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如青金石般的山菅,美麗動人卻全株帶毒;花型漂亮的中藥益母草,過量食用會出現胸悶休克;臨床常用的中藥烏頭,所含烏頭鹼含有劇毒;就連遍布野地的含羞草,誤食也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在美麗驚豔和富有傳奇故事的野生植物背後,同樣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危險。
此前,針對蔬果類、園林類的常見有毒植物話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曄春連續接受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8月31日,徐曄春再次就野生有毒植物話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他指出,郊野離城市較近,自然條件較好,公共運輸便利,成為市民體閒娛樂,休憩的好去處。市民在觀賞自然風景及山間野花之時,往往遇到一些有毒植物卻不知曉,被採回當成可食用的植物煲湯、做菜,比如誤將大毒植物鉤吻誤作金銀花食用將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曄春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6月,雲南已發生因自行加工和食用草烏、附子等烏頭類植物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13起,發病62起,死亡4起。
遇到下面一些郊野常見的有毒植物,千萬要多加提防。
多種藥用植物可致命
山菅(學名 Dianella ensifolia)別名山菅蘭。花果期3-8月。廣東有野生,公園、植物園林下偶見。藥用植物。 全株有毒,誤食可致腹瀉、食欲不振,重者可致死。
益母草(學名 Leonurus japonicus)別名益母蒿。花期6-9月,果期9-10月。廣東有野生,藥圃常栽培。藥用植物。全株有小毒,過量食用出現無力、胸悶、酸痛、休克等症,可能具有肝毒性。
山烏桕(學名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花期4-6月。廣東有野生,植物園、公園偶見栽培。藥用植物。種子、皮及葉片有毒,可能致癌。
海刀豆(學名 Canavalia )別名濱刀豆。花期6-7月。廣東海濱一帶有野生。豆莢和種子記載可食,但有毒,中毒後出現頭暈、嘔吐、嚴重者昏迷。食用需煮沸漂洗。
含羞草(學名 Mimosa pudica)別名知羞草。花期3-10月。果期5-11月。野外常見。藥用植物。全株有小毒,有含羞草鹼,誤食出現腹瀉、嘔吐等症。
常山(學名 Dichroa febrifuga)別名黃常山 、白常山。花期5-7月;果期8-10月。廣東省有野生,藥圃有栽培。藥用植物。含有多種生物鹼,其總鹼毒性較高,中毒者均為作為中藥使用服用過量。
羊角拗(學名 Strophanthus divaricatus)別名羊角扭、斷腸草。花期3-7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廣東有野生,植物園偶見栽培。可藥用。全株有毒,初期頭痛、頭暈、嘔吐、瞳孔放大、痙攣、心跳停止而死亡。
鉤吻(學名 Gelsemium elegans)別名大茶藥、斷腸草。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廣東野外較為常見,藥圃偶見栽培。藥用植物。全株有大毒,中毒症狀為呼吸麻痺,輕者呼吸困難,重者死於呼吸停止。
了哥王(學名 Wikstroemia indica)別名南嶺蕘花。花果期夏秋季。廣東有野生。藥用植物。全株有毒,輕症為噁心、嘔吐、腹脹、腹痛,重症出現呼吸困難、低血容量性休克。
垂序商陸(學名 Phytolacca americana)別名美國商陸、假人參。花期6-8月,果期8-10月。各地逸生,偶見栽培。藥用植物。由於其根莖酷似人參,認為大補,部分地區用於泡酒、煮食。中毒出現嘔吐、幹嗆、灼燒、抽搐、腹瀉甚至死亡。
醉魚草(學名 Buddleja lindleyana)別名毒魚藤。花期6-9月;果期9-10月。廣東有野生,植物園、藥圃有栽培。藥用植物。全株有小毒,含醉魚草苷,搗碎。
烏頭(學名 Aconitum spp.)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根為多年生直根或由2至數個塊根形成。單葉互生,掌狀分裂,少有不分裂。花序通常總狀,萼片花瓣狀,紫色、藍色或黃色,花瓣2枚。蓇葖果。約有350種。廣東僅產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一種,產乳源。烏頭屬植物入藥,含烏頭鹼而具有劇烈毒性,食用過量產生心臟毒性,導致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專家檔案
徐曄春,研究員。從事花卉文化、園林植物分類研究、花卉栽培、示範推廣及產業化開發等工作。
現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兼任廣東花卉雜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花卉》雜誌副主編。
主編有《4000種觀賞植物原色圖鑑》、《觀葉觀果植物1000種經典圖鑑》等園藝相關著作70餘部,發表科普文章200餘篇,建有「花卉圖片信息網」(www.fpcn.net)及踏花行花卉論壇(www.tahua.net)等公益網站。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丹彤
大部分圖片由徐曄春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