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在我手上 家國在我心中 他和團隊讓世界最強光從張江射出

2020-10-12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圖說:於亮紅在實驗中 上海光機所供圖(下同)

三年前10月的一個夜裡,位於浦東張江的超強超短雷射實驗室裡傳出陣陣歡呼: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大家買來飲料想簡單慶祝,一個年輕人抱歉地看了看大家,說了句「我媽媽病了」就匆匆離去。

項目負責人李儒新院士給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取了個詩意的名字:羲和。這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生下十個太陽的女神。10拍瓦雷射脈衝聚焦產生的光強,恰好相當於10個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總功率,匯聚在一根頭髮絲上。

這個年輕人叫於亮紅,是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也是所裡自主培養的青年科學家。如今,他和團隊正朝著100拍瓦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他告訴記者,關鍵核心技術是靠中國科技工作者努力奮鬥出來的。「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奮鬥者!」

艱難「創業」

超強超短雷射,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亮光源,其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重大前沿之一,利用這種特殊的雷射及其次級輻射源,科學家們可以對生物中活性成分的運動探測成像,揭示生命的奧秘;或研發雷射質子刀,進行癌症治療;還可以用於產生反物質,一探天體物理和宇宙起源……去年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獲獎理由,正是由於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成功來自努力,智慧創造奇蹟。雷射在我手上,家國在我心中。」在位於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光源實驗室裡,你一眼就能看到牆上刻著的四行大字。這間實驗室傾注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科研人員的大量心血。在於亮紅口中,實驗室的創建,也是一次創業。「2015年,我作為所裡主放大器部分的現場負責人,第一批來到張江。由於在張江的實驗室工作剛剛起步,所有的配套都不完善,我們每天只好從嘉定乘地鐵來張江上班,每天花費四五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於亮紅回憶,「後來總算住上了光源的賓館,晚上11點完成當天工作後,直接走路去(賓館)。」

在於亮紅和團隊的努力下,各種儀器、光學器件和機械結構件迅速安裝到位,一塊塊玻璃晶體反射出絢麗色彩。這間看似不起眼的實驗室裡,承載著科研人員更大的夢想。

圖說: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光源實驗室

全力攻關

2016年8月,團隊實現了國際領先的5.4拍瓦雷射輸出。這個作為當時世界最高輸出水平的成果,卻經歷了一波三折。「那年6月,就在我們5拍瓦即將要出光的時候,由於鏡片汙染,導致後端的光學元器件損傷。眼看勝利在望,卻被當頭棒喝。」

沒來得及好好慶祝,團隊就朝著更高的目標衝擊:10拍瓦。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黨委成立了強光二支部,並隨後建立了「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攻關尖刀連」。研製的過程顯然不會一帆風順,在進入衝刺期後,「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實驗室裡不成文的規矩。「要知道,當功率高到一定程度,哪怕再提高一點點,都極為困難。」於亮紅說。2017年,於亮紅的小女兒剛出生,而母親又身體不好,他安排好家裡就立刻趕回浦東上班。「團隊每個人都有小家,大家都克服了很大的困難。」回首那段最艱難的日子,於亮紅平靜地說。他的老師、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梁曉燕評價,他是個有責任心、有擔當、有奉獻精神的年輕科技工作者。

日以繼夜的奮戰,大家也會感到累,這個時候,牆上懸掛的那面國旗就是最強的精神支撐。「當時聽說歐洲即將實現10拍瓦輸出,這樣的高地我們不佔領的話就會被別人佔領。」與時間賽跑、與自己賽跑,大家不敢有任何閃失,竭盡全力讓實驗的每一環盡善盡美。

圖說:於亮紅在實驗中

追夢更強光

2017年10月那個夜晚,於亮紅現在回想還是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我們終於實現了339焦耳的能量放大輸出,是目前世界上基於鈦寶石CPA技術最高的輸出能量。最終輸出功率達到10拍瓦,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次年1月出版的《科學》雜誌文章高度評價這一成果,列為國際上自1960年第一臺雷射器發明以來在雷射脈衝功率提升方面的取得五個裡程碑式進展之一,而其他四個裡程牌式的進展都是由美國科學家和研究機構完成的。

