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家庭」,撕開人性暴露最溫暖的愛

2021-01-08 網易新聞

電影《小偷家族》裡,爸爸和亞紀躺在家中隨意閒聊,談起彼此是由什麼相連。亞紀說是錢,但爸爸指了指自己的心。

本文系網易公開課出品,更多內容下載網易公開課APP。

當談論「家」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廚房的媽媽,客廳的電視,還是遮風擋雨的港灣?

對於22歲的流浪漢馬昊來說,「家」就在市郊的一片草叢裡,那裡是一片荒地。雜草、垃圾、食品包裝袋散落在各地。

這個看似破亂不堪的「垃圾場」,是馬昊用砸了30餘輛汽車的車窗,偷來的菸酒、食品養活的家。

這個「家」的一切都是偷來的,除了9歲大的「弟弟」亮亮。


弟弟亮亮 / 中國青年報

他們沒有血緣關係。

3年前,從四川流浪而來的馬昊在這裡遇見了6歲的亮亮。兩人都是被父母拋棄的留守兒童。一開始,他只不過是託亮亮順手幫自己買一些食物。

後來,他們好幾次在這座城市的荒地相遇,亮亮見了「熟人」興奮起來,拉住馬昊的手,「哥哥我們一起玩吧?」

一聲「哥哥」把馬昊和亮亮拴在了一起。

之後,兄弟倆把家嵌進了這座城市的縫隙。

電影《小偷家族》的故事在現實中上演,「偷來的家」裡,有「偷來的親情」。

馬昊曾砸開了一家商店的玻璃窗,搬運了20多箱牛奶。警察在監控視頻裡看到,他胳膊夾著、手上拎著,一夜間運了好幾次。

他有個很樸素的心願,要讓亮亮每天喝上兩盒牛奶。


馬昊所盜的部分贓物 / 中國青年報

馬昊因盜車被捕後,9歲的亮亮說,自己害怕銷贓,也知道偷東西「是不對的」。

但比起這些,他更怕失去這個偷來的「家」,怕失去那個從天而降的「哥哥」。

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1

這句《小偷家族》的臺詞背後,並不是一鍋用「愛」煲的雞湯。

靠錢、利益和一絲感情聯結的親情,在與現實的博弈中,撕開了人性的灰色地帶。

電影裡的故事,和現實同樣殘忍:

媽媽曾以賣身為生。遭前夫家暴被迫離家,後來賣身時遇到了熟客「爸爸」,兩人聯手殺死了前夫,埋了他的屍體。

之後他們也沒有正經的工作,白天打一打臨時工,晚上蝸居在廢車場過日子。

兒子是撿來的。

有天,爸爸媽媽在砸車窗盜竊的時候,發現了被親生父母遺忘在車裡的祥太,順道撿了回去,當成他們自己的兒子。

奶奶是被拋棄的獨居老人,靠養老金度日。

奶奶的前夫年輕時出軌,拋棄了她。

前夫死後,奶奶住的房子是前夫留下的,養老金是自己每月定期從子女那領的補償費。

「小姑」亞紀,是奶奶的前夫和插足者的孫女,因父親再娶失寵而離家,19歲就出走靠賣身為計。

衝著贍養費和房子,一家人從廢車場搬進了奶奶的老房子,由「奶奶」收留。爸爸和媽媽每個月分別拿出一筆錢作為「搭夥費」。

爸爸和兒子,撿來了5歲被生母打罵和遺忘的「妹妹」玲玲。

他們以最卑微的身份相遇,用最邊緣化的方式謀生,卻過上了正常家庭應有的,甚至更加溫馨的生活。

白天他們各自遊走在社會的灰色地帶。

姐姐用姿色換生活來源、奶奶訛詐、哥哥帶著妹妹偷雞摸狗補貼家用,爸爸媽媽打臨時工,偶爾幹一票大的夢想發家致富……

晚上,他們聚在一起吃泡麵蘸可樂餅,姐姐躺在奶奶的腿上撒嬌;

爸爸給孩子表演他蹩腳的魔術;

