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天才!智商越高,成就越高?心理學家打破天才迷思

2020-12-05 負民

第一次世界大戰落幕不久,史丹佛大學有位年輕心理學教授特曼(Lewis Terman, 1877-1956),遇見一個名叫亨利.柯威爾(Henry Cowell)的天才兒童。柯威爾家境貧寒,因為和其他孩子處不來,七歲之後就沒上過學了。他在史丹佛校園不遠的宿舍當清潔工,白天常溜到史丹佛大學彈鋼琴。他彈的琴聲優美動人。

特曼是智力測驗方面的專家,他修改了法國心理學家比奈(Binet)與西蒙(Simon)合作發明的智力測驗量表。他所創新的史丹佛—比奈量表風行五十年以上,至今仍是標準智力測驗,全世界已有好幾百萬人接受過這種智力測驗。特曼心想,柯威爾這孩子一定絕頂聰明,於是想測量一下他的智力。果然,柯威爾的智商在一四○以上,屬於天才的等級。

特曼很好奇,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像柯威爾這樣的璞玉?

致力研究天才

經過一番明察暗訪,他發現有個小女孩十九個月大就認得字母,有一個四歲大就能讀狄更斯和莎士比亞的作品,還有一個法學院的學生在考卷引述了一長串法律見解,但教授不相信有人能背得出這麼多,認定他作弊,於是勒令退學。

1921年,特曼決定以天才研究作為自己畢生的研究領域。他從大英國協基金會申請到大筆研究經費,就成立研究團隊深入加州各個學校進行調查研究。他們請老師從任教的班級挑選出最聰明的學生,然後請這些學生參加智力測驗。成績在前十分之一的,再接受第二次智力測驗;測驗結果智商在一三○以上的,則接受第三次測驗,特曼再從中選出最優秀的。

在這項調查計畫當中,參加測驗的中、小學生多達二十五萬人,智商在一四○以上的共有一千四百七十人,智商最高甚至達到二百。這群天才兒童後來成為「特曼個案」研究的對象,即史上最有名的心理研究。

特曼一生就像母雞一樣,不斷追蹤、關心個案研究裡的學生,定期為他們做測驗、分析。這些學生的學業成績、婚姻狀態、疾病、心理健康、工作升遷,甚至轉業也都有詳細紀錄。由於對這些學生知之甚詳,在他們求職或申請研究所入學時,特曼也幫他們寫推薦信。他也經常為個案研究的學生提供意見或心理諮詢,並把他的發現寫下來。那五巨冊紅色封皮的《天才的遺傳研究》(Genetic Studies of Genius),就是他的心血結晶。

特曼曾說:「有關一個人的特質,除了道德觀,最重要的或許就是智商。」

他認為人類要發展科學、藝術、政治、教育,以及增進社會福祉,都得要靠智力高超的領導人。研究個案中的學生長大之後,特曼還不斷更新他們進步的情形,記錄他們非凡的成就。他得意洋洋地說:「我攤開報紙一看,加州如果有任何學生競賽,幾乎都可以在優勝者名單中發現我個案中的學生。」他把個案研究中有創作天分的學生寫的東西拿給文評家看,與名作家的早期作品做比較,發現無分軒輊。特曼相信,這些聰明絕頂的學生未來必定是美國社會的菁英。

今天,我們對成功的思維還是以特曼的想法為中心,學校紛紛成立所謂的「資優班」。要進一流大學,常常必須接受智力測驗和學術能力測驗(SAT)。像Google或微軟等高科技公司招募人才時,也常藉由認知能力測驗來印證他們的想法沒錯:也就是智商愈高,潛力就愈大(據說微軟就喜歡出一堆創意考題,來評估應徵者的聰明才智和應變能力,最經典的一題就是:「人孔蓋為什麼是圓的?」如果你答不出來,就不能去微軟工作)。(解答請見注1)

如果我有魔法,可使你的智商提高三十分呢?你必然會說,太好了,請把我變得更聰明吧!你認為這麼一來,出人頭地的機率就可增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像天才那樣特出,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卻發現,要有非凡的成就,機會比才能來得重要。

智商就像籃球選手的身高

今天,在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智力測驗,就是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這種測驗不涉及語言文字或某一個領域的知識,評估的只是抽象理解能力。瑞文氏智力測驗一般有四十八個題目,一題比一題難,答對的題數愈多,代表智商愈高。

你知道答案了嗎?我想,大多數的人都答得出來。正確的答案是C。現在再試試圖3-2這題。這是最後一題,也是最難的一道題目。

正確答案是A。

我承認,這題我也不會。我想,大多數的人也都不會。我們認為像天才那樣的人是絕頂聰明,正是因為他們會做如此困難的題目。

長久以來,不知有多少學者研究,一個人的智商高低(如瑞文氏智力測驗成績)與人生成就之間的關係。智商低下者,如在七○以下,就是有心智障礙的人。一般人的智商大約是一百。如果要應付大學課業,你的智商至少要有一百出頭。想申請進入好的研究所,你的智商至少要達到一一五。總之,你的智商愈高,教育程度就愈高,或許以後就能賺更多的錢,甚至可以活得更久。

