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錯了?科學家在反重力實驗後重新思考一切,或打破物理學

2020-12-04 環球看科學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沒有絕對的真理,真理都是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完善,而對於推動科技發展的物理學也是如此,有可能我們以前熟知的理論都是錯的。一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反重力」艙,讓一艘船上下漂浮,這使得他們宣稱在科學中可能還存在類似的狀態,這似乎打破了物理學。

浮力,也被稱為上升力,是由流體施加的向上的力量,以對抗部分或完全浸沒在水中的物體的重量,首次發現於2000多年前。但是,儘管這一發現可能很古老,一個法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浮力,他們稱之為「反重力」。在理論和實驗中,物理學家們觀察到,像小玩具船這樣的物體可以漂浮在懸浮液體的另一邊,而不會因為重力而下落。

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通過在一個封閉的玻璃牆內振動和懸浮高密度液體來創造所謂的反重力效應。在提到一種發生在不同密度的液體表面之間的現象時,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反直覺的上下顛倒的浮力現象表明,瑞利-泰勒不穩定性通過振動穩定化不僅可以被考慮,還可以被看作是在未知條件下進行新實驗的機會。

為了產生這種效果,研究小組用一個玻璃腔、甘油和矽油以及一個振動板創造了一個高度協調的研究環境。在正常情況下,黏性液體會慢慢地從一個倒轉的充滿空氣的腔室的兩側流下來,並在底部沉澱,並取代空氣。但是如果腔室快速振動,研究人員發現黏性液體不會完全到達腔室的底部,相反,它們會懸浮在一個氣墊上面。

研究人員用兩個小玩具船演示了懸浮液體的影響,在磁指針的幫助下,他們將一隻船浮到液體的頂部,另一隻浮到液體的底部。在一個無振動的環境中,他們會期望看到頂部的船會浮起來,底部的船會掉到艙底。但是,在這些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到兩艘船都漂浮在各自的表面上,較低的那艘船在懸浮液體的底面上下顛倒著航行。

他們還發現,對於船來說,這是一個穩定的狀態,使用指針移動它不會導致它下落。研究人員也可以用理論計算來驗證他們的結果,這表明這不是偶然的。他們現在對化學或生物領域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類似狀態感到興奮,這一發現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這個奇異的、反直覺的穩定結構中的所有界面現象。

