因此,對於不同的疾病,需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
目前來說,每種檢查手段都有它最先進的地方。比如CT目前就有能譜CT,它能進行物質分離和能量診斷,這是比較先進的;而對磁共振來說,每年都能有一些新的軟體能反應病變的不同特性;對於核醫學來說,最新的主要是PET-CT,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就是利用不同組織器官包括病理組織器官含有核素的物質的代謝不同,因此反應器官和組織器官功能不同。
做放射科檢查前能吃東西喝水嗎?
有些患者對放射科檢查前進食的事情非常感興趣,這個主要有以下原因:
1、傳統的胃腸透視。患者在做檢查之前當天早上肯定不能進食、喝水,因為水或食物會對胃內檢查造成影響,影響檢查結果。
2、目前CT、磁共振增強檢查一般都會要求患者在檢查前禁食禁水,因為如果一旦發生過敏,患者容易嘔吐,嘔吐以後容易造成誤吸和感染。
3、進行其他放射科檢查對禁食禁水不做特殊要求。
X線檢查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X線檢查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X線的穿透功能,當X線穿透不同密度物質的時候,它的衰減不同,通過感光板檢測穿透不同密度物質之後的不同衰減密度的X線最終形成不同黑白密度的影像。放射線檢查主要是X線檢查,比如說放射平片和CT都是利用X線成像。X線有四種功能:穿透功能、電離效應、生物效應、成像功能。對人體造成損害的主要是它的電離效應和生物效應,能造成人體的白細胞減低,對孕婦的胎兒造成一定影響。
孕婦為什麼不可以拍X光片?X射線對孕婦有哪些傷害?
X線對孕婦的影響主要在妊娠後早期前兩個月(前8周)。在這個時期主要是器官的形成期,如果此時接受X線照射後,有可能造成胎兒畸形。其他時間接受X線肯定是有不好的,但危害程度沒有前8周那麼大。
X線對兒童的影響主要是接受X線之後孩子的性器官容易造成卵子和精子的發育異常。其次,兒童的造血器官比如說骨髓需要保護,因為兒童的造血器官可能對射線更敏感,容易造成其他突變異變。
胸片的輻射劑量大嗎?
由於技術的改進,胸片目前來說的輻射劑量已經很低了,包括增感屏、光電轉換管的使用,胸片的輻射劑量非常小。目前患者應該可以接受。再者,做胸片時技師往往喊深吸一口氣的目的是為了把肺葉和肺臟展示地更好,胸廓擴大之後肺紋理舒展的更好,肺葉透過度更好,因此便於觀察細小的病變。
胃腸X線造影檢查跟胃鏡檢查的區別?
胃腸X線造影還是用傳統的放射線,通過在胃腸道內引入高密度和低密度物質,高密度屬於鋇劑,低密度屬於空氣進行雙重造影。這種造影檢查方法可以看到胃腸道的整體輪廓,胃腸道的蠕動情況,胃壁的僵硬程度。做完這個檢查之後,更適合外科大夫進行術前擬合,比如說設計切多大腸管,腸管哪段和哪段進行吻合。而胃鏡檢查主要是看胃或者是腸管黏膜面的改變,觀察黏膜面是否有變化,對於早期病變或炎症性病變來說,胃鏡更有優勢。同時,胃鏡目前可以取病理以及進行有些病變的治療和黏膜病變的切除等。因此,胃鏡目前跟X線造影還是有很大區別。
CT檢查和CT增強檢查有啥區別嗎?
CT檢查也是利用X線的穿透效應再通過計算機輔助成像形成人體的斷面成像。一般所說的CT檢查是指平掃,平掃對於體內(如肺部、骨頭、腦內)自然對比度比較好的器官形成成像比較好,但是對於如腹部有些實質器官或者腸管的自然對比度比較差,因此它的解剖或者病理的結構觀察不太好,因此要引入造影劑。目前,臨床引入造影劑常用的都是血池性造影劑,主要反應組織器官、病理組織的血供特點,以此來協助診斷。
所謂增強檢查的造影劑由於含碘,因此有些人對它有可能過敏。進行檢查之前,必須要密切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如有無海鮮過敏,是否患有糖尿病等。
磁共振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
磁共振檢查是利用磁場成像,因此它對一些金屬物質特別敏感。患者在檢查之前要除掉身上所有金屬物質。這種金屬物質所造成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成像有影響。因為金屬物質都是順直徑,進入磁共振磁場內會造成磁場的不均衡,因此對程序造成影響,容易形成金屬偽影;
2、如果患者體內有金屬,在磁場的作用下金屬會發熱,因此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3、目前起搏器、心臟或體內有支架等金屬物質也會造成影響。最新研究表明,近十年來,國外的新的金屬材料是可以進行磁共振檢查的,因此每位患者進行金屬體內植入之後一定要注意保留說明書,說明書上會明確介紹植入物是否能進行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檢查是否需要擔心有輻射?
傳統概念來說,X線檢查有輻射,磁共振檢查按這個概念來說沒有輻射。所謂磁共振檢查就是利用人體內的氫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下的共振現象,此時再加一個垂直的脈衝造成統一的改變,檢測脈衝恢復的時間,即磁共振成像。打個比方,就像中學生都在做早操,面向領操臺站好時老師說向左轉,大家都轉過去了,再說向右轉後,此時每個班級轉回來的速度不同,磁共振就是檢查轉回來的速度,就形成了不同的成像原理、成像密度。因此,通過這種共振現象來檢查。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