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毒者的「擺渡人」:走出戒毒所,才是戒毒的第一步
對進入這裡的每一名吸毒者而言,鐵門內的世界,更像是一所學校。這裡最缺少的是自由,培養的恰恰是每一名吸毒者獲得自由的能力。在為期兩年的戒毒生涯中,他們會接受統一的教育康復、體能康復,旨在增強主動戒毒意識。徐峰曾在西安市武警支隊服役過23年,轉業後成為戒毒所的一名管教民警。「很多年輕人,對毒品一無所知,你怎麼就敢碰?」
-
吸毒者成功戒毒:若有地獄 戒毒就是從地獄爬回人間
在這之後,葉雄漸漸投入到禁毒工作。2003年,她開通了戒毒諮詢熱線;2004年,她正式加入自強社會服務總社;2006年,她與社工一起參加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組織的培訓;2007年,她學習了心理學。直到今天,葉雄仍然在從事戒毒康復領域的同伴教育和禁毒宣講工作。她出現在不同的媒體上。
-
戒毒所裡面怎麼戒毒的
戒毒所全名是強制隔離戒毒所。吸毒被抓一般是行政拘留,外加三年社區戒毒。第二次被抓一般會被定為吸毒成癮人員,然後送強制隔離戒毒。強制隔離的期限是兩年。「戒毒人員不是罪犯!不是罪犯!不是罪犯!」「戒毒人員是違法者、受害者和病人。」「我們真的在盡力,但是復吸率還是很高,毒品的危害性真的很大!」「不要碰一口!
-
國外禁吸戒毒模式述評
,加之吸毒問題本身具有綜合影響以及複雜性,因而為與吸毒現象關聯的不同學科提供了較大的研究空間,出現各式各樣的戒毒模式,致使各國戒毒模式形態各異。年發起了投資14億美元的「全國青少年反吸毒教育媒體運動」,2008年又為該項目撥款1.3億美元,組成有禁吸戒毒專業人士、社區警察和學校專職心理教師為主的行為幹預機制,對有吸毒行為的學生實施幹預;注重家庭在預防教育中的作用,保持與家長的聯繫,為家長提供相關培訓。
-
阿芳的故事 從戒毒醫生墮落為吸毒者
一位女性戒毒人員正在參加生產勞動,她手上的紋身格外顯眼。戒毒所裡,紋身是常見事物,特別是在男性戒毒人員身上。 自由活動時間,跟著收音機裡播出的閩南語音樂,戒毒人員翩翩起舞。而這張嘴,已然因為吸毒,剩不下幾顆牙齒。她叫阿芳(化名),47歲,廈門本地人,毒齡20餘年,是3個女孩的母親。1989年,23歲的阿芳正在夜校就讀醫學相關專業。父親很有遠見地鼓勵她去雲南戒毒所進修。在父親看來,一旦廈門成立戒毒所,女兒也算能憑一門手藝,再託託熟人找個穩定工作。而戒毒醫生,也正是阿芳想要的職業。
-
戒毒人民警察「初體驗」
戒毒人民警察「初體驗」 2020-11-26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有效戒毒?聽聽戒毒所民警怎麼說
根據本人在強制隔離戒毒機構工作7年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冰毒吸食者是沒有戒斷症狀的,與毒品隔絕給他們帶來的心理痛苦甚至還沒有戒菸的痛苦大。7—15天的脫毒期與兩年的戒毒期限比起來,顯而易見限制人身自由更重要的目的是「行為矯正」。
-
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上海戒毒民警講述不一樣的「警察故事」
會上,9名來自基層和機關的民警,圍繞忠誠、擔當、挑戰、創新、奉獻五個維度,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而生動的「警察故事」。民警呂嘉穎以見證者的身份,講述了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的指引下,繪就「1+5」三年行動方案,打造科學戒毒、運動戒毒、智慧戒毒、開門戒毒「四大品牌」;在戒毒執法管理處掛職鍛鍊的民警魯雲鶴講述了一個個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如被戲稱為「不回家」的人,愛人眼中的「失聯老公」姚勇,在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第一時間奔赴工作崗位,之後的60多天裡他只回了兩次家;民警裴小茹以親歷者的身份講述到
-
「戒毒所+醫院」戒毒又治病
原標題:「戒毒所+醫院」戒毒又治病 「我有病,你們讓我出所吧!」徐某因吸毒被公安機關送到河南省鄭州市齊禮閻強制隔離戒毒所接受強制隔離戒毒後,多次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接受教育矯治。 像徐某這樣聲稱有病的戒毒人員,在齊禮閻強制隔離戒毒所並非少數。
-
3名戒毒成功者講述自身經歷 警醒年輕人抵製毒品誘惑
成成(化名)回到戒毒所,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正在戒毒的學員好好戒毒。 16歲小夥看著毒友死在自己面前 16歲,花樣的年齡,而帥氣的小偉(化名)卻出現在戒毒所。 他吸毒已經3年了,白皙的皮膚已經發黃、發暗,身體非常瘦弱。
-
戒毒警察的「戰疫」傳奇
:10:13 來源: 廈門日報 舉報 汪志遠 我的戰友張韜,是一名戒毒警察
-
在家戒毒效果怎麼樣?戒毒成功率高不高
核心提示:「在家怎麼戒毒有效?」、「我不想去戒毒醫院以及戒毒場所進行戒毒,我害怕自己的個人信息會被他人知道,要是其他人知道我吸毒會看不起我的,所以我想要自己進行戒毒,我們選擇自己在家戒毒有什麼好方法介紹呢?聽說現在有解毒藥可以幫助戒毒,可以給我推薦幾款藥嗎?」「吃什麼藥可以戒斷毒癮?」這些都是想要戒毒的吸毒者心聲,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
中國戒毒人群的困境:違法者還是病人?
