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2020-06-14 米粉防務

2020年5月31日,美國SpaceX龍飛船成功發射,這是九年來第一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該飛船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公私合營的商業載人航天發射,這確實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重大進步之一。

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5月31日,Space X的龍飛船發射成功

然而我國的網際網路上卻興起了一股對SpaceX過度吹捧的言論,稱美國的航天科技「吊打」了全世界、美國是人類科技的希望等。SpaceX的巨大成就確實值得我們稱讚,其先進經驗也的確值得我們學習,但是這樣的溢美之詞,筆者認為大可不必。

Space X所使用的科技並不領先中、俄太多,被各路媒體吹捧的「可回收」技術其實是源自太空梭,並沒有構成飛躍式的創新。太空飛行器回收技術俄羅斯早在蘇聯時期就已掌握,而大推力火箭我國也毫不遜色。龍飛船歸根結底使用的是Nasa早就論證和實驗過、中俄等航天大國也基本掌握的成熟技術,並不能構成網際網路上某些人所說的「載人航天科技的巨大進步」。

硬要說SpaceX這次發射有什麼創新的話,那也不過是在發射形式上採取了公私合作的形式:Space X贊助Nasa資金,後者為前者提供科技和技術指導,最後合作發射飛船。在此之前搞載人航天發射是國家才能組織的,而這次私人資本卻在載人航天發射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龍飛船的技術基本上都是來自Nasa已經成熟的技術

引入私人資本參與載人航天發射,的確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財富、減小官方開支、提高效率等,但這種形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私人資本在載人航天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自然會在載人航天的目的、科技研發的前景等重大方面擁有巨大的話語權。我們知道,資本家終極目標是為了搞資本增值,為了給自己攫取利潤。雖然目前由於航天航空科技尚不足夠發達,該問題還沒完全暴露出來,但是其他重大的實業項目,如鋼鐵、能源等被私人所把持,會引發什麼情況,熟悉歷史的讀者應該都清楚——寡頭橫行,社會貧富差距極大。航天航空作為一項關係著人類命運的科研活動,完全被私人資本控制,那麼將來引發的後果恐怕不會比能源、鐵路等社會資源被私人壟斷造成的後果好多少。因此,將私人資本引入載人航天發射並非不可,但是私人資本介入的領域、投入的資金都應該受到嚴格的限制,以保持官方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Space X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將其奉為金科玉律、吹捧其為真理實在是不可取的。

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航天領域如果被私人寡頭把持,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Space X的龍飛船這次發射成功,確實引發了美俄之間新一輪的航天競賽。在此之前的數年間,美國太空人只能借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往返太空和地球。而美國為此共向俄羅斯支付了三十三億美元的巨款。Space X的成功,基本宣告了美國太空人租借俄羅斯飛船的行為成為歷史。這自然引發了俄羅斯方面的反應。「聯盟號」飛船是蘇聯時期的產物,已經比較老舊。雖然俄羅斯的能源集團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究,但是由於俄羅斯經濟形勢不好,給予航天的預算一減再減,導致新一代飛船的飛行試驗也不斷推後。雖然能源集團在2012年就完成了飛船設計,並宣稱可以在2017年進行飛行試驗,但是因為囊中羞澀,飛行試驗的時間從原定的2017年一路推遲到了2024年。而面對Space X的刺激,俄羅斯航天局似乎一改之前的疲態,先是宣布將於今年年內測試兩款新型火箭,還要在明年重啟登月計劃。只不過這些反應能有多少落在實處,就只能讓時間去驗證了。

