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觀鳥會-華僑城溼地
扇尾沙錐因為尾羽張開像一把扇子而冠名「扇尾」,扇尾沙錐屬於中等體型的鳥類,體長約26釐米,色彩明快,兩翼細而尖,嘴長。
扇尾沙錐,攝影:長弓
它屬於丘鷸科沙錐屬的水鳥,在中國東北和西北新疆為夏候鳥,長江以南則為冬候鳥。春季於3-4月,少數遲至5月上旬遷到東北繁殖地,秋季於8-9月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少數遲至10月才往南遷。遷徙時常成鬆散的小群遷飛。
在溼地伸長腿,貌似在做瑜伽的小萌物,扇尾沙錐,攝影:半按
扇尾沙錐頭頂黑褐色,頭頂中央從額基到後枕有一棕紅色或淡皮黃色中央冠紋,兩側從嘴基到眼後各有一條白色或淡黃色眉紋。從嘴基到眼有一黑褐色縱紋延伸至眼後,眼先淡黃白色或白色。皮黃色眉線與淺色臉頰成對比。肩羽邊緣淺色,比內緣寬。肩部線條較居中線條為淺。
扇尾沙錐的扇形尾羽,在繁殖季節求偶時或覺得受到威脅時雄鳥會將尾羽展開,求偶時還會配合一系列的動作及鳴叫,攝影:Sweet
尾羽12-18枚,通常為14枚,黑色,具寬闊的慄紅色亞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其間有一窄的黑褐色橫紋將慄紅色近端斑和白色端斑分隔開。外側尾羽不變窄,寬度為7-12毫米。
針尾沙錐,攝影:長弓
大沙錐,攝影:長弓
扇尾沙錐色彩與大沙錐、針尾沙錐相似,但扇尾沙錐的次級飛羽具白色寬後緣,翼下具白色寬橫紋,飛行較迅速、較高、較不穩健,並常作急叫聲。肩羽邊緣淺色,比內緣寬。
菜田邊出現的扇尾沙錐,攝影:長弓
扇尾沙錐常單獨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遷徙期間有時也集成40多隻的大群。在晚上和黎明與黃昏時候活動較多,白天常常隱藏在植物叢中,在幹擾小而又有隱蔽的地方也會在白天活動。遇到幹擾沙錐常蹲下不動,或者快速奔跑到附近草叢中隱藏起來,危險到眼前時才急速突飛逃避。
在水裡伸展翅膀和腳,貌似在「練瑜伽」的扇尾沙錐,攝影:半按
食物以各種昆蟲、蚯蚓、蠕蟲、軟體動物為主,偶爾也吃小魚、雜草種子等。覓食的時候也特別萌,時常將嘴垂直插入泥中,有節律地探究藏在泥裡的食物。它特別喜歡富有植物和灌叢的開闊沼澤和溼地,因為這些地方食物充足又利於隱蔽,此外在河邊、湖岸、水塘等水域,魚塘、溪溝、水窪地、溼地林緣都能看到它覓食的身影。
已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想要看到這自帶扇子的萌物,就來華僑城溼地觀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