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心嶼這處千古奇景「龍潭」就在江心寺
北宋時期,永嘉郡守楊蟠詩中的孤嶼是指水中央的小山(暗礁),登孤嶼最佳時候是「潮落水東還」的時候。漲潮的時候此小山可能被淹沒。這說明這塊礁石並不高。《題江心寺》南宋 徐照兩寺今為一,僧多外國人。流來天際水,截斷世間塵。鴉宿腥林徑,龍歸損塔輪。
-
寒冬清晨,臨近漲潮,警民聯手甌江上救起落水少女
2018-02-12 10:5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李妍妍今天上午7時許,望江路香港大廈對面發生了驚險一幕,一名少女輕生跳下冰冷的江水,冒著漲潮的風險,民警和熱心市民救起了跳江少女。但由於夾縫的寬度極其窄小,船隻難以靠近女子,而此時,甌江漲潮的時間逐漸臨近,潮水變得湍急,水位眼看著就要升高到淹過女子蹲著的夾縫的位置,而女子因為長時間傴僂著身軀加上天氣寒冷,體力已經有些不支,情況越來越危急。金輝一邊安撫女子的情緒,一邊迅速組織救援。這時,一直守候在岸邊的報警人許先生自告奮勇協助警方救人。
-
大海漲潮的時候,多出來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看完解開多年疑惑
大海漲潮的時候,多出來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看完解開多年疑惑又到了去海邊浪的季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海水到了一定時間就會上漲,過後一段時間海水又會自己退去,漲潮的時候,多出來那麼多水到底從哪裡來的,退潮的時候水又退去哪裡了。
-
「甌江山水詩路」初探 溫州·麗水 甌江山水詩路特展30日溫州開展
東晉時期中原大族南遷,謝安、孫綽、王羲之、支遁、謝靈運等名流,先後會聚浙江。謝靈運以會稽和永嘉山水為中心題材,遍歷河山,踏屐尋幽,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山水詩派,及至唐宋時期,蔚成「浙東唐詩之路」。1991年竺嶽兵先生提出「浙東唐詩之路」概念,經過20多年學術積累,及今漸成顯學。
-
山水清音,詩路甌江
「甌江山水詩路」初探綿綿甌江,清清小溪,無論泛舟湖上,還是水邊閒居,每一回頭,都仿佛融入了甌 江山 水的餘韻。甌江不僅是 中國 山水詩的發源地,更是一條維繫溫麗兩地的黃金生命線。因此,浙東唐詩之路、甌 江山 水詩路的開創,與謝靈運有共同的文化淵源關係。民國汪如淵設色 永嘉 名勝 之華蓋山 之 石門 洞 溫州 博物館藏「甌 江山 水詩路」並非孤立的地理存在,而是「浙東唐詩之路」南段的延伸以及浙西南以甌江流域為主幹的擴散。
-
甌江夜遊時間有調整 本月22日起實行新版航班表
本月22日起,甌江夜遊執行最新航班! 新版航班表如下 備註: 1.每日航班根據小程序實際發布為準; 2.每個航班都可觀看燈光秀。 大家要根據啟航時間安排出行計劃哦~ 另外再次提醒,甌江夜遊專用碼頭是楊府山1號碼頭。地點位於溫州治水文化長廊北面20米。
-
海洋為什麼會漲潮和退潮?漲潮的水哪來的,退潮的水又到哪去了?
地球上的海洋每天都會出現有規律的潮汐現象,在漲潮的時候,海水會綿延不絕地從大海深處湧來,而在退潮的時候,大量的海水又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疑惑,比如說海洋為什麼會漲潮和退潮?漲潮的水哪來的,退潮的水又到哪去了?
-
海洋為什麼會漲潮和退潮?漲潮的水哪來的,退潮的水又到哪去了?
地球上的海洋每天都會出現有規律的潮汐現象,在漲潮的時候,海水會綿延不絕地從大海深處湧來,而在退潮的時候,大量的海水又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疑惑,比如說海洋為什麼會漲潮和退潮?漲潮的水哪來的,退潮的水又到哪去了?
