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奮鬥者 | 「雷射在手 家國在胸」,他和團隊輸出世界最強光

2020-10-13 上海科技

三年前10月的一個夜裡,位於浦東張江的超強超短雷射實驗室裡傳出陣陣歡呼: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大家買來飲料想簡單慶祝,一個年輕人抱歉地看了看大家,說了句「我媽媽病了」就匆匆離去。


這個年輕人叫於亮紅,是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也是所裡自主培養的青年科學家。如今,他和團隊正朝著100拍瓦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多年科技攻關經驗,讓於亮紅深刻地體會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能靠我們中國科技工作者努力奮鬥得來。」

艱難「創業」

超強超短雷射,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亮光源,其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重大前沿之一,利用這種特殊的雷射及其次級輻射源,科學家們可以對生物中活性成分的運動探測成像,揭示生命的奧秘;或研發雷射質子刀,進行癌症治療;還可以用於產生反物質,一探天體物理和宇宙起源……去年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獲獎理由,正是由於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項目負責人李儒新院士給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取了個詩意的名字:羲和。這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生下十個太陽的女神。10拍瓦雷射脈衝聚焦產生的光強,恰好相當於10個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總功率,匯聚在一根頭髮絲上。


「成功來自努力,智慧創造奇蹟。雷射在我手上,家國在我心中。」在位於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光源實驗室裡,你一眼就能看到牆上刻著的四行大字。這間實驗室傾注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科研人員的大量心血。


在於亮紅口中,實驗室的創建,也是一次創業。「2015年,我作為所裡主放大器部分的現場負責人,第一批來到張江。由於在張江的實驗室工作剛剛起步,所有的配套都不完善,我們每天只好從嘉定乘地鐵來張江上班,每天花費四五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於亮紅回憶,「後來總算住上了光源的賓館,晚上11點完成當天工作後,直接走路去(賓館)。」


在於亮紅和團隊的努力下,各種儀器、光學器件和機械結構件迅速安裝到位,一塊塊玻璃晶體反射出絢麗色彩。這間看似不起眼的實驗室裡,承載著科研人員更大的夢想。

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光源實驗室


全力攻關

2016年8月,團隊實現了國際領先的5.4拍瓦雷射輸出。這個作為當時世界最高輸出水平的成果,卻經歷了一波三折。「那年6月,就在我們5拍瓦即將要出光的時候,由於鏡片汙染,導致後端的光學元器件損傷。眼看勝利在望,卻被當頭棒喝。」


沒來得及好好慶祝,團隊就朝著更高的目標衝擊:10拍瓦。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黨委成立了強光二支部,並隨後建立了「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攻關尖刀連」。研製的過程顯然不會一帆風順,在進入衝刺期後,「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實驗室裡不成文的規矩。


「要知道,當功率高到一定程度,哪怕再提高一點點,都極為困難。」於亮紅說。2017年,於亮紅的小女兒剛出生,而母親又身體不好,他安排好家裡就立刻趕回浦東上班。「團隊每個人都有小家,大家都克服了很大的困難。」回首那段最艱難的日子,於亮紅平靜地說。他的老師、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梁曉燕評價,他是個有責任心、有擔當、有奉獻精神的年輕科技工作者。


日以繼夜的奮戰,大家也會感到累,這個時候,牆上懸掛的那面國旗就是最強的精神支撐。「當時聽說歐洲即將實現10拍瓦輸出,這樣的高地我們不佔領的話就會被別人佔領。」與時間賽跑、與自己賽跑,大家不敢有任何閃失,竭盡全力讓實驗的每一環盡善盡美。


追夢更強光

2017年10月那個夜晚,於亮紅現在回想還是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我們終於實現了339焦耳的能量放大輸出,是目前世界上基於鈦寶石CPA技術最高的輸出能量。最終輸出功率達到10拍瓦,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次年1月出版的《科學》雜誌文章高度評價這一成果,列為國際上自1960年第一臺雷射器發明以來在雷射脈衝功率提升方面的取得五個裡程碑式進展之一,而其他四個裡程牌式的進展都是由美國科學家和研究機構完成的。


在超強超短雷射所需的技術裡,其中一項有個詩意的名字: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它可以將雷射脈衝時間壓縮到飛秒量級。「啁啾」形容的是鳥兒的啼聲,剛開始往往低沉,之後不斷上揚,直衝雲霄。如今,於亮紅和團隊正繼續著他們的追光之旅。「依託前期工作基礎,研究團隊承擔的極端光物理線站(SEL)的建設工作,其核心為建設一套100拍瓦超強超短雷射裝置。」SULF 項目副經理兼項目辦主任屈煒介紹,「SEL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00拍瓦雷射與高亮度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兩種人類已知最亮光源的共同作用,提供真空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的全新機遇。」