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俄羅斯的反應不知能有多少落在實處


相關焦點

  • 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 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
    大約經過27小時的飛行後,NASA太空人麥可·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以及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將抵達空間站,執行為期6個月的空間站任務後返回地球。
  • 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
    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航天發射重回美國本土 從1981年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到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著陸,帶翼的軌道飛行器家族是NASA幾十年來往返太空的主力。 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
  • 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
    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航天發射重回美國本土從1981年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到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著陸,帶翼的軌道飛行器家族是NASA幾十年來往返太空的主力。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
  •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 明年春天返回
    在從美國佛羅裡達發射升空20多個小時之後,SpaceX的載人龍飛船終於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不過,如果有必要,太空人可以通過載人龍飛船的觸控螢幕控制來接管這個過程。   任務指令長霍普金斯在對接成功後表示:「幹得好,正好在中間。SpaceX和NASA,恭喜你們!這是從佛羅裡達海岸到國際空間站載人飛行的新紀元。」   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四名太空人需要先留在載人龍飛船上1個小時左右,因為空間站上的太空人要檢查飛船是否存在洩漏問題。
  • 載人龍飛船首飛:這下美國不用再借俄羅斯飛船了吧
    美國探索星空歷來是使用太空梭在人類仰望星空和探索星空的實際操作中,能否把人送到太空是一個既檢驗科技水平的試金石,也是人類能否深入探索和研究太空的分水嶺。實際上,載人到太空並返回,人類早就做到了。但是,要將人員送到空間站或月球和火星上,並且平安地送回到地球著陸,有著不同的技術和安全路徑。 這種不同的技術和路徑實際上體現為美蘇的激烈競爭。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又把第一名太空人送上太空。美國當然不甘心落於蘇聯之後,於是推出了「阿波羅登月計劃」。
  • SpaceX龍飛船發射升空,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SpaceX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19時27分(北京時間11月16日8時27分),SpaceX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
  • 從空間站到貨運飛船:「手可摘星辰」不是夢
    夜幕降臨,仰望星空,不自覺地被深深夜空吸引,若是能夠飛到浩瀚宇宙,是否能夠觸碰到那些亮晶晶的星星點點呢?從古至今,許多富有浪漫情懷的人都抒發過這樣的情感,今天,載人太空飛行器實現了人類的太空夢,它載著航天員在太空中「摘星辰」。
  • 有了「龍飛船」後,NASA為何還要求助聯盟號?俄羅斯會答應嗎?
    自美國太空梭計劃結束後,美國的太空人就要靠俄羅斯的「聯盟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然而,美國每次想要借用俄羅斯「聯盟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的時候,都要向俄羅斯支付一筆高昂的「座位費」,久而久之,美國發現,如果一直都靠使用俄羅斯「聯盟號」的話對於他們來說太虧了,因此,他們尋求了美國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他們製造一個新的載人飛船,用於將美國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
  • 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
    來源:澎湃新聞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23時01分,大約經過27小時的飛行後,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NASA太空人麥可·霍普金斯(Michael
  • 大洋彼岸巨型火箭升空,美國載人飛船順利發射,俄羅斯優勢已不再
    在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夜間,商業航天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巨型運載火箭再次升空,當天進行的是SpaceX公司研製的載人龍飛船的第二次發射,總共有4名太空人搭乘載人龍飛船進入太空,準備飛赴國際空間站
  • 兩名太空人升空後無法直奔空間站:軌道飛行18個小時,對接需手動
    對接過程已經進行過多次,貨運版龍飛船有著十幾次對接經驗,但載人對接仍然是第一次。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19期今天凌晨3月30分,SpaceX將2名太空人送入了軌道,進入軌道之後太空人不能馬上對接空間站,需要進入一個18至19小時的軌道飛行階段,預計明天抵達空間站,美國時間是31日晚上。
  • 美國龍飛船發射升空
    新華社快訊: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15日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美國龍飛船發射升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 新華網
  • 從尤裡加加林到spaceX龍飛船——在外太空,我們都是地球人
    本次任務裡,航天員首次在軌道上實現了對飛船的操縱、變方向和變速度控制,還首次在空間使用了計算機對交會及有升力再入軌道等進行計算。航天員第一次實現從「坐飛船」變成「開飛船」。雙子星座8號(美國):於1966年3月16日發射。以改進後的火箭末級為目標飛行器,實現人類首次在軌交會對接。
  • 龍飛船首次載人升空 美國9年後如何重啟載人航天?
    此次發射,也是美國接下來一系列雄心勃勃載人航天項目的先聲,包括提速至2024年的載人登月。兩個時代的更迭:從太空梭到龍飛船道格拉斯·赫利,這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機飛行員,既是上一個時代的送別者,也是新時代的啟幕人。2011年7月8日,赫利與另外3名同事共同乘坐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前往國際空間站實施補給任務。
  • 龍飛船騰空而起,美國載人航天重回正軌,俄羅斯聯盟號財路已被切斷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顯示,北京時間11月16日當天上午8點27分,美國龍飛船載人航天飛船在佛羅裡達州順利發射升空,按照計劃龍飛船將會在17日早上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此次美國龍飛船的發射成功也是自,如何實現載人航天也成為了雙方共同爭奪的目標所在,在載人航天領域雙方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俄羅斯選擇了使用宇宙飛船往返太空,而美國則使用太空梭,儘管蘇聯後來也建造了暴風雪號太空梭,但很顯然它的使用頻率沒有美國的太空梭那麼高,到了本世紀初,美國的太空梭已經徹底暴露問題,高額的維護成本和日益凸顯的不安全性導致美國在
  • 從海底偷到天上,美國人真的偷了蘇聯人的空間站?
    美國的太空追蹤裝置沒過多久便注意到「禮炮7號」已經失控,幾小時之後五角大樓提出了一個大膽且誘人的計劃。當時「挑戰者號」太空梭正在進行發射兩個通信衛星的最終準備工作,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發射一個空的貨艙呢?把「挑戰者號「送到「禮炮7號」的軌道上後把空間站從軌道上帶下來,這樣美國便能竊取到蘇聯方面敏感的軍事機密。
  • 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人7人,湊一桌麻將一桌鬥地主
    (Soichi Noguchi),以及在飛行過程中發揮著「零重力指示器」的毛絨玩具「尤達寶寶」順利進入國際空間站,4位太空人未來6個月將在空間站上值守。01一桌打麻將一桌鬥地主,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原本國際空間站有3名太空人:NASA太空人凱特·魯賓斯(Kate Rubins)、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Sergey Ryzhikov)和謝爾蓋·庫德-斯韋奇科夫(Sergey Kud-Sverchkov
  • 美國宇航局將10月23日定為首次執行「龍飛船」任務的發射日期
    從左到右是美國宇航局太空人Shannon Walker任務專家,飛行員Victor Glover和乘員龍司令麥克·霍普金斯,以及任務專家JAXA太空人野口順一。SpaceX的載有四名太空人的「龍飛船」太空飛行器首次飛行,定於10月23日從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此前經過正式的認證審查。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升空 美國「太空班車」正式啟航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美東時間周日晚間19:27(北京時間周一早8:27),美國SpaceX載人航天飛船準時點火升空。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宇航局(NASA)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空中心發射,搭載三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航天員。
  • 一邊爆炸,一邊升天,龍飛船開創人類載人航天歷史,技術超越中俄
    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下午3點22分,馬斯克Spce X公司發射的載人「龍宇宙飛船」順利升空,隨後進入了預定軌道,一級火箭也精準落在了海上回收船上。龍飛船這次發射將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整個發射過程由美國航天局全程直播,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親自到場觀看,被認為是美國歷史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