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魔術中的科技、視錯覺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魔術使奇蹟在眼前頃刻發生,而魔術師是善於利用新技術製造奇妙境界的人

  第24屆世界魔術大會在京圓滿落幕,而北展劇場進行的「世界著名舞臺魔術大師展演」依然火爆,魔術大師們營造出不可思議的奇妙夢幻境界,讓觀眾驚嘆。

  「魔術使奇蹟在眼前頃刻發生,而一名優秀的魔術師離不開精製的機關道具,離不開精心編排的表演方法,離不開經過特殊訓練的手上功夫,更離不開聲學、光學、電學、化學、力學、磁學、心理、色彩等科學原理和現代科技的運用」, 此次魔術大會秘書長、中國雜技家協會分黨組書記林建表示。

  利用新技術製造奇妙境界

  林建介紹說,越是驚險的大型魔術越得靠聲、光、電的科技配合,從某種程度說,魔術師是非常善於利用新技術製造奇妙境界的人。

  舞臺上,中國江蘇籍魔術師汪奇魔似乎著急趕路,沒趕上火車只能坐汽車,他身後的巨幅屏幕上出現南京長江大橋的視頻,橋上車輛如梭,魔術師輕輕一指,車流中的一輛白色小轎車突然駛離橋面,奇蹟發生了:舞臺上竟然出現一輛真正的白色小轎車……沒坐成汽車,魔術師看看表,時間不早了,怎麼辦?這時屏幕上出現一架直升飛機,好,就坐飛機去!魔術師再次用手一指,飛機調頭向他飛來,越飛越近,一架長6米的直升機竟然飛到了舞臺上,空姐走下來熱情地邀請魔術師登機,飛機遠去……全場燈滅,隨後一柱燈光打出,魔術師微笑著從觀眾席上走出向大家揮手致意,這是本屆大會參賽節目《直升飛機》帶給觀眾的震撼。

  「魔術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汪奇魔告訴記者。魔術發展到現在已與高科技有了扯不斷的聯繫,之所以能將轎車、直升飛機變到舞臺上,其實離不開他背後那塊寬10米高6米的大屏幕,許多奧秘藏在其中。據他介紹,自己專門請計算機高手編程,足足花了一年時間,表演時後臺只要在電腦鍵盤上操作,他在前邊演就是了,一切都在電腦程式掌控中。

  與中國魔術師相比,國外優秀的魔術師更是利用科學原理設計魔術表演道具的高手,著名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就是典型代表,他的經典魔術中曾展現自由女神和飛機那樣的龐然大物,其中就利用了光學原理和影像技術,由於道具設計巧妙,情節構思獨特,才產生了令人費解的神秘效果。

  魔術手法背後的科學原理

  一位女孩兒溫婉起舞,她身上的紗裙輕薄飄逸,婀娜舞步中,不經意地一揚手,手指間就變出了無數繽紛的花朵,舞臺幾乎成為一個奼紫嫣紅的花園,青年魔術師沈娟給觀眾帶來的《萬紫千紅》,最後呈現出來的花朵近六千朵……

  沈娟告訴記者:「魔術就是魔術師在最準確的時間,最適當的角度,採取科學手段和聲東擊西的方法,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從而利用觀眾視覺、聽覺上的錯覺,去施展變幻的技巧,並通過一系列的藝術處理,造成許多變幻莫測的奇妙景象。」

  據介紹,魔術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歸納起來,不外乎「無中生有」、「從有變無」、「碎物還原」、「即刻變形」、「以假作真」、「迅速易位」等,這些魔術手法背後的科學原理並不複雜。

  「無中生有」一方面要靠手上功夫,另一方面也要靠道具的精巧。沈娟在舞臺上憑空變出的幾千朵花兒其實都事先藏在衣服裡,她告訴記者,這就要求花兒的材質非常輕,而衣服既要呈現飄逸感,又不能阻礙「出招」動作,因此衣服內部的收納空間經過了反覆多次的試驗才定下來,觀眾看上去她輕盈地舞蹈,事實上裝滿「機關」的演出服很重,而她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也是很好地轉移觀眾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即刻變形」是手彩類魔術常見的表現形式,魔術師劉明亞能將手中的蠟燭瞬間變成一把寶劍,據他介紹,其中奧秘就是手法麻利地搗鬼。讓觀眾的眼睛跟不上演員兩隻手的速度。

