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爭碰上天氣:盤點五大被天氣影響的戰爭

2020-11-27 央廣網
    

  編者按:天氣和戰爭的關係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一切軍事活動是都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進行的,並且軍事活動的進程也受天氣的影響。新華軍事為您盤點史上幾次被天氣影響的戰爭,讓我們直觀地了解天氣對於戰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漢高祖劉邦像。(資料圖片)

  白登之圍

  漢高祖的時候,匈奴時常侵擾北方,一度佔領了馬邑這個地方,並繼續向南進攻,圍住晉陽。漢高祖劉邦聽說馬邑被佔領,馬邑的首領居然投降,一氣之下親自率領軍隊趕到晉陽與匈奴的單于冒頓對峙。

  就在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天空下著雪,天氣特別寒冷,中原的兵士沒碰到過這樣冷的天氣,凍壞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凍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漢朝的軍隊和匈奴兵一接觸,匈奴兵就敗走。漢高祖進了晉陽,派出兵士去偵察,回來的人都說冒頓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殘兵,連他們的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勢打過去,準能打勝仗。

  劉邦一時昏了腦子,下令追擊匈奴兵,結果中計,自己被圍在了白登山。原來匈奴兵並非僅剩老弱殘,他們佯裝吃了敗仗正是為了引漢軍上鉤。劉邦和部下在白登山上一直被圍不能逃脫。無奈之下,劉邦身邊的謀士陳平派使者帶著黃金去賄賂冒頓的妻子閼氏,閼氏得了財寶就勸說冒頓放了劉邦。冒頓想了想就在白登山的包圍中讓開一個缺口,放劉邦下山。

  這一次劉邦謹慎又謹慎,輕易不敢下山。第二天清早,天降大霧,能見度極低,就是在濃霧的掩護下,劉邦一行自白登山突圍,安全下山。也正是這次天公作美,劉邦才突圍成功。

王莽嶺 資料圖片

  昆陽之戰

  昆陽古戰場在今河南葉縣。西漢末年,奸臣王莽篡奪漢室皇位,成立新朝。由於王莽政權法令煩苛,地方官吏「侵刻小民,富者不能自保,貧者無以自存,於是並起為盜賊」。在眾多反抗王莽政權的「盜賊」當中,北方的赤眉軍和南方的綠林軍聲勢最大。

  王莽開始認為赤眉軍力量最強,派出10萬重兵圍剿赤眉軍,而以郡縣軍和臨時招募的部隊對付綠林軍。當綠林軍擊敗新莽軍隊,公開提出恢復漢朝,建立更始政權之後,王莽才意識到綠林軍的威脅更大,因而轉移戰略重心,特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統帥,調集各郡兵力,準備一舉消滅綠林軍。王莽還徵調當時所謂精通 63家兵法的人充當軍吏,並任用「長人」巨毋霸為壘尉,又將虎、豹、犀牛、象等猛獸巨獸圈至軍中飼養,以便在作戰時放出來震懾敵人。

  王莽的命令發出後不久,集中到洛陽的軍隊已達42萬人,號稱百萬大軍,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王邑、王尋率大部隊向綠林軍佔領的昆陽方向進軍。到達昆陽後,王邑指揮大軍將昆陽團團包圍住,並設置了100多座軍營。

  當時堅守昆陽的起義軍只有八九千人,由當時任太常偏將軍的光武帝劉秀負責指揮作戰。劉秀叫王鳳和王常守昆陽,自己與將軍李軼等13騎夜出城南門,「於外收兵」。

  六月初一,劉秀、李軼帶回來的救兵抵達昆陽城下,當時昆陽的攻守戰正在膠著狀態。劉秀親自率領敢死隊一千多人為前鋒,在距王莽軍隊四五裡地時,即擺開陣勢,王邑、王尋派兵數千迎戰。劉秀身先士卒衝向敵陣,斬殺數十人,逼使王邑、王尋的軍隊後退。起義軍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但王邑、王尋仍不將起義軍放在眼內,他們率領萬餘人單獨與起義軍拼殺,命令各軍營不得輕舉妄動,結果戰況不利時其他軍隊也不敢擅自出營相救。王邑、王尋的部隊被打亂後,起義軍斬殺王尋。城中的守軍此時「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裡」。