一種叫做納曲酮的戒毒藥物,在中國已經遭遇了長達一年的缺貨。與此同時,中國的自願戒毒醫療服務機構在萎縮,戒毒者無處求醫問藥。這些都在詰問我們的社會:究竟該把他們當作違法者,還是病人?6月的一天,掃了一眼牆上的時鐘,徐傑打開微信視頻,今天,他要對一個病人隨訪。「最近怎麼樣?」「還行。」
-
成功戒毒的兩位明星 戒毒故事流傳全球
截至目前,我們能了解到的曾經有嚴重毒癮史並成功戒毒的,其戒毒故事流傳全球的只有兩位。如果你有成功戒毒的明星推薦,請告訴我們。如果你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都在暈暈乎乎的虛度光陰,那你就該清楚自己是一個酒鬼了。在20世紀80年代,我就是這樣度過的。我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和古柯鹼「勾搭成奸」——就那麼一點點化學品,一次出於好奇的嘗試卻讓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搭進去20年寶貴的光陰。在很多年的時間裡,我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仿佛是另外一個人在使用我的身體。
-
「陽光工程」助戒毒康復人員重塑人生
怎樣讓從戒毒所出來的吸毒人員找到人生方向,這是禁毒工作需要破解的難題。賀蘭縣禁毒辦專職副主任陳建忠介紹,賀蘭縣創造以陽光工程就業安置為核心,集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就業安置、融入社會為一體的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陽光工程」,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找回自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的平臺,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
戒毒過程中和戒毒結束後的幾個重要注意事項
原標題:戒毒過程中和戒毒結束後的幾個重要注意事項 吸食毒品的人和家屬們應該都知道,戒毒是必須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戒毒是可以去醫院接受治療的。
-
自願戒毒回家後,家屬怎麼判斷真的戒毒成功了?
在大多數吸毒的惡性循環狀態下,很多人在清醒的時候也會出現內疚、羞恥的想法,即便是戒毒以後的生活中回想起來也可能會對自己感到憤怒,這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能會感到絕望、抑鬱。當負面思想入侵,又碰到舊環境中的人和物,很有可能會拉回曾經的歧路。所以,戒毒需要臨床治療與心理治療、社會康復治療相結合,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支持。
-
戒毒晶片研製成功,世界一片歡呼
毒品這一近百年來困擾人類的科技大難題終於破解,戒毒晶片的研製成功是華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全人類的驕傲。它將挽救千千萬萬因毒品而破裂的家庭,它將挽救千千萬萬掙扎在毒魔掌中墮落的生命重獲新生。 經過華為公司數百名技術人員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無數次的人體試驗,融入微電子,生物科技,腦研究,華為終於研製出這一納米級的晶片,其大小如VC片般,通過微創手術,植入耳根皮下即可。此晶片透過皮膚微弱亮光即可為微晶片充電,終生有效。
-
向死而生,吸毒女孩講述五年的生死戒毒經歷
開始我強忍一天不吸食毒品,結果第二天就受不了毒癮帶來的痛苦,立馬就跑出去找毒品,第一次戒毒就這樣無疾而終。第二次還是準備在家戒毒,與上次一樣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活下去,在吸毒期間做的事情太離經叛道。其實在內心深處我並不認為自己與他們(前男友和吸毒群夥)是一路人,並且在清醒狀態下是非常反感這種被毒品毀滅的生活,這促使我一次又一次的戒毒。
-
地球青年| 戒毒後他闖蕩非洲成酋長,這次向戒毒所捐萬隻口罩
「去過的藥店數不清,一盒口罩是50隻,有的藥店有一兩盒,還有很多藥店根本沒有,最多的一次是在一家店買到了五盒,這已經算是非常多的了」。當地口罩的價格也在漲,「一天一個樣子,這個國家所有的口罩都被華人採購光了」,鄭嶽峰買下這些口罩花了980000奈拉(約合人民幣18800元),相當於每個口罩人民幣一塊多,之前還要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