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海天等揭示宿主因子ANP32A介導流感病毒複製酶的組裝
此外,人們發現宿主因子同樣參與病毒基因的複製,一種重要的流感病毒宿主因子—酸性核磷酸蛋白32家族(ANP32A/B),對於病毒基因的複製過程不可或缺該文報導了C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與人源或者雞源ANP32A蛋白複合物的電鏡結構。
-
中國科學家揭示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
不同物種ANP32家族蛋白支持A型和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模式圖研究人員通過對B型流感病毒進行研究發現宿主ANP32A&B蛋白是決定該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因子,對理解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功能、
-
科研進展丨研究揭示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
ANP32A&B蛋白是決定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因子,對理解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功能、作用機理和宿主範圍決定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為抗B型流感病毒藥物靶點設計和跨物種傳播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
哈獸研在B型流感病毒感染種間限制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曉鈞團隊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發現宿主ANP32A·B蛋白是決定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須關鍵因子。與哺乳動物相比,禽類ANP32家族蛋白因序列差異導致其無法有效支持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複製,因而可能是限制B型流感病毒在禽類中的複製傳播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PLoS Pathogens)》。
-
宿主蛋白抑制流感病毒複製奧秘解開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潛心研究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並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完善了流感病毒與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網絡,深化了對流感病毒複製周期的理解,為研製新的抗流感病毒藥物提供了潛在靶點。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由於流感病毒易發生基因重配和抗原突變,現有疫苗無法提供持久性保護,再加上流感病毒的耐藥性問題出現得越來越頻繁,開發新型的抗病毒藥物已然迫在眉睫。流感病毒聚合酶對於病毒複製增殖和宿主適應都具有重要作用,並且在不同類型流感病毒中較為保守,是抗病毒藥物研發的重要靶點。因此對於流感病毒聚合酶工作機制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熱點。
-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亞基的結構與機制研究入選09年度中國高等...
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研究組與南開大學饒子和教授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亞基的結構與機制研究》入選。近年來,由H5N1、H1N1等不同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對全球的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
麻省理工學院發現如何減緩流感病毒進化新方法
流感病毒攜帶了 8 個基因組片段,這些片段全部都是由 RNA 編碼的。其中,病毒研究人員對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 Protein)的基因很感興趣。這種蛋白存在於病毒包膜表面,與受感染的宿主細胞相互作用。大多數流感疫苗都針對這種蛋白質來防止病毒入侵。
-
Frontiers in Immunology:乙醯化修飾對流感病毒與宿主互作的影響...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是一種造成人、狗、馬、豬及禽類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類學上,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流感病毒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病原,其進入宿主體內後,利用宿主的複製和翻譯系統完成其生活周期。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
-
Nature重磅:高福/施一首次解析了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結構
拉沙熱病毒發現最晚。除塔卡裡伯病毒外,所有其他病毒在自然界感染單一的或一定種類的齧齒動物,造成持續性感染。動物不發病,也不產生抗體,但長期排毒。人是偶發的宿主,常因接觸受染動物而感染。與人類疾病有關的有LCM(引起人的腦膜腦炎) 、胡寧(引起阿根廷出血熱)、馬丘波(引起玻利維亞出血熱)和拉沙熱4種病毒,其中拉沙熱可由人傳人,病死率達30~60%。
-
Nature重磅:高福/施一首次解析了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結構,對於藥物開發有重大意義
砂粒病毒科僅有砂粒病毒屬1屬,包括10種同具特殊形態和理化特性的單鏈RNA病毒,最早發現的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ICM)病毒為代表種。20世紀50年代相繼發現塔卡裡伯、胡寧、Machupo、Amapari、Latino、Parana、Pichinde和Tamiami等8種病毒,因它們在血清學上有密切關係,所以又合稱塔卡裡伯複合群。拉沙熱病毒發現最晚。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nsp12-nsp7-nsp8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發現SARS-CoV-2的這個核心聚合酶複合物與SARS-CoV的相比,酶活性更低,熱穩定性更差。因此,描述SARS-CoV-2的感染與複製行為對於理解其獨特的致病性及其宿主適應性都尤為關鍵。冠狀病毒的複製由其基因組上的(ORF1a)和ORF1ab編碼的非結構蛋白(nsps)進行。其中nsp12是具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活性的催化亞單位,但其自身活性極低,在nsp7和nsp8輔助因子的作用下可顯著提高活性,因此,nsp12-nsp7-nsp8被定義為最小核心組分。
-
哈爾濱獸醫所在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9日訊(記者 常理)流感病毒不斷進化變異,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構成持續威脅,隨時可能引發新的動物疫情暴發和公共衛生危機。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流感病毒的致病機制,發現病毒複製過程中與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揭示其參與病毒複製周期調控的機制,為研製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以及幹預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
人副流感病毒誘導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北京9月7日電 (張歌) 記者從科技部網站獲悉,為了解析和探討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誘導自噬的類型和作用機制,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陳明周課題組經過大量的病毒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人副流感病毒誘導了線粒體自噬
-
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下遊蛋白破壞免疫
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下遊蛋白破壞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3 15:29:3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Vincent S.
-
有些反轉錄酶還有DNA內切酶活性
1970年Temin等在致癌RNA病毒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DNA聚合酶,該酶以RNA為核板,根據鹼基配對原則,按照RNA的核苷酸順序(其中V與A配對)合成DNA。這一過程與一般遺傳信息流轉錄的方向相反,故稱為反轉錄,催化此過程的DNA聚合酶叫做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後來發現反轉錄酶不僅普遍存在於RNA病毒中,哺乳動物的胚胎細胞和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中也有反轉錄酶。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