  「碎物還原」節目中,滿滿一瓶可樂倒進一位觀眾衣領,卻發現身上滴水未見,再一晃,可樂又回來了,其實這是利用光學原理設計的魔術節目,魔術師手裡是一個經過處理的可樂瓶,通過一定角度的傾斜加上舞檯燈光的配合,可樂瓶壁的色彩發生了變化,觀眾看上去好像是可樂被倒了出去一樣,實際上可樂還都裝在瓶子裡。

  「以假作真」一類的節目中,魔術師舞動一塊 「神奇手帕」,原先畫上的一幅假花竟然突然之間綻放,其實是有人在場外暗中遙控,真正有神力的不是手帕,而是現代化的遙控手段。

  「迅速易位」在近景魔術中屢見不鮮,一杯滿滿的水轉幾圈過後竟然無端消失或轉移到其它杯中,其實這些水杯都是用特殊化學材料做成的,杯裡的水在很短時間內已經被固化劑由液體固化成了固體。

  遵循科學規律提升魔術質量

  有人說魔術師是世界上最誠實的人,因為他們表演的魔術能讓觀眾信以為真,而這時只有魔術師自己承認魔術是假的。而為了製造出「以假亂真」的效果,魔術師要在背後潛心鑽研,付出幾番心血。魔術師傅騰龍有個絕活兒,任何一位被他請到臺上的觀眾,都會得到一張他當場剪出的影子,而觀眾在拿到自己確認的剪影后,舞臺後面的大屏幕上就會出現一個大黑影,與觀眾本人和魔術師剪的影子完全吻合,好似觀眾與魔術師有著不一般的心靈感應。事實上,在此之前魔術師已把每個人的五官側影做了分解,編出幾百個碼,觀眾一上臺,他的腦子裡就會出現相應的編號,然後想辦法讓後臺的搭檔知道這個編號,搭檔就在後臺把卡片庫打開,找出3號額、13號鼻子等拼成一個完整的側影,而他自己剪的就是編碼所代表的五官,這樣「神秘剪影術」猜出了陌生人長相。但為了製作並熟記這些編碼,魔術師必須要做大量的準備,下很深的功夫才行。

  「在舞臺上我隨手就變出十多隻鴿子,事實上這些鴿子我已養了六七年,每天都至少要花兩個小時訓練它們,與它們培養感情。」上海雜技團的劉明亞告訴記者。有「東方魔女」之稱的趙育瑩別看年紀不大,已經練魔術11年,光徒手變40多把形態各異的扇子這一絕活兒就琢磨了9年。

  「魔術師並沒有超人的特殊本能,他只不過遵循了科學的規律,而一個魔術的成功則依賴於魔術師的逆向思維,魔術是人類智慧的高級表現形式,有人說魔術是騙人的,但我喜歡這種快樂的充滿智慧的欺騙。」曾獲全國大獎的魔術師曲蕾這樣表白自己對魔術的感情。

  本報記者 李冬梅 通訊員 高欣然

  魔術中 的視錯覺

  魔術表演中利用觀眾視覺系統的特點,運用相應的道具也可以產生非同尋常的效果。比如:

  彎曲的勺子:魔術師晃動一把勺子讓勺柄看起來好像是柔軟的。

  原理:視皮層裡有些神經元對移動的影像和線條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們對振動影像的反應不同於其他視覺神經元。結果就是,神經系統對振動物體的末端和中段的反應有差異,堅硬的物體在這種情況下看起來就好像中間變柔軟了。

  視覺殘留:魔術師已經把物體從視野中移除,但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看起來好像物體還在那裡。

  原理:當刺激撤除後,由於神經後放電會導致產生大約100毫秒的餘像。

  傑裡·安德勒斯的三維空間扭曲:觀眾先盯著一個旋轉的碟子看一段時間,這個碟子有三個區域會發生擴張和收縮的運動。再讓觀眾看靜止物體時,他們會感覺靜止物體也在擴張和收縮。

