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有一個辯題:如果有一個晶片,儲存了全人類所有的知識,我們將這個晶片複製,植入每個人大腦,每個人都能得到全人類所有的知識,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這種情況是好還是壞?
這個辯題,正方反方各執一詞,辯論非常精彩。
正方說:如果我們擁有了這個晶片。那在生病的時候也不用去看醫生,我們可以自救。在無聊的時候,爺爺奶奶也可以拿起天文望遠鏡去觀察宇宙,而不是去跳廣場舞。
反方說:這樣其實很危險,世界上會有一些壞人利用這種晶片發明出致命的武器,釋放出病毒,而且共享知識後壞人會擁有超高的智商,一個懂犯罪心理學的罪犯,我們將很難制裁他們。
那么正反兩方討論的問題,到底哪方是對的呢?
從我們今天討論的角度來看。
答案是:都不重要。
因為一旦這種晶片真的出現,那麼它將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顛覆,會產生一種強作用力,將人類連接起來,產生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這個時候,一切的個人行為,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這就是」湧現現象「,當大量的個體通過一種強作用力相連接,就會產生1+1大於2的現象,甚至產生一種顛覆性的新屬性。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生活中的「湧現現象」。
湧現性(emergent properties):
在系統科學中:大量微觀的個體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後,就會有一些全新的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地冒出來,這種現象就稱為湧現,而且最後的效果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借用凱文凱利,在《失控》中的一段話。
在湧現的邏輯裡,2+2,並不等於4。甚至不可能意外等於5。
在湧現的邏輯裡,2+2=蘋果。
1.蟻群行為
舉個例子:蟻群行為(ant-colony behavior)
單個的螞蟻,他們交流的方式是釋放信息素和觸鬚之間的相互觸碰。
一隻螞蟻能發出的信息,只有20種左右,大致是下面這樣:
有危險,快離開,
有危險,跟我來,
有食物,跟我走,
一家人,別咬我……
但是,無數隻螞蟻集合在一起之後,它們竟然能產生各種社會分工,甚至能發展出畜牧業,組成一個神經網絡。
在尋找食物時,蟻群網絡總是能找出最短的路徑來指導整個蟻群的行為。
這就是湧現現象,在螞蟻的樣本足夠大,以及螞蟻和螞蟻之間產生了連接之後,我們再綜合起來看蟻群,就會形成一種全新的屬性。
這些屬性是單個螞蟻所不可能具備的。而單個螞蟻也不可能想像,它們能組成如此複雜的神經網絡。
2.生活中的湧現現象
在科學界,湧現現象無處不在。
如生物源自化學,化學源自粒子物理。
經濟學源自心理學,心理學源自神經科學。
如一篇文章,單個文字,並不會讓你產生什麼思考,但是,整篇文章,數千字按照一定規律組合起來,就能讓你產生思維畫面,能讓你產生情緒,能讓你產生聯想。
如果往下一層,看字符層面,單個的點,沒有什麼含義,但是無數的點組合成線,線再按照一定規律組合成文字,就能賦予文字意義。
如果往上一層,一篇文章讓你產生了瞬間的情緒波動和聯想。可能持續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很快,你就會將它忘記,但是如果你看到數千篇類似的文章,而且它們都存在一定的聯繫,你的大腦中就會形成一個體系,進而影響你的思考和行為。
回到我們開頭那個話題。
當真正的有一種全知晶片連接了世界上所有人,在70億人這個基數下,每個人都因為晶片,被施加了一種超強的作用力,到那時一定不僅僅是每個人都擁有知識這麼簡單。
阿西莫夫在《基地》最後一部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情況。
在一個新的世界,所有的交通工具,住所,人類,動物,植物,都可以相互交流,實現了真正的萬物互聯,最終世界融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
從系統科學來講,湧現現象的出現必須滿足以下幾點。
1.一個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系統的功能。
2.系統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構成,元素之間的關係比元素更重要。
3.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作用力是規律穩定的,而不是混亂的。
例如,從物理學角度:
一顆棒球是由無數原子構成。
1.那麼棒球就是一個系統,它包含三個因素:1.原子,2.原子間的作用力 3.符合牛頓定律
2.而棒球由原子和原子間的作用力構成,原子間的作用力比原子更重要。
3.原子間的作用力是穩定的,不是混亂的,才能形成一顆棒球。
例如,在生活中。
你看到一張嬰兒的圖片,大腦中產生一種意識:嗯,我看到他了。
但是數千張嬰兒的圖片集合在一起,你會感覺很宏大,似乎有什麼東西被觸動。
與此同時耳邊再響起一種很搭調的音樂,你的情感就會被調動,你會覺得,生命真是偉大。
此時如果再有一段旁白,講一個故事,讓你的情感更加強烈,這就構成了一個湧現系統。
其中的元素包含:圖片,圖片的合集,音樂,旁白。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為了營造同一種氛圍,所以圖片,圖片的合集,音樂,旁白間就形成了關聯性。
如果某一環節出現了差錯,那么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就會下降,整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你在看到感動圖片時,突然耳邊響起一段豬八戒背媳婦的搞笑音樂,你的情緒就會被破壞,你會覺得莫名其妙。
事實上,湧現系統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對世界,對企業,對個人都是十分普遍且重要的。
今天我想在這篇文章中我對湧現系統的一些思考,關於我們個人怎麼搭建自我的湧現系統。
1.分層級思考,系統的看問題,看到元素之間的關聯性。
如果你在看問題的角度上一直處於宏觀層級的話,你無法看到組成宏觀層級的微觀元素,而正是這些微觀元素,以及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你看到的表象。
什麼是看本質?就是通過現象看到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而原因就是,在宏觀層面下,個體因素之間的關聯性。
舉個例子。
前蘇聯製造的米格25型飛機,按構成它的部件來說並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由於結構優化,其功能在當時是世界第一流的。
而當時美國採用的是全鈦合金材料,製造的戰機卻沒有鋼製的米格25型的飛機速度快。
因為組成米格25型戰鬥機的部件一種更強的作用力組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更高效的系統。
這就是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對系統的重要意義。
如果美國想要模仿米格25型戰機,如果光在宏觀層面去仿照它的外形,沒有在內部結構關聯性上找到原因,就不可能成功仿製。
在生活中。
你看到一個人非常優秀,你想向他去學習,於是你就模仿他的行為。
他吃飯的時候,你也吃飯,他學習的時候你也去學習,那麼最後你能變得和他一樣優秀嗎?