相關焦點

  • [視頻]反物質也會反重力嗎?CERN希望通過實驗來檢驗
    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他們決定做一個實驗。CERN 內部搭建的 Alpha-g 實驗設備,旨在觀察重力如何與反物質作用。物理理論指出,每種物質例子,都有一個相應的反物質粒子。除了具有相反的電荷,它們各方面都是相同的。這意味著,如果兩者發生接觸,就會在能量爆發中湮滅。2010 年的時候,CERN 科學家們只實現了不到一秒鐘。
  •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揭開反重力之謎,反重力飛船或將有望問世!
    目前通過歐洲的強子對撞機,科學家們在極端條件下已經將反物質製備出來,它是由一個反質子和一顆正電子就組成的反氫原子。現在,科學家們通過製造的反物質,已經對反物質的慣性質量、電荷、自旋、磁性、成原子與分子以及更大結構的結構方式和不同反物質中正電子躍遷等多方面特徵有了深刻的認識,它們與粒子物理學的預測完全一致,與正物質完全相反,可謂是一個「反」字了得!
  • 「物理學最美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為何有這樣的稱號?
    密立根油滴實驗被稱為物理學最美實驗,我倒是在以前是沒有聽說過這個說法的,密立根油滴實驗他給我印象更深的反而是這個實驗它的本質其實是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的。密立根油滴實驗最後的數據其實是經過密立根篩選的,雖然密立根他篩選的數據改動並不是太大,但是這依然是他自己刪改過的,因此可以說密立根油滴實驗從另一方面來說是作弊的。
  • 物理學的研究方向錯了嗎?特斯拉未公開手稿或將揭示答案!
    人類文明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果,離不開無數科學家的付出,就如同牛頓所說的那樣:假如我能夠比別人瞭望的略微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誠然,科學的發展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也許某些偉大的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比較大,但歸根結底,人類文明是由無數科學家將知識不斷傳承才發展出來的!
  • 我的物理學
    人們用重力來比對,這只是方便,卻很難把握,因為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相互作用大小的度量,在定義力的大小的時候,關係到一個和重力大小密切相關的物理量,質量,牛頓認為:重力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正相關:F=ηMm/R²。(質量和力恰巧用了同一個單位),其實,力和質量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後續的研究,告訴我們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我們在萬有引力定律中,有一個關聯力的地球引力強度單位。
  • 動漫裡的「物理學」,反重力裙不算啥,看到圖四牛頓無語了
    都說二次元和三次元是有壁壘的,別的不說,他們的物理學就和我們相差甚遠。以至於經常會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畫面,比如說一直備受吐槽的反重力裙子。 在日本動漫中,特別是打鬥為主的少年漫,女主總是難免會出現誇張的動作,可是因為畫師對於短裙的倔強,導致出現了反重力裙子這種奇葩的存在
  • 重力的物理學意義是什麼?兩大陣營對重力定義的爭論
    在通常語境中,重力是指我們肌肉在被迫支撐身體的重量時的一種肌肉緊繃狀態,也被稱作當身體下沉時所能察覺到的一種感受。但這裡並不是說在疲倦時的緊張狀態。我們說的緊張,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我們身體的重量。在物理學開始於這個「非物理學」重力的日常意義,然後在數學和物理上讓它變得更加清晰且可量化。
  • 第六終結者:如何打破時間物理學
    在人工智慧中發展智力和意識的想法似乎是公開反科學的,並且與我們人類今天所知道的一切相矛盾。實際上,現在我們只能創建可編程算法機器-即嚴格按照給定算法運行的機器。他們無法反抗,因為他們實際上缺乏能夠思考的大腦。當我們說「計算機大腦」或「計算機計算的」時,我們僅在談論諸如「太陽從雲層後出來」之類的短語。
  • 探秘反重力技術
    人們要運用反重力技術,關鍵是如何實現這個「調整」。至於用什麼樣的工程手段實現這個調整目的,方法多種,在此從略。在這裡需要說明,理論同實踐是吻合的.反重力本質理論及工程運用的實驗表現都是超常規和反常規的,一開始就會打破好些定律約束,並均可用實踐重複驗證。用現有理論在很多地方是不能直接接受的,工程實驗也只會使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 文明的起源:28.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
    但曾經有一個英國人給出了他的解釋,讓我們來看看他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的說法吧:「如果由實驗和天文學觀測,普遍顯示出地球周圍的一切天體被地球重力所吸引,並且其重力與它們各自含有的物質之量成比例,則月球同樣按照物質之量被地球重力所吸引。另一方面,它顯示出,我們的海洋被月球重力所吸引;並且一切行星相互被重力所吸引,行星同樣被太陽的重力所吸引。
  • 反重力現象存在麼?反物質是不是沒有引力?有
    反重力(也稱為無重力場)是一種假想的現象,從地心引力的力量中解放出來。反重力不會導致在自由落體或繞地飛行中所體驗到的清醒狀態下的體重不足,也不與其他力量(如電磁力或空氣動力升力)相等。反引力是科學虛構的一個虛假概念,特別是在太空梭推進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在幾年前,科學家將五維空間時代的引力和電磁學統一起來,並增加到高維空間時代在牛頓的宇宙的平等中。在20世紀,牛頓的模型被廣義相對論所取代,是時空幾何的興起。在相對論下,反重力是不可能的。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注意力從控制重力上轉移到更好地理解重力上。
  • 波音公司研究反重力系統 引力波概念將改變世界
    多年來,各國科學家都在致力於探測引力波,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科學家韋伯首創用一根鋁棒作為天線進行探測,並聲稱探測到了不能排除是引力波的信號,但其他科學家都沒有得到這一結果,韋伯的結論沒有得到公認。現在對引力波的研究方興未艾,反引力或稱反重力研究又提上了日程,這項研究可能獲得的成果或許將徹底實現人類實現恆星際航行的夢想,科學家值得為這項研究投入畢生的精力和才華。
  • 波音承認正研究反重力裝置 或有改變世界潛能
    多年來,各國科學家都在致力於探測引力波,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科學家韋伯首創用一根鋁棒作為天線進行探測,並聲稱探測到了不能排除是引力波的信號,但其他科學家都沒有得到這一結果,韋伯的結論沒有得到公認。現在對引力波的研究方興未艾,反引力或稱反重力研究又提上了日程,這項研究可能獲得的成果或許將徹底實現人類實現恆星際航行的夢想,科學家值得為這項研究投入畢生的精力和才華。
  • 用大型對撞機撞出來的粒子物理學,或能解釋什麼是反物質
    旨在以迂迴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實驗,如大型強子對撞機美容(LHCb)實驗,已經檢測到似乎不服從標準模型的新粒子行為的誘人提示。但更新的結果讓這個故事蒙上了陰影。「這非常令人費解,」荷蘭國家亞細亞物理研究所的派屈克·科彭伯格告訴Gizmodo。「有一些新的物理學現象,但是沒有跡象表明這會導致宇宙的物質 - 反物質對稱性。」
  • 物理學:測量反中微子能量的秘訣!
    物理學:測量反中微子能量的秘訣!MINERvA合作分析了反中微子 - 中微子的反物質夥伴 - 與核相互作用的數據。他們驚訝地發現反中微子與細胞核內的成對粒子相互作用的證據。他們曾預計反中微子會與單個質子或中子相互作用。
  • 物理學的啟蒙運動
    知識導航物理學一詞起源於古希臘,原意是指自然,古代時的歐洲人稱呼物理學為「自然哲學」,我國最早見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百科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是對於大自然的研究分析,目的是為了要明白宇宙的行為。
  • 物理學為何停滯不前?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相對論誤導了科學家?
    網絡上對於相對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相對論對人類固有思維的顛覆性實在太大了,它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固定思維模式。事實上,不要說普通人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牛頓經典力學的束縛,最終與相對論擦肩而過!
  • 物理學為何停滯不前?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相對論誤導了科學家?
    網絡上對於相對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相對論對人類固有思維的顛覆性實在太大了,它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固定思維模式。事實上,不要說普通人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牛頓經典力學的束縛,最終與相對論擦肩而過!比如說洛侖茲,龐加萊等人都已經非常接近相對論了,但牛頓經典力學在當時物理學的影響根深蒂固,想要突破這種束縛談何容易?
  • 講座回顧|林德宏: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
    林老師的講座題目是「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講座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老師主持。現代物理理論是相對經典物理理論來說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理論已經發展成一個壯觀的理論大廈。當時很多的研究者認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留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當然,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
  • 金剛碾破物理學煩惱,物理學大統一理論
    此經中講一合相,可以通過這個實現物理學大統一了。西方科學家集體被封印在觀察創造實在這句話當中。量子理論最折磨人的是不可以理解,計算已經很吻合了。《金剛經》恰恰可以打破量子理論、相對論、超弦理論、經典理論等的相,打破對科學巨星相的執著,打破愛因斯坦、牛頓、霍金等科學家相的執著,打破對西方科學家所發創立的理論,所謂的理論的法相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