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於MOFs的自支撐鋰硫電池隔膜用來抑制多硫聚物穿梭和鋰枝晶生長
【研究背景】 因其較高的理論能量密度(2600 Wh kg-1)、良好的環境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鋰硫電池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儲能體系。但是,循環過程中的多硫聚物溶解、穿梭以及鋰負極枝晶生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鋰硫電池的循環穩定性以及安全性。
-
華南師範大學開發新型催化劑實現高性能鋰硫電池
鋰硫電池因其理論能量密度高、成本低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在高硫負載條件下,多硫化物的穿梭導致催化轉化效率緩慢致使電池的容量快速衰減,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梁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洪曉東鋰硫電池綜述:鋰硫電池中化學吸附和催化轉化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
第一,硫的體積膨脹現象及其絕緣性;第二,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第三,不同多硫化鋰中間產物之間緩慢的轉化動力學;第四,鋰枝晶的形成及鋰負極的缺點。這些問題限制了鋰硫電池的長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在硫正極領域,化學作用相比於物理受限作用能夠更有效地錨固多硫化鋰中間產物進而提高鋰硫電池的長循環穩定性。
-
廈門大學董全峰團隊&陳嘉嘉團隊Chem:鋰硫電池Li2Sn的作用機理研究及性能提升策略
在放電過程中,多硫化物團簇易沉積生成團聚的Li2S2顆粒,故難以進一步還原至Li2S。因此,低階Li2Sn的反應動力學行為是導致鋰硫電池倍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同時,鋰硫電池的實際工作溫度對硫轉化反應的動力學行為有著很大的影響。低溫下,高階Li2Sn的反應動力學仍較快,而低階Li2Sn的固相轉化反應將更難進行。
-
ChemSusChem:納米碳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清華大學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躍鋼教授團隊在ChemSusChem期刊發文對高活性單原子催化劑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文章重點探討了金屬單原子及其碳載體對多硫化物轉化反應的催化作用機制,並對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前景和面臨的挑戰做出了展望。
-
【Chem】刊發北理工博士研究生在鋰硫電池領域的學術研究經歷
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能量密度,自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以來,鋰硫電池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高比能二次儲能體系。然而,硫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經歷了複雜的多相多電子過程,並且伴隨著遲滯的反應動力學,這些現象導致電池容量的不可逆損失和循環壽命的快速衰減。在這篇文章中,博士生趙夢概述了她在硫正極動力學調控方面的研究思路和經歷,並簡要介紹了她所在的課題組——黃佳琦教授團隊在該研究方向的相關成果。 她最初的研究集中在硫正極非均相電催化設計上,希望通過降低電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壘來加速硫的氧化還原動力學過程。
-
Matter:首次揭示鉭基納米簇在鋰硫電池中對多硫化物催化轉化機理
鋰硫電池具有遠遠超過傳統鋰離子電池的高能量密度(2567 Wh/kg),兼具環境友好和價格低廉等優點,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電池體系。儘管鋰硫電池的研究和開發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目前其實用化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源於多硫化鋰(LPS)溶解的穿梭效應,以及緩慢的LPS轉化反應動力學,這些問題導致了低的硫活性材料利用率和庫倫效率,以及較差的循環穩定性。
-
鋰硫精選:10篇好文回顧鋰硫電池近期工作進展
,但如何在鋰硫電池中實現高硫負載下有效解決穿梭效應並提升反應動力學仍是一大挑戰。該工作報導了一種由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IL-47(V)衍生的具有異質結構的多孔催化V2O3/V8C7@C複合材料作為有效的鋰硫電池多硫化物調節劑,在大幅度提升硫負載量的同時,仍能有效抑制穿梭效應並提高反應動力學。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成果簡介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千帆副教授及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蔣三平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針對快速動力學、長壽命Li-S電池單原子催化劑的理論計算,並用計算結果指導鋰硫電池的體系設計。
-
鎳原子簇及氮共摻雜石墨烯策略,助力高性能鋰硫電池|
