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線在人體內的吸收
人體皮膚可分為表皮和真皮。
表皮又分為角質層、顆粒層、透明層、生發層,真皮又有乳頭層和網狀層,皮膚總厚度為0.5-4毫米,平均為2毫米。利用光電技術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帶血管的皮膚的基本構造。
表皮不含血管,真皮包含了許多小動脈、毛細管和小靜脈網絡。毛細管是類似發針一樣的環路,它們把營養物質帶到真皮和表層的接合處,從而在該處更新細胞。毛細血管壁實際上是營養物質和廢物交換的場地。
遠紅外線進入人體前,要受到皮膚的反射,反射率平均為0.34。人體對遠紅外線的吸收取決於遠紅外線的波長和皮膚的狀態。
人體皮膚含70%的水。水是遠紅外線的良好吸收體。因此,人體對遠紅外線的吸收光譜近似於水,即2.5-4微米和5.6-10微米兩個吸收峰。
根據匹配吸收理論,當遠紅外線的波長和被輻照物體的吸收波長相對應時,物體分子產生共振吸收。3微米以上的遠紅外線恰與皮膚的吸收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
遠紅外線在人體中的穿透深度,是指進入人體的紅外線的強度下降到起始強度50%時深度。可見光和近紅外線的穿透深度約為1釐米,而遠紅外線則僅為0.05-1毫米。遠紅外線的波長愈長則穿透性愈差。
由此可見,遠紅外線的絕大部分能量均被淺層皮膚吸收(角質層和透明層吸收了約60%以上)。但這並不妨礙治療深部的疾病,因為可以通過介質傳導,細胞共振和血液循環使療效到達組織深部。
讓我們來看看視頻,遠紅外線是怎樣通過溫熱效應和共振效應,對人體細胞發揮作用的吧。
皮膚深處有豐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經末梢,又是祖國醫學中應用極廣的經穴所在地,這就給紅外技術應用開闢了新天地。例如紅外經穴療法、紅外光針、紅外信息治療儀都是很好的實例。
聲明: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之用.部分圖片作品來自網際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