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1大於2能成立?淺析「湧現現象」對於個體發展的現實啟迪

2020-08-29 趙仲鳴


《奇葩說》裡有一個辯題:如果有一個晶片,儲存了全人類所有的知識,我們將這個晶片複製,植入每個人大腦,每個人都能得到全人類所有的知識,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這種情況是好還是壞?

這個辯題,正方反方各執一詞,辯論非常精彩。

正方說:如果我們擁有了這個晶片。那在生病的時候也不用去看醫生,我們可以自救。在無聊的時候,爺爺奶奶也可以拿起天文望遠鏡去觀察宇宙,而不是去跳廣場舞。

反方說:這樣其實很危險,世界上會有一些壞人利用這種晶片發明出致命的武器,釋放出病毒,而且共享知識後壞人會擁有超高的智商,一個懂犯罪心理學的罪犯,我們將很難制裁他們。

那么正反兩方討論的問題,到底哪方是對的呢?

從我們今天討論的角度來看。

答案是:都不重要。

因為一旦這種晶片真的出現,那麼它將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顛覆,會產生一種強作用力,將人類連接起來,產生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這個時候,一切的個人行為,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這就是」湧現現象「,當大量的個體通過一種強作用力相連接,就會產生1+1大於2的現象,甚至產生一種顛覆性的新屬性。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生活中的「湧現現象」。

01

湧現的含義及表現

湧現性(emergent properties):

在系統科學中:大量微觀的個體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後,就會有一些全新的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地冒出來,這種現象就稱為湧現,而且最後的效果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借用凱文凱利,在《失控》中的一段話。

在湧現的邏輯裡,2+2,並不等於4。甚至不可能意外等於5。

在湧現的邏輯裡,2+2=蘋果。

1.蟻群行為

舉個例子:蟻群行為(ant-colony behavior)

單個的螞蟻,他們交流的方式是釋放信息素和觸鬚之間的相互觸碰。

一隻螞蟻能發出的信息,只有20種左右,大致是下面這樣:

有危險,快離開,

有危險,跟我來,

有食物,跟我走,

一家人,別咬我……

但是,無數隻螞蟻集合在一起之後,它們竟然能產生各種社會分工,甚至能發展出畜牧業,組成一個神經網絡。

在尋找食物時,蟻群網絡總是能找出最短的路徑來指導整個蟻群的行為。

這就是湧現現象,在螞蟻的樣本足夠大,以及螞蟻和螞蟻之間產生了連接之後,我們再綜合起來看蟻群,就會形成一種全新的屬性。


這些屬性是單個螞蟻所不可能具備的。而單個螞蟻也不可能想像,它們能組成如此複雜的神經網絡。

2.生活中的湧現現象

在科學界,湧現現象無處不在。

如生物源自化學,化學源自粒子物理。

經濟學源自心理學,心理學源自神經科學。


如一篇文章,單個文字,並不會讓你產生什麼思考,但是,整篇文章,數千字按照一定規律組合起來,就能讓你產生思維畫面,能讓你產生情緒,能讓你產生聯想。

如果往下一層,看字符層面,單個的點,沒有什麼含義,但是無數的點組合成線,線再按照一定規律組合成文字,就能賦予文字意義。

如果往上一層,一篇文章讓你產生了瞬間的情緒波動和聯想。可能持續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很快,你就會將它忘記,但是如果你看到數千篇類似的文章,而且它們都存在一定的聯繫,你的大腦中就會形成一個體系,進而影響你的思考和行為。


回到我們開頭那個話題。

當真正的有一種全知晶片連接了世界上所有人,在70億人這個基數下,每個人都因為晶片,被施加了一種超強的作用力,到那時一定不僅僅是每個人都擁有知識這麼簡單。


阿西莫夫在《基地》最後一部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情況。

在一個新的世界,所有的交通工具,住所,人類,動物,植物,都可以相互交流,實現了真正的萬物互聯,最終世界融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