在超強超短雷射所需的技術裡,其中一項有個詩意的名字: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它可以將雷射脈衝時間壓縮到飛秒量級。「啁啾」形容的是鳥兒的啼聲,剛開始往往低沉,之後不斷上揚,直衝雲霄。如今,於亮紅和團隊正繼續著他們的追光之旅。「依託前期工作基礎,研究團隊承擔的極端光物理線站(SEL)的建設工作,其核心為建設一套100拍瓦超強超短雷射裝置。」SULF 項目副經理兼項目辦主任屈煒介紹,「SEL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00拍瓦雷射與高亮度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兩種人類已知最亮光源的共同作用,提供真空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的全新機遇。」

走進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你經常能看到牆上貼著這樣一句話「死光,要組織一批人專門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飯不做別的事,專門研究它。」在所黨委副書記李燕看來,以於亮紅為代表的年輕科研人已經拾起了前輩研製「死光」(雷射)的接力棒,讓「上光精神」傳承下去。

「未來科學的競爭離不開大科學裝置的競爭,如何將我們手中的裝置用好,為我們國家科技創新做出重大貢獻,將是我們這些人未來的努力方向。」於亮紅堅定地表示。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來自: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奮鬥者 | 「雷射在手 家國在胸」,他和團隊輸出世界最強光
    項目負責人李儒新院士給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取了個詩意的名字:羲和。這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生下十個太陽的女神。10拍瓦雷射脈衝聚焦產生的光強,恰好相當於10個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總功率,匯聚在一根頭髮絲上。「成功來自努力,智慧創造奇蹟。雷射在我手上,家國在我心中。」
  • 射出世界最強光源!他是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建設者之一 | 新時代奮鬥者
    紮根實驗室十幾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SULF)高能主放大器系統負責人於亮紅,與團隊成員白手起家、潛心創業,推動上海超強超短雷射研究在2017年實現10pw雷射放大輸出,打破世界紀錄,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如今,他和團隊正朝著100pw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
  • 奮鬥四年,他和上海光機所團隊一起創造了人類最亮光源
    為了這個第一,這個年輕的80後和他所在的團隊賭上了數不清的「5+2」「白加黑」,用短短四年的時間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艱難任務,創造了人類最亮光源。2017年10月上海光機所在張江的實驗室實現了10拍瓦超短超強雷射的輸出,這個數字相當於全球電網平均功率的5000倍。至此,中國達到了該領域內世界領先水平,從跟跑者成為了領跑者。
  • 於亮紅和團隊研發出10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裝置
    來源:上觀 選稿:吳春偉35歲,許多人剛剛在職場站穩腳跟,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於亮紅和團隊已經在國際領先的科研項目中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作為強光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SULF)主放大器系統負責人,於亮紅深度參與了我國在超強超短雷射領域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 【文匯報】「超級光源」又添一道耀眼強光
    未來數年,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將與上海光源、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一起,組成張江「超級光源」,成為照亮科學前沿、探索技術高地的一大中流砥柱,也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有力支撐。圖為在實驗室內,由各種透鏡設備組成的光路。
  • 「越發展,越離不開張江」,38萬張江科技人才已開掛!
    最硬核配置:頂級科學家的「孵化器」代表國家最高水平4月10日晚10點,上海科技大學傳來好消息:由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 科研成果榮登《Science》雜誌。該研究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張江實驗室成立: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原標題:把大科學設施群作為「基石」,張江實驗室有個「小目標」——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上海光源二期線站、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和用戶裝置正在建設胡蔚成 攝 張江實驗室昨天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張江實驗室主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王曦說,張江實驗室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設,是將中科院的學科基礎優勢和人才團隊優勢,與上海突出的改革優勢、創新優勢和國際化優勢相結合,使上海成為國家實驗室成長的「沃土」和「家園」的重大舉措。
  • 「空蕩蕩」的實驗室到「世界領先」,這個「雷射少年」不簡單|新時代奮鬥者