研究背景得益於硫元素的高質量比容量和豐富儲量,鋰硫電池成為極具前景的下一代電化學儲能設備。但是硫正極氧化還原最終產物的絕緣性和體積變化,充放電過程產生的多硫化物中間體的溶解及「穿梭效應」等嚴重製約了鋰硫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通常的應對策略是使用多孔碳宿主材料,功能化的粘結劑和隔膜來抑制這類問題。
-
電化學測試丨深度分析CV原理及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循環伏安是最基本和最通用的電化學工具之一,廣泛用於識別氧化還原對
-
鋰硫電池充放電原理_鋰硫電池的應用
這些中間產物往往就是礙事的,它們的存在給硫正極帶來很多的問題,如穿梭效應,溶解性的問題,而且最終的產物是電子絕緣體,這就降低了其反應的動力學速率,使電池的倍率性能下降,硫的密度比產物Li2S要大,也就是說Li2S比S堆起來更加彭松,那麼體積就不可避免的膨脹,這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
湖南大學JMCA報導高性能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
近日,湖南發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碩士研究生洪敏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上獲得重要進展,採用富氮石墨烯碳氣凝膠負載FeNx原子簇(FeNx-CN/g-GEL)為燃料電池應用合理設計並規模化製備低成本、高金屬利用率的原子尺度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方案
-
近期鋰硫電池研究進展
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 在鋰硫電池中。內建晶面自調節以選擇性S/Li2S轉換用於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重量、面積和體積容量對二次電池的市場佔有率具有重要影響。1. Adv. Mater.: 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在鋰硫電池中,多硫化鋰作為連接正極氧化態物種硫和還原態物種硫化鋰的橋梁,起到了重要作用。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實踐證明,石墨烯與硫單質多種結合形式的顯微結構與相互作用,與石墨烯及其載硫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密切相關,不同製備方法與工藝對鋰硫電池的性能影響較大。但是,受目前石墨烯的製備 方法和工藝的限制,常常以缺陷很多的Hummers法的(偽)石墨烯為基礎,石墨烯基鋰硫電池的循環性能仍然不夠理想,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石墨烯提高燃料電池氧還原催化劑性能
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UNIST)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具有高性能、高穩定性的無金屬催化劑。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Nanoscale上。 由於化石燃料的稀缺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刺激了對能源轉換和儲能系統的研究,燃料電池因其顯著的能量密度和無環境汙染的優勢,在眾多的能量系統中脫穎而出。
-
...蔚來|鋰硫電池|固態電池|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中國科學院物理...
這樣也能做到原子尺度的結合,而不是宏觀的把它們(電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壓在一起解決。根據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泓的介紹,原位固化是物理所的成果,他們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注液保持良好的電解質與電極材料的原子級接觸,之後通過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將液體電解質部分或全部轉換為固體電解質,綜合平衡高電壓、安全性、鋰枝晶、體積膨脹和接觸內阻等問題。
-
過程工程所開發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選擇性電催化劑
而且甲醇在陰極的氧化也使其利用率降低。此外,擴散過來的甲醇及其氧化的中間產物還會使陰極Pt催化劑中毒,影響Pt對氧還原的催化活性。對於前者,三元材料中的電子耦合效應使Pt原子的電子云密度增加,能夠抑制一氧化碳(CO)和氧氣(O2)分子在Pt原子上的吸附,使其具有優良甲醇氧化活性的同時具有較弱的氧化還原活性
-
Catalysis:電催化硫還原反應
由於活化能低,將硫初步還原為可溶性多硫化物相對容易,而隨後將多硫化物轉化為不溶性Li2S2 / Li2S的反應需要高得多的活化能,會導致多硫化物的積聚並加劇多硫化物的穿梭作用。而硫還原動力學的遲緩和多硫化物(PS)的穿梭效應會使得化學反應十分困難。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影響限制了鋰硫電池的速率能力和循環壽命。
-
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大工高性能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與傳統鋰電池相比,鋰硫電池具有理論能量密度高(2600 W h/kg)、理論容量高(1675 mA h/g)、價格低、環境友好等優點,有望大幅延長手機、無人機、電動車等產品續航續航時間。Sion Power和Oxis Energy等鋰硫電池研發公司預測未來鋰硫電池能量密度可達500Wh/kg以上,是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