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Translation),是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將一種語言信息向另外一種語言信息轉化的行為或過程;而創譯(Transcreation)則是在翻譯的基礎上的一種再創作,用目標語種對原語文本進行轉換,以自然流暢的方式傳遞原文中的信息。
相較於翻譯悠久的發展歷史,創譯可以算是比較新興的說法,雖然出現的很早,但「創譯」名詞出現卻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國,隨著海外市場的發展策略的變化及廣告行業的有意為之,創譯逐漸從翻譯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概念。
創譯通過再創作的方式,協助客戶在目標市場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實現在目標市場的營銷目的,各領域都有品牌形象建設需求,也就說明創譯有廣泛的市場需求。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待譯文稿進行再創造的深層加工,才能更契合目標消費者的心理認同感,而翻譯一般是忠於原語文稿卻也困於原語文稿,無法跳脫出原文的限制。
所以創譯要求譯者抽取原語文稿的核心精髓,遵循目標市場的文化、語言和市場環境來翻譯,創譯也就如此應運而生。雖然會與原語文稿不同,但是卻會適合目標市場的文化,更有效的傳達原語文稿中的精髓,滿足當地市場的用戶需求、行為習慣和產品偏好等。
對於一些文學作品和學術文章等,譯者需要尊重作者的意圖,不能隨意改變原文內容與作者意圖。但面對一些用於市場營銷、廣告宣傳、網路遊戲和影視字幕等方面的文稿,為了吸引更多海外市場的消費者,只依靠翻譯是遠遠不夠的,進入海外市場需要考慮目標市場的文化環境、消費習慣、社會氛圍和人文風情等,還需要進行本地化的創譯策略。
由此來看,翻譯與創譯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1. 從時間來看,翻譯有著悠久的歷史,創譯從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才真正的獨立,當然也可以看做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經濟貿易往來的頻繁,翻譯被逐漸細分衍生出多個分支,創譯是其中一種。
2. 就再創造來說,我國翻譯界追求「信、達、雅」,翻譯時需要忠於原文,針對不同的文本再創造的程度不同,甚至沒有一點的創造性。而創譯要求的是一種內容上的創新,原語文稿與一般翻譯目的不同,所以創譯有著一般翻譯無法比擬的創造性。
3. 對本地的了解來看,一般翻譯對譯者的語言能力、相關專業知識有更高的要求;而創譯要求譯者不僅熟練的掌握目標語言,還要對市場營銷、本地文化和文學素養等知識都有了解,熟知本地的歷史文化、消費習慣、人文風情,會幫助譯者在創譯過程中更加的遊刃有餘。
如今創譯雖沒有像筆譯、機器翻譯和同聲傳譯一樣出名,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視野不斷開闊,逐漸加深對世界認知的同時,更加注重本地文化的內心情感共鳴。而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也更注重本地化策略,有意識的將本地文化與企業文化結合在一起,使之具備當地的獨特元素,而創譯可以更好的表達品牌內涵和文化精髓,使企業更快的融入當地市場,促使消費者更樂於接受並消費產品,從而實現市場營銷的目的。
優質的品牌中譯名也對企業樹立良好形象、促進消費等產生大作用,例如著名的品牌中譯名可口可樂(Coca Cola)、寶馬(BMW)、香奈兒(Chanel)和幫寶適(Pampers)等等。
除了一些品牌的中譯名,創譯還體現在影視作品中,例如:
Frozen ——冰雪奇緣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
Flipped——怦然心動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Night at the Museum——博物館奇妙夜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如此,不論是翻譯、創譯還是本地化策略,目的都是為了更貼近消費者的心理,讓消費者樂於接受外來企業和新產品。潤界本地化常年為海內外的大小企業提供本地化翻譯服務,優質的配音、精準的譯文、專業的後期,時刻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幫助企業更快實現全球化國際化的目標。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支持,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