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打算睡個自然醒,但還不到8點,就接連不斷地被手機上各大媒體APP推送的消息鬧醒,打開一看,WhatsApp居然被Facebook190億美元收購了,這是什麼概念, 這相當於是收購了19個Instagram,5.9個Nest, 32.8個MySpaces,11.5個 YouTube,2.64個諾基亞。
到了公司,各類相關分析評論鋪天蓋地。整理了一下,大致是彌補移動社交短板,符合國際化戰略,有過成功收購移動應用的經歷等等。正好中午和一個做大數據的朋友聊天吃飯,也聊到了這個話題,下午團隊會議上,老大也給我們做了一個關於他自己對此次收購的判斷,我就二次打磨打磨,在此分享給大家:
1、收購是為了獲得用戶的移動通訊數據
即時通信一直是Facebook的短板,前階段收購Snapchat失敗,就足以證明Facebook在獲取移動通訊用戶數據上表現的非常焦慮;而自身的Facebook Message一直沒有令人驚嘆的表現。其實我們可以把Facebook理解成為微信的朋友圈,用戶在facebook上發布照片、文字狀態、給好友點讚等等,這些數據的流動性和實時性都不如即時通信數據。因此,Facebook急需要一個能夠和微信一樣的產品,使得原有的數據和通信數據相互流動和打通,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構建屬於自己的移動生態圈,包括現在已經在微信、Line以及KakaoTalk 上已經證明了的遊戲、增值服務以及O2O。2012年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並沒有很好的補充Facebook在移動通信世界的數據,因為Instagram的架構和Facebook的架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屬於社交分享網絡。
從大數據的價值角度上來說,第一,數據的數量決定了大數據的商業價值的基數是高還是低;第二,數據的維度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阿里巴巴有著大量的用戶電商數據,但是它沒有社交數據,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巴巴一直對社交網絡念念不忘,在移動時代力推來往。而同樣的道理也在騰訊的身上上演。無論是國內的阿里和騰訊,還是國外的谷歌和Facebook,都希望構建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的用戶數據,如果哪一天Facebook強大到收購eBay或者Amazon,也是不足為奇的。
2、收購是為了增加與用戶接觸的時間
早在2012年,就有一位名叫肯·塞納的華爾街分析師就指出facebook面臨大量年輕人流失的風險和趨勢,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用戶花費在Facebook網站的時間同比下滑12%。造成這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12歲到17歲之間的用戶和18歲到24歲之間的用戶使用量下滑,這兩個用戶人群使用量分別比前一年同期下滑42%和25%。2013年Facebook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CFO伊博斯曼親自確認這一事實:「環比來看,美國青少年的Facebook使用量整體呈現穩定,但我們發現日用戶量出現了下降,特別是年齡較小的青少年。」
為應對青少年用戶流失,用戶訪問時間下降的趨勢,Facebook也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但是看它的策略,似乎是通過建立應用群來增加和用戶接觸的時間。比如Facebook推出獨立新聞應用Paper,獨立聊天應用Message,收購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instagram推出短視頻功能,相當於是再生一個短視頻應用)。
我一直相信一個觀點:用戶時間恆定。用戶看新聞,就沒有時間看視頻;用戶看視頻就沒有時間看聽音樂。但是有一件事情,卻可以橫貫多個場景,那就是即時通信。因此,即時通信無論在PC還是移動時代,都是基本的剛性需求,通過在即時通信上佔據有利位置,就能最大程度佔據用戶的互聯時間,其餘的都可以向外延展和擴散。
對即時聊天應用行業的影響
今天在公司內部,也發起了一項關於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將會對全球即時聊天應用行業影響的討論。從上面那張圖,你會看到在拉丁美洲和部分歐洲國家,WhatsApp佔據絕對尖峰的份額,微信在中國,Line在日本,KakaoTalk在韓國同樣表現了一個尖峰結構。
因此,我的觀點是,只要現有這幾大聊天應用,微信、whatsapp、line以及KakaoTalk不犯錯誤,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定了。因為關係鏈產品幾乎是很難相互滲透,唯有的突破就是迅速搶佔尚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或者說各方競爭優勢還不是特別明顯的國家或者地區。微信在哪裡打,首先應該突破的就是東南亞,其次就是美國、加拿大、澳洲,第三就是中東和非洲。
歡迎與作者直接溝通並提問,Sam私人微信號是:30951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