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種國際廣泛使用的語言,英語發音的學習是口語學習的重要內容。英語發音是靠聽覺來捕捉的,相比於書面文字可以按照字跡描摹,語音的模仿較為簡單,但發音準確還是需要一定的練習才能達到效果。
這裡有一些語音方面的知識,對同學們和老師理解英語語言會有所幫助。
元音
元音也稱為母音,是一個音節中最響亮的部分,是語音中的兩類音素之一。一般人在發出元音時候,聲音通道暢通,氣流不受阻礙,發音時聲帶振動。元音會根據調值、響度和持續時間而區分為各個元音音素。
從發音方式來看,元音聲音的不同,主要受到舌頭在口腔中的位置的影響,語音學家將舌頭位置的上下空間劃分為三段,四條基線,將其所處前後位置關係分為前中後三條基線,基線橫縱交叉形成了基準元音,學生可以根據基準元音更容易控制口型和舌頭位置,使發音準確。
輔音
輔音是語音中與元音相對的概念,從前語音學家認為語音是由元音主導,輔音來輔助發音,對語音進行修飾,產生不同的有意義的語音。一般而言,輔音的響度較小或者不發音,通常處在音節中元音之前或之後,不構成音節。
從發音方式來看,人在發出輔音時或多或少對氣流產生阻礙,根據對氣流阻礙方式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爆破音、摩擦音、塞擦音、邊音、鼻音、通音等等,根據氣流阻礙發生的位置可以將其劃分為雙唇音、唇齒音、齒音、齒齦音、後齒齦音、上顎音、軟顎音、聲門音等等。
學生在練習發音時可以根據發音位置和發音方法,更加準確發出輔音。
音節
音節是英語中重要的語音單位,絕大多數的人都承認這一點,即使他可能無法給出音節的合理定義。音節不僅在詞語層級起作用,例如在經典的十四行詩中,每行音節數目和抑揚格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而言,一個音節的核心部分通常是元音,其前後通常有輔音。從聲音產生角度來看,音節由一個發音不收阻礙的核心組成,核心相對響亮;在核心前後發音會有所阻礙,響度較小。
一般情況下,一個元音可以構成一個獨立音節,例如單詞I(我)、are(是),單個輔音不能構成音節。在少數音節中,音節中可能沒有元音,例如單詞little的第二個音節,這些音節通常非重讀。
自然拼讀
英語的語音和拼寫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因為英語是一種拼音字母,從其中就可以看出拼寫和讀音之間的聯繫。但是英語中涉及到40多個音素,拉丁字母只有26個,這就造成音素和字母之間無法滿足一一對應關係。
英語中的字母或字母序列與語音的相對穩定的對應關係,稱之為自然拼讀。自然拼讀是英語母語國家普遍採用的閱讀教學啟蒙教學方法,學生一般要求在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左右學完系統的自然拼讀知識。
高頻視覺詞
高頻視覺詞(Sight Words)指的是英語啟蒙階段使用頻率很高,不符合通常的自然拼讀規則的一批詞彙。因為這些高頻詞彙不符合拼讀規則,因而需要學生按照整詞記憶,並形成自然反應,看到詞語自動識別,而不需要經過特殊的解碼過程。
學生個人也可以有一系列的詞彙是見到詞語無需解碼即可識別,稱之為視覺詞彙(sight vocabulary)。熟練掌握視覺詞對啟蒙階段兒童的學習意義重大,兒童熟識高頻詞彙並熟練運用自然拼讀知識,可以閱讀絕大多數啟蒙階段的文章和故事。
浸入式學習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即兒童在校(園)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境中,教師只用第二語言面對學生,不但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也就是說,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浸入式教學使傳統的、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向轉變。
因為國內英語學習的條件限制,無法提供完整的全英文的交流環境,因此浸入式教學可以更好模擬英文環境,使學生融入其中,練習發音等方面的能力。國外原版進口教材可以更好體現原汁原味的英語,也能更好創造環境,格外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
英文戲劇
我們發現傳統的英語學習教出來的學生,其口語缺乏語調的起伏,感情不夠飽滿,以至於學生們可以讀出英語文本內容,但是語音聽起來更像機器閱讀。這是因為在教學中只教會了單個詞彙發音,在處理句子、句群時沒教發音的語氣、語調起伏以及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知識。
英文戲劇是戲劇教學法和英語學習的完美結合,通過故事、臺詞。歌曲和舞蹈等活動方式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促進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提升。
考慮到表演,戲劇中的語言更加口語化,並符合兒童特定階段的能力。學生在練習臺詞過程中,需要通過語言表現更多內容,其臺詞自然會帶出感情,緩急抑揚富有韻味,充分考慮講話的語氣和停頓等平時閱讀所忽略的內容,發音也更加自然。
為了讓廣大老師對英文戲劇有更多了解,我們邀請到國內外英文戲劇教學、戲劇導演、舞蹈編排等領域著名專家,深入解析先進的英文戲劇教學理念,現場觀看專業的演出成果展示,並分享實用的授課技巧和方式,為更多機構升級課程提供更好選擇,讓更多學生體驗國際化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