櫥櫃裡是哥哥的小天地,他戴著礦工一樣的帽燈在裡面看書;

妹妹換牙,一家人都當成大事,一起把她的小乳牙扔上屋頂;

看不到焰火,一家人就湊在院子裡聽煙花「砰砰」放出來的聲音……

周末,一家人會陪著妹妹去百貨超市「買」新裙子;

不服老的奶奶會去遊戲廳打電動,順手摸走人家的彈珠幣;

姐姐和奶奶會像姐妹淘一樣在甜品店聊女孩的小秘密。

他們也會去旅遊,短暫地逃離現實,就像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家庭。

那時他們在一起很溫暖,好像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

可一旦暴露在正常社會的運轉體系之下,就脆弱得一擊就破,潰敗不堪。

從哥哥為了掩護妹妹而明目張胆的盜竊,最後被捉到的那一刻,被撕破的生活就開始了。

一家人打算拋下被拘留的哥哥連夜逃走,看似無堅不摧的感情,在利益面前,說棄就棄。

奶奶死後,媽媽還來不及難過,就意識到奶奶的這筆贍養費和老房子可能不再屬於他們,於是制止了爸爸叫救護車的行為,不敢聲張,私自把奶奶埋在後院的池子裡,以便每個月繼續冒領贍養費。

對於他們來說,偷來的溫暖像是贈品,踩著誰過日子不重要,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偷來」的家庭,用「偷來」的情感維繫。

越是「完美」,也就越無法適應現實中的法規。

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很克制,沒有大喜大悲的情緒,沒有死亡傷殘的噱頭。

卻仿佛在以一種隱秘的極端憤怒姿態,質問這個社會:

如果血緣不再是家庭的樞紐,團結一致也不能成為抵擋外界的強心劑。

那所謂的家庭,是否只是倫理道德下,一種似是而非的虛偽形式?

2

是枝裕和是紀錄片導演出身,其電影側重寫實,擅長描繪底層人民生活,故事也大都溫和而質樸。

他覺得,這次的作品同樣啟發自社會事件,電影中包含的社會議題更加複雜,基調更為陰沉,人性的溫柔與自私交織出一個複雜的家庭。

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非正常家庭如何生活?

事實上,近年來「無緣社會」這個詞在日本出現得愈發頻繁。

「緣」,即聯結。

隨著老齡化、單身化、少子化等現象不斷加劇,一個日本人的一生可能這樣度過:

青年時期背井離鄉來到繁華都市,與故鄉的親戚朋友逐漸陌路;

人到中年雙親故去,孑然一身;

晚年退休,失去「工作」這一紐帶後與社會失去關聯……


日本街頭的年輕人 / 視覺中國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依次失去地緣、親緣與職場緣,成為一個孤獨的原子,獨自生活、老去,甚至死去。

日本文化中充斥著「不願意給他人添麻煩」的禮貌與疏離。而片中,無論是老人、成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走投無路,必須相互「麻煩」,也正是亞紀所說的「你們靠錢聯繫在一起」,才有機會發展出這段易碎又堅固的親情。

電影也在探索親情與血緣的關係:

若沒有血緣,那這樣的家庭就是下流家庭,沒有親情嗎?

2015年,日本興起了一個詞語:下流老人。

這是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提出的,他認為,日本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過著「中下流」生活的老人,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

而且未來會只增不減,若政府不提出有效政策,可能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下流老人」,並不下流。

就像所謂的「小偷家族」,也不是全是小偷。

一脈相承的家庭羈絆之外,是枝裕和在這部作品中參考了近幾年圍繞家庭發生的一些實際事件,暴露了大量的社會問題:

信代長期忍受前夫家暴;

亞紀在風俗店打工,提供有償軟色情服務;

5歲的由裡飽受虐待,渾身是傷;

祥太被救出前,被扔在汽車上獨自生活......

