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寫給製造業的朋友看的。
前不久,我在文章(女孩是做人事,會計,還是做採購好?)中分析過常見崗位的工資。在大型外資500強中,除了人事、行政、會計、採購和設計崗位,還有一個人數眾多的部門,叫做質量管理部門,簡稱質量部,俗稱「搞質量的」。
今天,我們就將這些「搞質量」人扒開,看下他們的分工、崗位、工資差異。
【搞質量的,薪資處於什麼水平?】
搞質量的人,整體來看,2016年在上海的平均月薪,大致為6742元,是行政專員1.43倍的工資。大家看下表,他們的工資在常見崗位中,只比項目經理低,排行老二。比採購員要高,畢竟是工程師了,質量也是一種技術。
正常一個五百強大企業,比如通用汽車、通用電氣、龐巴迪飛機、阿爾斯通等等國內叫做高端裝備製造業,他們質量部門人數跟全員人數之比,大約為1:10,這是個很大的比例,一家千人工廠質量部就上百號人,僅次於製造部的人數。即使在大批量少品種的電子產品行業,比如蘋果公司,也要1:20的比例,也有50來人。
這倆比例,是我接觸了數百家供應商之後統計出來的規律,質量部人數低於這倆比例的公司,大多數也是出質量問題最多的。你別以為有先進的製造設備,就不會出質量問題,整體來說還是個人控的流程,無論零件多麼精密製造,你要裝配、組裝、測試吧,各種過程以及客戶使用過程中,都會出質量問題,這些環節沒有質量控制,出來的質量就一塌糊塗。
曾經有好幾家供應商試過,他們聽信「第一次就做正確的事」,使得50-100個工人才配一個質量人員,結果客戶紛紛強烈投訴、上門催貨的絡繹不絕。最終,這些企業都放棄了花了數百萬剛上馬的類似「質量ERP」的那種自動化系統,回歸到了原來的龐大質量部管理模式。
這些老闆和大股東,為了省錢,捨得一次性投資,但質量的核心是監督流程並檢驗質量,而不是默認設備和操作員「第一次就製作出沒有瑕疵的良品」。通俗來說,質量管理就是閱卷老師的功能,不能聽信任課老師說「學生們都學得很好」你就默認他們人人100分。
當然,這個扯遠了。總體來說,質量工作的薪水中等偏上,難怪很多不做設計工程師的人最終做了質量工作。
【質量管理工作中,誰的工資最高?】
大家想一下,從原材料進來到成品出去,都要有質量管理,所以質量工作自然有負責來料質量的(IQC),在線質量的(IPQC),根據項目追蹤質量的工程師(QE),負責公司整體質量體系建設和內審外審的品管工程師(QA),這四類質量管理工作,是公司對內的質量崗位。怎麼區分呢?簡單,他們打交道的對象,主要是公司內部的部門和人。
有對內,自然就有對外。是的,對外的質量工作分兩種,一對供應商,二對客戶。面對供應商的質量工程師(SQE),出差較多,供應商的質量體系水平、製作設備檔次、人員素質都略低,所以SQE的工作難度比較大。面對客戶的質量工程師(CQE),更多含有售後服務的性質,更主要承擔客戶成品投訴後去處理質量問題。一般默認自己公司的質量體系強於供應商的,所以CQE的工作難度比SQE略低,但高於其他對內的質量工作。
以上這麼一分析,結合我的統計數據,可以這樣來給他們工資排個序。假設一名畢業3年的項目經理,在此間公司的月薪為10000元人民幣,那麼:
在線質量工程師(IPQC) -->月薪6000來料質量工程師(IQC) -->月薪6500項目質量工程師(QE) -->月薪7000質量體系工程師(QA) -->月薪7500客戶質量工程師(CQE) -->月薪8000供應商質量工程師(SQE)-->月薪9000
大家也看出來了,正常情況是,SQE在所有質量崗位中薪水最高。
【SQE究竟屬於製造部,還是採購部?】
正常來說,一家小廠,肯定有質量部,質量部經理是個很重要的崗位,他手下有個面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團隊,叫做供應商質量工程師(SQE--SupplierQuality Engineer),屬於工廠質量部的一個小分支,這是最原始的SQE。SQE的領導叫做SQM,也可以質量部經理兼任。
關鍵的是,公司一大,就複雜了,這跟人多是一個道理,人多了你說規則是不是就多了?對的,哪裡有人,哪裡就有江湖。江湖規則,實際上就是用來彼此或者多方制衡的手段,從古今中外和世界範圍的合縱連橫,到你所在的任何組織包括家族、家庭中,這種規則都無法避免,這到了你的工作單位中,也一個道理。
大家看下,SQE全稱叫啥?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前面有個定語「供應商」,是的。那麼,管理供應商,主要是誰的事情?對了,採購部的。所以,採購部也有SQE。我們在大公司中會看到,在採購部門的內部,除了Sourcing和Purchasing這倆小部門之外,還有第三個小部門,他們就是採購部的SQE團隊。
採購部內的這個質量團隊也有個領導,叫做供應商質量經理,簡稱SQM。實際上,剛剛說的工廠的質量部中分管供應商質量的那位,也叫SQM。是不是混了,分不清了?
