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每年放射檢查最好不超過1次 兒童應儘量避免

2020-12-05 東方網

  東方網12月3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拍個X光片」或「去做CT檢查」,這是就診中經常碰到的,但放射檢查到底對身體有無危害,恐怕很多人難以回答。昨天,記者從市衛生監督所獲悉,本市醫療機構放射工作場防護基本合格,市民大可放心。不過,醫學專家提醒,射線過量,確實可能導致機體損傷,如非必要,每年放射檢查最好不超過1次。

  不必「妖魔化」不超量不用擔憂
  
  「拍一次胸片,就有機率患上癌症」。很多人深懼X射線檢查,以為進了放射科就像是進了一個遍布輻射的「危險區」。對此,市第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博士餘飛指出,這屬於一種過於保守或過於敏感的認識。患者和醫務人員受到的X線照射主要包括有用射線、漏出射線和散射線3種。雖然X射線對生物細胞有一定的殺傷破壞作用,但是適量的照射,並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切不可將其「妖魔化」。
  
  據介紹,普通人每年接受輻射的安全劑量不應超過1毫希伏,人類的很多活動都會有輻射,例如,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希伏/年。「拍一張X光片,人體吸收的射線量約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線量在1毫希伏左右。一般人一年做一次放射檢查,在安全範圍內,對普通的受檢者來說,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傷害。」餘飛指出,除非是診斷確實有需要,適當量次的射線檢查無礙健康。
  
  據了解,國家衛計委也頒布了健康體檢放射檢查相關條例,規定每年在健康體檢中應用放射檢查技術不超過1次,以期降低X射線檢查對人體的損害。
  
  也不可「輕敵」特殊人群特殊防護
  
  除了過於恐慌之外,還有許多人認為進行放射檢查只需很短時間,不了解或忽視它的危害,就診時強烈要求進行拍片檢查,甚至一家醫院拍完不放心,又去另一家拍,短期檢查數次。還有的病人在候診時,不聽勸阻留在檢查室內。
  
  另外,兒童及育齡女性等特殊人群也要特別注意保護。專家指出,育齡婦女進行腹部或骨盆部位檢查前,應首先問明是否懷孕並了解月經情況,檢查限制在月經來潮後的10天內進行;嚴格控制對孕婦的醫療照射,特別是在妊娠8~15周時,非急需不應實施腹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醫療照射。兒童,如非必要,也應儘量避免射線檢查,特別是不得將放射檢查列入對嬰幼兒和兒童的健康體檢中。

