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數學家通過四維空間幾何解決了世紀性幾何難題:環內的矩形

2020-11-22 騰訊網

一個閉合環路包括所有矩形的角嗎?

今年3月中旬,數學家喬舒亞·格林和安德魯·洛布因疫情原因只能待在家中。他們決定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兩個朋友看到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一個世紀以前的幾何問題。

它以一個閉合的循環開始。格林和洛布研究的問題預測,基本上,每條這樣的路徑都包含四個點組成的集合,它們構成任意比例的矩形的頂點。

雖然這個「矩形問題」看起來簡單,但幾十年來,數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當格林和洛布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時,他們沒有任何特別的理由認為自己會有所突破。在5月19日,當世界部分地區剛剛開始重新開放時,他們發布了一個解決方案。

回顧矩形問題

矩形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奧託·託普利茲在1911年提出的一個問題的一個近似分支。他預言,任何一條閉合曲線都包含四個可以連接起來形成正方形的點。

要理解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困難,了解一些關於矩形問題所討論的曲線類型是很重要的,這對格林和洛布的證明也很重要。

這對搭檔解決了一個關於既「連續」又「光滑」的閉合曲線的問題。光滑連續的曲線與僅僅連續但不光滑的曲線形成對比。有許多角的曲線的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分形的科赫雪花,它實際上是由角組成的。科赫雪花和其他類似的曲線,無法用微積分和相關方法進行分析,這使得研究它們特別困難。

一些連續的(非光滑的)曲線真的很糟糕。

矩形樁問題的第一個重大進展是由赫伯特·沃恩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個證明中取得的。這個證明開創了一種思考矩形幾何的新方法。沃恩沒有把矩形看成四個連接點,而是把它看成兩對彼此有特殊關係的點。

畫一個頂點標記為ABCD的矩形,從左上角順時針方向。在這個矩形中,這對點AC(沿著矩形的對角線)之間的距離等於這對點BD(沿著另一條對角線)之間的距離。這兩條線段也在它們的中點相交。

因此,如果你在一個閉合的循環中尋找矩形,一個方法就是尋找它上面具有這一特性的對點:它們形成具有相同中點的等長線段。要找到它們,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一種系統的方式來思考它們。

為了理解這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從一些更簡單的東西開始。取標準數軸,在上面選擇兩個點上,比如7和8的,把它們畫成xy平面上的一個點(7,8),像(7,7)這樣的點也是允許的。現在考慮可以從數軸中提取的所有可能的數字對。如果你要畫出所有這些點對,就填滿了整個二維xy平面。

沃恩對閉合曲線上的點對做了類似的處理。他意識到如果你從曲線上取幾對點並把它們畫出來(不用考慮哪個是x坐標,哪個是y坐標),你不會得到平坦的xy平面。相反,你會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形狀:莫比烏斯帶,這是一個只有一面的二維表面。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有道理的。在曲線上取一對點,標記為x和y,沿著曲線的一條弧線從x移動到y同時沿著曲線的互補弧從y移動到x。在此過程中,你移動了曲線上所有的點對,從無序點對開始到無序點對結束。這種無序點的方向翻轉迴路形成了莫比烏斯帶的核心。

該莫比烏斯帶為解決矩形樁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對象。沃恩用這個事實證明了每條這樣的曲線都包含至少四個組成矩形的點。

四維的答案

格林和洛布的證明建立在沃恩的基礎上。但它還結合了其他一些結果,其中一些是最近才得到的。最後的證明就像一個精密的儀器,有正確的想法組合來產生他們想要的結果。

他們的證明最早出現在2019年11月,當時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科爾·哈格爾邁耶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分析沃恩的莫比斯帶的新方法。這項工作涉及一個被稱為嵌入的數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把一個物體移植到一個幾何空間中。格林和洛布最終將哈格爾邁耶的技術應用到另一個幾何空間。

下面是一個關於嵌入的簡單例子。

從一維的直線開始。直線上的每個點都由一個數字定義。現在把這條線「嵌入」到二維空間中——也就是說,在平面上畫出它。

一旦將直線嵌入到xy平面中,該平面上的每個點都由兩個數字定義——指定該點在平面中的確切位置的x和y坐標。有了這些設置,你就可以開始使用二維幾何技術來分析這條線了。

