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對羽毛扇並不陌生,諸葛亮手持的就是用白鶴羽毛製成的「白羽扇」。《語林》上記載: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邊,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三軍皆隨其進止。在人們的印象中,諸葛亮的扇子已與諸葛亮的名字一樣深入人心,只要提到諸葛亮大家都會聯想到他有這樣一把羽毛扇。
羽毛扇是中華傳統工藝品,在我國,用羽毛作扇,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晉崔豹《古今注》中記載:「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扇」字從中國象形文字的角度理解,就是用禽羽製作而成的,有門戶的人家才有權使用。據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羽扇始於周昭王時期,有盂夏取鵲翅為扇之說。
清﹒張燕昌《羽扇譜》中記載說,羽毛扇「古今注謂其制起自殷高宗,周禮巾車為重翟。說者謂僅在儀衛。至三國時,諸葛亮捉白羽扇指揮三軍。始為今羽扇所昉,其產以湖州為盛。每歲採羽選刷,或白或染,匯合成扇,復用利刀破羽管,用鶴鸛等尾下甬毛毛綴之,以美觀。所用鳥羽種類不一,而以雁鷹為多見」。湖州最老的羽毛房店是邱義豐,已有一百七、八十年歷史,而在該店創設以前,湖州羽毛扇已盛行百餘年。由此可見,湖州羽毛扇是中國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民族傳統產品之一。
湖州羽扇有著毛片平薄,質軟風柔,制工精緻,式樣美觀的特點。人們常說此種扇子扇出來的風是「和風」,特別適宜於老、弱、病人及孕婦使用,不會扇出病來,因而被人們譽為「納涼妙品」。雖然它有很多優點,但是隨著今天科技的發展,羽扇這種納涼用的物件也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夏天我們使用電扇、空調解暑,現在羽扇的功能也僅限于欣賞與收藏了。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它的製作方法。
湖州羽扇製作精緻,想要製成一把羽扇,需要經過選毛、出片、洗片、理片、縫片、接管、串毛、裝柄、整形、裝絨、繪畫等十一道工序,全部採用手工操作,整個工藝過程要求一絲不苟。做好一把羽扇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把較為考究的扇子最長需要4天。
1、選毛
之前製作羽毛團扇的羽毛採用野禽和家禽兩種,野禽主要用洪澤湖、鄱陽湖,等湖泊周圍蘆葦叢中的雁、鷹、鶴、鸛、氏鳥、鷺鷥、天鵝和青雞等野禽的翅尾,如今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使用的羽毛多為家養的白鵝和灰鵝的翎羽。這些羽毛先要經過挑選和整理,擇整齊潔淨者為上,次者剪下毛管用於後面的工序。
2、理毛、打捆、穿片等步驟
這一步驟就是從一整捆整理好的羽毛中挑出長短相近形狀相配的,按照扇形排列成扇面左右對稱、首尾對齊擺好後再用竹籤順次穿過這些羽毛的毛管。
3、洗片
這一步驟是指用笤溪水來衝刷羽毛。湖州苕溪水的水質好,洗出的羽毛粘而不枯、柔軟光滑而且富有光澤,這也是湖州盛產羽毛團扇的一個主要原因。
4、修片、縫片
修剪羽毛並用特殊的手法將羽毛縫製起來,完成這一步驟,羽毛團扇的扇面也就基本完成了。
5、接管裝柄
羽扇配製扇柄是很講究的。據《湖州府志》記載:湖城人制鵝毛扇,「其柄即將羽管劈絲編織,大抵用鵝羽,其貴重者用鶴飾柄,用瑪瑙、檀香鏈銅絲為釘鉸,其價有至數金者。」爾後,一般扇柄用竹、木製成,有的採用山羊腳骨加工而成,山羊骨扇柄最大的妙處是久執手中不覺潮熱,高檔扇則用象牙和獸骨磋製成為柄。制扇藝人完成把扇後,有的還要在扇柄上端用羽毛管劈成篾紮成一隻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小菱角,真是獨具匠心,構思巧妙,錦上添花。

6、包菱
包菱就是將底部靠近扇柄部分修剪過的羽毛管包起來使之與扇面上原有的羽毛管融為一體。
7、對羽毛團扇進行排扇整形
除以上基本步驟外,羽扇製作還有許多複雜的工藝,如手繪花鳥蟲草、山水風景等,這是一項兼具精湛手藝和細緻耐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