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白質疏鬆症是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組以腦室周圍及半卵圓中心區腦白質的瀰漫性斑點狀或斑片狀缺血改變為主的臨床症候群。
易見於正常老年人與具有血管危險因素,進而發生認知功能損害。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腦白質疏鬆症涉及腦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皮質下動脈硬化症等其他疾病。
腦白質疏鬆症病因
腦白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了,主流資料認為缺血性損傷是腦白質疏鬆症發生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腦脊液循環障礙及血腦屏障的通透性改變等有關。
腦白質疏鬆症是由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組影像學所描述的臨床症候群,隨著CT和MRI的廣泛應用,腦白質疏鬆症越來越在中、老年人群中被發現常見,但因其確切發病原因和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確切臨床意義更有待探討。
由於腦白質疏鬆症不僅見於腦梗死、腦小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變性性疾病、腦外傷、腦炎、CO中毒、糖尿病等患者,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佔有一定比例。
腦白質疏鬆症臨床表現
從腦功能角度看,腦白質主要起纖維聯接作用,將皮質及皮質下灰質連接起來,構成完整的功能體系,白質疏鬆的改變導致各功能區纖維聯絡出現異常,產生相應的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
1.首先是智力及認知功能的障礙
內側邊緣環路、基底邊緣環路和防禦邊緣環路是與記憶情緒行為等智能活動有關的邊緣環路,這三種環路聯繫纖維分布在腦室系統周圍,當腦室系統周圍的白質病變導致以上環路聯繫纖維中斷,或導致皮質-皮質連接損傷時,即會出現智力及認知功能障礙 。
2.其次是下肢功能的障礙
常表現為步行緩慢、步基增寬、步幅小、步行能力下降和輕微平衡障礙等,這與腦室系統周圍支配下肢的特異性上下行纖維受損有關,也可能與中樞傳導時間延長,感覺信息和姿勢反射整合障礙有關。
3.皮質功能減退的非特異性表現
如頭昏、頭暈、頭痛、睡眠障礙、精神症狀等,可能與患者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發病有關,但其主要病理生理原因還是腦白質損害。
#健康科普排位賽##名醫超能團#