是的,這就類似參眾兩院的制衡功能,看起來倆同名的職位,但並不是人員的浪費,他們彼此有牽制的作用。他倆以及他倆部門才發多少薪水,他們倆制衡後避免的疏漏和防止的損失,在大公司可是動不動上千萬上億的。因為他倆背後是總部採購總監和平級的工廠運營總監之間的競爭和制衡。
再往上的體現,就是供應鏈副總和運營副總之間的競合關係,戰略是合作,具體操作則可以謀而不同。這整體對公司繼續前進是有利的,我們也經常看到英美國家動不動有議員的聽證會,爭論和派別鬥爭不斷。這實際上是好事,你懂的,最怕就是一方獨大,比如小民企,一言堂,你的工作反而沒法做。
好的,收回來,剛剛說碰到倆SQM,或者倆SQE,你分不清了,怎麼辦?
你直接問對方,屬於採購部還是製造部,就能分清楚了。
繼續展開。採購部的這個供應商質量經理SQM,他下屬的SQE又分成兩種功能,也就是兩種工作,只有大公司才將他們職責明確,並單獨列出職位名字,否則倆工作都要做。這倆職務,一種叫做供應商品質保證工程師「SQA—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另一個則是供應商開發工程師「SDE—Supplier Development Engineer」,前者SQA執掌新供應商的質量體系審核(Audit)和老供應商新零件的質量認證(PPAP);後者SDE,則是替出現產品問題的供應商,找出質量和技術問題的根源,並幫助供應商改進。
這裡大家注意下,SDE叫做供應商開發工程師,這個「開發」實際上是發展、改善的意思,中文翻譯約定俗成叫成了「開發」。在中文裡面開發二字更多的理解是尋找並發現的意思,所以,很容易讓人誤會這質量工程師(SDE)是來尋找新供應商的。新供應商是採購部的Sourcing部門去做的工作,他們主要是商務人員,叫做採購員、採購工程師或者採購經理。不了解的人是不知道這個的,一般只從開發二字來理解。我為什麼了解呢?因為這倆「開發」工作,我都做過。
SQA和SDE這倆職位,對於新供應商的選擇、老供應商的淘汰,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幫助公司進一步將採購的權力稀釋,並從系統的角度去幫助工廠SQE掌握供應商質量問題的源頭。
以上,已經對這仨職位做了具體解釋和分類,也垮了部門。這裡通俗總結下:
SQE,負責項目量產後老供應商的零件質量管理,屬於工廠也就是運營部;SQA,負責新供應商的體系審核以及新項目中新零件的認證,屬於採購部;SDE,負責老供應商的品質問題解決和技術問題改進,屬於採購部。
最後,同樣的,延續剛剛的工資排序,我們將SQE職位名稱下面的仨分支崗位,也做個薪水評估:
工廠質量部SQE -->月薪9000總部採購部SQA -->月薪10000總部採購部SDE -->月薪12000
大家也看下,後面的倆職位,其薪資水平已經不低於甚至高於相同級別的項目經理了。
最後,總結下本文題目的答案:質量相關崗位中,SQE的工資最高;SQE中再細分的話,SDE工資為最。
為何呢?因為工作難度、統計結論,同時也是市場現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