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家蟲子主題書店在寧開業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蛐蛐兒的叫聲是什麼樣的?蝸牛爬行的時候會留下怎樣的痕跡?還記得童年時觀察螞蟻搬家的漫長下午嗎?這些都能在先鋒蟲子書店找到答案。近日,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的南京先鋒書店,在玄武湖覽勝樓新開了一家蟲子書店。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以蟲子為主題的書店,該店由先鋒書店與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師、藝術家朱贏椿共同打造。

蟲子書店位於玄武湖深處的梁洲上,入口是一條狹長的甬道,甬道的牆壁上有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孔洞,像是被蟲子一口一口噬咬而成。走出甬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造型獨特的蟲型書櫃。上面放著7000多冊與昆蟲有關的書籍,從適合幼兒閱讀的簡筆畫到深刻的專業書籍一應俱全。據店長林樂知介紹,位於南京市玄武湖的先鋒蟲子書店是「中國最全的蟲子書籍收藏館」。在蟲子書店中,細心的讀者會不時發現一些藏在角落的「小東西」:書本旁的小昆蟲雕塑、天花板上的蝴蝶模型等;靜心聆聽,還能聽到從角落傳來的陣陣蟲鳴。前來參觀的讀者羅先生說:「這家書店在玄武湖深處,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書店的擺設也很用心。」

十三年前,先鋒書店的創始人錢曉華就有了在玄武湖覽勝樓開書店的想法。通過與多方協商,直到去年這一想法才真正得以實現。先鋒蟲子書店的室內設計師潘冉說,這是他做過最愉快、輕鬆的項目。「我很喜歡跑步。在設計這個店的時候,我經常跑完工地,再圍著玄武湖跑一圈。在跑步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裡已經有了最好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建築,設計師謙卑地去做一個梳理就可以完成了。」

