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獵鷹」HTV-2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這架飛機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快的飛行器。理論上可以以15馬赫的最高速度飛行,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世界。不幸的是,在第一次試飛中,「獵鷹」飛機不僅實際飛行速度未能達到15馬赫,而且在返回地球時發生了事故,最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美國高超音速飛機的試驗以失敗告終。
此後,飛行試驗接連失敗。2013年,美國軍方不甘失敗,又測試了一架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雖然這架飛機在試飛時安全返回基地,但飛行速度只有5馬赫,而且還存在很多技術問題。高超音速武器研製如此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飛機需要突破熱障區,無論是發動機還是機體材料要求都很高。中國作為這一領域的追逐者,已經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數據顯示,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的靜態射流速度可達12馬赫左右,推力是火箭發動機的4倍,是普通衝壓發動機的3倍以上。目前,中國已經有三款飛行器配備了超燃衝壓發動機,型號是D18-1S、D18-2S和D18-3。這三架飛行器採用乘波體結構,裝備超燃衝壓發動機後可以以高超聲速飛行,僅用2小時即可到達世界任何位置。
高超音速飛機在實際應用中效率很高。從民用領域來說,可以作為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進出外太空的效率。如果未來技術進一步發展,星際旅行將成為現實。從軍事領域來看,高超聲速飛行器具有全方位打擊能力,攻擊敵方重要價值目標只需要很短的時間。由於飛行速度快,現有的防空系統很難攔截,使得高超聲速飛行器很容易入侵其他國家的領空。
中國在高超聲速飛行器領域的突破,說明相關技術已經在美國領先。但美國仍在進行相關實驗,對中國的技術突破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和緊張。未來隨著中國研發的加速,中國更成熟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將會問世,我們在這一領域的話語權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