哈格爾邁耶的想法是對莫比斯帶做類似的事情,把它嵌入到四維空間中,在那裡他可以用四維幾何的特徵來證明他想要的關於矩形的結果。

基本上,你已經有了你的莫比烏斯帶,對於它上面的每個點,你要給它四個坐標。你給每個點一個四維空間的地址——洛布說

哈格爾邁耶創建這些地址的方式對於尋找曲線上的矩形這一總體目標特別有用。與郵政地址一樣,你可以認為他為曲線上的每個點分配了省、市、街道名稱和街道編號。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從莫比烏斯帶上的一個給定點開始,觀察它所代表的原始閉合曲線上的兩個點。然後他找到了這兩個點的中點並確定了它的x和y坐標。這是四維地址中的前兩個值(將它們看作省和市)。

接下來,他測量了曲線上兩個原始點之間的直線距離。這個長度成為四維地址中的第三個值(可以把它想像成街道名)。最後,他計算出了通過原始兩點的直線與x軸相交的角度。這個角度變成了四維地址中的第四個值(可以把它想像成街道號碼)。這四個值有效地告訴了你關於曲線上這對點的所有信息。

這個過程可能看起來很複雜,但它給哈格爾邁耶帶來了迅速的回報。他拿起嵌入的莫比烏斯條帶並旋轉它,旋轉後的莫比烏斯條帶與原帶偏移,因此兩個副本相交。(因為旋轉是在四維空間中進行的,所以很難想像莫比烏斯帶的兩個副本重疊的確切方式,但在數學上很容易獲得。)

這個交叉點很關鍵。在莫比烏斯帶的兩個副本重疊的地方,你會在形成矩形的四個頂點的原始閉合曲線上找到兩對點。

為什麼?

首先,一個矩形可以被認為是共享中點的兩對點,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這正是在嵌入的莫比烏斯帶上分配給每個點的四維地址的前三個值中編碼的信息。

其次,可以在四維空間中旋轉Mobius帶,這樣您只改變每個點的四坐標地址中的一個坐標,就像改變一個街區內所有房屋的街道號碼,但保持街道名稱、城市和省不變。

哈格爾邁耶解釋了如何在四維空間中旋轉莫比烏斯帶,使編碼兩點之間中點的兩個坐標保持不變,編碼兩點之間距離的坐標也保持不變。旋轉只改變了最後一個坐標——關於兩點對之間的線段角度的編碼信息。

因此,旋轉後的莫比烏斯帶副本與原副本的交點恰好對應於閉合曲線上具有相同中點且距離相同的兩對不同的點。也就是說,交點正好對應於曲線上矩形的四個頂點。

這些(空間)相交的地方就是你要找的東西的地方,德納說。矩形問題歷史上的所有這些證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哈格爾邁耶在四維空間中使用了交集策略,並且比他之前的任何人得到的都多。莫比烏斯帶可以旋轉0到36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他證明了三分之一的旋轉產生了原始的和旋轉後的副本之間的交集。這個事實實際上等於說,在一個封閉的曲線上,你可以找到擁有三分之一長寬比的矩形。

格林說:「科爾意識到應該考慮將莫比烏斯帶放在四維空間中,並掌握四維技術,這要歸功於他。」與此同時,哈格爾邁耶的結果很有爭議,如果四維空間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為什麼它只對三分之一的矩形有用呢?

辛對稱

今年2月,洛布在衝繩科技學院主持了一次會議,格林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兩人花了幾天時間討論這個問題。之後,他們在東京觀光的一周時間裡繼續交談。

他們的希望是證明每一次莫比烏斯帶的旋轉都會產生一個交點——這就相當於證明你可以找到具有所有可能長寬比的矩形。

4月中旬,他們想出了一個策略。它包括將條帶嵌入一個特殊的四維空間中。使用普通嵌入,可以以任何方式放置嵌入的對象。想想在二維平面中嵌入一個一維閉環。您可以使用的方法數量是無限的,就像您可以在表上放置一個字符串循環的方法數量一樣。

但假設你要嵌入循環的二維曲面有某種結構。舉個例子,想像一下一幅有箭頭(稱為矢量)的地圖,它顯示了風在地球上吹的方向和速度。現在您有了一個在每個點上帶有額外信息的二維表面。然後,您可以對一維閉環需要嵌入到這個映射上施加限制,以便它始終跟隨所嵌入的箭頭的方向。

其他類型的幾何空間使得考慮其他類型的約束成為可能。格林和洛布的研究中被證明很重要的一個叫做辛空間

這種幾何最早出現於19世紀,當時人們對行星軌道等物理系統進行了研究。當行星在三維空間中運動時,它的位置由三個坐標確定。但愛爾蘭數學家威廉·羅文·漢密爾頓觀察到,在行星運動的每一點上,也可以放置一個矢量來表示行星的動量。