  正在這個時候,天上突然電閃雷鳴,同時大風颳起,當時「屋瓦皆飛,雨下如注,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渡水逃去」。昆陽之戰以王莽軍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責編:彭洪霞

相關焦點

  • 現代天氣預報是被一場戰爭催生的?
    在農業社會,對天氣的關注,主要在降雨,因為雨水和莊稼的收成直接相關,生存事大。而從中國古代流傳著各種求雨的傳說來看,古人對降雨的「預測」並不精準。事實上,儘管古代各國都在努力地觀測降雨,但都沒能掌握其規律。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如今,中國人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西伯利亞是一個經常提到的地方。
  • 伊拉克戰爭信箱:高溫天氣對交戰雙方有何影響
    伊拉克戰爭信箱:高溫天氣對交戰雙方有何影響)高溫天氣對交戰雙方有何影響?  主持人:新華網記者包爾文  問:幾天前,強烈的沙塵暴天氣遲滯了美英軍隊對伊拉克的攻勢。這幾天,伊拉克境內的溫度又明顯升高,據報導,本周最高溫度可能會達到攝氏39度。此後,氣溫還將進一步升高。那麼,炎熱的天氣會對美英軍隊和伊拉克軍隊產生什麼影響?  答:進入4月後,伊拉克境內,特別是沙漠地區的氣溫很快升高。
  •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原標題: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無數家國的命運因為一場雨、一陣風、一次寒冷的天氣而得到延續,或者走向結束,抑或開啟新篇章。在這些舉世聞名的戰爭中,對未來天氣狀況做出準確預判的一方均取得了扭轉性的勝利。 草船借箭,歷史上卻有其實,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不過有兩個版本的。據《三國志·吳主專》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
  •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世界第一張天氣圖
    克裡米亞戰爭(資料圖來源於網絡)克裡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間進行的戰爭,也叫「東方戰爭」。這場戰爭的影響之一是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的誕生。他發現這次風暴是自西北向東南移動的,在到達黑海聯軍艦隊前的1天至2天,已經先影響了西班牙和法國。
  • 風雲戰場科索沃戰爭北約的最大敵人——天氣
    飛彈和炸彈像雨一樣傾瀉,火焰在斷壁殘垣上燃燒,嗚咽聲在空襲警報中迴響……  這場持續78天的科索沃戰爭舉世矚目。而在「盟軍行動」中,複雜的戰場天氣帶來的嚴重影響同樣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硝煙散不盡,戰爭實踐再一次表明,高技術武器裝備對大氣環境十分敏感,高技術條件下的作戰行動仍然難以擺脫大氣環境的嚴重製約。
  • 空間天氣對戰爭的影響
    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高層大氣阻力可使太空飛行器動能減小,運行軌道高度降低,軌道收縮;宇宙間高能帶電粒子不斷轟擊太空飛行器表面,可造成太空飛行器輻射損傷,更高能的粒子可穿過電子器件,在電子信號串中改變數據位,導致儀器發出混亂指令或提供錯誤數據;對軍用電磁通信、預警、導航定位的影響:當空間災害性天氣發生時,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信號傳輸會受到影響,衛星微波通信也會因電離層擾動而降低通信質量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海戰如何催生了現代天氣預報
    從1980年開始,每天晚上7點32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都會面向全國觀眾準時播放天氣預報。如今,天氣預報作為一種公共服務,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司空見慣。你知道嗎,現代天氣預報的產生,與一場戰爭有關。這場戰爭,叫克裡米亞戰爭。
  • 捉迷藏、拔釘子,東奔西走遠徵北美——二戰德國的「天氣戰爭」
    天氣是個魔術師,從古至今都左右著人類,春耕秋收生生不息。作為「國之大事,死生之地」的戰爭當然也和天氣密切相關,還產生了專門的軍事氣象學。《孫臏兵法·月戰》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表明了天時的絕對重要,而氣象條件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 氣象對戰爭影響有多大
    氣象環境對軍事活動來說是一柄「雙刃劍」,不同的氣象條件對軍事活動的影響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氣象條件,也常常因指揮員和部隊利用是否得當而產生不同的結果。現代戰爭武器裝備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戰爭環境提出了精確要求,氣象兵由此從戰爭幕後開始走向前臺。
  • 北京天氣突然變黑,從諸葛亮借東風到現代的氣象戰爭
