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是好天氣,中午前後氣溫都有20幾度以上,可以明顯看見小龍蝦蝦苗在環溝裡面活動,遊來遊去,又去是水草茂盛的地方,隨便用水瓢和水盆水桶去舀,都可以舀上來10幾隻小蝦苗。這個天氣也是投食的最好時刻。
但是也應該考慮到,幾天之後,天氣變冷之後,氣溫就不像現在這樣暖和了,白天氣溫大部分時候基本上都在10°以下了,晚上天黑之後的氣溫更低,估計只有5°到6°之間,這種低溫,小龍蝦是絕對不會出來活動的,為了躲避寒冷的冬天,會找地方隱蔽起來過冬。
但是這裡又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的小龍蝦蝦苗還非常小,大部分都只有米粒大小,如果條件合適在整個冬季,也至少需要一個半月才能夠長到1錢以上,這種小龍蝦是沒有辦法打洞的,也沒有能力打洞,因為兩個螯足還完全沒有長大,不具備掘土的能力。
所以,冬季小蝦苗過冬防凍的去處只有三個地方
1,現成的龍蝦洞:
一是利用現成的以前大蝦打的洞,直接住現成的房子,當氣溫低下的時候直接鑽進舊的龍蝦洞裡面過冬,但是這種方式又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龍蝦洞太少,可以提供給小蝦苗棲身的洞穴不多。這裡可能有人會反問,一個龍蝦洞這麼大,小蝦苗這麼小,一個龍蝦洞裡面可以鑽進去幾十隻都沒有問題。其實這是想當然,表面上看是這麼回事,其實不是這樣的。小龍蝦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而且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太多的小龍蝦呆在一個狹小的空間,會產生強烈的應急反應,期間會打架,自相殘殺,而且這麼多小龍蝦呆在一個洞裡面,氧氣也會明顯不足,所以,大家通常都可以發現,一個龍蝦洞裡面,大多數時候最多也只有兩隻龍蝦,而且多數都是一公一母,冬季洞穴裡面公蝦出去覓食,通常只有一隻母蝦。
這種生理特徵還是比較特殊的,與螃蟹有所不同,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在河邊玩,楊樹樹根底下的大洞裡面,通常一窩都有10來只小螃蟹,為什麼小龍蝦不行,具體原因我也不是非常清楚,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感激不盡。
2,水草隱蔽:
第二個地方就是水草附近,這也是冬季小龍蝦主要棲息過冬的地方。一般在低溫環境下都是隱藏在水草茂盛的水下,適合吃隱藏的水草包括伊樂藻,水花生以及水馬齒莧裡面,當然,小龍蝦會到處跑之後,也會躲藏到稻茬和稻草堆裡面過冬,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冬季多移栽水草的原因了。
3,水底淤泥:
第三個地方就是水底淤泥裡面,小龍蝦作為底棲性的甲殼類生物,是可以隱藏在淤泥裡面的,雖然說小龍蝦冬眠藏在淤泥裡面也可以過冬,但是對於小龍蝦本身來說,淤泥裡面待久了,會長成鐵殼蝦,而且生長速度變得緩慢,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養殖戶在來年開春之後,會發現自己稻蝦田裡面的小龍蝦又小又黑又髒,而且腹部掛著一團大泥巴,就是水草過少,小龍蝦只能在淤泥裡面過冬的原因。
所以,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要想讓冬季小蝦苗能夠安全過冬,提高存活率,避免這些小龍蝦蝦苗長成鐵殼蝦,就要確保水草豐富,水草移栽多樣化。
具體可以這麼做
1,管理環溝原有的水花生和水馬齒莧:
由於水花生和水馬齒莧屬於四季生長的水草,因此養殖戶朋友可以在剔除老化腐爛的水花生和水馬齒莧的莖葉之後,再來保留剩下的水花生和水馬齒莧,這樣也可以給小龍蝦蝦苗騰出來大量的棲息的地方。
2,正確移栽伊樂藻:
在稻蝦田環溝原有水草基礎上,儘快移栽伊樂藻,然後滿水,儘量讓伊樂藻在一個月之後生長繁殖起來,注意移栽伊樂藻的時候,每窩伊樂藻的數量要多一些,這樣可以防止小龍蝦蝦苗啃草,其次伊樂藻移栽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或者腳將伊樂藻固定在淤泥裡面,這樣可以加快伊樂藻的生長速度,而且還增加了伊樂藻的存活率。
最後伊樂藻移栽的株距最好密集一些,株距標準最好在5米到10米之間,這樣可以保證伊樂藻的數量,也確保了小龍蝦蝦苗在過冬的時候有足夠的棲息空間。
總結:
水花生和水馬齒莧屬於挺水水草,伊樂藻屬於浮水水草,兩者結合起來確保了水面和水下都有草,足夠小龍蝦棲息隱蔽過冬用,另外冬季加高水位,堅持正確肥水,可以增加水溫,這樣也提高了小龍蝦小蝦苗過冬的存活率。所以,儘管這段時間的蝦苗沒有打洞的能力,但是依然有過冬的能力,需要養殖戶細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