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家公園,我們可能最先想起的就是美國黃石,因為「國家公園」這個概念本身就來自美國,由美國藝術家喬治·卡特林在1832年提出:「它們可以被保護起來,只要政府通過一些保護政策設立一個國家公園,其中有人也有野獸,所有的一切都處於原生狀態,體現著自然之美」。這些年,中國規劃建設的國家公園也不少,但是其中有且只有一處,被認為「是中國人的國家中央公園」。它,便是秦嶺。
秦嶺,自古就與「中央」一詞有關。中國國家地理坐標的基準點(中國大地原點)就在西安以北40公裡處的涇陽縣。而最靠近中國大地原點的大山,就是東西走向、恢弘壯麗的大秦嶺。也就是說,秦嶺位於中國的地理中心,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央之山」。理所當然,秦嶺國家公園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央公園」。
「三千裡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大秦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地理標誌,亦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誌。秦嶺哺育了渭河,哺育了關中,西安作為「關中之中」,決定中國文化走向的四大朝代——周秦漢唐,皆奠基和崛起於關中。大秦嶺還哺育了洛河、河洛地區,洛陽作為「河洛之中」,是與長安比翼雙飛的「千年帝都」。秦嶺不僅在地理上,在中國的歷史文化領域也是「中央之山」。
除此以外,秦嶺還是中國南方與中國北方的分界線,又是兩大母親河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有「中央水塔」「生物基因庫」之稱。在中國生態系統中,大秦嶺可以稱得上是「晶片」,佔據中國頂級生態空間中的核心空間。據當地林業局的數據顯示,秦嶺有約3800種種子植物和587種野生動物,其中既有「萌遍全球無敵手」的大熊貓,也有「天生貴氣」的金絲猴。除此以外,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和朱䴉,也是秦嶺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物種。
目前,陝西秦嶺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130處。其中,國家公園1個、國家植物園1個、野生動物園1個、風景名勝區14個等等。其中國家植物園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最具自然風貌的植物園,是全國唯一的「國」字號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位於秦嶺北麓西安段周至縣境內,處於秦嶺國家中央公園的核心區域。面積達到639平方公裡,於2017年10月開園。
園區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5個地貌單元,相對高差最大2417米,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園區分布有各類植物2400多種,是秦嶺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秦嶺國家植物園內設置了多條徒步旅遊線路,分布有多處民宿和生態客棧,是科考、探險、穿越秦嶺等生態旅遊的絕好去處。
與此同時,一個橫跨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也在建設中,以幫助這種瀕危動物混合和豐富它們的基因,而秦嶺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之一。該公園將佔地2.71萬平方公裡,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面積的三倍。它將有一個核心區域來保護大熊貓以及另外8000種瀕危動植物。
秦嶺之美,早已超越一座山。從那散落在秦嶺的一個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文化遺產、溼地公園等等可見端倪!隨著多條穿越秦嶺的高速公路的通車,那裡的老公路就被擱置了,反倒成了自駕人的景觀大道。秋季來,整個秦嶺五彩斑斕;國家中央公園等秋天,自然是山水如畫,條條國道驚豔如斯。
自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率先提出「秦嶺中央國家公園」的設想,到今年兩會把「加快啟動秦嶺國家中央公園建設」作為討論內容,秦嶺中央國家公園一直受到重視與關注。其實,把秦嶺定義為「中國人的中央國家公園」,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很少有一條山脈,如同秦嶺一樣與中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秦嶺在中國地理、歷史上的地位,特別是哺育中華文明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既不同於嚴格的自然保護區以及一般的旅遊景區,它保存風景、自然、歷史遺蹟和野生生命,並讓它們不受損害地傳給後代,是建設國家公園的初衷。
有人說:「中國人該有一處自己的國家中央公園了。」雖然規劃、建設都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大秦嶺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