是枝裕和把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件進行小範圍刻畫,不擴大到社會,把描寫的筆觸削得更尖,插得更深。

這次的《小偷家族》他放棄了以前的做法,而是試著回到原點,回到情感中最激烈的「怒」,從不同層面插進了日本社會的血管

婦女、老人、兒童以及待業的中年,每一個角色,都是一道鮮血淋漓的傷口,而這一切構成了所謂的「下流」社會。

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後,不少職員不得不接受買斷條件而退職。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式僱傭的機會愈發渺茫,如同片中的治和信代一樣,只能做著有一陣沒一陣的短工,微薄的薪水很難有結餘。

一旦退休,面對高昂的物價,社會福利只是杯水車薪。即便是正式員工,退休金也不足以支撐最縮衣節食的生活。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日本老人白髮蒼蒼仍不敢停下工作,在計程車司機、服務員、快遞員等一線崗位持續奔波。找不到零工或根本無法工作的老人處境更為艱難。

現實生活中,甚至有不少老人不惜故意犯罪被發現,只為能進「管吃管住還能治病」的監獄養老……

為了生存,他們一起滑向了法律的灰色地帶。

3

「他們就像小魚一樣在殘酷的大海中掙扎。

電影裡,小男孩祥太不止一次地讀繪本《小黑魚》(Swimmy)。

美麗的大海是所有小魚生活的大家庭,然而也時刻充滿了危險。

有一天,一隻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一個角落裡住著的所有的小紅魚,只有一隻小黑魚逃走了。

獨自存活的小黑魚害怕又艱難的活著,直到他碰見另一群害怕被大魚吃掉,躲在了礁石後的小紅魚。

他讓小紅魚聚在一起遊成大魚的樣子,而自己來當眼睛!

就這樣,他們變成了更強大的「魚」,把真的大魚都嚇跑了,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導演坦言,自己在開拍前曾去過一家兒童收容所,那裡收留的都是被父母虐待的孩子。

在那裡他碰到了執意要讀《小黑魚》的女孩。

「她一定是想讀給不在身邊的父母聽吧。」

苦難是巨大的,溫情和美好卻也真實地存在於身邊。這些苦難下,家庭的形式和情感的博弈一直存在:

那些血緣和親情可能是最脆弱的連接不堪一擊,而那些愛與羈絆也可以是最強的「大魚」衝破現實的困難。

幾乎每位主人公背後的家庭都殘破不堪,幾乎每個孩子背後的父母都極其不稱職。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

這是來自「母親」信代的疑問。

當爸爸和信代準備把小女孩送回親生父母家中時,聽見了屋子裡激烈的爭吵,信代只是愕然,但當小女孩的母親喊出那句「後悔生了她」時,信代癱坐在地。

這和她記憶中的片段似曾相識。

所以信代才會燒掉小女孩從家中穿來的衣服,讓她與過去告別,流著淚說:

「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傷害你的,而是會像我一樣緊緊地抱著你。」

所以她才會在洗澡時,讓小女孩撫摸自己的傷疤。

她們身上的傷疤,和心裡的傷疤,都一樣。

信代從不會像小女孩的親生母親那樣,在被女兒心疼地撫摸的傷口時,囂叫著趕走她;

更不會以一條新裙子為補償作為說辭,繼續毆打女兒。

無論言語、行動,暴力從來不分形式,最深刻的殘忍往往暗藏於最親密的關係之中。

所以家庭到底只是一種社會關係,還是一種情感聯繫?

如果家庭裡缺失了愛,家還可以被稱之為家嗎?

按照傳統意義界定家庭,亞紀的家是一個冷若冰霜與自己無關的居所,由裡的家是一個充滿疼痛與謾罵的地獄;

但如果家是一種情感聯繫,那亞紀的家就是那個逼仄卻充滿著泡麵香氣的小屋,由裡的家是那個畫筆下一家五口嬉鬧的湛藍海岸。

在由裡的畫中,一家五口在海邊肆無忌憚的玩鬧,天空上兩隻小鳥飛過。

在一個5歲孩子的心裡,家無關結構,只關乎溫暖。

開頭的故事中,6歲的亮亮自從跟了馬昊,常年睡在渭南城郊的草從裡。馬昊被抓後,有人問過亮亮:

