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曾是讓老師最絕望的學生,如何成為天才

2020-11-23 鳳凰網

 

史蒂芬·霍金教授辭別人世,我們在對"巨星隕落"惋惜的同時,也回溯了他的成長曆程。

被人們視為"天才"的霍金,在小時候卻並不出色。在其自傳《我的簡史》中他提到:在班上,我從未混過中上水平,我的作業和書寫都讓老師們感到絕望,其他孩子4歲學會閱讀,我甚至要到8歲。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天才"霍金,可能已經下了結論,"完了!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什麼鬼,一看就不是塊學習的料。"

這些話熟悉嗎?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上課容易分心、學東西比別人慢的朋友,也可能你本人學東西也遇到過困難,小時候家長甚至會懷疑孩子的智商低。

霍金的天份無可置疑,但是在他尚未展露天份之時,甚至表現的"遲緩"之時,是如何改變的呢?我們怎樣幫助別人做出改變?自己又可以從中獲取怎樣的感悟?

霍金曾說:即使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借用這句話,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宇宙,亦會發出璀璨光芒。

建立"價值感",永葆好奇之心

如果你本身不想學一種技能,或者認為這件事是沒有意義的,想要學好是非常困難的。這並不難理解,學習本身是反人性的,我們更喜歡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情。

霍金在學校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學生",他不能接受學校當時填充式的教育方式,但他喜歡探索,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小霍金成長在學霸父母組成的家庭裡,並沒有背負太多來自父母的壓力和期望,一直自由地成長著。他可以什麼事不幹,盡情地沉浸在書海裡一整天;也可以脫掉鞋子,在田地裡撒野,躺在草地上和媽媽一起看星星。充滿好奇心的他還喜歡拆掉家裡的各種物件,儘管他不一定能把它們復原,但父母卻從不責罵他。

他曾回憶道:在我童年時,我的學習態度和大多數學生一樣,厭世和感覺沒有什麼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十三、四歲後我清楚明白我要學習物理,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儘管我知道物理學太枯燥,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

少年霍金保持著充沛地好奇心並且目標明確,他漸漸明白想要探索自己熱愛的事情,也得學習枯燥的公式和算法,因為這是進一步探索的前提。

心理學家肯·巴倫給出了一個公式:

動力=一系列的付出(即完成某一任務所需要的努力)+對目標的期待(即對自我效能的理解)+價值感(即事物的意義)

就像開車的時候,如果油門踩的大,汽車行駛的動力就會很大,請不要試圖抑制你的興趣和天性,因為"價值感"就是你的動力來源。

讓鼓勵成為成長的動力

不要相信速成的雞湯,成長是一條漫長而痛苦的路,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在這個艱苦而寂寞的過程中,請不要小看"鼓勵"的力量。

外在鼓勵

霍金曾赴中國多所高校演講,2016年,他在微博發文鼓勵高考生"這是你們勤學不輟的訂飯,也標誌著你們美好未來的開始,請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夢想。你們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見領袖,未來因你們而生。

霍金非常重視教育,將年輕人的好奇心視若珍寶,他作為天才物理學家,勇氣和才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在科學道路上的探索。

在美國權威系統學習方法著作《有效學習》中,作者伯澤爾談到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老師、父母和朋友。

"老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他們讓我形成了我在能力上低人一等的認識。一年級時,一位老師告訴我媽媽,說我最好去當一名廚師"。希望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暫時表現得比別人慢半拍的孩子,能更加幸運,能有機會得到老師的鼓勵。

我們在學習上要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具有持續的動力。更具體地說,就是不要用"聰明"這樣的字眼誇獎人。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說明,被人表揚聰明很容易造成驕傲自滿,被誇獎的學習者就不再努力了。

所以,我們在鼓勵朋友的時候,不如多誇誇學習方法和努力態度,而不是誇獎最終結果,比如"非常努力,太棒了!""你做到這些一定很不容易!""繼續努力!"

自我鼓勵

在21歲那年,霍金被診斷患上了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6年後,病情惡化,霍金被迫坐上了輪椅。

在一次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個年輕的女記者流露出景仰和惋惜,問題也很尖銳:"霍金先生,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您不認為命運讓您失去太多了嗎?"

真是傷口撒鹽,哪兒痛戳哪兒。現場鴉雀無聲,一時間所有人都愣住了。

沒想到霍金報以"齜牙咧嘴"的一笑,在鍵盤上慢慢地敲下:"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良久,現場掌聲雷動。作為明星科學家,霍金對待生命的態度,他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和他樂天派的性格,讓他在公眾視野裡,獲得人們更多的驚嘆和佩服。

再爛的環境和遭遇也不一定能讓你垮掉,但是盲目的學習辦法,自暴自棄的人生態度可以。努力學習一定會有回報,即使你在學習前期需要比別人更多時間理解,但是你會比別人理解得更深入。

學習微調,掌握知識技能

價值感也找到了,目標也設定好了,可是如何才能掌握知識和技能呢?