  原理:神經元分別適應了視野中三個區域產生的運動影像。

相關焦點

  • 視錯覺:眼見不為實,各種視錯覺讓你感受眼睛的「背叛」!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視錯覺。俗話說「眼見為實」,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有的時候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可是眼見真的為實嗎?現實中有很多事物都是眼見為虛,只是大家都習慣了,或者是沒去細想,所以就沒有眼見為虛的概念。讓我來舉幾個例子,比如電視劇和電影,我們確確實實是看到了那些演員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我們知道那是假的。
  • 中國首屆視錯覺科普作品大賽啟動
    視錯覺科普作品大賽是一場新的中國創新思維浪潮的發起,是以視錯覺為載體,強化全民的創新意識,希望這種創新理念永遠留下,激發更多的人在不同領域內,利用視錯覺做到讓自己專業更有新意、更有趣味、更加科學、更加完美。讓這種多維的思考能力影響更多的人。  大賽將在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間,面向全社會徵集視錯覺科普作品。
  • 艾姆斯房間——視錯覺欺騙你的眼睛
    這就是視錯覺實驗中著名的「艾姆斯房間」實驗。這是由於在我們的認知中,房間一定是上下、左右各自平行的,所以,當我們把一個不平行的房間當作平行的參照物時,在視覺上我們會認為遠處的人變小了,而近處的人長高了。以經驗和眼睛作為判斷的標準,卻不知自己被視錯覺「欺騙」了。這種現象就是大小恆常產生的錯視。
  • 視錯覺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形成視錯覺的原因有多種,它們可以是在快中見慢,在大中見小,在重中見輕,在虛中見實,在深中見淺,在矮中見高。但他們的最終結果,都是使人或者動物形成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所以,有效地利用視錯覺,針對性地作出改善措施,有利於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認識和識別能力。  二、如何利用視錯覺?
  • 6個神秘的視錯覺動圖,看完後你再也不會輕易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什麼是視錯覺?一些人利用幾何排列和視覺成像規律,製作出一些依據平常經驗難以想像的圖像,導致人類的眼睛被欺騙,從而引起視覺上的錯覺,以達到藝術或者類似魔術般的效果。這是來自Lenstore的6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動態視錯覺圖,看完後你和自己眼睛之間的感情大概也就到頭了,哼!可恥的欺騙。
  • 眼見不為實 設計中的視錯覺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其實人眼所見的事實由於錯覺也並非完全可靠。我們做設計時,經常會遇到同一界面內設計的兩個不同icon,長寬是等大的,但是視覺感受上會覺得一個偏大,或一個偏小。這是人視覺主觀感受上的視覺差造成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元素,因為環境的影響,感受也會不同。其實這些都是視錯覺現象。
  • 懸浮魔術揭秘 魔術大師怎樣憑空行走
    曾在馬年春晚表演魔術不幸穿幫的法國魔術師Yif近日亮相武漢,在街頭表演懸浮魔術,只見他單手輕扶雙層大巴車窗,與公交車一起穿過熱鬧的街區。Yif突然以懸浮的方式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惹得市民嘖嘖稱奇。網絡上各種懸浮魔術揭秘的帖子也是層出不窮,但能把懸浮魔術揭秘講得頭頭是道的卻是寥寥。
  • 視錯覺到底是什麼?
    旋轉半圈,箭頭依舊向右箭頭在逗我嘛以上三個都是視錯覺大師杉原厚吉的代表作。他可真是魔鬼,讓大家明知道有貓膩,還看不出端倪。變形變得正方體家族都不認箭頭也不是啥正經箭頭,經過了特殊的雕刻曖昧一點看世界吧,圓哪有那麼圓視錯覺目前研究最多的有:幾何錯覺、主觀輪廓錯覺、明暗錯覺、色彩錯覺、形狀錯覺、運動錯覺、陰影錯覺等等。 我們來看點更好玩的!
  • 一組極有趣的視錯覺圖片及視錯覺產生的原因?
    某些圖片會導致視錯覺,視錯覺圖片不僅趣而且很有挑戰性;視錯覺的產生和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有關,有規律可循,每個人受視錯覺影響的程度也不同。(綠色線看起來比紅色線長,雖然它們其實一樣長。)人腦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形成定勢,比如我們能從簡單的幾筆中看出人形,是因為大腦中儲存有豐富的相關線索會自動填補空白;但有時大腦會對視覺信息做出錯誤的解釋;有些時候,大腦沒有接收到足夠的信息,或者受到了其他信息的迷惑和誤導,就會產生視錯覺。
  • 生活中到處都有視錯覺,衣服這樣穿更顯瘦,利用視錯覺拍照更好看