「冬天,下雪的時候你睡在草叢裡,冷嗎?」

「不冷,哥哥每天晚上都抱著我,很暖和。」

「你們每天晚上都幹啥呢?」

孩子笑了,「我們一起看星星,他還給我講故事呢。有時候,哥哥還給我唱歌。」

馬昊想過要走。

自己一個人流浪,什麼都不用愁,多了一個孩子,錢就成了最大的困擾。

一天,馬昊悄悄地躲在了遠處的草叢裡,「我就想看看他心裡有沒有我」。

亮亮看不見哥哥的蹤影,到天快黑了還找不著便爆發出哭聲,「哥哥,你不要走,你不要走啊。」

這個流浪漢心軟了。

自此之後,他決定砸車。

一個人頻繁地在深夜走上街頭,扛著撬槓,砸開車窗。

《小偷家族》的中文版角色海報上有一行字: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是愛,但更是一種羈絆。

五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因為各種羈絆將命運相連,在奶奶這個紐帶下與彼此結為最密不可分的牽連。

血緣沒有將他們捆綁,他們自己選擇了家人。

看著五個「家人」在海邊玩耍,奶奶在沙灘上靜靜注視,嘴裡默念,「謝謝你們」。

望著「小偷父親」追隨公交車奔跑大喊,本來決絕的兒子慢慢回過頭,嘴裡默念,「爸爸」。

兩句無聲的臺詞,或許是導演是枝裕和對自我立場的無言表達:愛大於一切。

這個缺少血緣聯繫的家,卻因為另一種更為強大的力量變得密不可分。

影片中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品讀,但有一個片段或許能夠解答,究竟什麼是「家」:

當爸爸和亞紀躺在家中隨意閒聊時,談起彼此是由什麼相連。

亞紀說是錢,但爸爸指了指自己的心。

參考資料

[1] Life Style Jonual .《小偷家族》:下流家庭. 2018.7.4

[2] 中國青年報.偷來的家:流浪漢砸車窗盜竊 與「弟弟」草叢安家.2018.8.8

[3] 藤田孝典.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臺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33號11樓之4: 如果出版社. 2016-04-01.?ISBN?9789866006883.