先鋒書店和蟲子的結緣也要歸功於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在先鋒蟲子書店中,有一面特別的陳列牆,放著他設計的《蟻囈》、《蝸牛慢吞吞》、《蟲子書》、《蟲子旁》等書籍。朱贏椿是一個愛蟲的人,在他的工作室門口,立著一塊警示牌,目的是提醒訪客要慢一點,以免踩踏腳下搬家的螞蟻。他說:「蟲子是我們這個時代城市人會慢慢疏遠的動物種類。其實,孩子對蟲子是沒有距離感的。」 據悉,先鋒蟲子書店將於5月17號舉辦蟲子主題的親子閱讀活動,朱贏椿也會在現場與孩子們進行互動,一起閱讀《蟲子書》並進行蟲子相關的趣味科普。(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關門,21年沒斷電今晚卻要熄燈了
    走過31年時光、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營業起已堅持186000+小時不斷電的臺灣誠品敦南店,將在今晚選擇熄燈關門。 以後,那盞整整亮了21年,曾在臺北敦南街頭溫暖過無數人的書店之燈,將永遠落下了。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滬上首家電影主題書店開業 實體書店"自救圖存"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實體書店「自救圖存」又出一招:與電影聯姻。日前,大眾書局美羅城門店經裝修後重新亮相,這是上海首家以電影為主題的書店。  店面裡瀰漫濃濃的電影文化氛圍,老式電影放映機、電影海報、電影名人、電影膠片原片盒隨處可見,長長的通道打破了以往書店使用書架的陳列方式,甚至連圖書分類都打破常規;書店的右側分別為3個獨立包間,而第一個包間就是電影主題包間,其中與電影相關的圖書有2000種,按照奧斯卡主題專櫃、國際國內獲獎作品原著區、經典電影圖書鑑賞區等區域擺放陳列。
  • 「地圖主題書店」亮相北京三裡河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王立彬)門的外把手是一幅世界地圖,內把手是一幅中軸線的北京地圖,內部設計處處呈現地圖敘事視角……自然資源部下屬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打造的地圖主題書店24日亮相。  坐落在有名的北京「三裡河銀杏大道」這一書店,劃分為實用參考圖、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旅遊圖書、歷史圖書、少兒圖書、覆膜圖和定製圖7大區域。書店地板上鋪有世界時區地圖,圖書分區就像連綿的群島,讓讀者體驗到俯視地球之感。書店有三個重點的特色圖書展區,包括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展區、《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展區和孤獨星球展區。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在經歷了698天漫長的暫停營業後,將於12月30日上午9點,以全新的面貌開業迎客。今天下午,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趕到書店現場,看到書店已重新裝修一新,局部仍在施工,書店員工們忙著將書從箱子裡擺上書架,書店上上下下都在為書店重張做最後衝刺。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讓電影可閱讀:徐匯新推電影主題書店
    位於老洋房內的電影主題書店特設半露天咖啡休閒區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  在老一輩上海人記憶中集中放映電影資料片的「永樂宮」,如今新開設一家「FILM電影時光」主題書店。  上海不僅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也是電影相關休閒方式逐步向全國廣泛傳播的時尚地標。
  • 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 經營31年賣出古舊書40餘萬冊
    早晨不到9點,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來到文苑書店,整理舊書、開門迎客。而就在4個小時前,他還在自家書房裡修整老舊線裝書。「一修補起線裝書連睡覺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是呼和浩特人,1986年創辦了文苑書店,2003年被內蒙古新聞出版局評選為內蒙古十大藏書家之一。作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文苑書店店內藏書約為10多萬冊,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個人藏書。
  • 「世界最美書店20家」:蒲蒲蘭老書蟲榜上有名
    最近評出的「世界最美20家書店」,有兩家在北京;儘管實體書店數量急劇減少,但它們依靠獨特風格贏得空間—— 「最美書店」,不一樣的生存之道  風行於全世界的網絡書店和電子圖書,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購書習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在網上購書,或者下載免費的電子書,這讓實體書店的整體處境變得愈發艱難。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 北大書店:未名湖畔 安然若素
    打造人與人溝通的平臺  舉辦精品文化交流活動是2.0版北大書店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分為3個板塊:北大博雅講壇、鳴心匯、主題活動。  北大博雅講壇是北大出版社於2015年初創立的文化平臺,旨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讀書、文化閱讀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和推廣全民閱讀。
  • 新加坡PAGEONE書店內地首家旗艦店落戶三裡屯Village
    這是新加坡連鎖書店品牌PAGEONE在中國內地開設的第一家旗艦店——1月29日開張時正逢嚴寒,聞訊而來的粉絲讓書屋充滿了暖意。  參觀者的注意力被這些簡潔的深棕色木質材料所吸引,配以周邊高大明亮的落地窗,仿佛置身在家中的書房之中。
  • 日本最美書店「蔦屋書店」來了 年底前落腳臺北信義區
    代官山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以森林中的圖書館為設計理念,獨特的編織感流動白色立體牆面,和透視感佳的落地窗,設計感獨特。(盧美杏攝)   被譽為日本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也被選為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來臺布局2年,是各百貨積極爭取合作對象。
  • 贏盛中國研究:特色實體書店在購物中心生存法則
    做主題書店就不能求大全而應該求小全,小而全才是主題書店的生存之道,國外的主題書店在經營方面就是這樣,不論面積有多小,都儘可能地做到經營物品的種類全,同品種書籍的全。   同時,作為主題書店一定要了解目標客戶,最好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庫,由於顧客群體的特定性,因此主題書店的客戶資料庫容量並不大,但可以做細做精,讓讀者群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所有的商品信息,做到與讀者的互動。
  • 普及國家版圖意識 傳播地圖文化—昆明首家地圖主題書店將於明年建成
    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推進國家版圖意識教育,傳播地圖文化,自然資源部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以下簡稱「中圖集團」)與昆明新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知集團」)將在昆明聯合打造花千谷地圖主題書店,書店將於2021年上半年建成。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搬遷時,誠品對讀者進行了一項「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書店」調查,發現那次通宵營業的活動深入人心,又經過長時間的評估後,誠品敦南店在1999年成為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在臺北酒吧分布密度最高的東區,誠品為夜生活提供了「閱讀」這個新選項。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4月底的一天,誠品書店臺北敦南店。賴先生又一次來到這裡。看到店內彩虹色的「熄燈倒計時」裝置,他的心裡五味雜陳。「這是臺灣的第一家24小時營業書店,從童年到中年我在這裡度過了不少時光。現在聽說還有一個月就要關門,實在是有些感慨。」  像賴先生一樣感慨的臺灣民眾還有很多。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5日上線 48位名家帶你雲遊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將在9月5日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主持人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倡議發起舉辦三家三聯高層年會,建立牢固的合作聯盟,是基於什麼考慮,又欲以何為?作為發起單位的發起人 ,我確實有一些思考。在詳細道來之前,先說說三聯書店的歷史和三家書店的相關情況。出版界許多人都知道,北京、上海、香港三聯書店同根同源,三聯人更把三家視為兄弟,深知彼此之間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