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女媧是這麼造人的,女媧用水和泥,比照著自己的樣子一個一個捏出了人,後來捏累了,就用柳條沾滿了泥漿甩,甩出的泥點也都變成了人。後世的達官貴人就說女媧捏的人都是王公貴族,而用柳條甩出來的就是平民百姓。
傳說中的女媧蛇身人頭,跟他的哥哥伏羲是夫妻。但我們知道這是傳說,是神話,所以也沒有人去深究故事的來歷。
在一些古代的壁畫、陶器等器具上也有女媧伏羲蛇身人頭的圖像,難道歷史上真的有蛇身人頭的人嗎?
循著蛛絲馬跡,我們探尋一下人類的發展,去尋找和女媧造人相關的事跡。
女媧時期大概是在母系氏族時期,也就是距今5500至一萬年前左右。由於狩獵採集群體從根本上限制了個人私有財產的積累,財富無法決定人的社會等級。因此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氏族成員生前共同生活,死後葬於共同的氏族墓地,此時尚未出現家庭,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在一起生活的家庭。隨著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出現,作為其發明者的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
在這種情況下,同部落的人基本都有血緣關係,而延續種族的生育也就主要是近親婚育(女媧伏羲)。長期的近親繁殖,會出現人種質量的大幅下降。
近親繁殖的結果是遺傳病基因疊加遺傳,繁殖的後代會出現更多的疾病或者奇形怪狀(女媧伏羲人頭蛇身)。
許多部落消失並不僅僅是食物和住所問題,近親婚配導致的惡果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後來部落的人發現本部落的人同其他部落的人通婚後生下的後代大多數身體健康,於是部落之間在爭奪獵物和地盤之外又多了一個目標——擄掠人口。
隨著擄掠的人口越來越多,有些部落的人口也越來越多,活動範圍的擴大也讓他們面臨著周邊更多小部落的侵擾。長期的部落之間的爭鬥延續了幾百甚至幾千年。
女媧氏是一個較大的母系氏族部落領袖,在他的丈夫伏羲的支持下,召集周邊的小部落開了一次會議。
會議的主題是平息戰爭,建立新的換親制度,部落之間通過交換人口的方式來改良自己的人口質量。
換親制度的提出得到了所有部落的響應,部落人口質量數量與日俱增,同時部落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快。女媧所在部落在黃河流域最終建立起了最強大的部落,後來進入父系氏族時期,部落的領袖有熊氏(黃帝)統一了黃河流域各個部落,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前身。
後人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認為她是中華民資繁衍壯大的功臣,於是有了「女媧造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