相關焦點

  • 離婚是面鏡子,照見人品,復見人性(深度好文)
    有人說一場劫難,看穿生活與人性。有人說一場重病,瞧透人世間險惡。其實,離婚別過,才是人品的看透。離婚的理由太多,過不來了,談不到一起去,事業相差太遠,生活習慣也完全不同,像兩個陌生人?離婚的樣子太醜,我養不起孩子,我沒有工作,我沒有能力,出不起撫養費,我也養不起孩子……愛一個人很容易,一生只愛一個人卻很難;人性是自私的,永遠為自己著想。人性原本可以不這樣,可以更寬敞更明亮,可以更簡單,更直白。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鍾孟宏可謂是當今臺灣電影圈中最獨特的存在,他始終以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方式」拍攝電影,用桀驁不馴的風格筆觸譜寫無奈又溫馨的人生故事。前幾年有飽含黑色幽默與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窺探人性與家庭關係的《一路順風》,都恰恰印證了這位臺灣導演在舊世代和新生代銜接過程間,不斷閃耀光芒,碰撞出人性的火花。
  • 阿姆斯特朗事件折射人生路 偶像倒下後人性暴露
    阿姆斯特朗事件折射人生路 偶像倒下後人性暴露   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被揭開截然相反的面孔,其實也是將人性中最隱秘、最糾結的那部分暴露在陽光下。
  • 《地球上的星星》:靈魂碰撞的背後,是對愛和人性的追求
    在最受歡迎的前十名印度電影中,至少有8部是他的作品,這也奠定了他在印度電影史上的「國寶」級地位,外界甚至稱譽為」堅持電影夢想的天才「。很多人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家庭和學校教育,我個人覺得,導演的用意不僅僅停留在教育的層面,更深層次的內核是靈魂碰撞後,對人性和愛的追求。本文將從影片的主題呈現、人物塑造、視聽效果以及觀影后對生活的一些思考四個方面多維度解讀這部小眾卻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的魅力所在。
  • 愛是動詞,謝謝你用行動來溫暖我
    也正是因為,我們越發懷疑這個世界的溫暖,才會把每一次小溫暖放在心底,想起來就有暖流從心底升起。沒有哪個人,不會被溫暖打動,從而始終記得,生活中那些暖心的細節。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 到夜晚,從山野 到書房,一切都沒關係,只要最後是你就好 。
  • 助人為樂汪厚庭:為無數困難家庭送溫暖的「愛心使者」
    利用周末、節假日等業餘時間,召集志願者開展了敬老愛老獻愛心、關愛留守兒童、同飲漢江水、保護母親河、鄰裡守望一家親、精準扶貧送溫暖、作業本計劃、陽光助學、抗戰老兵關愛、溫暖包計劃、避災救災演練、創建文明城市宣傳等志願服務。作為一名有過軍營生涯的他,身上透著一股敢闖敢幹,不服輸的勁頭。工作中的他是一名給千家萬戶帶去光明的「光明使者」,生活中的他,又是一名為無數困難家庭和孩子送去溫暖的「愛心使者」。
  • 《羅織經》最暴露人性的三句話,看透人心,避離禍害與小人
    答案就要從自身找起,必要的時候就是要懂人性。尤其是現在很多老實人,由於不懂人性,明明有能力,卻總是犯小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學會在小人與禍害面前自保。在《羅織經》這個書,就有寫著人際交往、處事中的一些謀略,更多的裡面卻有很多處世智慧,要想避開小人,就只能了解小人,把人性看透,就不會被小人所害。
  • 「書評」《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家庭暴力與愛
    人性的光芒,愛的光芒,讓每個人都鍍上了金邊,活在我的大腦裡,這就是寫作的意義之一啊,文學家創作的人物和故事,是一筆無形的精神食糧,豐富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和靈魂。看得來氣,讓人想起小鬼當家之類的電影裡,孩子反抗大人,和大人作戰的精神,雖然社會、文化、經濟環境完全不同,是兩種風格,但是反抗和戰鬥精神是本質的,像我最愛的電影《雲圖》裡,始終貫穿的價值觀,絕不向暴力屈服,古來有之。為什麼大衛就不可以學學呢?為什麼大衛的母親就不能振作堅強起來呢?我知道這對於他們特別特別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家庭環境和軟弱的個性造成的,有必然性!
  • 電影解讀:溫暖白人家庭的黑人廚子《丘奇先生》
    電影《丘奇先生》主打美食和溫暖,電影是以一個烹飪的畫面展開,一個黑人廚師丘奇在做早餐。之後以小女孩的視角看丘奇,他是一個黑人,而自己是白人家庭,母親是個單親媽媽。小女孩不知道為什麼丘奇先生要來自己家當廚師,自己家根本沒有錢請廚師。
  • 「開水澆燙孕貓,一屍五命」:毫無人性的施虐,究竟暴露了什麼?
    這樣的周某,可以說身上的「人性」早已蕩然無存。 其實對於像周某這樣的人,以殺生為樂,早已不配為人。 有這樣一個可怕的現象。 這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03   在很多時候,「虐」已經是一種心理變態的現象。
