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和穆斯林的區別是什麼,該如何區分?

2021-01-09 小虎有話說

伊斯蘭是宗教概念,與基督教是並列的概念,穆斯林是說伊斯蘭的信徒,與基督徒是並列的概念。信奉伊斯蘭教,遵守古蘭經的人是真正的穆斯林,去世後可以進天堂。而信奉伊斯蘭教,沒有遵守古蘭經的人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去世後下火域。穆斯林的定義很明確:正確信仰真主的人。

中東的襲擊者有幾個真正讀過古蘭經,熟悉伊斯蘭歷史文化的?他們之所以走上這條道路,最根本的原因是貧窮落後。

有些人認為他們是基督徒,僅僅是因為他們自己說自己是基督徒。同樣的,中東的襲擊者自己說自己是穆斯林,我們就認為他們是穆斯林。他們真的是穆斯林嗎?穆斯林人數,每年都在暴增,說實話,人類在進化,社會在發展,這個趨勢不是沒有道理的,只不過我們看不到的太多了。做一個穆斯林,需要正確的真誠的信仰,加上相應的行為規範。沒有法律規定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真正的穆斯林。同樣的,我們如何說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同樣是信仰加行為。

伊斯蘭本質就是一個組織,其高度統一的教義就是政策。所以不像基督教一樣,文藝復興一下就軟了。而其世俗化也必然很艱難,特別是在科技停滯的現在及近未來。

信神的人都是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信徒,只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就像基督徒有很多教派,都認為自己的教派是真正屬神的一樣。是不是真的穆斯林靠人是不能分辨的,和基督徒一樣,只有神有資格判定。有信仰的人只能好好保守自己,切勿論斷他人。你論斷別人,別人就怎樣論斷你。

北京電視臺的史實講述類節目《檔案》曾經詳細講述了襲擊發生時的前後細節,而其中的一個橋段我還記著。在孟買最豪華的泰姬瑪哈酒店也被襲擊者佔領並逐門逐戶地屠殺。其中有一對土耳其老夫婦就在被襲擊者劫持的時候妻子吟誦古蘭經祈求真主保佑,而襲擊者聽了之後就把這對老夫婦拉出了處死的隊伍。

最後這對夫婦在歹徒把背包忘在房間以後冒死把歹徒鎖在了屋外,而且把歹徒的炸藥手雷和子彈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制止了更多的殺戮。

而門外的襲擊者還央求夫婦開門。說看在穆斯林兄弟的份上,而這對老夫婦直接回了一句「你們不是真正的穆斯林」這真的不是有種倆字可以概括的了。

能做出這種舉動的穆斯林(土耳其老夫婦),我同意他們確實是真正的穆斯林。精英穆斯林應該主動付起穆斯林族群改革的責任,這種排他性和幹擾世俗社會的衝動已經與當今經濟全球化以及文化大融合格格不入了。一味的推諉洗地只能築起更高的溝通高牆,最後的結果,就不說了。

你們只是真主的僕人,你們畢竟不是真主啊。穆斯林的內部改革迫在眉睫。而這些所謂溫和派的穆斯林卻還在區別,把發生在內部的矛盾強行排除。很多溫和的穆斯林都這樣認為,甚至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他們會聯合起來進行控訴,聲討你看的不是真正的古蘭經。

這在伊教叫「斷人」。根據伊教教義,穆斯林是沒有斷人的權利的。因為: 斷定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穆斯林,是真主的特權,除真主以外任何人都沒有這個資格;

信仰是一個人內心的機密,也只有真主才能洞悉人的內心真主才有這個權利。所以,一個或一部分穆斯林稱另一部分穆斯林說「他們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就我們也可以說這樣的穆斯林才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因為真正的穆斯林怎麼會是僭越他們真主的權力呢?

誰是穆斯林與我無關,誰來定義誰是真正的穆斯林更於我無關,於我有關的是對我有沒有利益衝突,有就打生打死,這就是穆斯林世界的現狀。以神的名義為自己的權勢野心打天下,現在那邊誰還看古蘭經?都在看自己手裡的子彈夠不夠。