    視頻:21日下午3點多的氣象奇觀:說到氣象戰爭,第一個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諸葛亮的借東風:故事家喻戶曉,就不多說了,現代科學一般認為實際上是諸葛亮預測了有東風,而不是借來了東風。另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時的元軍攻日戰爭。
  • 盤點:那些影響飛行的危險天氣
    一般來說,影響飛行安全的氣象因素主要有切變風、雷雨、吹雪、冰凍、垂直氣流、颱風和雲霧等七種。  吹雪  吹雪是指強風將地面的積雪吹起,使之在近地面的空中飛舞的天氣現象。如果雪片被風吹起的高度超過2米,高吹雪,超過兩米高稱,稱為低吹雪。這種天氣常使空氣的能見度小於10公裡,直接影響飛機的正常起飛。
  • 天氣:難以逾越的障礙
    發生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新世紀的第一場戰爭,也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發動的第三場局部戰爭。在這三場局部戰爭中,複雜的天氣條件嚴重製約了戰爭的進程。   巧用天時擇良機  開戰時機的選擇,是影響作戰勝負的重要環節。
  • 蘇德戰爭,難道德國僅僅因為天氣惡劣才輸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二戰的始作俑者是德國,德國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緩解國內的危機,沒有辦法的他,只好通過的戰爭的方式,來刺激國內的經濟,對其他國家進行軍事佔領,掠奪他們的金銀財寶,而且德國的軍事實力也是很強的,自創的閃電戰,馳騁整個歐洲,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與德國抗衡。
  • 天氣預報的誕生
    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天氣預報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象臺的衛星雲圖,就是中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天氣預報常用符號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
  •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天氣預報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象臺的衛星雲圖,就是中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天氣預報常用符號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
  • 北半球正值冬天,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碰上了 49℃極端高溫天氣
    第二天,當地的高溫天氣才有所緩和,中午氣溫略微下降到了華氏106度(41.1℃)。▲馬布爾巴在地圖上的位置此外,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還碰上了有史以來十二月最熱的一天,溫度達到華氏102度(39℃)。根據天氣預報的消息,炎熱天氣將蔓延到東南部,雪梨、墨爾本、阿德萊德等大城市的月平均氣溫將比平時高出16攝氏度。
  • 極端天氣五大認識誤區
    外國攝影愛好者肖恩-希維在蒙大拿的大草原上拍攝這些極端天氣的照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有關極端天氣的五大迷思(作者馬尼什·巴普納珍妮弗·摩根)天氣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氣溫都在「不屈不撓」地上升。
  • 盤點未來將會出現的五大超級武器:每一樣都足以改寫戰爭結局!
    接下來盤點在未來極有可能發生的5大先進武器。最有可能被開發使用的是超高音速武器,目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強國為了獲得更快的打擊效果以及打擊能力,都在加緊對超高音速的武器的研究,比如美國HTV-2超高音速滑行武器以及X-51A超高音速巡航飛彈就是基於這個基礎進行研製的,一般意義上講,國際社會將超過音速五倍以上才能被定義為超高音速,而各國現在的巡航飛彈都在亞音速的範疇,一旦高超音速巡航飛彈技術真正成熟,在戰場上將會徹底改變戰爭的形勢
  • 中國氣象局盤點2005全年天氣情況 颱風影響最大
    昨天,中國氣象局發布了上個月和去年全年的天氣匯總情況。  全年天氣同期之「最」  2005年四季的天氣與近幾十年來比較,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像坐了過山車。  不過,去年春季的沙塵天氣為近50年來同期最少,2005年春季,我國共出現9次沙塵天氣過程,比上一年同期(15次)明顯減少,也少於2000年至2005年春季平均值(12.8次)。
  • 《三國:全面戰爭》合邦方法與影響因素分析
    有的問題能用外交解決就沒必要發動戰爭。《三國全面戰爭》中通過外交可以吞併其他勢力,此曰「合邦」。那麼如何才能合邦呢?小編這就帶來《三國全面戰爭》合邦方法與影響因素分析,希望對大家有用。 剛統一的士燮和黃祖,你看他們多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