-
2014最大天文大潮 廈門水漫鼓浪嶼 泉州衝毀建築
在泉州臺商區月亮灣,漲潮還破壞了沙灘邊上的一些建築,猶如遭遇強颱風襲擊一般。售樓體驗中心的咖啡廳已暫停營業,為了堵住海水進屋,咖啡廳門前還壘砌一米多高的沙袋。天文大潮·廈門多處倒灌,海水漫到鼓浪嶼島上。昨日上午11時許,廈門環島路附近的沙坡尾、鷺江道昇平路以及鼓浪嶼等,不少沿海低洼路段都被海水淹沒。
-
漲潮前夕
漲潮前夕,水位線格外的淺,礁石上的各種生物都露了出來。放眼望去,平平無奇,不過蹲下來仔細觀察,我總是會發現各種生物。
-
大海一望無際,海釣怎麼樣選釣位,漲潮時釣魚還是退潮
海上的天氣變化快,也許出海前一刻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是狂風暴雨,海釣的影響因素比較多,第一是天氣, 時間節點,釣早和釣晚不釣中,早上和晚上的魚口相對的活躍。特別是在夏天天氣悶熱,水底含氧低魚不活躍,很少開口吃餌料。早上和晚上溫度低魚口活躍,海上釣魚時間在早上5-9點,傍晚的5-10點魚口活躍,在這個時間段比較合適。這是在溫度高的時候的釣魚時間節點。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這條鱘魚被放回甌江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他趕緊把這條怪魚帶回家,附近的鄰居得知紛紛前來觀看,很多人說這可能是國寶——中華鱘。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前院長被殺案」一審宣判:兇手被判死刑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前院長被殺案」一審宣判:兇手被判死刑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通訊員 溫萱 2019-03-01 11:41
-
文化浙江大講堂 | 甌江山水詩路:秀山麗水 詩意綿長
本季節目推出「甌江山水詩路」篇。 甌江,從山中來,到大海去;綿延八百裡,奔流不息;多少文人墨客徜徉於甌江山水之間,寫下一首首詩篇,傳誦至今,讓甌江山水詩路閃耀千古。甌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麗水人,孕育出了光輝燦爛的甌江文化。在甌江之濱的麗水,人們收穫了哪些來自大自然的饋贈?麗水先民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耕讀傳家?如今的麗水人又是如何保護與發揚甌江文化的?
-
大海漲潮時候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嗨,各位大哥大姐,小編又來給大家更新生活中奇聞奇事情了,小編是大家身邊的奇聞達人柒花兒,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奇聞,大海漲潮時候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今天算長見識了,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大海是世間萬物的一種,孕育著海洋生物,同時還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歡樂,每到節假日,大家都會去海邊感受海風,放鬆心情,我們也知道,大海並不是一直風平浪靜的,有漲潮的時候,漲潮時海水會上漲!十分的壯麗的大海,漲潮的時候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嘞?但是漲潮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不過大家常說發生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據悉月亮對海水的潮汐力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海水會漲!
-
甌江山水詩路主題活動在龍泉啟動
閔玲豔/文 林同珏/攝 悠悠甌江水,古樟長思守,潺潺源江水,渡口乘風去。」這一景一畫,印拓在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底。沿著這一泓甌江山水,慢行駐留,守望著心中的詩和遠方。月10日,「對話甌江山水,共謀產業發展——全國媒體大咖甌江山水詩路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麗水龍泉舉行。
-
對於初到海灘的遊人而言,退潮比漲潮更危險
具體是:每天漲潮有兩次,相隔約12小時。很多內陸的朋友喜歡在暑期到海邊來戲水、遊泳,每年都會有遊客因為不明白海水漲落的規律而被困甚至喪生。一些內陸遊客往往會分不清這個問題:選擇在漲潮時、還是落潮時下海,哪個更安全?年父的觀點是,退潮時更危險。
-
意想不到的機緣,在外地海邊看了一次漲潮與落潮
不過,說起來慚愧,雖然離海邊挺近,可還真沒有見到過大海漲潮與落潮,海潮湧動的樣子。想著有時間專程去海邊兒轉悠轉悠,也見識一下漲潮與退潮時的境況,只是一時沒有騰出空來。這不?家鄉的海潮漲落沒有見到,卻到外地見識了一番。你道是咋回事?同事建永在青島有個個人畫展,為出席畫展開幕式而入住的賓館正好臨海,站在窗前便能望見大海。
-
「南海一號」預計今日漲潮時上岸[組圖]
12月24日,運載「南海一號」沉船的「重任1601」巨型駁輪(左)航行在距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外臨時碼頭不到當日上午,運載「南海一號」沉船的「重任1601」巨型駁輪抵達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前方的臨時碼頭,在碼頭外約500米的位置拋錨,將等待風平浪靜的時候拖運裝載「南海一號」沉船的沉箱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