2020年春節前後,SULF雷射裝置在性能提升階段碰上新冠疫情。於亮紅的老家是這次疫情的「中心」——湖北黃岡,家鄉親人們的安危令他揪心,但使命在身,責任在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秉承「尖刀連」的集體主義精神,將SULF雷射裝置的復工及攻關任務放在了首位。帶領團隊不怕苦不怕累,經過努力,終於找到某一指標劣化的原因,為後期的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礎。


走進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你經常能看到牆上貼著這樣一句話「死光,要組織一批人專門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飯不做別的事,專門研究它。」在所黨委副書記李燕看來,以於亮紅為代表的年輕科研人已經拾起了前輩研製「死光」(雷射)的接力棒,讓「上光精神」傳承下去。


「未來科學的競爭離不開大科學裝置的競爭,如何將我們手中的裝置用好,為我們國家科技創新做出重大貢獻,將是我們這些人未來的努力方向。」於亮紅堅定地表示。

來源:新民晚報、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雷射在我手上 家國在我心中 他和團隊讓世界最強光從張江射出
    如今,他和團隊正朝著100拍瓦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他告訴記者,關鍵核心技術是靠中國科技工作者努力奮鬥出來的。「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奮鬥者!」雷射在我手上,家國在我心中。」在位於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光源實驗室裡,你一眼就能看到牆上刻著的四行大字。這間實驗室傾注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科研人員的大量心血。在於亮紅口中,實驗室的創建,也是一次創業。「2015年,我作為所裡主放大器部分的現場負責人,第一批來到張江。
  • 射出世界最強光源!他是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建設者之一 | 新時代奮鬥者
    紮根實驗室十幾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SULF)高能主放大器系統負責人於亮紅,與團隊成員白手起家、潛心創業,推動上海超強超短雷射研究在2017年實現10pw雷射放大輸出,打破世界紀錄,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如今,他和團隊正朝著100pw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
  • 【畢業觀】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同學們,再過幾天,學校將迎來第十四次黨代會,這次會議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雙一流」建設邁向新階段、山東大學事業發展站在新起點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將隆重開啟學校全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徵程。新時代是實現夢想的時代,奮鬥是實現夢想的必由之路。
  • 「空蕩蕩」的實驗室到「世界領先」,這個「雷射少年」不簡單|新時代奮鬥者
    2019年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在張江進行了「10拍瓦雷射系統」專家自測試評審會。看到這個結果,現場有個小夥兒尤為激動,他就是項目骨幹成員和關鍵系統負責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於亮紅。
  • 無錫迎接「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凱旋
    中新網無錫11月30日電 (記者 孫權)11月30日,無錫舉行了「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返錫迎接活動。當天,「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成員搭乘東航MU9778次航班從三亞返回無錫。早早在機場等候的無錫市委市政府領導獻上鮮花,同事和家屬也在一旁拉起了「熱烈歡迎『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凱旋」的橫幅。
  • 奮鬥四年,他和上海光機所團隊一起創造了人類最亮光源
    為了這個第一,這個年輕的80後和他所在的團隊賭上了數不清的「5+2」「白加黑」,用短短四年的時間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艱難任務,創造了人類最亮光源。這是毛澤東1963年做出的指示,那個時候「laser」還沒有被錢學森翻譯為「雷射」。現在這句話刻在羲和雷射大樓的一樓大廳裡,於亮紅和他的團隊就成為了這樣一批人,他們心無旁騖,除了吃飯和休息都泡在實驗室。
  • 「奮鬥者」號上的最強中國智慧
    11月28日,成功完成萬米海試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勝利返航。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寄望研究生: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
    他結合福州大學光催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的發展歷程,以《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為主題,為研究所部分博士生和碩士生、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全體黨員講思政課。 「時代要求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加渴求知識,渴求創新。你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談到科技創新,付賢智校長希望同學們要志存高遠,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者和實現者。付賢智校長以一名導師的身份,向全校的研究生談了幾點開展科技創新的思考和建議:創新要登高望遠,胸懷科技強國夢想。
  • 【開學第一課】川師校長汪明義: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創新者、思想者
    在這個「問禮知才子,登科及少年」的時節,帶著夢想和親人的期盼,又一批學子走進了四川師範大學美麗的校園。  在開學典禮這堂大學第一課上,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寄語新生:  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充滿激情的奮鬥者;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不斷探索的創新者;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充滿智慧的思想者。
