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對阿富汗的大規模的軍事打擊,已經持續了50餘天。戰雲密布的阿富汗,一時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發生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新世紀的第一場戰爭,也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發動的第三場局部戰爭。在這三場局部戰爭中,複雜的天氣條件嚴重製約了戰爭的進程。
巧用天時擇良機
開戰時機的選擇,是影響作戰勝負的重要環節。在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實現首次軍事打擊的突然性、隱蔽性和有效性,採取謹慎的措施,認真考慮了海灣地區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天文情況,從1月17—20日、2月16—18日、3月17—19日等三個較好時段中,精心選定了1月17日凌晨的晴空暗夜,對巴格達等地實施了空襲。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的首次空襲,同樣選擇了夜間晴朗無月光的天候條件,並取得了理想的作戰效果。
「9·11」事件發生後,布希政府首先把恐怖襲擊的幕後指揮者鎖定為賓·拉登,並迅速向海灣地區增兵,美國國防部還下令徵召上萬名預備役人員,英國海軍也迅速派兵奔赴海灣,與美軍並肩作戰。阿富汗上空頓時戰雲滾滾,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戰爭一觸即發。
10月7日,受高壓脊控制,阿富汗全境為晴到少雲天氣。20時57分,從美國海軍「瓊斯」號飛彈驅逐艦上呼嘯而出的「戰斧」式巡航飛彈,迅速穿過喀布爾上空,重重地落到了預定的目標區域,劇烈的爆炸聲震撼著夜幕下的興都庫什山脈。
美軍選定這個時機開戰並不是偶然的。晴天、暗夜、星期日,不僅可以達成空襲的突然性,還可以降低飛機的戰損率,提高飛行安全性,使塔利班難以在暗夜條件下搶修機場和武器裝備,有利於擴大空襲戰果,並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這也是美軍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慣用的戰法。
雲遮霧障蒙「諜眼」
偵察衛星是獲取戰場情報的重要手段,但偵察衛星特別是照相偵察衛星受雲雨、煙霧、濃霾天氣的影響很大。在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動用了5顆照相偵察衛星和一些電子偵察衛星及海洋監視衛星。雖然這些衛星覆蓋區域大、解析度高,但由於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尤其是大範圍雲系的遮蔽,除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外,多數難以發揮作用。為避免偵察過程中的人員傷亡,不得不增派無人偵察機,在無人偵察機飛行中,也因受天氣影響,飛行高度過低,以及無自衛能力,致使多架無人機被南聯盟地面防空部隊擊落。在海灣戰爭中,頻繁的陰雨、風沙天氣及油井燃燒產生的濃煙,也明顯影響了偵察衛星對戰場情況的偵察和轟炸效果的判定。
美軍的「持久自由行動」已持續進行了50餘天。據統計,自開戰以來,除坎大哈大部分時間維持晴到少雲天氣外,喀布爾多雲到陰的天氣接近40%,馬扎裡沙裡夫多雲到陰的天氣達60%。與10月份晴日較多相比,進入11月以來,隨著冷空氣活動明顯增多,阿富汗的陰天顯著增加,其對最先進的第六代照相偵察衛星KH-11B,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風起雲湧拖進程
在三場局部戰爭中,海灣戰爭打了42天,科索沃戰爭打了78天,「持久自由行動」持續了50餘天,眼下看短時內也收不了場。這三場戰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戰爭發動之初,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家都有一個「良好的願望」——速戰速決,但總是事與願違,作戰進程往往是一拖再拖,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公不作美。
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出動飛機3.5萬架次,除作戰保障飛行外,僅有1萬多架次的飛機進行了實際攻擊。許多飛機因受天氣影響,不得不改變預定的5000米安全高度突擊戰術,冒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實施低空轟炸。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出動飛機近11萬架次,日平均出動2500架次,但雨季的陰雨天氣過程,貫穿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河谷霧,及大風引起的風沙、沙暴天氣,對空中打擊產生了明顯影響。多國部隊的許多作戰飛機因能見度太差,只能帶彈返回,轟炸任務無法按計劃完成。
在「持久自由行動」中,美軍的空襲行動同樣受到了惡劣天氣的影響。11月1日,在初次地面作戰失利後,美國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五角大樓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承認,由於阿富汗惡劣天氣和塔利班部隊的猛烈火力,美軍在阿境內部署更多地面部隊的努力遇到了困難。第二天,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作戰部副主任斯塔爾比姆也表示,阿富汗初冬的雨雪和大風已經對部署特種部隊造成很大困難,即使已經進入阿境內的特種部隊在確定空襲目標、協調反塔利班部隊作戰等方面也受到很大影響。就在有人懷疑國防部以天氣為由掩蓋作戰失利之時,事實很快印證了這一點。11月2日晚,受地面冷鋒影響,阿大部地區出現陰雨天氣,美軍兩架MH-53直升機奉命前往「某秘密營地」營救身患高原病的特種部隊士兵,飛行中由於遭遇較強鋒區,飛機積冰,一架直升機墜毀在阿南部加茲尼省納烏爾地區,4名機組人員受傷。同日還有一架RQ-IB「掠奪者」無人駕駛飛機也因為天氣嚴寒墜毀。11月23日,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昆都士出現風沙天氣,能見度惡劣,轟炸昆都士塔利班陣地的美軍戰機沒有完成預定任務,而許多北方聯盟士兵因天氣嚴寒只能圍坐在火堆旁取暖,無法發動進攻。
冰天雪地會不會幫拉登
由於阿富汗地處伊朗高原,為多山國家,全國地勢大體上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興都庫什山脈及其支脈將國土橫截為南北兩部分,將全國分為中部山地、北部平原和西南部高地三大自然區域。特殊地形與惡劣的天氣成了一對「孿生兄弟」。但與海灣地區和巴爾幹半島相比,阿富汗的地勢更為險峻,氣候更為惡劣,對軍事行動特別是地面作戰的影響更大。通常情況下,阿富汗11月開始進入寒冬,降雪逐步增加,積雪深處可至頸部,且到次年三、四月份才開始融化。夏天時走3天的行程,冬季得花10天時間。
雖然塔利班的失敗目前已成定局,但要想活捉拉登、擊斃其追隨者也不是容易的事。對美軍而言,雖然很多特種部隊受過嚴寒條件下的山地作戰訓練,其裝備條件與當年的蘇軍比也是天壤之別,但在漫長的冬季歲月裡,面對茫茫雪原,不但地形不熟,就是原本清晰的目標也變得模糊不清。而且由於冬季長、氣溫低、風雪大,不要說人是否抗凍,武器裝備和精密制導儀器也必須有防寒措施,否則容易出現儀器失靈、潤滑機件凍結、不發火、不連發等問題。可以說,在嚴寒和風雪面前,對交戰雙方都是一場嚴峻的生死考驗。 (來源於2001年11月29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周毅 高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