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揭示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

2021-02-13 病毒學界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據報導,與A型流感病毒含有多個亞型且宿主廣泛不同,B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和少數其他哺乳動物,如海豹、豬等。禽類作為A型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經常將A型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給哺乳動物並造成暴發。而B型流感病毒與A型流感病毒複製機制類似且受體相同,卻極少有禽類自然感染B型流感病毒的報導。說明B型流感病毒在禽類體內無法有效複製,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不同物種ANP32家族蛋白支持A型和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模式圖

研究人員通過對B型流感病毒進行研究發現宿主ANP32A&B蛋白是決定該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因子,對理解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功能、作用機理和宿主範圍決定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在哺乳動物中,ANP32A&B蛋白可以完全支持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複製,而禽類ANP32A由於有33個胺基酸的插入,禽類ANP32B由於129/130位點的突變,導致禽類ANP32A&B均無法有效支持B型流感病毒的複製。此外,研究還發現與無法支持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不同,哺乳動物ANP32E蛋白對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有一定的支持作用,禽類ANP32E由於有10個左右胺基酸的插入,導致禽類ANP32E對病毒的支持活性遠低於哺乳動物ANP32E。為進一步探索不同物種ANP32蛋白支持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差異的分子機制,該研究利用co-IP、SPR等技術檢測發現,禽類ANP32B由於129/130位點的差異,導致其結合病毒聚合酶的能力顯著低於哺乳動物ANP32B,而禽類ANP32A由於33個胺基酸的插入,導致其與病毒聚合酶的結合速率低於哺乳動物ANP32A,從而導致禽類細胞無法有效支撐B型流感病毒的複製。

 

目前,該文章已發表至《PLoS Pathogens》,題為「Selective usage of ANP32 proteins by influenza B virus polymerase: Implications in determination of host range」。該研究成果可為抗B型流感病毒藥物靶點設計和跨物種傳播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本期編輯:木木

本文轉載自:中國農業科學院

相關焦點

  • 科研進展丨研究揭示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示了
  • 哈獸研在B型流感病毒感染種間限制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曉鈞團隊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發現宿主ANP32A·B蛋白是決定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因子。與哺乳動物相比,禽類ANP32家族蛋白因序列差異導致其無法有效支持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複製,因而可能是限制B型流感病毒在禽類中的複製傳播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PLoS Pathogens)》。
  • ...發現宿主ANP32A·B蛋白是決定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
    【哈獸研在B型流感病毒感染種間限制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曉鈞團隊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發現宿主ANP32A·B蛋白是決定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因子。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綜述A型流感病毒免疫逃逸I型幹擾素的分子機制
    I型幹擾素是機體抵禦流感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因此I型幹擾素應答的精細調控對機體免疫防禦流感病毒感染具有關鍵的作用。A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類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是季節性流行和偶發性大流行的罪魁禍首,其抗原變異和種間傳播嚴重威脅著全球人類健康。此外,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家禽中流行的H5、H7和H9亞型。
  • 揭示巨細胞病毒重複感染機制
    據4月2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人重複感染巨細胞病毒(CMV)的可能機制。
  • 查唾液或可預測 感染流感風險
    原標題:查唾液或可預測 感染流感風險   據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你是感染流感的高風險人群嗎?查查唾液也許就知道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通過分析某個人唾液中兩種糖鏈結構的含量,可以幫助判斷其感染流感的風險。   這項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 新冠肺炎與流感混合感染怎麼辦?鍾南山:準確鑑別是當務之急
    鍾南山院士指出,中國也有這種(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鑑別出正常人、流感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是當務之急。新冠、流感、感冒病毒,傻傻分不清?威廉瑪麗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病毒學家Kurt Williamson指出:這三種病毒都是我們所說的RNA病毒(它們的基因組是由RNA組成的,而非DNA),而且都是呼吸道病毒。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據介紹,禽感病毒是含有8個RNA基因組片段的負鏈RNA病毒,已知可以編碼11種病毒蛋白質。其中,PB1、PB2和PA等3個蛋白質亞基組成流感病毒重要的生命機器: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在禽流感病毒的複製和感染的過程中,流感病毒聚合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負責行使病毒基因組RNA的複製以及病毒mRNA轉錄等多方面功能。
  • 10x Genomics單細胞轉錄組+ISO-seq深入了解流感病毒感染細胞間異質性
    相關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過程中只有一部分細胞的先天免疫被激活的兩個重要因素在於純粹的隨機性和細胞狀態中預先存在的變異。第三個關鍵因素是病毒的遺傳多樣性。而現有的流式細胞和螢光檢測技術只能測定蛋白水平,單細胞轉錄組技術只能測定短片段轉錄本的豐度。這些技術均不能可靠地揭示感染細胞的病毒粒子是否具有某種特殊突變而不足以確定病毒遺傳多樣性如何在感染期間促進細胞間異質性從而激活先天免疫。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兩種蛋白如何幫助甲型流感病毒顆粒與人類細胞鬥爭,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甲型流感病毒如何宿主機體氣管中的黏膜防禦屏障並引發感染,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幹擾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的新型措施。
  •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4:04: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Rotem Sorek和Gil Amitai合作發現了環GMP-AMP(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機制
  • 天津大學:從病毒到新冠病毒,從感染到肺部再生機制,你想知道的都在...
    常見的水平傳播方式有以下幾種:  (1)經呼吸道傳播:病毒經空氣、飛沫等吸入感染。如流感病毒、風疹病毒等。  (2)經消化道傳播:病毒汙染了食物和水源,經口食入而感染。如A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3)經泌尿生殖道傳播:由直接性接觸而感染,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
  • 中國研究:流感合併新冠感染將令病毒更易入侵人體,複製量增加1萬倍
    ,實驗室實驗表明,甲型流感病毒能在感染人體細胞數小時內改變多種人體細胞的結構,SARS-CoV-2(新冠病毒)可以利用這些變化更容易地入侵細胞,更有效地繁殖。此外,流感合併新冠感染將導致人體細胞中新冠病毒複製增加1萬倍。該研究結果於上周三發表在未經同行評審的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org上。研究團隊對來自身體各個部位的一系列人體細胞進行了測試。除了甲型流感病毒,還包括其他病原體,如鼻病毒,仙臺病毒和腸病毒。其中進行測試的甲型流感病毒包括H1N1和H2N3。
  • 中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中新社合肥10月9日電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據介紹,科研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治療朊病毒感染機制
    2020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自然科學學院院長,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Tricia Serio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的新論文中,報導了朊病毒抵抗治療的內在機制。 「晶核」是當病毒彼此附著並改變形狀時形成的分子簇。
  • 科學家開發的新流感藥物技術有望應用於新冠等其他病毒感染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流感藥物技術,可應用於其他病毒感染,包括新冠病毒、愛滋病毒和肝炎病毒。來自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將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扎那米韋與二硝基苯(DNP)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可以只針對病毒及其感染的細胞的分子,而使健康細胞不受傷害。
  • 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被揭示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全病毒長...
    北京時間9月14日,李蘭娟院士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清晰的3D病毒模型。
  • 昆明動物所揭示TRIM5α和TRIMCyp協同限制HIV-1複製作用機制
    昆明動物所揭示TRIM5α和TRIMCyp協同限制HIV-1複製作用機制 2018-05-29 昆明動物研究所 目前發現的逆轉錄病毒限制因子主要有APOBEC3、TRIM5α、TRIMCyp、ZA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宿主病毒限制因子對逆轉錄病毒的複製具有物種特異性的限制能力,這也是構建合適動物模型的障礙,其中TRIM5α/TRIMCyp在限制HIV-1感染靈長類動物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