02

湧現現象形成的機制

從系統科學來講,湧現現象的出現必須滿足以下幾點。

1.一個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系統的功能。

2.系統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構成,元素之間的關係比元素更重要。

3.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作用力是規律穩定的,而不是混亂的。

例如,從物理學角度:

一顆棒球是由無數原子構成。


1.那麼棒球就是一個系統,它包含三個因素:1.原子,2.原子間的作用力 3.符合牛頓定律

2.而棒球由原子和原子間的作用力構成,原子間的作用力比原子更重要。

3.原子間的作用力是穩定的,不是混亂的,才能形成一顆棒球。

例如,在生活中。

你看到一張嬰兒的圖片,大腦中產生一種意識:嗯,我看到他了。


但是數千張嬰兒的圖片集合在一起,你會感覺很宏大,似乎有什麼東西被觸動。

與此同時耳邊再響起一種很搭調的音樂,你的情感就會被調動,你會覺得,生命真是偉大。

此時如果再有一段旁白,講一個故事,讓你的情感更加強烈,這就構成了一個湧現系統。


其中的元素包含:圖片,圖片的合集,音樂,旁白。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為了營造同一種氛圍,所以圖片,圖片的合集,音樂,旁白間就形成了關聯性。

如果某一環節出現了差錯,那么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就會下降,整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你在看到感動圖片時,突然耳邊響起一段豬八戒背媳婦的搞笑音樂,你的情緒就會被破壞,你會覺得莫名其妙。

事實上,湧現系統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對世界,對企業,對個人都是十分普遍且重要的。

今天我想在這篇文章中我對湧現系統的一些思考,關於我們個人怎麼搭建自我的湧現系統。

03

湧現現象的對於個體發展的現實啟發意義

1.分層級思考,系統的看問題,看到元素之間的關聯性。

如果你在看問題的角度上一直處於宏觀層級的話,你無法看到組成宏觀層級的微觀元素,而正是這些微觀元素,以及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你看到的表象。

什麼是看本質?就是通過現象看到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而原因就是,在宏觀層面下,個體因素之間的關聯性。

舉個例子。

前蘇聯製造的米格25型飛機,按構成它的部件來說並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由於結構優化,其功能在當時是世界第一流的。


而當時美國採用的是全鈦合金材料,製造的戰機卻沒有鋼製的米格25型的飛機速度快。

因為組成米格25型戰鬥機的部件一種更強的作用力組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更高效的系統。

這就是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對系統的重要意義。

如果美國想要模仿米格25型戰機,如果光在宏觀層面去仿照它的外形,沒有在內部結構關聯性上找到原因,就不可能成功仿製。

在生活中。

你看到一個人非常優秀,你想向他去學習,於是你就模仿他的行為。

他吃飯的時候,你也吃飯,他學習的時候你也去學習,那麼最後你能變得和他一樣優秀嗎?

並不能。

因為他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是因為他的思維,他的習慣,他的認知種種因素,以一種作用力組合起來,才構成了他這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

所以你要真正的想了解一個人,不能單單的從行為上去看他,而是要接觸他的思想,接觸到他的價值觀,他的習慣。

這些因素,關聯在一起才構成了他的行為。

在工作中有一個問題你無法解決,怎麼辦?

去分解出組成這個問題的幾個關鍵因素,找到這幾個關鍵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往下一層級去思考。

這就是分層級去思考,看問題看本質。

2,改變核心習慣,影響整體系統。


前文我們提到過在系統中,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作用力,比單個元素更為重要。

也就是,我們想去改變一個系統,那麼我們最需要改變的,不是元素,而是元素之間的作用力。

舉個例子,水在宏觀層面上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

我們想要改變這三種形態,所改變的不是組成這三種形態的元素水分子,而是改變水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講一個故事,一個企業是如何通過改變一個核心習慣,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呢?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鋁業是一個龐大的公司,擁有數量眾多的員工,但經營不善。

