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0 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12 月 11 日,經深圳市觀鳥協會鳥類專家鑑定,最終認定這隻 " 不速之客 " 實際上是懷氏虎鶇。
12 月 11 日下午,深晚記者專程來到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陪同深晚記者來到懷氏虎鶇的發現地——鷺島。深晚記者在現場看到,鷺島實際上是華僑城溼地中間的一座天然小島,島上植被茂密,是一個極佳的野生動物庇護所。據工作人員介紹,華僑城溼地早在 2018 年就在島上布設紅外相機進行監測,此前在島上曾多次記錄到豹貓、丘鷸,此次記錄到的懷氏虎鶇僅有一張照片,因此有可能是一隻偶然路過的候鳥。
▲在深圳記錄到的懷氏虎鶇。董江天 攝
深圳市觀鳥協會秘書長 PT 告訴深晚記者,深圳地區記錄到的虎斑地鶇是 "aurea" 亞種,不過根據最新的鳥類分類系統,"aurea" 亞種已被提升為獨立種,中文名稱為懷氏虎鶇。" 也就是說虎斑地鶇分家了,在深圳觀測到的虎斑地鶇,現在被稱作懷氏虎鶇。"
PT 介紹,懷氏虎鶇體長可達 28 釐米,與虎斑地鶇極其相似,但體型明顯為大,且體態顯修長。懷氏地鶇主要繁殖地在東亞北部,在華南地區出現的是越冬候鳥。觀鳥愛好者曾在深圳很多地方發現過這種候鳥的蹤跡,根據深圳市觀鳥協會的相關記錄,在 2020 年 3 月間,就曾經先後 10 次在內伶仃島、深圳灣公園和荔林公園記錄到 10 只懷氏虎鶇。
華僑城溼地是深圳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延伸,也是國際候鳥重要的中轉站、棲息地,是全國面積最小、深圳首家國家溼地公園。近年來,華僑城溼地公園在致力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積極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多次發現珍稀野生動植物,成為深圳人親近自然、接受自然教育的又一絕佳去處。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徐婭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