如果真讓古蘭經來定誰生誰死,那麼中東世界的人都可以死絕。中東現在亂成一鍋粥誰之過?美國?北約?蘇聯?不如說是中東人自己想亂而已。有錢的害怕失去,沒錢的想翻身,在沒有工業的國家裡靠什麼?武力。誰是穆斯林?這句話其實很好解答,誰站到最後誰就是穆斯林。呵呵,很可笑吧,這就是穆斯林。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西方社會的「伊斯蘭恐懼症」?
    昝濤進一步指出了西方的「伊斯蘭恐懼症」正帶來西方世界右翼勢力的興起,並且因其對不同群體間對立的加劇,或許會出現所謂「預言的自我實現」。最後,昝濤指出,對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批判,不可忽視來自穆斯林的內部視野。在現實意義上,必須突破基於世俗主義的價值預設,來思考如何建立一個讓世俗人士和宗教信徒能夠和諧相處的基於憲制安排的新「創製」。
  • 多元還是同化:歐洲對待穆斯林的難題
    道理並不複雜,因為自由主義主張,任何偶然的或天生的自己無法掌控的因素,在道德上是武斷的(morallyarbitrary),不能因此而受到區別對待。人的性別、種族和出生地等等,這些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偶然因素,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把那些自己無法決定國籍的人拒之門外呢?但無限制地接受移民或難民,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承受的。所以這裡面涉及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
  • 全世界哪個國家的穆斯林人口最多?
    伊斯蘭教是如何跨過印度洋,漂洋過海來到印尼的? 伊斯蘭教如何來到印尼 印尼雖然穆斯林人口眾多,但嚴格來說,它並不算是伊斯蘭國家。 因為印尼憲法規定,印尼是世俗國家,民眾有宗教自由。
  • 最著名前穆斯林:為何女權主義者不為穆斯林婦女維權?
    然而她原生於穆斯林家庭,她的父親是索馬利亞的叛軍領袖,從小她就參加伊斯蘭宗教學校,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聖地朝拜,並且同情穆斯林兄弟會等極端組織。她還經受了伊斯蘭世界比較普遍的、殘酷的女性割禮。在她22歲時他父親為她安排了包辦婚姻。阿雅安逃跑到了荷蘭並在那裡定居,2003年她竟然憑自己努力成功當選荷蘭議員,並成為女權與反對極端主義活動人士。
  • 羅伯特·菲斯克:川普對穆斯林世界的講話充滿虛偽和高傲
    (在5月21日對沙特的首訪中)唐納·川普說,他不是來沙烏地阿拉伯說教的——但隨後卻告訴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傳教士該說什麼、譴責「伊斯蘭恐怖主義」,就好像暴力是一個純粹的穆斯林現象,然後像舊約先知那樣宣布他正在「正義與邪惡鬥爭」之中。沒有一句慈悲的話,沒有一句憐憫的話,更絕對沒有對他去年的種族主義、反穆斯林的演講道個歉。
  • 穆斯林齋月是什麼時候?齋月時間、來源、熱銷品及外貿注意事項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與外國人做好跨境生意?跨境電商貿易上升期如何做好跨境電商?跨境新藍海又有哪些?
  • 伊斯蘭國家的崛起竟然是因為預言?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圖爾戰役是伊斯蘭勢力入侵阿拉伯半島的開始,其中有一些人從女穆斯林處得到了某些消息。5月19日,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在政府會議上發言說:「預計可能會在南方造成騷亂」,他的含義是伊朗可能會遭到伊斯蘭世界的襲擊。
  • 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正面臨考驗
    在人們的印象中,穆斯林人口主要分布在中東、北非和中亞。 伊斯蘭教是如何跨過印度洋,漂洋過海來到印尼的? 伊斯蘭教如何來到印尼 印尼雖然穆斯林人口眾多,但嚴格來說,它並不算是伊斯蘭國家。
  • 穆斯林人口統計---世界正在變化
    如果那些孩子再生一個孩子 那每個祖父母就只能1/4個孫子了 如果2006年只有1百萬個嬰兒出生 到了2026年,就很難有2百萬個成年人和勞動力是移民 來自伊斯蘭國家的移民 自1980年以來,在歐洲的人口增長中 有90%是伊斯蘭國家的移民
  • 印尼,伊斯蘭激進派的崛起|地球知識局
    印尼其實是西太平洋+北印度洋人口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超級大國▼除了人口,宗教則是這個被低估的國家最值得注意的一點。伊斯蘭教在印尼傳播甚廣,目前近九成國民為穆斯林。但印尼在法律上並不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國家,因為建國後不同立場的政治強人努力維持著一個世俗化的印尼。
  • 番茄和西紅柿該如何區分?有區別?沒區別?有沒有區別?
    番茄和西紅柿如何區分難倒了一部分網友網友1:番茄是茄子,西紅柿是柿子網友2:就和包穀和玉米,洋芋和土豆的區別網友3:一個是城裡叫的,一個是村裡叫的番茄,圓滑,個頭比西紅柿小。廚師們都知道番茄和西紅柿都是各有各的用處,即便味道上沒有多大差異。但是番茄確實做不了西紅柿雞蛋湯。番茄和西紅柿的區別並不大,可以理解成同一種食物,但是從科學上,從外觀口感上西紅柿和番茄確實是兩種食材。
