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鳥(210期)——大沙錐

2021-02-26 山西江瑞德

喜歡我請點擊上面的「山西江瑞德」;大沙錐2014年5月2日拍攝於三門峽市靈寶市鼎湖灣鸛形目 > 丘鷸科 > 沙錐屬 的鳥類,近幾年拍鳥過程中再沒有遇到過它是體型略大(28釐米)而多彩的沙錐。兩翼長而尖,頭形大而方,嘴長。野外易與針尾沙錐混淆,但大沙錐尾較長,腿較粗而多黃色,飛行時腳伸出較少。與扇尾沙錐區別在尾端兩側白色較多,飛行時尾長於腳,翼下缺少白色寬橫紋,飛行時翼上無白色後緣。與澳南沙錐較難區別,但大沙錐初級飛羽長過三級飛羽。春季時胸及頸較暗淡。大沙錐、針尾沙錐、孤沙錐、澳南沙錐以及扇尾沙錐確實比較難區分,暫時確定為大沙錐,虹膜-褐色;嘴-褐色;腳-橄欖灰。粗啞喘息的大叫聲,似扇尾沙錐但音較高而不清晰。通常只叫一聲。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婆羅洲北部、印度尼西亞,並遠及澳大利亞。遷徙時常見於中國東部及中部,越冬在海南島、臺灣、廣東及香港,偶見於河北。靈寶市鼎湖灣棲居於沼澤及溼潤草地、包括稻田。習性同其他沙錐但不喜飛行,起飛及飛行都較緩慢較穩定。大沙錐2014年5月2日拍攝於三門峽市靈寶市鼎湖灣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