高層決定,請當時一位空降總裁奧尼爾,來執掌美國鋁業。

奧尼爾上任之後,只宣布了一件事情:不惜一切代價將工傷事故降到0。

這一決策讓很多高層不理解,但隨後的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挽救了美國鋁業。

為了實現零工傷的的目標,所有的高層必須每天和下級聯繫統計工傷數,這就加強了溝通效率。

同時,高層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設備的安全性,來保護員工。

基層員工,因為公司的這個目標,感受到了公司的關心,同時安全隱患降低,也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於是一個簡單的習慣,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推動力。

美國鋁業從基層到高層聯繫都更加的緊密了,於是,湧現出來了一種全新的現象,改變了整個美國鋁業系統。

奧尼爾並沒有替換企業的員工,卻因為改變了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作用力,使企業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對於個人的人生系統而言,你行為與行為之間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力,是你的核心習慣和思維方式,它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行為。

一個人因為培養了一個健身習慣,影響了一生,一個人因為偶爾看到一本書,產生一種思想,影響了一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如果你能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將它作為你的核心,如果你能意識到,你需要更改以前一直錯誤的思維模式。

你的人生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湧現系統,你的行為與行為之間可能會產生更強的作用力,從而改變人生這個系統。

3.讓你的微小努力都可以疊加,形成一個湧現系統。


之前提到,構成一個系統,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作用力,要是穩定,規律的。

否則,它們無法構成一個正向湧現系統。

曾經有一位媽媽,每天給自己的孩子拍一張照片,一直拍了17年。

當這位媽媽將這上萬張照片放在一起,做了一個攝影展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就是由簡單的個體行為,構成了一個湧現系統。

我們能通過這個得到什麼啟示?

1.成功的要素可能都很簡單

就像這位媽媽一樣,她並不是專業的攝影家,每張照片都很普通。

2.重要的是,讓你的努力可以疊加,形成湧現系統。

一個人光是努力,也很難成功,並不是簡單的重複某件事,就能形成系統。

重要的是,你做的事情要有關聯性。

沒有形成系統,努力是無法疊加的。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廚師,你需要練習:勺功,刀功、宰剃、抽糊。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跳遠運動員,你需要練習: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心理素質。

這些事情都是有關聯的,可以相互疊加,這些關聯就構成了元素之間穩定的作用力,從而形成一個湧現系統。

聽上去好像很簡單,但是,在外界的誘惑和旁人的質疑下,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出現偏差,沒有在自己預想的軌道上行駛。

這個時候就要隨時提醒自己,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關聯性?是否會產生作用力?

換個說法,努力可以疊加,就形成了人生的」複利「。

04

結語

最後總結一下。

1.大量微觀的個體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後,就會有一些全新的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地冒出來,這種現象就稱為湧現

2.一個湧現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系統的功能。

3,湧現系統帶給我們的啟示:

a.系統的看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

b.改變一個核心習慣,可以影響整個人生系統。

c.讓你的微小努力都可以疊加,形成自我湧現系統。

相關焦點

  • 湧現效應思維模型-個體的互動也能湧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但凡一個過程的整體的行為遠比構成它的部分複雜,皆可稱出現湧現現象,通常說來,湧現指的是,一個系統中個體間預設的簡單互動行為所造就的無法預知的複雜現象。湧現效應是超越了整體和部分的第三種思維方式,簡單來說,所謂湧現效應,是指當大量個體聚集在一起時,個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從而使整體擁有了和個體完全不同的新屬性或新模式二、     湧現效應常見現象湧現效應所呈現的結果並非只是不等於這麼簡單,有時可以用神奇來形容
  • 從規則到湧現:探索遊戲世界中的複雜性
    這就是複雜的現實世界,但對此人類仍樂此不疲。我們可以觀察到沒有指揮中心的椋鳥的舞蹈,分工協作湧現出集體智慧的蟻群,上億神經元反應集成的人腦意識,無數人類個體交互所組成的人類社會等等,這些微觀組成都遵循著最簡單的規則,卻在宏觀層面湧現出令人讚嘆的複雜智慧現象。
  • 對於煙醯胺+A醇,1+1大於2?美白和抗衰老有什麼作用?
    對於煙醯胺+A酒精,1+1大於2?網上火王煎炸結合美白效果到底如何?還是僅僅是宣傳?我們來看看吧!什麼是煙醯胺和a醇,他們的作用是什麼?煙醯胺(nicotinamide;niacinamide)也被稱為煙醯胺他是煙酸的醯胺化合物。
  • 複雜性科學與企業發展
    跨學科、統一性、湧現。複雜性科學的定義:採用一種跨學科的手段,研究不同複雜系統之中共有的湧現行為和統一性的規律。湧現:部分大於整體之和。牛頓的偉大發現複雜性科學也在嘗試尋找各類現象背後統一的規律。發現三個規則:1.靠近;2.對齊;3.分離。正是這三條規則就把握了飛行動態。這些規則和人類也適用。把這三個簡單規則賦予鳥群就出來了模擬鳥群的複雜動畫。全部運作沒有隨機性,全是確定性動作。但是我們無法預測下一部動作。是一個複雜的迭代的過程。只有模擬自己是一隻鳥才有可能預測出下一步的動作。這種現象就是混沌現象。我們看到:1.簡單的規則就可以了。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小學一年級的人都會,為什麼還要證明呢?確實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眼中看來,可是在數學家眼中這可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數學難題之一。人們都說數學都是高智商人學的,確實,這個關於1+1=2都要去證明,這個是在我們這種普通人的眼中來看確實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話題,可是在學習數學中的眼中,這是一個永恆的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
  • 馬來西亞亞洲航空總裁一行到訪清華科技園 與啟迪之星商討未來合作發展
    啟迪之星團隊為馬來西亞亞洲航空集團一行介紹到,「啟迪之星」前身是中國成立於1999年的清華創業園。啟迪之星孵化網絡擁有孵化基地近130餘家,從北美到歐洲,從澳洲到亞洲,啟迪之星遍布全球的孵化網絡覆蓋城市約70個,運轉著來自國內外的信息流、服務流、資源流。
  • 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二、作用主觀能動性是推動人身心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三、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層次從活動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會三種不同層次和內容的活動構成。每一層次的活動對個體身心發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體性的影響。第一層次的活動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生理活動。
  • 為什麼要測量電力設備的吸收比?吸收比為什麼要大於1.3?
    吸收比是指測量設備對地絕緣時60秒與15秒兩個時刻絕緣阻值的比值,由於給設備加直流電壓的時間長度不同,對設備的潮溼等狀況的影響不同,因此比較2個時刻的比值,可以判斷設備是否是因為潮溼的原因影響了絕緣電阻,絕緣受潮時吸收比最小值為1,乾燥時吸收比均大於l。吸收比試驗,通常用於電容量較大的電氣設備。吸收比應該和設備所處的具體環境相結合來考慮。 為什麼要測量電力設備的吸收比?
  • 蘋果能加快普及?淺析NFC到底能做什麼
    原標題:蘋果能加快普及?淺析NFC到底能做什麼   不得不說蘋果每一個動作都能成為行業所關注的焦點,今年的iPhone6也搭載了NFC功能特性,通過與Touch ID(指紋識別)相結合,能實現更安全的Apple Pay快捷支付功能。
  • Science重磅:非平衡系統中,秩序是如何湧現的?
    然而,當存在淨能量流入時,系統中不同部分的溫度會變得不均一,此時就會自發湧現出秩序:例如19世紀瑞典物理學家 Charles Soret 發現的熱泳(Thermophoresis)現象。 將均勻的鹽溶液置於一個溫度梯度的試管中,鹽分會自發聚集於低溫區域。在生活中,靠近暖氣的牆會變黑,也是由於類似的原理:暖氣旁的牆面向降溫的空氣,導致其中的灰塵向牆上聚集。
  • 為什麼2是質數?1不是質數?
    當然,好像很多人知道「2是最小的質數」,「質數序列2,3,5,7,11....」,「質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等等這些真命題。等一下,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那1也是符合的呀。為什麼1不是質數呢?一樣,任何領域我都認為基本定義是最最(多少個「最」都不過分)重要的。為什麼***是還是不是+++?最好是先問什麼是+++。同時,還有基本定義是人定義的。