但這不是絕對的,成功與智商的關聯是有限的智商如超過一二○,這多出來的部分,似乎不見得會成為你在現實生活中的優勢。(注2)

英國心理學家郝德森論道:「就思考能力而言,智商一七○的人要比智商七○的人來得好。這點已有充分證據。即使智商一百的人和智商一三○的人相差不是那麼大,後者明顯比前者要來得聰明。但是如果兩個人的智商都很高,就沒有什麼差別……一個成熟的科學家即使智商一三○,而非智商一八○的天才,還是可能榮獲諾貝爾獎。」

郝德森認為,智商就像籃球選手的身高。如果你的身高只有一百六十五公分,有希望成為職籃選手嗎?恐怕不行,你至少要有一百八十公分,身高一八六或許比一八三更好,能有一九○公分最好,但是超過一九○,就不見得能有更大的優勢。換言之,在籃球場上,身高二○五公分不一定比二○○公分吃香(像籃球大帝麥可.喬丹就是一九八公分)。籃球選手只要夠高就行了,就像智商,只須到達一定的門檻。

微軟試題解答:人孔蓋做成圓的,蓋子才不會掉下去。如果是方形的蓋子,拿起來的時候如果是斜斜的,就很容易掉落到洞裡。如果你知道這個答案,就有希望去微軟上班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智商越高,越容易有這三個問題,心理學家:家長早明白早引導
    大家對於天才,一向是羨慕的。那麼,在生活中真的是智商越高越好嗎?我們來看看去年的一篇報導中介紹的,八十年代全國聞名的三大天才神童的現狀:寧鉑,13歲被破格被錄入科大少年班,可是因為科大的理論物理專業並非自己所愛,於是強烈要求去南大攻讀自己偏好的天文學,被拒後留下了心病。後來執迷於星相學、宗教和氣功等,直至最後出家為僧。
  • 都認為霍金是天才,可他的智商只有160,第一智商過人
    說到智商,大家往往能和聰明聯繫在一起。智商越高,就表示一個人越聰明。聰明對於人們來說,簡直太重要了。越聰明的人,幹起事來能事半功倍,越能獲得成功。大多數人的智商只有90到110,少數人能達到120左右,140以上的才能被稱之為天才。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史上智商最高的人都有哪些?
  • 心理學:智商越高,這兩種壞處越明顯,越早知道越好
    然而,心理學家們卻告誡我們:智商越高的人,相應的壞處也越明顯,要及早重視。 從教育層面來講,擁有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是父母之福、教師之幸、社會之光。但是高智商孩子在長大成才過程中,卻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維度的引導,更高層面的約束與指引。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社交,這是為何?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智商高的人似乎都是不愛交際的,都是會選擇自己獨自研究。在很多的電影情節當中也是這樣的,其實心理學家也曾經提出,智商越高的人,越是不喜歡和別人交往,這是為什麼呢?
  • 我是天才嗎?我的智商還能提高嗎
    成為天才是很多人的夢想,但也常常是我們不得不失望的夢醒時刻。隨著心理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什麼是天才?如何提升智商?這些問題漸漸清晰起來。下面讓我們結合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剖析來看看心理學走過的路程和取得的成果。遺傳決定論 早期的智力研究開始於弗朗西斯。
  • 愛因斯坦被稱為天才,為啥他的兒女卻患有精神病?說了你可能不信
    愛因斯坦是高智商的代表,因為他的智商數值達到220,遠超一般人。他自幼就表現出他異於常人的智商,年僅16歲即獲得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他提出相對論、發現光電效應、提出能量守恆、設置宇宙常數,為核能、原子能奠定理論基礎。並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創了物理學的新學科,也是現代物理學科的奠基人。
  • 天才靠遺傳?心理學家坦言:決定孩子智商的不是基因,而是這幾點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比奈·阿爾弗雷德編制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測量表,並且他根據這份測量表把平均智商定為了100,而經過測量得出,當時法國人的智商大約在85到115之間。最終證明出了一個理論,智商雖然主要靠遺傳,但是人的智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訓練、年齡的增長都會改變一個人的智商。從某一刻開始,大部分的父母開始認為天才的孩子肯定是天才,孩子的智商就靠遺傳。
  • 世界10大天才,智商最高的天才是華人後裔
    世界十大天才是根據他們的IQ得分而設定的,這些人從事著不同的行業,都在為社會做著不同的貢獻,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智力超群的天才們。人們都認為智商能夠直接決定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都將IQ得分作為判斷一個人智力的合適標準。這個衡量標準比較主觀,也有人認為個人成就更加能判斷個人的智力水平。
  • 打破限制的思維模式,你的能量超乎想像:每個人都是天才!
    在這裡你可以學到如何突破你的動力極限,如何突破記憶力、專注力和日常習慣的極限。更能使你心細倍增的加入終身學習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全新世界的大門:《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如果雞蛋被外力打碎,那就是生命的結束;如果雞蛋被內力打破,那就是生命的開始;奇蹟的開端永遠在事物內部。
  • 當年高考760分的8歲天才陶哲軒,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後來怎樣了?