  • 黃大年先進事跡激勵知識分子愛國奮鬥:以家國為念 為民族燃燈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2017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因病在長春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祖國,離開了他傾注無數心血的教育科研事業
  • 「聽」新時代奮鬥者於亮紅:追光路上只爭第一
    超強超短雷射一直是國際熱門科研課題。中科院上海光機自主研製的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率先實現10拍瓦雷射脈衝輸出,成為目前人類已知最亮的光源,其光強相當於10個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總功率,匯聚在一根頭髮絲上。這一標誌性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一線科研人員的艱苦攻關,青年科研骨幹、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於亮紅和團隊正朝著100拍瓦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
  • 於亮紅和團隊研發出10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裝置
    建一座「裡程碑」2013年,上海超強超短雷射(SULF)攻關團隊成立,這一年也是於亮紅從上海光機所博士畢業、正式留所任職的時間。上海光機所本部位於嘉定區,職工多在嘉定安家。這一年,團隊經過艱苦工作,在嘉定區成功研製出2拍瓦雷射放大系統,為當時國際最高峰值。但是嘉定實驗室空間有限,極大束縛了後續裝置升級。
  • 【中國科學報】「奮鬥者」號:從國產到「國創」
    本報今起開設「國之重器中的中科院力量」欄目,從若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工程項目切入,展現中國科學院在國之重器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擔當精神。  10909米!11日10日,「奮鬥者」號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
  • ...幸福生活靠攀登,殷昭俐、呂遠創作《奮鬥新時代組曲》慶賀建黨...
    雖然每首歌的主題都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深刻的主題和內涵:奮鬥新時代、建功新時代、無愧新時代。呂遠先生作曲手稿《奮鬥新時代組曲》是由90歲高齡的著名音樂家呂遠先生作曲,《紅旗畫刊》原總編助理、中共山東省委黨校「中華傳統美德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殷昭俐攜手青年教師殷仁子共同作詞,由歌唱家王宏偉、楊洪基、吳碧霞、曲丹、閻維文和著名合唱團亞洲愛樂樂團等深情演唱。
  • 電影《黃大年》:謳歌與時代同頻的家國情懷
    ■丁仕峰用殷殷愛國情鑄就探地利器,用拳拳赤子心書寫新時代奮鬥者的答卷。他的老同學周啟紅送來了一幅油畫,畫中是祖國金色的秋天,葉落歸根的寓意是希望黃大年能夠回國應聘。既然已經是世界頂尖的物探專家,黃大年認為自己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三十多年了,回報的機會到了,該回去了」。他放棄了國外舒適的工作和生活,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所以他提出的回國要求就是「我唯一的條件就是回國」。
  • 醫者仁心的家國情懷——評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
    合影作為「2020年杭州市新劇(節)目匯演」劇目之一,《生命之光》以全國道德模範、「最美奮鬥者」「最美浙江人」姚玉峰為原型進行創作,講述了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自甘寂寞、苦經磨礪,獨創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姚氏法角膜移植術」的成長故事,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令人欽佩。
  • 《最強蝸牛》蓋亞之手新貴重品怎麼獲取 蓋亞之手新貴重品獲取方法
    導 讀 最強蝸牛蓋亞之手新貴重品怎麼獲取,蓋亞之手放在石材工坊有哪些加成屬性,大地的力量幻境怎麼觸發,下面就和九遊遊戲網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 新時代奮鬥者|王振富:深耕臨港十餘年,當好金牌「店小二」
    而這片熱土上的奮鬥者,他們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臨港,只為實現這座新城的破繭成蝶夢。上海臨港產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富既是見證者,又是投身其中的參與者和引領者。  專注,「店小二」協同攻堅引來「金鳳凰」  引進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臨港,這是王振富與其團隊參與過的最受人矚目的項目之一。
  • 1600多個日夜,只為追逐那道更強更亮的光
    2017年他和團隊一起實現10拍瓦雷射脈衝輸出,刷新世界紀錄,該成果被評為中科院「十八大」以來20項標誌性重大成果之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於亮紅吃了點同事買的慶祝小零食,踏著星光走出了實驗室大門。他對一起奮鬥的「戰友」說:「媽媽身體不好,還在等我,今天終於可以早點回家了。」他的神經繃緊太久了,在搬入張江高科園區超強超短雷射實驗室的16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與團隊並肩奮戰,從5拍瓦到10拍瓦,越過了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終於取得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
  • 「社科網評」端午文化的家國情懷決非牽強附會
    每逢此時,人們或龍舟競渡,或靈符著胸,或彩絲纏臂,或艾蒿插門,以各種方式來度過這一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求吉、納祥、闢邪、驅疫,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基本主題。但在這些節日當中,端午節卻有著更為厚重的家國底色。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的起源或源於民間的原始崇拜和信仰,但自漢魏以來,便被人們賦予了紀念歷史人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