  • 夢中故事真的可以啟迪現實生活嗎?
    文/甲木乙木(紀星羽)(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未經筆者授權不得轉載)人為什麼做夢?原來,入睡之後,大腦皮層卻並未停止「工作」,因此在腦海中呈現各類夢境,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每個人在睡著後都會做夢,醒來後一般不記得深度睡眠狀態下做的夢,但可以記住淺度睡眠狀態下的夢。
  • 專家回應——1+1可能大於「2」
    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耿湧從左至右:姜克雋、劉竹、鄒驥、耿湧 (資料圖)1+1有時候遠遠大於2。我相信也有專家發現了類似現象,但是我們課題組系統計算了差異值,並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發表。」文章的通訊作者耿湧說。76億噸還是90億噸?中國碳排放數據是否失真了?
  • 19啟迪G2: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公開發行綠色公司...
    啟迪G2: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公開發行綠色公司債券(面向合格投資者)(第一期)募集說明書摘要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TUS 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為什麼1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
    1 因數的個數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六年級課本上對於素數的定義:「一個正整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素數(prime number),也叫做質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composite number).
  • 宇宙中2個神奇的現象,只要弄清楚1個,人類就能突破性發展
    宇宙中2個神奇的現象,只要弄清楚1個,人類就能突破性發展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浩瀚無比的的宇宙空間當中,對於整個宇宙來說,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就連一粒塵埃也算不上,宇宙當中存在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而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來,也僅僅只能探索到宇宙的一點點東西而已,宇宙當中始終存在著許多的秘密
  • 2的0次方為什麼等於1?
    理解了十進位計數法,二進位計數法也很簡單,計算機使用的就是二進位計數法,計算機為什麼使用二進位,是因為2進位計數法數字種類少,計算機結構能更簡單,表示起來比較容易,比如電路的斷開電平的高低等等。有興趣的自己可以繼續寫下去,最後會發現隨著指數n的增加,餘數的規律是1、3、2、6、4、5這個6個數字的循環,n是從0開始到100,所以總共是101,所以101%6=5,第五個對應的數字是4,所以10^100天後是星期四。數學歸納法是一種證明有關整數的斷言對於0以上的所有整數(0、1、2、3.....)是否成立時所使用的方法。
  • 為何數學家花了200年時間,都無法證明1+1=2?它到底有多難?
    世界近代數學三大難題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從提出到現在已經經過278年的時間了,很多的數學家在此之上嘔心瀝血,不斷鑽研,雖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還是沒能真正始證明這一猜想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於是他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求助,但歐拉直到去世,也無法證明這一猜想,但他將其引述為: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這也是後來哥德巴赫猜想的流傳版本哥德巴赫猜想難在哪?
  • 1+1=2:數學的原點
    但最終數學世界最後選擇的是圖1-1「1、2、3、4、5……」這樣一個不可逆的直線式的有序體系。圖1-1如何巧用皮亞諾公理證明?我們都知道1+1=2,但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1+1就等於2呢?這樣,我們可以定義自然數系:存在一個自然數系N,稱其元素為自然數,若且唯若這些元素滿足公理1-5。再定義加法是滿足以下兩種規則的運算:1. 對於任意自然數m,0 + m = m;2. 對於任意自然數m和n,n' + m = (n + m)'。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1742年哥德巴赫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猜想:假設1為素數,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n>5:當n為偶數,n=2+(n-2),n-2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當n為奇數,n=3+(n-3),n-3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