很多人在工作和學習中,往往先做自己最擅長的,把最不擅長的作業留到最後,導致作業越寫越難,越寫越寫不下去。很難實現"量變到質變"。

我們的確很難對枯燥的知識本身產生熱愛,可是動力不會自己找上門來,需要引導自己積極主動去發現,並建立與自身的關聯。

伯澤爾在《有效學習》中提到了一個辦法,叫"學習微調"。這種方法主要就是引導我們調整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如你不喜歡學物理,可以試試去想:鋼鐵俠為什麼會放光波?要是超人把5噸的外星飛船一個大背跨,會發生什麼事?

再舉個例子,有個同學覺得單詞很痛苦,家人久勸他說:雖然要背2萬個單詞,但獎學金有4萬美元。按當時匯率算下來背一個單詞差不多值20元,每天強迫自己背200個,晚上睡覺時今天就又掙了4000塊,真高興。

學習微調就是引導我們通過心智力量給抽象目標賦予實際意義,可以弱化痛苦,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

在實踐中,你可以睡前問問自己: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

這個知識和你有什麼聯繫?

在實際生活當中,能不能使用該知識?

靜下心來,運用這些方法,每天進步一點點。,

生命有限,但科學與奮鬥無限!謝謝你,霍金教授。

本文核心觀點來自《有效學習》: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你的孩子成為天才?
    老師和同學們都挺崇拜這個專家,對專家的工作都非常積極地配合。最後,心理學專家拿出一份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說,根據他的長久的研究和精細的評測,這些學生智商高,成績會很好,將來必大有作為。校長和老師們都挺奇怪的,這些學生目前成績沒看出來有多麼地與眾不同。但是既然專家這麼說,也就信了吧。
  • 天才霍金,不為人知的家庭生活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在英國,天才總歸出生也要挑日子的,這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老爸老媽都是牛津大學的高知,他們給霍金和他的妹妹接受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霍金是放養,而妹妹則是傳統教育。妹妹4歲就學會了閱讀,而霍金一直到8歲才會看書。
  • 四部英文影片,幫學生在「悼念潮」裡了解「霍金的故事」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史蒂芬·霍金這段時間,關於霍金教授的報導和紀念性文章著實不少,老師們在學校也避不開這個話題,不如趁著這個時機,和學生一起了解一下霍金
  • 「科學怪人」李澈:夢想成為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
    ■新快報記者 李楊   李澈   【個人檔案】   畢業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高三   錄取院校: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帝國理工學院   錄取專業:主修數學,輔修哲學   夢 從小愛做夢,夢想成為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   「我在進入華附國際部的第一堂物理課上就記住了芝加哥大學的名字
  • 從霍金離世,聊幾句天才之殤/王 加
    圖:史蒂芬.霍金離世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之一  史蒂芬.霍金,這位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在偉大的愛因斯坦一百三十九歲冥壽之日,並與之同齡的七十六歲告別了這個世界。  身為讀書時的物理學渣,我對霍金先生帶給這個世界的巨大影響及偉大成就毫無資格評價,霍金這個名字在我的腦海中等同於遙不可及。然而,看到他「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的身份,讓我不由得聯想到了那些與他同樣偉大,曾改變世界的藝術天才們。  在「天才」這個頭銜被媒體幾乎用濫了的今天,此二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 愛因斯坦曾被說有智力障礙,他是如何成為「天才"的?
    上小學時,被老師認為是反應遲鈍,有智力障礙的人。上中學時,他對數學和物理非常感興趣,把大量時間花在探索數學奧秘上。他的自學能力非常強,當大部分學生還在研究等邊三角形時,他就已經在微積分裡徜徉了。但愛因斯坦其他需要記憶的學科,如生物學、拉丁文等,成績卻很不理想,加上他不愛與人交往,有的老師對他成見很大。
  • 霍金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天才隕滅,下一個霍金會在哪裡?張夢然   數十年來,霍金是代表黑洞、四維空間、地外生命的神秘圖騰,是學生作文裡不屈不撓、樂觀主義的典範。不過近些年,他更像一個流行文化符號,平易近人地出現在美劇和動漫裡,讓人們模仿他的電子發聲器,拿他的科技輪椅開玩笑,我甚至看過如何用樂高拼出一個霍金的教程。但到他去世時,人們又開始回味他像藝術品般美麗的理論,然後驚覺,這個人的離去,意味著從20世紀初直至70年代的天才盛世,餘音已終結。那是物理學的黃金與白銀時代,群星璀璨。
  • 霍金的三個子女都在幹啥?天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所以今天報姐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天才霍金的三個孩子,是不是也都是天才~(圖源:dailymail)我們先說說霍金的女兒露西應該是霍金三個孩子中最出名的了。她出生於1969年,是霍金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很長一段童年時光都是在劍橋大學度過的,大概是因為從小在名校的薰陶下成長,加上繼承了老爸的學霸基因,她和父親霍金一樣,也畢業於世界最高學府牛津大學。
  • 霍金傳|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而《霍金傳》一書以一本正經的「八卦」與學術交叉敘述的方式,生動又恰如其分地復刻出這「萬裡挑一的有趣靈魂」。史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市。父母都是中產階級出身,都曾在牛津讀過書。母親伊莎貝爾是醫生的女兒,在她生活的年代,鮮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婦女;父親法蘭克攻讀醫學,後來成為一名熱帶疾病專家。