    ——《易傳》(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歷史上從不缺乏天才的存在,只不過缺少培養天才的土壤。在一千多年前,韓愈已經發出過「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嘆,這一句話說明時間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發現天才的人。著名心理學家特曼認為,天才僅僅意味著智力水平高,僅僅是一種潛力,而不是成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智商很高的人,可他們不一定是有非常高成就的。
  • 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天才兒童在生活中都有點「另類」,甚至「怪異」,就如大家都熟悉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從小因為記性不好,時常被大家嘲笑,甚至斷言他今後不會有什麼出息,可沒想到卻成為了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樂樂媽很苦惱,最近4歲樂樂總是喜歡模仿各種奇怪的叫聲,也不知道孩子去哪裡學的,卻又不知道是否該幹涉樂樂的行為。
  • 天才的一生,智商25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天才的一生,智商25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比起智商,專注才是成為天才的秘笈
    很多有天賦的人,想要成為天才,除了可以長時間的刻意練習,還要具備對專注。這裡的專注,指的是一直堅持做同樣一件事,不停止。有名家說過,天才還在於專注。郎朗之所以能被人成為天才鋼琴家,正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彈鋼琴,注意是每天彈琴。彈鋼琴需要的是長時間的專注力,如果專注力不夠,那麼也就不能堅持下來。
  • 學生智商的高低,體現在這兩門學科上,一般成績越高,智商也越高
    根據智商的不同,學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天賦型,另一種就是努力型,顧名思義,天賦型的學生就是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只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就能考出好成績,屬於智商高的學生,而努力型的學生總是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但最後的成績可能也沒有那麼滿意,這一類學生智商都比較中庸。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愛因斯坦是天才中的天才,可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其實早註定了
    文/天涯愛因斯坦是天才中的天才,可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其實早註定了愛因斯坦是科學界的巨人。哪怕他已經逝世多年,卻依舊是無數後人的榜樣和指明燈。後人更喜歡將愛因斯坦稱之為天才。雖然他的智商並不是最高的,但是愛因斯坦的成就卻達到了頂峰。中國有句古話說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愛因斯坦既然如此聰慧,愛因斯坦的兒子女兒是否會如同愛因斯坦一樣優秀呢?然而,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是,愛因斯坦有三個孩子,其中有兩個竟然都是瘋子。這是不是有違常理了呢?然而其實一切早就已經註定。
  • 智商重要嗎?研究者發現智商不足以作為成功的衡量標準
    特曼讓數千名學生參加了他新式的智商測試。如果把頂尖的2%挑出來,樣本量也會比取頂尖的1%大兩倍,要追蹤那麼多人的智力發展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他想方設法地壓縮樣本數量。此外,智商越高可能越容易成為天才。那麼,為什麼不優中選優呢? 最後他選出了1528名非常聰明的男孩和女孩,平均年齡在11歲左右。
  • 心理學家:智商高的孩子,大都有這兩種特徵,你家孩子佔了幾樣
    為了了解孩子的智商,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帶孩子去做智商測試,結果卻大多不盡如人意。通常情況下,都是用智商值作為評判智力高低的標準。100是兒童智商的標準線。正常智力的區間在90-120左右的。特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修訂了Binet-Simon智力量表,並出版了Stanford-Binet-IQ測試方法。1921年,為了弄清智商與天才這兩者的關係,他開始了一項「看著天才成長」的長期實驗計劃。
  • 英國節目評選天才兒童 12歲少年智商超愛因斯坦
    智商高過愛因斯坦  據英國《每日郵報》22日報導,英國電視四臺(Channel 4)將於本月30日再度迎來「天才兒童」,這檔備受爭議的選秀節目將評選出英國最聰明的孩子。  在節目正式開播之前,「天才兒童」的選手們已經成了備受矚目的焦點人物。  託馬斯是其中一位參賽選手。
  • 世界歷史上的5大天才,一個疑似穿越,一個智商700
    在世人眼中天才就是智商超過140的人,但在歷史上是沒有「智商」這一說法的,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每個時代的天才的不完全具有可比性。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上,都有著非常神秘而且能力極強的人,這些人就是「天才」。那世界歷史上能力最強的5大天才是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