相關焦點

  • 【生活】手機電磁波對兒童危害大 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孩子玩手機
    可是手機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是同時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危害,尤其是對兒童,手機有非常強烈的電磁波,而這種電磁波首先傷害的就是兒童,而美國一項新的科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手機電磁波對兒童健康的危害要比成年人更大,兒童必須儘量避免與手機電磁波接觸。
  •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應如何應對
    (1)皮膚瘙癢照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紅斑、燒灼感和刺癢感時,可用手掌輕輕拍打局部皮膚。塗0.2%冰片澱粉或消毒乾燥的滑石粉,在此期間患者應將放射野內皮膚暴露、透氣並保持乾燥,忌用凡士林軟膏或溼敷。放射野內皮膚儘量減少塗抹肥皂和用力搓擦。忌用手撓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膚的損傷。
  • 專家:PET-CT被濫用 一次檢查相當於正常30年輻射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301醫院核醫學科教授田嘉禾說,此前國內外的相關統計都在1%-2%,近年來在301醫院做PET-CT的人當中兩成是為了體檢,其中查出惡性腫瘤的比例為1.3%,此外還有20%的人檢查出冠心病等其他潛在疾病。 對於健康人使用PET- CT體檢,田嘉禾的態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對」。
  • 正確認識放射檢查_專題_新聞頻道_雲南網
    只要一提到放射檢查,首先腦海出現的就是:在醫療放射檢查中,真的有那麼危險麼,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下放射檢查中輻射的安全問題。1.輻射的分類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包括宇宙射線、X線射線和自放性物質的輻射,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熱輻射、無線電波和微波,一般所指可引起傷害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
  • 世衛組織建議每日游離糖攝取不應超過熱量5%
    據相關報導,世界衛生組織4日發布的「隱形糖」攝取新指針建議,為減少肥胖,保護牙齒,人們日常生活糖攝取量最好每天不超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90年制定的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10%。如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提高這一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5%,也就是相當於每天攝入不超過6茶匙糖。但是喝一罐蘇打水,可攝入至多40克糖,相當於10茶匙糖。
  • 關於放射檢查 你有認識誤區嗎
    1關於醫療檢查,不論是常規體檢還是求醫診療,人們常常對放射檢查存在恐懼心理,因而抱有「能不做就不做」的迴避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擔心輻射問題。其實,這種認識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常規拍攝一張胸部正位X片時,肺部所接受到的X射線照射劑量僅為0.12mSv(毫希伏),約為造成人體損傷的單次最大接受劑量的1/20000,而人體每年在自然界也會接受到1mSv~2mSv的X射線輻射。可見,一次普通的X射線攝片檢查對人體並不構成危害,無需過分擔心。
  • 孕婦不應過多接受超聲檢查
    舉報 瑞典婦幼保健專家日前告誡說
  • 兒童惡性腫瘤 3歲5歲是高發期 建議每年做一次體檢
    早期治癒率可達七成 最好每年都帶孩子做體檢新華社圖  記者 黎靜  3歲的男孩鑫鑫(化名)肚子鼓得如皮球大,父母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竟然患了神經母細胞瘤,腫瘤有
  • 學齡前兒童應定期做眼健康檢查
    近年來,「小眼鏡」兒童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每年的寒暑假,都是配鏡的高峰。國家衛健委日前公布的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日益嚴重且低齡趨勢明顯,青少年近視群體已超過一億人,已成為重大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進入暑期,長沙多家眼科醫院迎來了青少年眼健康檢查和驗光配鏡的高峰期。
  • 頻繁做CT檢查得不償失 人體接觸輻射20%來自醫療
    調查顯示,在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間,全球每年大約進行36億次X光檢查。這一數據較上一個10年增加了40%以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及廣泛應用,無論衛生保健水平如何,世界各國醫療輻射都在持續增加。在一些發達國家,醫療輻射的大幅增加意味著它將取代自然輻射來源(如太陽黑子等),成為人體接觸輻射的最主要途徑。
  • 放射診斷防護最新要求發布,你的醫院不一定都合規!
    5.9.2 車載式診斷 X 射線設備應配備限束裝置,確保 X 射線不超出影像接收器平面。6.1.1 應合理設置 X 射線設備、機房的門、窗和管線口位置,應儘量避免有用線束直接照射門、窗、管線口和工作人員操作位。6.1.2 X 射線設備機房(照射室)的設置應充分考慮鄰室(含樓上和樓下)及周圍場所的人員防護與安全。
  • 胸透不設防 X光「射殺」健康
    為此,三醫院借本報向成都市各大醫院發出倡議,希望在放射科工作的醫護人員能做到主動告知病人放射檢查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並做到主動為患者提供全套的防護措施,切實保護患者的利益。  專家建議  體檢應取消胸透  一位在衛生系統工作了50多年的張醫生昨日對記者說,X射線對人體的很多器官都有危害,而患者防護意識淡薄,醫療知識缺乏。
  • 揭開PET-CT檢查的輻射真相
    實際操作中,各醫療機構通過PET-CT體檢查出癌症的比例均不超過2%。究竟是什麼推動了98%的健康人花費近萬元,去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PET-CT 用於做暴利的體檢生意、PET-CT用於健康人體檢歷來褒貶不一,真正的專家從不支持健康人去做,從事PET-CT的醫生也不會自己或者讓家人去做。 主要是由於腫瘤檢出率較低。
  • 釋新聞|每年210萬兒童死於豪華裝修?專家:數據或有誇大
    12月16日,多位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雖不掌握每年因裝修問題死亡兒童的具體數量,但可以認為「210萬」這個數不準。而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4月發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統計周期中,我國0到14歲兒童死亡數量總計為144079人。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
    本刊訊2月2日,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傳染病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專家共識協作組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共識
  • 專家解讀南京放射源丟失:放射源使用,慎而不懼—新聞—科學網
    後於5月9日凌晨1點向南京市環保局報案,南京市環保局在 5月10日通過 官方微博「@南京環保」向社會公布了該事件。這類平日裡離老百姓生活非常遙遠的高活度核素製品突然來到開放環境中,難免會讓當地公眾產生一些恐慌心理。不過,人們不必過分擔憂,放射源的危害也不是那麼容易產生的。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和孕產婦管理等專家指導意見的通知
    要教育和引導家長和兒童其他監護人員做到勤洗手、正確洗手;居室要定期開窗通風;儘量避免兒童外出,外出時必須佩戴適合兒童、大小合適的口罩;儘量少觸碰公共設施,包括電梯按鈕等;疫情期間,儘量減少與孩子的過度親暱行為。二、預防(一)兒童及其監護人的預防1.積極了解相關知識。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獲取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 專家這樣說
    因此,常見的檢查項目如X線照片、CT掃描等,總是被人們潛意識地排斥。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做一次CT、照一次胸片,到底「吃」了多少輻射呢?長沙市第三醫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張秀萍解釋,衡量輻射是否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前提,是接受輻射的劑量多少。研究顯示,人體在1年內接受的輻射量超過100毫西弗時, 患癌的概率才會明顯增加。
  • 照X光不穿防護服,你敢嗎?
    拍X光要穿防護衣 大多患者不知情  X線診斷檢查包括拍X光片、胸透、鋇餐透視等檢查。通常情況下,提供X射線檢查項目的醫院必須得提供包括鉛脖套跟鉛圍裙在內的防護服。11日,記者走訪濟南多家醫院發現,大部分檢查者都不知道要穿防護服一事。「沒聽說拍片還要穿防護服,我昨天做完胸部檢查,這不剛拿到片子。」在我市某三甲醫院CT室正在取片的市民郭女士說。
  • 央視炮轟過度醫療:1個病人超過3個心臟支架
    比如做一次心臟冠狀動脈CT檢查,放射線量相當於拍了750次X線胸片,這對一些並不需要做CT檢查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來說,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浪費醫療經費,更重要的是,這會給病人帶來一生的癌症風險。國際上放支架和做搭橋手術比例是7:1到8:1,在中國則高達15:1。對此,胡大一認為,心臟支架的濫用已經成為心血管病人最大的隱患。他也曾經以國內很多心血管病人背著超過3個心臟支架來炮轟過度醫療(曾接受央視「《焦點訪談》 過度醫療誰之過」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