  • 疫情,讓我們於痛苦的陰霾中洞見人性的彩虹,感受愛的溫度
    小到每一個家庭,大到整個國家,家國情懷支撐起了每一個人的信仰體系,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家國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在家庭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猶如烏鴉反哺般為家、國奉獻自身,同樣的,在我們面臨災難時,家、國為我們提供最有力的庇護,讓我們免受風雨。祖國的愛,就像一隻大手託著我們,讓我們遠離病毒的侵擾
  • 《歐也妮·葛朗臺》:愛、利、欲的失衡,是一個家庭親情異化的根源
    本文將深度發掘二人的異化親情觀,並總結該著作對人性的啟發與思考。葛朗臺異化的親情觀書中曾經這樣寫過葛朗臺:說到理財方面,葛朗臺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事,他懂得長時間躺蹲在那裡,以便更好地打量獵物,伺機猛撲張開猶如血盆大口的錢袋,把大堆的金銀倒入其中,然後再找個安靜的地方,緩緩躺下身子,不動聲色地享受填進肚子裡的獵物。
  • 人性的拷問是個沉重的話題——《末日危途》影評
    雖然該片歸類為「驚悚片」(我最不喜歡的類別),但我仍然覺得它應該是一部倫理片,一部拷問「人性」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人類在遭遇大災難摧殘後末日殘存的日子:一對倖存的父子,在支離破碎的大街上遊走,心中一念希望是在灰暗的廢墟一片的盡頭,有溫暖的,適合萬物生長的陽光、土壤和空氣。
  • 評電影《巴彥岱》:在愛和人性美的靜謐湖水中暢遊
    評電影《巴彥岱》:在愛和人性美的靜謐湖水中暢遊 2014-11-18 18:33: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18日電 題:在愛和人性美的靜謐湖水中暢遊  作者 巴赫提亞·巴吾東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應該是從對外在文化的學習開始的
  • 白夜行:槍蝦與蝦虎魚式的愛情,跨越20年的愛與罪
    而在影片《白夜行》中雪穗和司亮的關係也類似這種共生互利的關係,但是卻更為複雜,兩人青梅竹馬卻因為命運的捉弄不能在一起,兩個人有不能言說的秘密,又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撐,也是彼此黑暗中照進縫隙中的光亮。用書後面的一段話就是: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
  • 關愛星星的孩子 讓愛溫暖每一個角落
    關愛星星的孩子 讓愛溫暖每一個角落 華陽街道南山社區開展關愛孤獨症兒童公益活動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孤獨症患者人群,消除誤解,全面接納孤獨症群體,華陽街道南山社區與轄區黨建聯建單位在成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共同舉行了「關愛星星的孩子讓愛溫暖每一個角落
  • 愛的表白書,講述人生初始的溫暖與美好
    童書大獎得主埃瑪•多德代表作《愛的表白書》由英國著名童書作者埃瑪·多德創作,這套書也是最具有她個人特色的代表作。埃瑪曾說,丈夫和孩子是她創作的靈感源泉,這點讀者們可以從她溫暖的圖文中感受到。與丈夫、孩子的相處點滴給予了她豐富的愛的體驗,讓她也將愛滲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濃濃的愛意蘊含在書頁裡愛要怎麼說出口?愛就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但是,人們有時卻不善於發現它、表達它。《愛的表白書》將親子間愛意表達的重要性展現給了廣大讀者。
  • 情系計生家庭,節前送溫暖
    此次慰問,不僅為他們送去了節日慰問金和節日祝福,還對他們為衛生和計生做出的貢獻表示誠摯的感謝。此外,2016年1月,永川區衛計委領導班子分成六組,分別帶領委機關中層幹部對23個鎮街的計生特扶家庭、計生貧困家庭、貧困計生工作者共299人進行了慰問,送去了慰問金和節日祝福。
  • 「撕開」英語怎麼說?
    就你所能想到的最強壯的人也不能赤手空拳把木頭撕裂。I want to tear apart your mouth and face.我要撕開了你的嘴部和臉。小男孩想要把電話本撕開。What's the matter, dare you tear me apart?怎麼了,你敢把我撕成碎片嗎?
  • 電影《炙熱》:有心的地方就溫暖
    喜事並不能掩蓋這個家庭內部的悲劇,這是一個女人相互欺騙、殘害、詆毀的家庭,母親責怪孩子們只會生女兒,生不出兒子,女兒們不知道怎麼處理家庭關係,只知道認錯、忍受期待成為丈夫眼中理想的妻子。來自影片截圖大環境也沒有好在哪裡,讀過書的女子被村裡的小孩子嘲笑腦子壞掉了,並且堅信讀書的女子不會是好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