20世紀80年代,一位名叫弗拉基米爾·阿諾德的數學家詳細闡述了辛幾何的數學研究。他知道有辛結構的幾何空間在旋轉下比沒有辛結構的空間更容易相交。

這對格林和洛布來說是完美的,他們想要通過證明參數化莫比烏斯帶的旋轉副本也與自身相交很多來解決所有長寬比的矩形問題。於是他們開始嘗試將二維莫比烏斯帶嵌入到四維辛空間中。

從辛幾何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有一個關鍵的見解,這改變了遊戲規則。

到4月底,格林和洛布已經確定,有可能以符合四維辛空間結構的方式將莫比烏斯帶嵌入四維辛空間中。完成這些之後,他們就可以開始使用辛幾何的工具了——其中許多工具直接涉及到空間如何相交的問題。

格林和洛布在這一點上很有信心,他們可以改進哈格爾邁耶的結果——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證明超過三分之一的旋轉會產生一個交集。這反過來將意味著超過三分之一的矩形長寬比,可以在任何閉合曲線上找到點。

但是他們的結果比他們預期的更徹底,來得更快。原因與一個古怪的數學物體有關,這個物體叫做克萊因瓶,當考慮到辛幾何時,它有一個重要的性質。

克萊因瓶

克萊因瓶是一個二維表面,看起來像一個現代的水壺。就像莫比烏斯帶一樣,它只有一面。任何克萊因瓶。沒有辦法將克萊因瓶嵌入在三維空間,使它不交叉自己。

不過,情況並不總是這樣。在四維空間中,可以嵌入克萊因瓶,使其不相交。第四維空間提供了額外的迴旋餘地,使克萊因瓶避免與自己相交。這就像兩個人在一維的直線上走向對方時,不由自主地會發生碰撞,但兩個人在二維的平面上走向對方時,很容易就會突然轉向。

今年5月,格林和洛布碰巧記得一個關於克萊因瓶的有趣事實:它不可能嵌入四維辛空間而不交叉自身。格林和洛布已經證明了在四維辛空間中嵌入莫比烏斯帶是可能的,這種方法遵循空間的規則。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莫比烏斯帶的每一次旋轉是否都與原始曲線相交。

兩個相互交叉的莫比烏斯帶相當於一個克萊因瓶,在這種空間中與自身相交。如果你旋轉一個莫比斯帶這樣旋轉後的複製品不會與原來的複製品相交,本質上你就得到了一個不相交的克萊因瓶。但這樣的克萊恩瓶在四維辛空間是不可能的。因此,嵌入的莫比烏斯帶帶的每一次可能的旋轉都必須與自身相交——這意味著每條封閉的、光滑的曲線都必須包含四個點的集合,這些點可以被連接在一起,形成具有所有高寬比的矩形。

最後,結論像雪崩一樣來了。

格林和洛布的證明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解決一個問題通常取決於找到正確的角度來考慮它。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都沒能解決這個矩形樁的問題,因為他們試圖在更傳統的幾何設置中解決它。格林和洛布一進入辛空間的世界,這個問題就悄聲消失了。