並不能。
因為他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是因為他的思維,他的習慣,他的認知種種因素,以一種作用力組合起來,才構成了他這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
所以你要真正的想了解一個人,不能單單的從行為上去看他,而是要接觸他的思想,接觸到他的價值觀,他的習慣。
這些因素,關聯在一起才構成了他的行為。
在工作中有一個問題你無法解決,怎麼辦?
去分解出組成這個問題的幾個關鍵因素,找到這幾個關鍵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往下一層級去思考。
這就是分層級去思考,看問題看本質。
2,改變核心習慣,影響整體系統。
前文我們提到過在系統中,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作用力,比單個元素更為重要。
也就是,我們想去改變一個系統,那麼我們最需要改變的,不是元素,而是元素之間的作用力。
舉個例子,水在宏觀層面上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
我們想要改變這三種形態,所改變的不是組成這三種形態的元素水分子,而是改變水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講一個故事,一個企業是如何通過改變一個核心習慣,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呢?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鋁業是一個龐大的公司,擁有數量眾多的員工,但經營不善。
高層決定,請當時一位空降總裁奧尼爾,來執掌美國鋁業。
奧尼爾上任之後,只宣布了一件事情:不惜一切代價將工傷事故降到0。
這一決策讓很多高層不理解,但隨後的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挽救了美國鋁業。
為了實現零工傷的的目標,所有的高層必須每天和下級聯繫統計工傷數,這就加強了溝通效率。
同時,高層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設備的安全性,來保護員工。
基層員工,因為公司的這個目標,感受到了公司的關心,同時安全隱患降低,也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於是一個簡單的習慣,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推動力。
美國鋁業從基層到高層聯繫都更加的緊密了,於是,湧現出來了一種全新的現象,改變了整個美國鋁業系統。
奧尼爾並沒有替換企業的員工,卻因為改變了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作用力,使企業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對於個人的人生系統而言,你行為與行為之間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力,是你的核心習慣和思維方式,它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行為。
一個人因為培養了一個健身習慣,影響了一生,一個人因為偶爾看到一本書,產生一種思想,影響了一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如果你能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將它作為你的核心,如果你能意識到,你需要更改以前一直錯誤的思維模式。
你的人生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湧現系統,你的行為與行為之間可能會產生更強的作用力,從而改變人生這個系統。
3.讓你的微小努力都可以疊加,形成一個湧現系統。
之前提到,構成一個系統,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作用力,要是穩定,規律的。
否則,它們無法構成一個正向湧現系統。
曾經有一位媽媽,每天給自己的孩子拍一張照片,一直拍了17年。
當這位媽媽將這上萬張照片放在一起,做了一個攝影展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就是由簡單的個體行為,構成了一個湧現系統。
我們能通過這個得到什麼啟示?
1.成功的要素可能都很簡單
就像這位媽媽一樣,她並不是專業的攝影家,每張照片都很普通。
2.重要的是,讓你的努力可以疊加,形成湧現系統。
一個人光是努力,也很難成功,並不是簡單的重複某件事,就能形成系統。
重要的是,你做的事情要有關聯性。
沒有形成系統,努力是無法疊加的。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廚師,你需要練習:勺功,刀功、宰剃、抽糊。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跳遠運動員,你需要練習: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心理素質。
這些事情都是有關聯的,可以相互疊加,這些關聯就構成了元素之間穩定的作用力,從而形成一個湧現系統。
聽上去好像很簡單,但是,在外界的誘惑和旁人的質疑下,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出現偏差,沒有在自己預想的軌道上行駛。
這個時候就要隨時提醒自己,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關聯性?是否會產生作用力?
換個說法,努力可以疊加,就形成了人生的」複利「。
最後總結一下。
1.大量微觀的個體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後,就會有一些全新的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地冒出來,這種現象就稱為湧現
2.一個湧現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系統的功能。
3,湧現系統帶給我們的啟示:
a.系統的看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
b.改變一個核心習慣,可以影響整個人生系統。
c.讓你的微小努力都可以疊加,形成自我湧現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