  • 霍金居然墊底!全世界十大天才排行
    天文專家稱2月3日立春太罕見  =====閱讀全文=====  至誠財經網(www.zhicheng.com)02月6日訊  世界十大天才你知道幾個,霍金愛因斯坦只是墊底。世界上有很多天才,比較知名的天才有霍金和愛因斯坦等等角色,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天才難道真的是第一天才嗎?面對世界上的眾多天才,霍金居然是墊底的嗎?
  • 天才霍金和天文先驅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飛螢落薰草哈,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天才霍金和天文先驅的介紹。最早探測河外天文學的先驅——哈勃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1889~1953)是研究現代宇宙理論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發現了銀河系外星系存在即宇宙不斷膨脹,是銀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
  • 20世紀誰最聰明,愛因斯坦還是霍金
    剛剛過世的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先生,被稱為 20世紀最聰明的頭腦之一。多半生被疾病困在輪椅上的他,在黑洞等研究領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中文網絡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謠言稱,霍金的智商高達160。不過,這並非事實。在接受紐約時報的一次採訪中,霍金親自表示:「我不知道我的智商多高。吹牛自己智商高的人都是『擼瑟兒』。」
  • 全球5大天才,霍金排第五,他超越愛因斯坦成為第一!
    只要智商超過了140,就被公認為是天才,其實在歷史上也有5大天才人物,愛因斯坦在這個排名中只能夠排第四,那麼你能夠想像到第1名是誰嗎?竟然能夠超越愛因斯坦。 排名第五的是霍金,霍金是英國的著名的物理學家,隨後患上了肌肉萎縮症,導致全身不能動彈,只有三根手指和眼球可以轉動
  • 媒體披露:吳忠超怎樣成為霍金的中國弟子
    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吳忠超:《時間簡史》譯者序上面描述的情景出現在1979年,當時,吳忠超來到英國成為霍金的弟子。吳忠超如何能成為霍金——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的學生的呢?這還要從吳在中國科技大學的經歷說起。
  • 霍金的妻子:她用女性最大的愛與隱忍成全了我們對天才的渴望
    霍金這個名字 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不會陌生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 牛津大學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1963年霍金在劍橋學生晚會上初識簡之後再次偶遇▼一句年輕愛人間的告白卻成為她人生最大的承諾1963年上帝給這位虔誠女教徒開了個殘酷玩笑霍金被醫生確診「漸凍症」他英俊愛笑的臉龐開始扭曲演繹公式也變的艱難
  • 高考歷史中,被埋沒的四大天才學生,都曾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
    高考歷史中,被埋沒的四大天才學生,都曾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在歷屆的高考中,總會有一些學生脫穎而出,他們的優秀讓人不敢想像,因此,人們把他們稱之為天才,本身他們的未來都是一片光明,可是,很多卻在中間夭折了,變成了一個普通人,這四位天才學生就是典型代表
  • 最聰明的世界天才排名,霍金只排到了第三?
    視界未解之謎:世界上最聰明的天才排名,史蒂芬-霍金只排到了第三位?根據現在對世界科學家們的劃分,他們認為人類的智力水準大概可以劃分為七個等級,智力大於140可以說這就是天才,像我們這種比較普普通通的人,智商一般在90到110之間徘徊,這也是是一個較正常的範圍,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上出過IQ特別高的人,就好比現在我們要講的三位,他們的智商曾經被證實全部都超越160的界限,他們全部都是天才,今天我就給大家舉例說明幾個被世界公認的天才們
  • 如何讓超級智商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天才呢?
    中國高考今年有個特殊的現象,學生參加高考年齡越來越小,而且考的成績異常的好。放學回家閒來無事,偶然翻了一下小學1~6年級的數學書,發現裡面好多知識點可以直接銜接初中知識模塊和高中知識模塊,這裡面應該有一個啟發,就是可以編寫只給天才或熱愛思考的人的一套教材,從小學直達高中。就那負數來說,到初中才學,其實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也是完全能接受的,這樣就跨越了4年,科學的引導,會讓他們獲得更高的智力發展,這相對於難以延長的壽命來講,無疑是間接延長了壽命。
  • 史蒂芬·霍金,戲稱自己是最懶惰學生的他,演繹了傳奇的一生
    這與他們的身份極不相符儘管霍金現在是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但在小時候他的成績特別差,經常在班裡排名最低,即使他投入了努力也只能到達中等水平在一次採訪中,霍金說自己到八年級才學會閱讀,自己的作業是老師的一個絕望。
  • 霍金在21歲全身癱瘓,為何婚後還會有3個孩子?其實他曾解釋過
    文/仗劍走天涯霍金在21歲全身癱瘓,為何婚後還會有3個孩子?其實他曾解釋過霍金,這兩個字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霍金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實現科學的探索有著很大的卓越貢獻。但是我們都知道,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全身癱瘓,只能靠著最先進的輪椅,用手指和眼球進行科學探究,可是他婚後有三個孩子,這是怎麼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