閱讀推薦

       1、每日一鳥(209期)——領雀嘴鵯

        2、火烈鳥好拍   天氣難得

        3、火烈鳥在鹽湖灑下一抹紅

相關焦點

  • 【悅賞】扇尾沙錐鳥
    【悅賞】扇尾沙錐鳥 作者:張大剛 市局老警官 【作者手記】 扇尾沙錐鳥 別稱:小沙錐 田鷸 沙錐 系小型涉禽 嘴粗長而直
  • 每日一鳥(114期)——夜鷺
    夜鷺2018年拍攝於山東濟南大明湖上圖榮獲2018年7月19日鳥網每日一圖
  • 每日一鳥(167期)——灰文鳥
    成鳥:頭黑,臉頰有顯著白色斑塊,上體及胸灰色,腹部粉紅,尾下白,尾黑。亞成鳥頭偏粉色,頂冠灰,胸粉紅。 虹膜-紅色;嘴-深粉紅;腳-紅色。體大(16釐米)的多彩而嘴紅的雀鳥。叫聲:低聲吱叫。輕聲的tup及輕柔的吱吱鳴聲,以嘶聲ti tui收尾。
  • 每日一鳥(145期)——灰卷尾
    分布範圍:阿富汗至中國、東南亞、巴拉望島及大巽他群島。文字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圖片2018年拍攝於雲南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閱讀推薦       1、每日一鳥(144期)——梳子冠水雉        2、每日一鳥(143期)——紅嘴相思鳥        3、每日一鳥(142期)——草鷺
  • 每日一鳥(26期)——原雞
    原雞(學名:Gallus gallus)個體尋常略大,
  • 每日一鳥(137期)——東方角鴞
    叫聲:粗喉音的toik-toitoink或toik toik tatoink聲,重音在最後一節。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閱讀推薦       1、每日一鳥(136期)——灰鶴        2、每日一鳥(135期)——大噪鶥        3、每日一鳥(134期)——大嘴烏鴉
  • 每日一鳥(105期)——白胸苦惡鳥
    體型略大(33釐米)的深青灰色及白色的苦惡鳥。頭頂及上體灰色,臉、額、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為適宜生境下的一般性常見鳥,高可至海拔1500米。文字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圖片2018年五月拍攝於雲南盈江那幫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閱讀推薦       1、每日一鳥
  • 每日一鳥(52期)——反嘴鷸【yù】
    具黑色的翼上橫紋及肩部條。有長且上翹的嘴和細長藍色的腿。主要以小型甲殼類、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和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飛行時不停地快速振翼並做長距離滑翔。成鳥做佯裝斷翅狀的表演以將捕食者從幼鳥身邊引開。進食時嘴向兩邊掃動。經常發出清晰似笛的叫聲。
  • 查島沙錐你真的了解嗎?查島沙錐知識科普
    查島沙錐,拉丁文名是Coenocorypha pusilla,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鴴形目、鷸科的一種動物。該物種眼睛在頭部的位置比其他任何鳥都靠後,視野為360度。耳孔位於眼眶下而非眼後。
  • 每日一鳥 | 琵嘴鴨
    正確閱讀「每日一鳥」圖片的方法是:打開手機屏幕旋轉閱讀功能,之後點擊進入圖片,把手機橫過來,這樣可以保證您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覺得字號太小,如果您還是覺得字有些小,還可以兩個手指放在屏幕上,放大和縮小圖片。另外,小編之所以堅持做成圖片的原因是您可以保存下來,您只需要長按圖片保存,就可以將「每日一鳥」的收藏在手機照片中😛。
  • 下花園森林公安分局救助一隻野生大沙錐
    經確認,該鳥確係野生大沙錐,屬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經進一步查看,該大沙錐的右側翅膀受傷骨折,無法飛行,民警決定暫時收養至區苗圃,待其傷情好轉後再予以放生。最後,分局民警對報警人王某的行為表示讚揚,並感謝其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認知和做法。
  • 華僑城溼地裡那自帶扇子的小萌物,扇尾沙錐
    在溼地伸長腿,貌似在做瑜伽的小萌物,扇尾沙錐,攝影:半按扇尾沙錐頭頂黑褐色,頭頂中央從額基到後枕有一棕紅色或淡皮黃色中央冠紋,兩側從嘴基到眼後各有一條白色或淡黃色眉紋。從嘴基到眼有一黑褐色縱紋延伸至眼後,眼先淡黃白色或白色。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泉州市觀鳥學會開展「同心呵護鳥類,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觀鳥護鳥主題黨日活動
  • 新型海水養殖魚類品種之—多鱗鱚(沙錐魚)
    沙錐魚在沙裡面很安穩的狀態,養殖方法簡單,平常的養殖技術即可做好。混養過程中,如果搭配合理,養殖效益可大幅提高。徐聞有一戶一畝養沙錐魚100頭,經過130天養殖可以生長到70到80克,平均可以生長到1兩半;單養,通過回饋和跟蹤,最高的產量是2160斤。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 這種鳥的嘴巴又細又長,看起來簡直像是大號增肥版的蚊子
    以下是十七種沙錐的具體名稱:孤沙錐、澳南沙錐、林沙錐、針尾沙錐、大沙錐、非洲沙錐、馬到沙錐、斑腹沙錐、扇尾沙錐、美洲沙錐、南美沙錐、山沙錐、長嘴沙錐、巨沙錐、大厚嘴沙錐、火地島沙錐、安第斯沙錐。而另外一種號稱「大沙錐」的沙錐,其實在體型方面相對於其他沙錐來說並沒有什麼優勢,即便是成年後的雄性大沙錐體長也不過只有28釐米左右,雌性的體型就更小了。
  • 扇尾沙錐飛行過程中撞上玻璃門 眨著眼睛被人救起
    (林業供圖)  林業人員將這隻扇尾沙錐帶去野外放生。  扇尾沙錐撞上玻璃門 眨著眼睛被人救起  昨日8時許,金山西路的天成大廈裡,忙碌的工作人員突然聽到玻璃門傳來「嘭」的一聲悶響,把大家都嚇了一跳。  一隻披著灰色羽毛、嘴巴長長的小鳥躺在玻璃門前,原來這隻小鳥在飛行過程中撞到了玻璃門。小鳥不斷眨著眼睛,工作人員李先生將小鳥抓住,用紙箱子裝著,報警聯繫了林業人員。
  • 鳥歸中堂生態靚
    ■八聲杜鵑■黑翅鳶天藍水清百鳥還正值候鳥遷徙之季,中堂近來多了許多鳥類,它們棲息、飛翔於樹林、溼地公園、田間地裡、水美豐草之處……如今中堂已然成了鳥的天堂。首次發現厚嘴葦鶯中堂將水汙染治理作為「頭號工程」,全力攻堅北海仔河流域綜合整治,並把河湧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範疇,大投入、大力度推進鎮域河湧治理,推進全域水環境整治,取得明顯實效,北海仔河流域北海仔河水質達到V類。
  • 每日一鳥 | 珠頸斑鳩
    飛行時珠頸斑鳩像一顆大而笨拙的炮彈直接衝過去,翅膀呈V字型中速扇動,完全沒有麻雀的可愛和家燕的輕盈。其尾羽呈扇形打開,外側尾羽呈白色,形成一個中間有缺口的白色扇形環,也可據此區分於其他斑鳩和鴿子。珠頸斑鳩在快要降落的時候會不扇動翅膀,在樹枝附近轉圈式盤旋,曾被還是萌新的我當成猛禽。。
  • 陽光鳥會觀鳥冬令營(四):深圳營
    大沙錐,李志鋼攝深圳水鳥訓練營(周六)時間:2021.1.16
  • 揚州首現燕隼澤鷸紅喉姬鶲 鳥家族再增新成員
    候鳥遷徙季,揚州鳥友再次有了很多收穫,先後記錄到3種「新揚州鳥」,它們分別是燕隼、澤鷸和紅喉姬鶲。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已有216個成員了。 澤鷸 杭德泉攝【澤鷸】借道揚州南飛 將到澳大利亞等地越冬在城北一處淺水魚塘中,鳥友杭德泉拍攝記錄到了一小群澤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