    2019年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在張江進行了「10拍瓦雷射系統」專家自測試評審會。看到這個結果,現場有個小夥兒尤為激動,他就是項目骨幹成員和關鍵系統負責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於亮紅。
  • 家國同慶!生日快樂,我的祖國!
    家國同慶!生日快樂,我的祖國!>在場人員面向國旗肅立行注目禮目光隨著國旗緩緩移動用心感受著國旗升起的莊嚴表達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和美好祝福>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點燃了每個人心中愛黨愛國愛家鄉的豪邁激情
  • 中國世界之最,厲害了我的國!
    2017年9月隆重推出的內容眾籌紀錄片 《厲害了我的國》是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該片向全國觀眾發出邀請: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身邊的發展變化,講述百姓眼中的中國故事。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非凡的超級工程,引領嶄新的強國時代;一幅幅家國畫卷,則講述著每一個平凡人的努力。
  • 我心中的白樺
    白樺樹,是樺木屬中分布最廣的一種。白樺為陽性樹種,性耐寒,在-45℃的亞寒帶氣候也能正常生長,為落葉闊葉樹種最為耐寒的種類之一。具有良好的抵禦風沙和抗旱能力。哪怕只有一株也可以長成參天大樹,高度可達20餘米。
  • 追光逐夢,聽李儒新院士講述張江新一代光源的故事 ​
    李儒新院士介紹了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進展,回顧了我國雷射事業的發展歷程。他指出,大科學裝置是參與國際科技前沿競爭不可或缺的利器。在張江這片充滿科創活力的土地上,上海光源大科學裝置的投入使用,為提升中國的科研實力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上海營造起了良好的科研生態。
  • 我的世界:最強的5把武器,鑽石劍上榜,而它卻能發射出鑽石!
    我的世界:最強的5把武器,鑽石劍上榜,而它卻能發射出鑽石!我的世界中有很多種武器和防具,它們對玩家的增益可以說是用肉眼就能看得到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我的世界中最強的5把武器,鑽石劍上榜,而它卻能發射出鑽石!
  • 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新機制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幹
    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超強超短雷射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以及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隨著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個個都將成為科創的「國之重器」。
  • 追光逐夢,聽李儒新院士講述張江新一代光源的故事
    李儒新院士介紹了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進展,回顧了我國雷射事業的發展歷程。他指出,大科學裝置是參與國際科技前沿競爭不可或缺的利器。在張江這片充滿科創活力的土地上,上海光源大科學裝置的投入使用,為提升中國的科研實力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上海營造起了良好的科研生態。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帶領團隊,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的成果。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設在上海浦東。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等青年科學家正在那裡研發光量子計算機,已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並在超導量子處理器上實現了快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建設,將為這個科研團隊提供更好的體制機制、財力物力保障。
  • 「智匯浦東 創見世界」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七季)Demoday今日舉辦...
    「智匯浦東創見世界」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七季)Demoday周三下午舉辦,全景·路演天下全程直播。   參加本次活動的嘉賓有浦東新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許景琦、浦東新區科學和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敏栩、浦東新區科經委科創處處長馮之墨、浦東新區科技創新促進中心負責人喬國琴、浦東新區科技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童偉、張江高科副總經理何大軍以及張江高科董秘、總會計師盧纓等。
  • 我心中的《小王子》
    於是,我通過大人的指導的步調,學習地理、歷史、數學和語文,並最終選擇了另一種職業,駕著飛機飛過世界各地。我見過形形色色的成年人,我沒法跟他們談蟒蛇吞象畫,只能談橋牌,談高爾夫球,談政局,談領帶。因為大多數人成年後,已經喪失了童心,忘記了用孩子的眼光去單純地看這個世界。而我所駕乘的這架飛機,正是這個故事開始的起因。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11月1日,小編從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集體採訪中了解到,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將誕生在這裡。 據上海自貿區張江管理局副局長付軍介紹,目前上海已建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個、在建9個,共14個,數量、投資額和建設進度均領先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