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舵舟(ID:duozhou001),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上周末,舵舟到廈門給一家億級企業高管做輔導,主題就是時間管理。看上去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在管理層中引起極大共鳴,而且管理的團隊規模越大,leadr的時間越不夠用,時間管理的痛點也就越大。
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方法有很多,為什麼管理者的時間還是一塌糊塗呢?每天都在重複著同樣的場景:一天好像還沒幹什麼事呢就過去了!我每天都在「救火」,都在被事情牽著走,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做不好時間管理,很可能是你沒有抓住這兩個核心:不做什麼和要做什麼。工具和方法再多,如果沒有掌握這兩個核心,你依然會覺得時間不夠用。
「時間管理」是舵舟管理訓練營中的重要一課,也是學友反饋收穫巨大的一課,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關於時間管理的核心,學會了可以讓你的時間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我們習慣於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問題,往往忘記了回歸本質,從原點思考。時間管理的本質是什麼呢?當我們在說時間管理的時候,實際是在說什麼呢?時間管理就是管理時間嗎?
在我看來,時間很難管理,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時間都不會多出一分鐘,一天24小時是永恆不變的。與其說管理時間,不如說是管理自己:時間管理=自我管理。
在給企業高管輔導時間管理的過程中,總是會說到相同的場景:你在做一個活動策劃,需要用手機查點資料,打開手機看到幾個未讀的微信消息,你點進去查看回復了,看到群裡有人分享了一篇文章,標題不錯,你就點開去看文章,返回又無意識點開朋友圈看了看……這時候,你把查資料的事情完全忘了,40分鐘過去了,你的策劃還是隻字未寫。
這個過程中,時間什麼都沒做,只是在靜靜的往前走。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自己。
就像上面提到的場景一樣,我們抱怨時間不夠用,其實是大量時間被浪費掉了。做好時間管理,首先要找到浪費時間的事情,然後管理自己不要在這些事情上花費時間。
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了哪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較實用的方法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先生提出的「記錄時間」。德魯克先生說:「如果想要管理時間,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知道你的時間去哪兒了」。
記錄時間並不難,相反很簡單,就是實時記錄你的時間花費,就像記流水帳一樣。比較困難的是堅持,任何正確的事情堅持成習慣,都會產生巨大的成果。「時間記錄法」是字節跳動CEO張一鳴一直在用的時間管理方法,他每周都會把自己的時間花費做成餅狀圖進行分析:招聘花了多長時間,學英語用了多少時間,然後做自我反思和時間優化,在不斷迭代中做自己的時間管理。
記錄時間,然後進行分析,找到浪費你時間的事情,這些事情儘量不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這就是做時間管理的第一個核心內容。
相對於什麼事情不做,找到重要的事情更加難一些,這可能和人的心理有關,因為重要的事情往往會是複雜而困難的,我們更傾向於做簡單的事情,越重要的事情可能越會放在最後,最後發現時間不夠用了,草草了事。
時間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提出過經典的「四象限法則」,利用四象限把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優先去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你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要找到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要先明確一個目標,那些對於達成目標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對目標沒有什麼影響的事情,自然就是不重要的。玩遊戲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能算是重要的事情,但是對於電競選手來說,他們的目標是贏得比賽,和不同的人玩遊戲就是提升技能的方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目標不同,重要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明確目標,找到最重要的事情,然後要花費你80%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這就是時間管理的核心所在。如果健身對於你來說很重要,但每天在這上面的投入只有半小時甚至更短,那就不是真重要。對於重要的事情,每天要花費的時間至少是3-4小時。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