相關焦點

  • 最近,數學家通過四維空間幾何解決了世紀性幾何難題:環內的矩形
    哈格爾邁耶的想法是對莫比斯帶做類似的事情,把它嵌入到四維空間中,在那裡他可以用四維幾何的特徵來證明他想要的關於矩形的結果。其次,可以在四維空間中旋轉Mobius帶,這樣您只改變每個點的四坐標地址中的一個坐標,就像改變一個街區內所有房屋的街道號碼,但保持街道名稱、城市和省不變。
  • 漫談黎曼幾何,揭秘高維空間的數學骨架,遠比你想的簡單.
    所以,儘管歐洲一些數學家們早已意識到歐幾裡得幾何的不完美,但由於思想信仰上的束縛,以及社會關係上的掣肘,沒有人敢質疑它的權威。就像高斯,雖然對空間是「平的」感到不滿,但卻從不曾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是在背後抱怨那些愚蠢的老頑固。歐幾裡得幾何的基礎在現實世界中明明如此脆弱,人們卻視而不見。
  • 有沒有一個四維空間有圖片?黎曼幾何上是無懈可擊?
    作者/冰辰學者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維空間到四維空間是什麼?通過這些圖片我們可以理解一維到四維空間的含義。二維空間一維空間高於二維空間,那麼如何升級到二維空間呢?原理也很簡單,只要我們在上面畫一條線,穿過原來的線,從而形成一個二維的空間。二維空間沒有深度,但他有長度和寬度,二維空間就是一個平面,我們都知道兩條直線的交點將形成一個平面,如果我們在紙上畫一個矩形,那麼這個矩形就是一個二維空間。
  • 德國數學家證明四維空間的存在,它是什麼樣的?可以看到人類一生
    在數學中有過幾何的學習,幾何就是教我們如何用從多角度來看物體。從幾何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知道,零維是點,沒有長度、寬度及高度;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只有長度,沒有其中的寬度、高度;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面,有長度、寬度沒有高度;三維是由無數的面組成的體,有長度、寬度、高度。我們學習的很多幾何問題都是存在於三維空間的。
  • 兩個幾何世界:鏡像對稱如何連接幾何世界?
    一種方法出現在數學領域裡的代數幾何中:數學家通過畫圖來研究多項式方程,例如根據方程 x + y = 1 可畫出一個圓。更複雜的方程可以形成更精細的幾何空間。數學家探索了這些空間的性質,以便更好地理解原始方程。因為數學家經常使用複數,所以這些空間通常被稱為複流形。另一種類型的幾何空間最初是通過思考真實的物理系統才得以構造的,比如行星的軌道。
  • 幾何作圖三大難題的歷史
    (一)古代幾何作圖三大難題在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之間,古希臘人遇到了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三大尺規作圖問題,這就是著名的古代幾何作圖三大難題。(二)解析幾何的出現解析幾何的出現,使人們可以通過解代數方程來解答幾何問題。因此,尺規作圖三大難題的解決,同解代數方程聯繫起來,由於無論是二次方程、三次方程、還是四次方程,都能通過根式求他的一段一般解,於是很多數學家爭相研究和尋找根式求解五次方程的公式。
  • 絕世傳奇——非歐幾何還原為歐氏幾何
    例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能通過牛頓力學推導出來,但它們都會在宏觀低速條件下還原成牛頓力學。3.映射式還原。如果新的理論,既不能決定論式地推導,也不能回溯,但通過數學建模建立公理體系之間完備的映射關係,從而也可以建立完全不同公理體系之間的還原關係。例如非歐幾何和歐氏幾何的關係。
  • 「黎曼幾何」證明了高維空間的存在,高維空間的生物長什麼樣子?
    但隨著人類對空間維度的思考,歐幾裡得幾何似乎不適合高維度空間的探索,因此黎曼提出了「黎曼幾何」,該理論在數學上證明了高維空間是存在的,那麼是否也存在高維生物呢?在中學的數學課本中我們曾經認識一位古希臘的數學家,他被譽為「幾何之父」,他就是歐幾裡得。他所撰寫的《幾何原本》被認為是歐洲數學發展的基礎,我們在數學課本上學到的關於圓錐曲線的內容幾乎都是他提出來的。
  • 數學家許晨陽:站在代數與幾何的交界處
    最近剛獲得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終身教授席位的許晨陽說:「我思考數學的方式是在頭腦中產生很多圖像。如果需要一張更清晰的圖像,我可能會畫一些東西,做一些計算。當我散步時,就會思考這些圖像。」這樣的散步有時會把他帶到同事的辦公室。「這裡有那麼多優秀的頭腦,我經常會跟系裡的同事們交流。」數學家許晨陽 | 圖片來源:M.
  • 德國數學家:四維空間是存在的,那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變成啥?
    文/仗劍走天涯德國數學家:4維空間是存在的,那人類進入4維空間,會變成什麼?維度空間是現代科學當中,最為高深莫測的一種領域了,現在很多科學家們,都想要將維度空間的一些重要的觀點提出,並且證實。但是很顯然,目前科學家們對於維度空間的論點,都是停留在自我想像的程度。科學家們也很難證實高維度空間是真實存在的。人類是處在三維空間類的,而人類也是三維空間內的產物。
  • 二維空間的閉合是圓,三維空間的閉合是球,四維空間的閉合是啥?一位數學家終於說明白
    一位數學家終於說明白自古以來,空間和時間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對象,時間的維度不好把握,有人說是一維,有人說四維。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就建立了角和空間中距離之間聯繫的法則,也就是歐幾裡德幾何。後世數學家發現,這種數學空間可以被擴展,進而應用到任何有限維度,因此它被稱之為「n維歐幾裡德空間」。
  • 四維空間真實存在?德國數學家已證實,但卻無法進入
    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的空間裡,所謂的三維空間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長、寬、高三個維度所構成的空間,是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空間,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了四維空間的想法。其實四維空間早就被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證實是真實存在的,波恩哈德·黎曼是一個疑病症患者,他十分喜歡獨處,或許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吧,他在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方面作出過重要貢獻,他開創了黎曼幾何,並且給後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數學基礎。波恩哈德·黎曼做出了很多貢獻,他闡述出了黎曼映射定理,這個定理也成為了函數的理論基礎。
