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問題。
問題的答案就是:還真能!
這是啥高科技?
這可不是什麼高新科技,該項檢查在臨床已經應用多年,它的學名叫做痰脫落細胞學檢查。
意思就是,在痰液裡面找癌細胞。
該種檢查方式的優點顯而易見,只要吐口痰,簡單、方便,還沒有什麼痛苦,而且價格也很親民;不過,缺點就是檢出的陽性率較低。
其實也很好理解,比如吐了一口痰,恰好這口痰裡一個癌細胞都沒混進去,或者說檢查的時候偏偏沒取到痰裡面的癌細胞,可不就有了漏網之魚嘛。
吐痰姿勢有講究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儘可能的提高痰檢的陽性率呢?
今天的重頭戲來了,那就是掌握正確的吐痰姿勢。
1.痰標本一般是在清晨用藥前留取,這是因為早上的時候痰量較多,方便取材;
2.清水漱口,除去口腔內的大部分雜質、細菌等;
3.深呼吸2~3次,由外向內、由下向上輕拍背部3~5次;
4.用力咳嗽,將肺深部的痰咳出,遺棄第1口痰,留第2、3、4口痰做標本;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咳痰較困難,那麼可先用3%~5%的氯化鈉溶液蒸氣吸入,使痰液變得稀薄容易咳出時再嘗試。)
5.標本採集結束後,立即送檢,如不能及時送檢,則必須保存在4℃的冰箱內。
從外觀來看,一口合格的痰標本應該是灰白色或黃白色或帶血絲,如為稀水樣或泡沫樣唾液,建議重新再來一次。
一般需要送檢4~6次,連續不斷多次留痰,可能才會提高細胞學陽性診斷,從而儘可能的避免有創檢查帶來的痛苦。
積極尋求外援
當然,除了在痰液裡面找癌細胞以外,我們還可以尋求其他方法來輔助診斷。
1.P53基因檢測
研究表明,P53基因在肺癌確診前1年的痰標本中就可以檢出。
該項檢測雖然敏感性不夠高,但是特異性好,減少了誤診風險。
痰液P53基因與痰液細胞學聯合檢測可大大提高肺癌的檢出陽性率。
2.染色體分析
另外,研究表明,肺癌的發生發展與染色體畸變有關。
應用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對痰脫落細胞染色體異常情況進行分析,也可一定程度提高肺癌診斷準確率。
確診還要靠:病理組織學檢查
雖然,這些高新技術聽起來很「炫酷」,但是最終確診肺癌,還是需要依靠:活檢 + 組織病理學檢查。
痰液癌細胞檢測多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與血液、影像學等肺癌檢測手段之間相互補充。
另外,對於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目前提倡的是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測。
肺癌高危對象
年齡> 40 歲,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者:
1、吸菸≥ 20 年包(年包指每天吸菸多少包 x 持續多少年,例如 20 年包指每天 1 包持續 20 年或每天 2 包持續 10 年),其中包括戒菸時間不足 15 年;
2、被動吸菸;
3、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如果真查出了肺結節,也不要慌張。
因為大部分結節都是良性的,惡性的比率大概也就5%左右。
參考文獻:
1.劉海波.痰脫落細胞檢查對於肺癌診斷應用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8):8,10.
2.陳餘清,蔡映雲,劉黎明,等.肺癌患者肺組織和痰標本p53基因突變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02,(11):667-669.
3.李林.FISH檢測痰脫落細胞3、8、9、17染色體異常情況,研究肺癌診斷新手段[J].中國醫學創新,201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