    錯覺總是以視覺上感覺到的圖像為特徵,至少在常理上來講,它們是欺騙性或誤導性的。因此,眼睛收集的信息由大腦進行處理,從而給出一種不符合刺激源物理測量的知覺。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要很多視錯覺的實例。喜歡我們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們哦!
  • 錯覺圖片大全(40圖)-讓你懷疑眼睛的視錯覺圖片
    >編號1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利用視覺錯覺效果,會拍攝出會讓你懷疑自己眼睛的照片,不信,咱們來看看這些視錯覺圖片,看完這些圖片,會讓你困惑和質疑你的視力。這是一位法國風景天體攝影師利用簡單的道具和一點想像力拍下了一組種月亮,長月亮,煮月亮的錯覺圖片。
  • 有趣的視錯覺照片及產生視錯覺的五個原因
    所謂錯覺,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感知,是一種被歪曲了的知覺;錯覺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條件具備,必然產生;錯覺的產生具有固定的傾向。 十二,深淺錯覺。
  •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2018-01-05 13:45 來源: 科技日報有時我們看見的東西並不一定存在,而會受光、形、色、位置等知覺因素的幹擾,在大腦中產生錯覺。眼睛不同於照相機,不是對客體的簡單機械複製,是一種再加工的心路歷程。眼睛所見,在很多情況下確實與視覺世界的特性相吻合,但在某些情況下,盲目的「相信」眼睛所見會導致錯誤,形成所謂的視錯覺。在現實生活中,視錯覺的現象客觀存在。
  • 一組不可思議的視錯覺圖片,看完後你還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在街頭的地上能看到用粉筆畫的3D藝術畫,這其實就是利用了視錯覺的效果,人類的大腦會把眼睛看到的事物自動彌補出應有的樣子,下面是一組能讓你懷疑眼睛的視錯覺圖片,來挑戰一下吧!一、入門篇1、你能一眼看出下圖中三輛汽車的大小是不是一樣的嗎?這是一個著名的場景造成的錯覺效果,大腦會根據周圍的參照物進行距離區分。
  • 精選一組有趣的視錯覺照片及產生視錯覺的五個原因
    所謂錯覺,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感知,是一種被歪曲了的知覺;錯覺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條件具備,必然產生; 錯覺的產生具有固定的傾向。(路斜錯覺;這是兩張一模一樣的照片,為何看上去似乎是拍攝於同一條道路 的不同角度?)
  • 視錯覺及其種類
    錯覺現象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如我們熟悉的典籍《列子》中所載「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所謂「日初出大如車蓋而日中則如盤盂」,就是錯覺的一例。日月錯覺是一個十分常見而有趣的例子,太陽或月亮接近地平線時,看起來比其位於正空時要大50%左右,雖然在這兩個位置時太陽或月亮的視網膜投像是一樣大的。
  • 11張欺騙人眼的視錯覺圖,你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錯覺,有一些藝術家更是刻意的製造出這些錯覺,這些錯覺大多都是利用人類大腦的一些習慣所創作的,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如此的令人著迷的存在,小編今天就選取了11個經典的視錯覺,證明眼見並非為實,你都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 視錯覺欣賞:愛麗絲魔法屋
    不需要吃蘑菇,只要走進這個房間,你就獲得了「變大變小」的能力:(錄製者:The Royal Institution)這個視錯覺模型名叫艾姆斯房間這個視錯覺的關鍵在於房間的形狀,窗戶、地板和牆看起來都與普通的房間沒什麼兩樣,但它真實的形狀卻是下圖中的樣子,格子地板、牆上的裝飾物其實都是變形的,只是從特定的視角看恰好和普通的立方體房間有同樣的投影。
  • 2015十大視錯覺:第一個就瘋了
    前不久,年度視錯覺獎(illusion of the year)網站公布了2015年的獲獎者。今年的視錯覺獎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視錯覺入選?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入圍十強的作品吧。這樣一來,人們就產生了車棚是拱形或波浪形的錯覺。來源:杉原厚吉(Kokichi Sugihara),明治大學(日本)。順便說,下面這個流傳甚廣的視錯覺作品也出自杉原厚吉之手。小球看似反重力運動,但事實上,中間的平臺才是真正的坡底。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家居裝修設計中如何利用視錯覺
    視錯覺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視錯覺的例子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