  • 四維空間真實存在,德國數學家已經證實,劉慈欣猜測如何進入空間
    在歷史的進程中近代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四維發展空間的概念,相信現在不少人認為對於四維空間的認知能力都還很少,並在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去幻想人體在進入四維空間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你是不是也有幻想過呢?事實上四維空間的存在早在十九世紀中期就已經被德國的一名數學家證實是存在的,這名數學家就是波恩哈德·黎曼,他是一個安靜且多病的人,據他的同事戴德金講到,他除了身體狀況差一點之外還是一名疑病患者。然而就是通過這樣對於一個多病災的普通人在今後的人生中為學科界做出了一種不可磨滅的貢獻。
  • 德國數學家,證明了四維空間的存在,進入四維空間後人會變成什麼
    事實上,在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的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證實四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他曾在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上做出了不小貢獻,甚至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數學基礎。他研究的微分幾何,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黎曼空間概念,包含把歐式幾何、菲歐幾何納入自己的體系中,從而證明了四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
  • 德國數學家證明四維空間的存在,它是什麼樣的?可以看到人類一生
    在數學中有過幾何的學習,幾何問題就是教我們如何用從多角度分析來看這個物體。從幾何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知道,零維是點,沒有長度、寬度及高度;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只有長度,沒有其中的寬度、高度;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面,有長度、寬度沒有高度;三維是由無數的面組成的體,有長度、寬度、高度。我們學習到的許多幾何問題都存在於三維空間中。
  • 用一幅圖快速理解四維空間,其是否存在?黎曼幾何真的無懈可擊?
    筆者/冰辰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一維空間到四維空間是什麼?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幅圖來徹底讀懂一維到四維空間的含義。換句話來說,當我們看高維度的生物的時候,就只能看到四維空間的理解面,也就是現實當中的自己。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所有的認知都是建立在三維空間之內的,對於科學家提出的假設四維空間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都是了解不多的,比如說四維空間,我們人類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四維空間是什麼樣存在。
  • 可視化的四維空間!辛頓立方體:四維空間竟然是這個樣子?
    導讀:在數學上,我們可以通過幾何概念來對空間進行認知,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幾何圖形來認知二維空間,可以通過幾何體來認知三維空間!然而幾何體已經是人類想像和認知的極限,那有沒有可以輔助認知四維空間的幾何體呢?很多人會將四維空間和四維時空混淆在一起,事實上並非如此!
  • 贈書 除了微分幾何 黎曼幾何 代數幾何 還學什麼幾何?
    最近在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談論幾何,我們在談論什麼?「辛幾何,復幾何,代數幾何,計算幾何,離散幾何,代數曲線曲面,拓撲,幾何分析,巴拿赫空間上的幾何,非交換幾何,微分流形,黎曼幾何,非交換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歐式幾何,算術幾何,微分幾何·····」我的身邊充滿了幾何的名詞,也充滿的熱愛幾何的學者:葉中豪老師,閆偉鋒老師,張甲老師,劉小平老師,李少龍老師,張明明老師···和一群熱愛幾何的人結識
  • 德國數學家:4維空間或真的存在,那人類進入4維空間後會咋樣?
    文/仗劍走天涯德國數學家:4維空間或真的存在,那人類進入4維空間後會怎樣?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非常的快速,甚至已經解決了曾經在古代困擾人類已久的問題。當然這都是非常應該的,畢竟人類是在不斷的發展中的,而在發展的過程中,自然會解決那些曾經的一些對於自然的敬畏,和對自然的不理解。維度空間的理論當很多科學家們都非常的反應,甚至科學家們都認為,雖然如今的地球看似已經被人類很好的探索了,甚至人們對於地球上很多神秘的現象,都能給出最科學的詮釋,但人類對地球的了解其實是淺薄的。
  • 龐加萊猜想與幾何
    在古希臘,學習幾何被認為是尋求真理的最有效的途徑。毫無疑問,數學及數學家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最後一位數學全才」的龐加萊也不例外。一位數學史家曾經如此形容1854年出生的亨利·龐加萊:「有些人仿佛生下來就是為了證明天才的存在,每次看到亨利,我就會聽見這個惱人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