  • 紫荊和洋紫荊有什麼區別? 如何區分紫荊和洋紫荊?
    紫荊和洋紫荊有什麼區別? 如何區分紫荊和洋紫荊?時間:2017-04-09 11:32   來源:花百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紫荊和洋紫荊有什麼區別? 如何區分紫荊和洋紫荊? 紫荊和洋紫荊科屬區別 紫荊原產於中國,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隸屬於豆科紫荊屬,是一種灌木,多種植於傳統庭院。
  • 我讀︱《穆斯林發現歐洲》:「發現」還是「相遇」
    二是介紹了穆斯林的世界觀:穆斯林將世界分為「和平之地」和「戰爭園地」兩部分,前者即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後者則是除此之外的地方,對於民族、國家、種族等劃分標準則不置可否;此外,在對待異教徒方面,相對於基督教世界對於異教徒的殘酷迫害,伊斯蘭教的處理辦法頗具「民主」之風,對待居住於伊斯蘭國家的異教徒,只要「納貢」和「承認伊斯蘭的宗主權」,就可以保留自己的信仰、文化、社群,由此衍生出了影響深遠的「米勒特製
  • BBC:對反伊斯蘭影片他們如是說……
    隨著美國反伊斯蘭影片在You Tube上播出,中東、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爆發抗議和襲擊事件。這股反美浪潮促發了一場關於如何平衡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的辯論。那麼該如何安撫宗教團體脆弱敏感的心?一些分析家提供了他們的看法:埃德•海珊(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東研究高級研究員,《伊斯蘭教信徒》作者):我是一個穆斯林,同時也是西方人,不過我沒覺得二者之間有什麼矛盾的地方。曾幾何時,我們的國家受天主教會控制,人們說什麼話,在哪裡說,都會受到約束。為了捍衛信仰、思想和言論表達的自由,無數所謂的異教徒被火刑處死。
  • 為什麼歷史上的穆斯林比現在更寬容?
    澎湃新聞:有種看法認為中世紀的戰爭基本上是基督徒對穆斯林的聖戰,那麼為何在君士坦丁堡之役中,西方基督教世界沒有施以援手,而任由聖城陷落了呢?難道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派系鬥爭要比合力對抗「伊斯蘭異教徒」更重要嗎?
  • 穆斯林的麥加朝覲之路
    逢周五和重大節日,穆斯林需到清真寺集體禮拜、紀念真主;課功指課稅,穆斯林應慷慨施捨,每年交納1/40財產濟貧稅,作為給社會的奉獻。濟貧稅起初為自願繳納,後成為國家賦稅制度;齋功是指穆斯林必須在萊麥丹月(伊歷9月)每日自日升前至日落後施行齋戒。
  • 世界盃上的穆斯林球員
    厄齊爾、赫迪拉、博格巴、薩尼亞、伊布、費萊尼、阿里、沙奇裡、扎卡、圖蘭……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球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一個共同的信仰——伊斯蘭。【信仰伊斯蘭的眾多穆斯林球員】(圖)雖然齊達內自稱世俗化的穆斯林,但《複雜》雜誌依然將他評為歷史上十名最偉大的穆斯林運動員之一
  • 食物能量和熱量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區分食物能量和熱量
    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對食物能量和食物熱量還是比較不解的。那食物能量和熱量的區別是什麼?如何區分食物能量和熱量?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食物能量和熱量的區別是什麼?  說到食物能量和熱量的區別這個話題,首先兩者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區別。
  • 【解讀土耳其政變】激進的政治伊斯蘭不是多數土耳其人的選擇
    就如埃爾多安身上的宗教色彩一樣,近年來土耳其所謂的「伊斯蘭化回潮」正引起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締造的世俗化國策正面臨「易幟」的挑戰麼?作為世俗化捍衛者的土耳其軍方對此態度如何?土耳其是如何走出威權體制,卻又陷入民主後民眾偏好伊斯蘭政黨的「尷尬」?
  • 穆斯林的麥加朝覲(第二屆)
    第2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3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4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5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6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9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10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